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试卷 (含解析)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试卷 (含解析)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时能产生声音
B.声音可以从月球直接传播到地球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D.利用声呐可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2.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美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声速小
3.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电视剧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一代代人,根据如图所示情景回答正确的是(  )
A.图甲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为国王“悬丝诊脉”的图片。“悬丝诊脉”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B.图乙是《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坡大喝一声,把曹操身边部将夏侯杰吓得肝胆俱裂,落马而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图丙是《西游记》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王熙风,大家仅靠听她的笑声就判断出来人是王熙凤,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
D.图丁是《水浒传》中燕青吹箫的剧照,吹箫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萧的振动。
4.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
A.声速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5.如图,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慢慢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拔掉抽气管,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说明闹铃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听不见闹铃声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C.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D.抽出空气的过程中改变了铃声的音色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中空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设置在街头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D.如果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
7.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瓶子内装有质量不等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振幅 B.音色 C.音调 D.响度
二、填空题
8.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演奏者用同样大小的力不断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9.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如图是智能机器人和小朋友互动的情况。该机器人可以根据小朋友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调大机器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 。
10.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其传播 (需要/不需要)介质。如图是马路上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该措施是从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选填“次”或“超”)声波在传播中不易被障碍物遮挡,可以传播很远,如地震、火山产生的声波。
11.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 有关.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乙、丙中音调最高的是。
甲 乙 丙
13.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钢尺的 产生的; 显著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
14.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广,当海豚发出了的声波时,此声波属于声波,这种声波人耳__(填“能”或“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后海豚听到回声(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约为__。
(第9题图)
三、实验题
15.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做了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1) 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__有关;
(2) 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但人与音叉的距离不同时,听到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16.小明想通过弹吉他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细心的他观察到吉他上端有六个旋钮,琴弦有粗有细,弹奏时左手的手指按压琴弦,右手的手指拨动琴弦,奏出悦耳的声音。于是他大胆提出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 本实验采用________法进行探究,吉他通过琴弦的__发出声音。
(2) 探究音调与琴弦的粗细的关系时,应保证琴弦的长短和松紧程度__,用同样的力度分别拨动__粗细的琴弦,判断音调的高低是否相同。(均填“相同”或“不同”)
(3) 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应通过按压__(填“相同”或“不同”)位置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
(4) 小明通过调节旋钮来改变琴弦的松紧,发现同一根琴弦,同样的弹奏方式,琴弦越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四、计算题
17.一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高崖,汽艇静止在水面上。他向高崖大喊一声,6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此时该同学距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一定速度靠近高崖,该同学在距离高崖875m处又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则汽艇的速度是多少?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多远?
18.为了测定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小华同学在一根长为的空铁管的一端敲了一下铁管,小梦同学把耳朵贴在空铁管的另一端后听到了两次声音,时间间隔为,已知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问:
(1) 声音在空气中传到人耳的时间。
(2)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时不能产生声音,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音不可以从月球直接传播到地球,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介质、温度下声音传播的速度不都是340m/s,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声呐可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故D正确。
2.【答案】C
【详解】响度用来描述声音的大小,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3.【答案】A
【详解】
A.“悬丝诊脉”,声波是靠“悬丝”来传播,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
B.张飞利用声音把夏侯杰吓得肝胆俱裂,落马而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和“闻其声知其人”的原理一样,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是不是王熙凤说话,故C错误;
D.吹箫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空气柱的振动引起的,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详解】按住不同的笛孔,骨笛中空气柱长度改变,声音的振动频率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闹铃声是由闹铃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CD.听不见闹铃声,是因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逐渐减少,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即声音的响度减小,而不是因为闹铃不再振动,据此可以推理,如果将空气完全抽出,罩内形成真空,声音将无法传播,不能听到声音,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D错误,C正确。
6.【答案】C
【详解】A.临街住宅安装中空双层玻璃是通过阻断声音传播来减弱噪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而非声源处,故A错误;
B.噪声监测仪仅用于测量噪声强度,无法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声呐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探测海洋,故C正确;
D.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利用音色可区分发声体;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仍可分辨声音,故D错误。
7.【答案】C
【详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瓶子,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瓶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瓶的振动快慢不同,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故选C.
8.【答案】振动;
音调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
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9.【答案】信息;响度
【详解】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且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机器人可以根据小朋友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
调大,调小音量是通过改变声音的响度来实现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
10.【答案】需要;声源处;次
【详解】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声波通过介质中的振动来传播的,所以其传播需要介质。
禁止鸣笛是禁止司机按动喇叭,发出声音,是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次声波具有波长较长的特点,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容易地绕过障碍物,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被称为衍射。由于次声波的这一特性,它们可以在传播过程中较少受到障碍物的影响,从而传播得更远。这也是为什么次声波能够被用来探测远距离的地震或火山活动的原因之一次。
11.【答案】高;振动快慢
【详解】划的快时,木梳齿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较高,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12.【答案】丙
【详解】由图可知,甲、乙、丙中波形振动频率最高的是丙,因此音调最高的是丙。
13.【答案】振动;音调
【详解】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钢尺就会振动,同时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14.【答案】超; 不能; 750
【详解】海豚发出的声波高于,属于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由速度公式得,海豚发出超声波后听到回声,这段时间超声波传播的距离为,故海豚距离沙丁鱼群的距离约为。
15.【答案】(1) 振幅
(2)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详解】
(1) 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即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2) 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人与音叉的距离不同时,听到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16.【答案】(1) 控制变量;振动
(2) 相同;不同
(3) 不同
(4) 紧
【详解】
(1) 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所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吉他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
(2) 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粗细的关系时,应保证琴弦的松紧程度和长短相同而粗细(横截面积)不同,同时控制拨动琴弦的力度相同。
(3) 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使琴弦的其他条件相同,长短不同;即通过按压不同位置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
(4) 通过调节旋钮来改变琴弦的松紧,发现同一根琴弦,同样的弹奏方式,琴弦越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7.【答案】
(1)1020m;(2)10m/s,825m
【详解】
解:(1)声音传播到高崖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即
此时该同学距离高崖s=v声t=340m/s×3s=1020m
(2)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5s=1700m
汽艇运动的路程
汽艇的速度
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s0=s′-s艇=875m-50m=825m
答:(1)此时该同学距离高崖1020m;
(2)若汽艇以一定速度靠近高崖,该同学在距离高崖875m处又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则汽艇的速度是10m/s,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825m。
18.【答案】(1) 【解】由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 因为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