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情境导入工具间、配电房、楼道……在写字楼、商场等公共场所一扇你不常推开的门背后“藏”着一群人的“小天地”日前,“厕所的最后一个隔间”话题在社交平台受到关注网友晒图反映一些地方保洁员的休息条件不佳有的甚至在卫生间隔间里休息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如何用归纳推理剖析保洁员休息室困境?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标要求素养目标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1. 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特点。2. 掌握因果联系的含义、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3. 学会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科学精神:掌握归纳推理规则与方法,提升科学思维,追求认识准确客观。通过实际运用因果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正确运用归纳推理,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从保洁员困境中,归纳推理是什么?PART.01PART.02总议题:如何用归纳推理剖析保洁员无休息室困境?怎样用归纳推理方法找到问题根源?PART.01从保洁员困境中,归纳推理是什么?PART.01议学情境一议学任务:1. 记者仅调查部分场所,为何能得出“很多场所保洁员无专门休息空间”的结论?这一过程有何特点?2. 如果要将记者的推理分类,你认为它属于哪种类型的归纳推理?为什么?新华社记者走访多个城市的医院、商场、小区等场所,发现部分保洁员休息场所存在位置差、环境恶劣的问题,有的紧邻垃圾桶,空气污浊;还有些单位甚至未设置休息空间,保洁员只能在楼梯间、配电间临时歇脚。议学活动一议学提示:前提:城市A的医院中,部分保洁员休息场所紧邻垃圾桶,环境恶劣;城市B的商场里,部分保洁员只能在楼梯间临时休息;城市C的小区内,部分保洁员没有专门的休息空间。结论:很多场所的保洁员存在无专门休息空间的问题。1. 记者通过部分场所的情况推断整体,是因为同类事物有共性。这一过程是从个别前提到一般结论,特点是结论具有或然性,样本越多结论越可靠。2. 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因为未考察全部场所,只根据部分场所保洁员无合适休息室的情况得出结论,未穷尽所有对象。一、归纳推理的含义1.归纳推理的前提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如:问卷调查)2.归纳推理的含义这样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具有概括性)一、归纳推理的含义3.归纳推理的分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1)完全归纳推理例如: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含义:它是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S1 是(或不是)PS2 是(或不是)PS3 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S2,S3……Sn 是S类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逻辑形式一、归纳推理的含义3.归纳推理的分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1)完全归纳推理特点: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它是一种必然推理)这个推理的前提考察了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然后得出“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这个结论。这个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例如: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局限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个对象都进行一一考察。这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一、归纳推理的含义3.归纳推理的分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2)不完全归纳推理例如: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S1 是(或不是)PS2 是(或不是)PS3 是(或不是)P…… ……Sn 是(或不是)P(S1,S2,S3…Sn 是S类的部分对象)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逻辑形式一、归纳推理的含义3.归纳推理的分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2)不完全归纳推理依据:凭借思维的能动性,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例:《韩非子.五蠹》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结果,这个宋人不仅没有再次得到兔子,还沦为他人的笑柄。逻辑错误: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分类:①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而得出一般性结论。(局限:一旦发现相反情况,结论就被推翻)②科学归纳推理: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推出一般性结论。一、归纳推理的含义3.归纳推理的分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2)不完全归纳推理意义a.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b.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c.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知识整合:完全归纳推理 VS 不完全归纳推理项目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区别 考察对象的范围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结论与前提关系 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 (前提考察了全部,结论也断定全部) 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前提只考察了部分,结论却断定全部)结论的 可靠性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结构正确,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出真结论,是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即便前提都为真,结论也未必真。容易犯“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联 系 都是归纳推理,由特殊到一般,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PART.02怎样用归纳推理方法找到问题根源?PART.02二、归纳推理的方法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① 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不能有一个虚假的)② 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①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的对象越多,遗漏反例的可能性越小。②考察的范围越广,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范围越广,遗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③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议学情境二央视的报道,城市保洁员休息场所环境差的话题热度增高,有些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规模小、利润低的企业普遍不设保洁员休息室;而部分重视员工福利、管理规范的企业,即便规模不大也会改造休息区。同时,越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保洁岗位,越难获得固定休息空间。>>1. 结合材料,哪些因素可能与保洁员无休息室存在因果联系?2. 为更准确找到问题根源,可运用哪些归纳推理方法?议学任务:议学活动二 与保洁员无休息室可能存在因果联系的因素有企业规模、利润、员工福利重视程度、管理规范度及保洁岗位劳动强度和时长。议学提示:0102议学提示:可运用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归纳推理方法找问题根源 。1. 结合材料,哪些因素可能与保洁员无休息室存在因果联系?2. 为更准确找到问题根源,可运用哪些归纳推理方法?议学任务:二、归纳推理的方法3.因果联系(1)含义: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2)方法: 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等。用发霉的花生喂养羊、猫、鸽子等,他们先后患病死去,喂养白鼠,它患了肝病“发霉的花生”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他们推断:黄曲霉素是致病物质“动物患病”经验总结因果关系科学家采取了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探究与分享P62二、归纳推理的方法3.因果联系(方法)①求同法——“异(不同场合)中求同(关键因素相同)”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同法”逻辑形式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1. A B C a2. A D E a3. A F G a……所以,A是a的原因A是定量,其他都是变量。例:外出野餐,发现肚子疼a的同学中:有的吃了番茄、黄瓜A、薯条、鱼片;有的吃了葡萄、黄瓜A、汉堡、蓝莓;有的吃了苹果、黄瓜A、饼干、荔枝;有的吃了香蕉、黄瓜A、草莓、樱桃。所以,黄瓜A与肚子疼a有因果联系。二、归纳推理的方法3.因果联系(方法)②求异法——“同(几乎相同场合)中求异(关键因素不同)”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异法”逻辑形式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1. ABC 有a2. - BC 无a……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变量,其他都是定量。例:外出野餐,有的同学开始肚子疼a。大家发现,肚子疼的吃了番茄、黄瓜A、蓝莓、汉堡;肚子不疼的吃了番茄、蓝莓、汉堡;所以,黄瓜A与肚子疼a有因果联系。二、归纳推理的方法3.因果联系(方法)③共变法——“求量的变化”如果被考察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注意两点:第一,只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两种共变现象之间才有因果联系;如果还有其他现象同时发生变化,结论就不可靠。第二,两种现象的共变总有一定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共变关系就会消失,或者会发生另一种相反的共变关系。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1. A1、B 、C、D a12. A2、B 、C、D a23. A3、B 、C、D a3……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例:中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很少。A1a1A2a2A3a3二、归纳推理的方法3.因果联系(方法)④求同求异并用法—既求同又求异/“两同一异”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正面场合),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求同)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负面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求同)那么,这个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1. ABCD a2. AEFG a3 AHIJ a……Ⅰ. -BCF -Ⅱ. - DEH -Ⅲ. - G I J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例:医疗队调查甲状腺肿大原因: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 (求同)不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 (求同)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有a1有A1无a1无A1二、归纳推理的方法3.因果联系(方法)⑤剩余法——“从余果求余因”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由已知推未知)“剩余法”逻辑形式已知复合现象1(A、B、C、D)是复合现象2(a、b、c、d)的原因,B是b的原因,C是c的原因,D是d的原因,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例如:19世纪上半叶,天文学家发现天王星在其轨道上运行时,有4个地方发生偏斜现象。当时已知3个地方的偏斜是分别受三颗行星吸引所致,于是推测第4处的偏斜也是受某颗行星吸引所致。后来,天文学家终于在1864年9月23日发现了这颗新的行星——海王星。练一练:用因果联系法找保洁员无专门休息空间的原因1.调查的50家企业中,45家未设保洁员休息室,5家改造杂物间作休息区。尽管企业业务、规模有别,但共同点是后勤保障投入不足,由此归纳出保洁员无休息室的根源可能是企业对后勤保障重视程度低。4.一方面,多数未设休息室的企业存在后勤投入少、管理理念落后的共性;另一方面,少数设置休息室的企业在员工关怀、资源调配方面表现更好。综合归纳出企业管理理念、资源分配策略是保洁员休息室缺失与否的核心原因。5.排除场地限制、成本投入等因素后,发现部分企业即便有条件也不设休息室,剩余的“企业对保洁员群体权益漠视”这一因素,是导致无休息室问题的核心原因。2.5家设置临时休息区的企业,管理层更注重员工福利,定期收集意见;45家未设的企业忽视员工诉求。对比可知,企业管理理念差异是休息室有无的关键原因。3.随着企业对员工福利重视程度提升,保洁员休息区域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逐步改善,表明企业对员工关怀程度与保洁员休息室的建设完善程度呈正相关。共变法求同法求异法剩余法求同求异法易混区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关系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区 别 思维过程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前提与结论的联系联系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螺旋上升,使理论越来越发展。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以个别性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推出了新的判断,但没有超出前提范围把个别的知识加以概括所推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新判断,超出了前提范围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前提与结论之间(除完全归纳推理之外)都只具有或然的联系①演绎推理大前提的一般性知识,必须借助归纳推理,由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经过概括才能得到;②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在归纳推理过程中,所获得的个别性前提需要一定的理论、原则作指导,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往往需要演绎推理加以论证。情感升华从保洁员困境归纳推理出休息权益待保障的问题,通过归纳推理分析出用工模式、空间资源等是问题根源。如今,越来越多保洁室投入使用,这是社会进步体现,愿每个劳动者都能在温暖的休息空间中感受尊重 。课堂总结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二、归纳推理的方法一、归纳推理的含义1.归纳推理的前提2.归纳推理的含义3.归纳推理的分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3.因果联系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含义方法课堂练习1.(2024·广西·高考真题)恩格斯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事实正是如此,即使你观察到一万只天鹅都是白色的,你也无法肯定第一万零一只天鹅还是白色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归纳法和感性认识具有固有的局限性B.仅凭观察经验无法获得真实可信的认识C.感觉器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D.感性认识不上升为理性认识就失去其实际意义A课堂练习2.(2023·海南·高考真题)在一次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活动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小谢同学用以下语句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其中属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的是( )A.人心齐,泰山移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一寸光阴一寸金B课堂练习3.(2022·海南·高考真题)小海通过上游泳课发现,自己在10℃的水中可游0.5小时;在15℃的水中可游1小时;在18℃的水中可游1.5小时;在21℃的水中可游2小时。小海因此得出结论: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有关。小海得出此结论的推理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比法C课堂练习4.(2025·陕西咸阳·模拟预测)某次会议上,二手车平台公司销售负责人彭总提问参会的员工小周:“你是怎样认识特斯拉的?”小周回答道:“彭总,我不认识特斯拉呀。”听到这个回复后,在座的员工哄堂大笑,连彭总也是哭笑不得。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小周的说法( )A.前后观点不一,违反矛盾律 B.故意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C.属于骑墙居中,违反排中律 D.犯了轻率概括,违反否定律B课堂练习5.(2025·广东广州·模拟预测)某班围绕“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效果”展开讨论。学生甲说:“A小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分类正确率高达95%,这说明只要在全市推广,所有小区都能达到同样效果。”学生乙反驳道:“A小区是高档社区,居民素质普遍较高,而其他社区情况不同,你的结论未必成立。”学生甲的推理存在的问题是( )A.违背同一律,转移了讨论的焦点B.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结构有误C.轻率概括,忽视样本特殊性与结论普遍性的矛盾D.偷换概念,混淆了“试点小区”与“全市小区”的内涵C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观察至少3个不同场所(如学校、超市、公园)保洁员的休息情况,用表格记录观察到的休息地点、环境条件等信息,然后用求同法尝试归纳出保洁员休息难的共性原因,下节课分享你的发现!观察场所 休息地点 环境条件(是否舒适、有无遮蔽等)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谢谢观看!如何用归纳推理剖析保洁员休息室困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