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综合复习练习试卷3(人教版【2024】Word版,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沈阳市民期待已久的南北快速干道北段高架快速路也已通车。今后从小北关街路口开车走高架桥到北三环朱尔屯立交仅需15分钟,如图所示,该路段建有沈阳首个全包隔音屏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全封闭隔音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屏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屏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来减弱噪声的2.“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在灯光下做游戏时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海市蜃楼”中的“幻影”等等。以上各种“影”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电影——凸透镜成像C.倒影——平面镜成像 D.幻影——光的反射3.小鸟在一水深为5m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离水面高为4m时,在湖水中刚好有一潜水员从水中看到了空中的小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潜水员看到的是小鸟变高了的虚像C.小鸟在水中的像离小鸟9mD.潜水员看到的“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时,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C.D.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7.小明同学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5.12cm、25.1cm、25.15cm、25.13c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A.25.12cm B.25.133cmC.25.14cm D.25.13cm8.2020年6月21日,全国多地都观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食”,能解释“日食”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 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9.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5dm的是( )A.图钉钉帽的直径 B.拳头的宽度C.课桌的高度 D.中学生的高度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声音的响度足够大,我们就能听到此声音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C.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速度变大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因此超声波的速度大于次声波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山在水中的倒影B.影子的形成C.雨后的彩虹D.树荫下的光斑12.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13.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C. D.14.联欢晚会上,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传播 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镜面反射 D.光的漫反射15.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某物体放在距凸透镜焦点5厘米的主光轴上,该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A.放大的像 B.缩小的像C.正立放大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16.一般来说,大会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 )A.增强声音的响度 B.减弱声波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D.降低声波的传播速度17.为参与学校组织的“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活动,摄影爱好者小丽拍摄了一组生活美景,图中的生活美景属于凝华的是( )A.晶莹的露珠 B.冰雪消融C.草叶上的霜 D.河面结冰18.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如图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镜中的花朵C.水中“断”笔 D.仙鹤的倒影19.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使用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20.下列关于人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为36.5℃ B.人的心率是70次/秒C.人的步行速度约是5m/s D.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17Hz至340kHz之间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21.如图小华在一次测量木板时的长度为________cm;在一次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的示数为________℃。2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cm,物体长度为______cm。2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______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______毫米。24.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 oC。25.如图所示,甲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乙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2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1)向鼓面撒些小纸片,观察发现小纸片在鼓面上跳动,此现象表明______;(2)用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小纸片跳动的幅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3)生活中,站在距离声源远处听到的声音较小,近处听到的声音较大,表明传到耳朵里的声音的强弱不仅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有关,还与______有关。27.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物体的宽度是______cm。28.为了改善室内居住环境,人们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物品有_______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有_________。三、作图题29.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镜中所成的像A'B'。30.请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位置。四、实验题3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1)他把盛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______。(2)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 温度 (3)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______;(b) ______。(4)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冰块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是______。BC段物质处于______态,CD段的物质处于______态。3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关系;(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我们应在玻璃板_______(“前”或“后”)观察白纸,白纸上___________(“有”或“没有”)棋子A的像。33.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一组将光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表数据: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水中的折射角r 0° 22° 32° 40°玻璃中的折射角β 0° 17° 24° 3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______(填“改变”、“不改变”)。(2)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______(“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3)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则折射角是______,理由是______。(4)从表中数据看出,同一光线,在不同材料的介质中的偏折程度不同。可以猜想,当光从水中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等于”)。3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但要继续______热;(5)本实验的关键是保证冰受热均匀,请写出一条具体措施,______。五、计算题35.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1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沸水的温度是90℃,若用它测某液体温度,读数为70℃,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多少?36.你懂得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朝阳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几分钟?试卷第8页,共9页试卷第9页,共9页参考答案1.B【详解】AD.采用全封闭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来减弱噪声的,故AD错误;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故B正确;C.隔音屏能降低噪声的响度,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C错误。故选B。2.D【详解】A.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电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中的“幻影”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B【详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小鸟在平静的水面成像,水面是反射面,所以水中的“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D.小鸟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由光发生折射的条件知,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所以潜水员在水中看到空中飞鸟,实际是变高了的小鸟虚像,故B正确,D错误;C.小鸟离水面高为4m时,小鸟的像和小鸟到水面的距离相等,像到水面的距离是4m,所以小鸟在水中的像离小鸟8m,故C错误。故选B4.A【详解】A.放大镜是凸透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错误;C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CD错误。故选A。5.C【详解】根据光的折射特点可知,光线由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处于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选C。6.C【详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D.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D错误。故选C。7.D【详解】由四次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其中的25.1cm属于测量错误,不是误差,应去掉;再依据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最后结果除不尽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面两位,物体的长度为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B【详解】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影子,从地球上影子所在的区域内看去,太阳被月亮遮住,便形成日食,所以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详解】A.图钉钉帽的直径约1cm,故A不符合题意;B.拳头的宽度约10cm,故B不符合题意;C.课桌的高度约80cm,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的高度约15dm,故D符合实际。故选D。10.C【详解】A.若声音的响度足够大,但没有声音的传播介质,我们仍然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A错误;B.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所以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变大,故C正确;D.相同温度下,在相同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故选C。11.C【详解】A.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B【详解】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B【详解】A.随着时间的变化,该物质的温度在上升,并且有一段时间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B.随着时间的变化,该物质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B符合题意;C.随着时间的变化,该物质的温度在下降,且有一段时间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D.随着时间的变化,该物质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B【详解】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5.D【详解】已知f=10cm,所以2f=20cm,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5cm,所以物距可能为10cm+5cm=15cm此时物体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也可能为10cm-5cm=5cm<f所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两次成像的共同特点为:成放大的像。故选D。16.B【详解】大会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也可以说是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故选B。17.C【详解】A.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冰变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河面结冰是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A【详解】如图所示:射击运动员在射击时,目标、准星、缺口三点成一线,这种方法应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B.“镜中的花朵”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光的反射的原理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仙鹤倒影”,即仙鹤通过平静的水面成的一个像,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D【详解】A.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故A错误;B.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侧壁,故B错误;C.温度计玻璃泡没有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测出液体温度,故C错误;D.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20.A【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6℃~37℃左右,故A符合题意;B.人的心率大约是70次/分,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约1.1m/s,故C不符合题意;D.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3.50 36.5【详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板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50cm对齐,所以木板的长度为[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6.5℃。22.0.1 2.80【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2]物体左侧与5.50cm对齐,右侧在8.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23.0.5cm 2.30 23.4【详解】[1]由图得,刻度尺A的1cm被分为2格,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5cm。[2]刻度尺A测量时是从4.00cm(最后的那个零是估计值)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0cm,物体的长度为[3]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测量是从4.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4cm,物体的长度为24.36.6【详解】观察图片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因此,该体温计的示数为36.6℃。25.2.90 3.5 B【详解】[1]刻度尺甲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90cm。[2]刻度尺乙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c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5cm。[3]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垂直,由图可知,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26.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变大 振幅 与声源的距离【详解】(1)向鼓面撒些小纸片,观察发现小纸片在鼓面上跳动,此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转换法的应用。(2)用力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幅变大,听到的声音变大,表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3)站在距离声源远处听到的声音较小,近处听到的声音较大,这表明响度大小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27.0.1 3.25【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2]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宽度为L=5.25cm-2.00cm=3.25cm28.隔声 人与人面对面交谈 医生可以用超声波震动振碎人体内的结石【详解】[1]声音无法再真空中传播,双层真空玻璃,中间的真空隔层有效的隔断了声音的传播,所以主要优点是隔绝声音。[2]声音可以携带信息,比如人跟人面对面交谈时,可以获得信息。[3]声波能携带能量,比如医院里医生可以用超声波振碎人体内的结石。29.【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30.【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如图所示:31.使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 时间 状态 晶体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不变 固液共存 液【详解】(1)他把盛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用水浴加热法能使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温度在以下,故示数为。(3)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故应添加加热时间和状态。(4)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由图象知,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CD段熔化完成,吸热温度升高,物质处于液态。32.A 重合 到平面镜距离 后 没有【详解】(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使玻璃板后棋子B与棋子A所成的像重合。(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3)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移开棋子B,将白纸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棋子的像没有出现在白纸上,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3.不改变 不可能 45°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小于【详解】(1)当空气中的入射角i为0°时,水中的折射角r和玻璃中的折射角β都为0°,故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空气中的入射角i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但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故光从空气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不可能达到90°。(3)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则折射角是45°。(4)由表格可知,玻璃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更强一些,所以当光从水中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4.热胀冷缩 乙 6 不变 吸 见解析【详解】(1)由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可知,实验时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3)由图可知,熔化过程即温度不变的过程经历了10min﹣4min=6min(4)由实验现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为保证冰受热均匀,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搅拌。35.75℃【详解】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25℃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70℃时,液体的实际温度1.25℃×(70﹣10)+0℃=75℃答: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75℃。36.该路段限速80km/h,9min【详解】解:交通标志牌“80”的含义是:汽车在该路段的最大速度是80km/h,即该路段限速80km/h;标志牌“朝阳桥12km”的含义是:此处距朝阳桥的距离是12km。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得,匀速行驶汽车最快到达朝阳桥需要的时间:答案第10页,共10页答案第9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