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综合复习练习试卷5(含解析)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综合复习练习试卷5(含解析)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综合复习练习试卷5(人教版【2024】Word版,含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如图,若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t=3s开始,vA>vB,t=5s时 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t=3s时,A、B相距8m。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⑤正确 C.只有①③⑤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3.甲、乙两车同吋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5.利用质量相同的铜和铝,制成体积相等的两个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C.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D.若两球都是空心的,则铝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
6.高铁进站口,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摄像头,抓取旅客脸部信息,与身份证芯片里的照片进行比对,信息相符,人脸与证件照比对通过,闸机就会自动放行。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B.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虚像
C.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人靠近摄像头时,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大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如果利用注射器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一个清晰更小的实像
C.如果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内抽水,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在水透镜左侧适当位置放置凸透镜可以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小正方形纸片,则在光屏上不会得到蜡烛完整的像
8.甲、乙两车的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是10m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甲车的速度是10m/s,乙车的速度是2m/s
9.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所示,一只小球S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10.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4∶1,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合成不同型号的合金。I型合金的混合比例未知,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3∶2均匀混合而成,I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2∶5均匀混合而成。用I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9∶5均匀混合而成
B.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7∶8均匀混合而成
C.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甲的密度之比为1∶2
D.I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乙的密度之比为2∶1
11.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为1×103kg/m3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密度比5℃时的小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12.如图所示,有一束光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入射光路不变,慢慢放出容器中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斑向右移动,折射角减小 B.光斑保持不动,折射角不变
C.光斑向左移动,折射角增大 D.光斑向左移动,折射角不变
13.小林做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若要使摆的周期为1秒,则摆线的长度应为(  )
实验次数 1 2 3
摆线长度(米) 0.1 0.4 0.9
周期(秒) 0.6 1.2 1.8
A.0.2米 B.0.3米 C.0.5米 D.0.8米
14.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一座山崖鸣笛,2s后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330m。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A.10m/s B.100m/s C.35m/s D.350m/s
15.如图将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置于一容器内,在凹面镜的焦点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向容器中放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凹面镜之间,为了使凹面镜反射后射入空气的光线仍平行,则应将点光源S(  )
A.向上升一些 B.向下降一些
C.不动 D.以上办法均行
16.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音色相同的只有甲、丙、丁 B.响度相同的只有甲、乙、丙
C.音调相同的只有甲、丁 D.都是乐音波形
17.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18.在运动会的百米跑道上,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名运动员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根据图象可知(  )
A.在0~t1时间内,甲相对于乙向前运动
B.在0~t1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C.在t1时刻,甲和乙是相对静止的
D.甲运动员在t1时刻追上了乙运动员
19.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不变,当平面镜转过20°角时,则反射光线转过(  )
A.40° B.60° C.20° D.30°
20.综合实验小组用天平(量程为0~200g分度值为0.2g)和烧杯制作“密度计”。将水、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如图(a)所示,用天平测量出烧杯、烧杯和水、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分别为60g、100g、m,在图(b)坐标系中画出ρ-m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密度计量程为0~5g/cm3
B.该密度计可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0.005g/cm3
C.该密度计刻度是不均匀的
D.若装入待测液体低于标记,读出的密度值偏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当用热水加热其下端,可以看到在碘锤中部出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该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若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碘锤内侧有碘颗粒析出,表明碘发生了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碘锤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结果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颗粒比碘锤侧壁上的______(选填“多一些”“一样多”或“少一些”)。
22.(1)如图甲是演示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两个小实验,其中用来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是实验______(选填“①”或“②”)。
(2)小红用酒精灯给一种固体均匀加热,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不变。通过实验得到该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在图象的BC段,该物质的内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cAB:cCD=______(整个过程每分钟吸收热量相同)。
23.有一个质量为0.25kg的空瓶子,盛满水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5kg,那么这个瓶子所盛水的质量是______kg,瓶子的容积是_______m3=_______mL,若用该瓶子盛满某种液体后,盛满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75kg,则此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24.酒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之外还有极少量的微量元素。目前中国使用酒液的度数表示法称为标准酒度,是指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每100毫升(mL)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酒厂为得到相应的酒度,当酒液蒸馏出来后,需组织专业的勾兑师进行勾兑。勾兑一方面可以调整酒的度数,另一方面还可保障酒的品质。现有60度和20度的酒液若干,酒液中的微量元素忽略不计(已知酒精=0.8×103kg/m3,水=1.0×103kg/m3,1L=1000mL;不考虑酒液混合后体积减少),则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体积是___________mL,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是___________g/cm3,如果用60度和20度这两种酒液进行勾兑,获得1000毫升52度的酒液,则所用60度酒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kg。
25.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将发生______现象。小王认为图甲中的碘蒸气是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你认为小王的猜想对吗?______,理由:______。小王在甲烧杯中放入干冰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二氧化碳/水蒸气)。
26.李梅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7.“玫瑰金(rose gold)”是一种黄金和铜的合金,由于它颜色好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现有一块玫瑰金,实验测出的质量为460g,体积为40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g/cm3和8.9g/cm3。请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这块玫瑰金的密度______g/cm3,商店一般会用含金量(黄金的质量占合金质量的比值)来形容攻瑰金的品质,它的含金量为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8.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AE⊥CG,,则________为入射光线,________为折射光线,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侧。(填“上”“下”“左”或“右”侧)
三、作图题
29.一束光照射到半球形玻璃砖上,如图,请你在图中画出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射出半球形玻璃砖的光路图。
30.(1)如图所示,MP、NP是两块成60°的平面镜,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P成30°入射,请画出入射光线AO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______;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_______。
四、实验题
31.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刻度尺和秒表,首先量出水管口到地面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注:如n=4时,即小刚听到4声水滴声,则水滴在时间t内一共经过的路程为3h)
(1)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19时秒表示数t=9s,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v=______m/s。
(2)利用听到的水滴声数n、水龙头离开地面的高度h、以及一共所需的时间t这三个测量值,来表示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v=______。
(3)小刚为了进一步找出水滴下落的时间t和下落高度h、速度v的关系,又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如下表所示的几组数据,请你帮助小刚继续完成以下的工作;
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运动水滴下落5s时的速度为______m/s。
②根据上述数据,归纳出运动距高s与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______。
运动时间t(s) 1 2 3 4 …
时间的平方(t2) 1 4 9 16 …
运动速度v(m/s) 10 20 30 40 …
运动距离s(m) 5 20 45 80
32.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第一小组: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发现其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此现象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第二小组: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3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
(2)图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待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试管中的水________。
34.小明在学了光的折射后,想知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弯曲程度是否相同(折射角是否相等),如不同,弯曲程度跟什么因素有关?老师帮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用一厚玻璃缸盛一定量的水,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从水中进入玻璃,再次进入空气中,其光路如图所示。小明上网查出一些介质的其他参数如下表。
物质 密度/(kg/m3) 光速/(m/s)
空气 1.29 3.0×108
水 1.0×103 2.25×108
玻璃 2.0×108
植物油 0.8×103
(1)分析光路图(a)可得出结论: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猜想玻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填“大”或“小”);
(3)分析光路图(a)和表中数据可得出折射角变化的规律:______;
(4) 你认为光在植物油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或“小”);
(5)现代医学治疗中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当超声波斜射入人体时,能发生类似光一样的折射。如图(b)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O点的______侧。(选填:“左”或“右”)
五、计算题
35.如图,A是一辆装有超声测速装置的警车,正匀速行驶在一平直的公路上执勤。某时刻向前方360m处静止在路边的大卡车发射第一个超声波信号时,经过2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己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0m/s,求:
(1)从警车发射到接受到信号波,声音传播的距离;
(2)警车的速度;
(3)某时刻,警车停在路边,交警使用超声测速装置来测量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一束超声波信号后,经过了6秒钟收到了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测速仪发射出了第二束超声波信号,再经过了2秒钟收到了反射回的第二束超声波信号。若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6秒,则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36.小明从家附近的工地旁捡到一块形状规则的方砖B,想要根据已学知识测得其密度。他通过测量发现方砖B质量6kg,底面积为5×10-3m2,并观察到方砖B能快速吸水且吸水后体积不变。小明准备了一个底面积为1×10-2m2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质量忽咯不计)放置于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0.3m深的水。将方砖B缓慢竖直放入容器A中足够长时间,方砖B触底且水面高度不再变化,其上表面露出水面高度为0.1m;擦干容器外表面,测得此时容器A总质量为8kg,取出方砖B测其质量为6.5kg。求:
(1)方砖B吸水的体积;
(2)方砖B的高度;
(3)方砖B的密度。
试卷第12页,共13页
试卷第13页,共1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可知,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水的沸腾温度不变,水达到沸腾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所用时间会增加,则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图象c,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①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故①错误;
②由图像可知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的5m处,故②正确;
③由图像可知,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故③正确;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④错误;
⑤如图所示,B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可知B物体的速度为
当t=3s,物体A仍在原地,而此时物体B已经运动路程
二者最开始相距5米,B又运动了3米,所以一共相距8米,故⑤正确。
综合上述分析,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A
【详解】
A.由图知,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可知,此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而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知,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由图知,时间内甲乙的图像没有交点,则甲、乙两车没有相遇,故C错误;
D.由图知,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则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4.A
【详解】
AB..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的像为虚像,由于人觉得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感觉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即直线①上,故A正确,B错误;
CD.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经水面折射所成的像为虚像,故C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因铝和铜的质量m相同,且,所以,由的变形式可知,,又因为铝球和铜球的体积相等,所以,如果铝球是实心的,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如果铝球是空心的,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由于实心部分的体积,所以,铝球的空心体积比铜球的空心体积小,综上可知,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B
【详解】
A.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照相机里面的光学元件是凸透镜,所以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凸透镜,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通过摄像头成的是缩小的像,那么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实像,不是虚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于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即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人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变小,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
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错误;
B.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会使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之前提前会聚,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
C.如果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内抽水,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抽水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弱,光线会比之前延后会聚,在水透镜左侧适当位置放置凸透镜可以模拟远视眼的矫正,故C错误;
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小正方形纸片,会遮住一部分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会在光屏上成像,像仍完整但是会变暗,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A.甲路程和时间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是一个定值,甲做匀速运动;乙的图像是一条过10m的射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变,乙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一开始,乙在原点,而甲距离原点10m;甲在5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乙静止,通过的路程为0m,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甲在5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速度为
v甲==2m/s
6s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
s1=v甲t1=2m/s×6s=12m
经过6s,乙依然在10m处,所以甲和乙相距的距离为
12m-10m=2m
故C符合题意;
D.因为乙是静止的,运动速度为0,而甲的速度为2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
小球向A点滚动的过程中,是沿与平面镜成45度角的水平直线运动的,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小球的像成在与镜面成45度角的镜后面,即与水平面垂直,所以是竖直向下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
A.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 4:1,即
= ----①
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k均匀混合而成,即
=k------②
则I 型合金的密度
ρ1==
将①②代入上式得
ρ1=×------③
用 I 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 40%,即:
m1=ρ1V=(1-40%)ρ甲V
将③代入上式得
解得k=,即= ,故A错误;
B.设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 k′均匀混合而成,即
=k′
则此时I 型合金的密度
ρ′1===

= 和=k′,代入上式得
ρ′1=
因用 I 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 40%,即
m′1=ρ′1V=(1-40%)ρ甲V

ρ′1=
代入上式有
=0.6
解得k′=,即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 7:8 均匀混合而成,故B正确;
C.已知I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 3:2 均匀混合而成,即
-------④
II 型合金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为
= ------⑤
将①④代入⑤得:--------⑥
II 型合金的密度
ρ2==------⑦
将④和⑥中关于乙的表达式代入⑦有ρ2=ρ甲,= ,故C错误;
D.已知II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2:5均匀混合而成,即
= ----⑧
III 型合金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
=
将①⑧代入上式得
= ------⑨
III 型合金的密度
ρ3=
将⑧⑨中关于甲的表达式代入⑨得ρ3=ρ乙,即= ,故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A.由图象可知,液体在4℃时,体积最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液体密度是最大的,故A错误;
B.由图知由0℃~4℃时,温度升高,其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温度高于4℃时,温度升高,其体积增大,则密度减小,故B错误;
C.由图知1℃时液体的体积大于5℃时液体的体积,而在整个过程中,液体的质量不变,据知,1℃时液体的密度比5℃时的小,故C正确;
D.由图知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放出容器中的水,则水面下降,而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那么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不变,但入射点向左移动,则折射光线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向左移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是:周期T与成正比;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解得
l≈0.3m
B正确。
故选B。
14.A
【详解】
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2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
在凹面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若容器中没有水,根据凹面镜的特点知道,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以后射入空气的光线是平行光;现在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凹面镜之间,为使经凹面镜反射以后射入空气的光线仍是平行光,则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应不变才行(即此时的折射光线与没有水时的入射光线重合);又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为了达到题中的要求,应将光源的位置适当降低,故B正确。
故选B。
16.C
【详解】
A.由图可知:甲、丙、丁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丙、丁三幅图中发声体的振动都是规则的,因此都是乐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B
【详解】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及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
CB.由图像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m甲=2g时,V甲=4cm3
当乙物质的 质量m乙=4g时,V乙=2cm3
所以甲、乙两 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体积为的乙物质的质量
故C错误,故B正确;
D.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如质量都为2g),乙物质的体积较小,故D错误。
故选B。
18.C
【详解】
AB.由图象可知,0~t1时间内,甲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以乙为参照物,甲相对于乙向后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故甲和乙是相对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在0~t1时间内,甲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由的变形式
s=vt
可知,甲运动员通过的距离小于乙运动员通过的距离,甲运动员在t1时刻在乙运动员的后面,故甲运动员在t1时刻没有追上乙运动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A
【详解】
假设光线垂直于镜面入射时,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所以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是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反;当镜面转过20°时,可以确定此时的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20°,入射角为2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20°,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40°,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所以反射光线转过了4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B
【详解】
A.烧杯质量60g,最大总质量200g,所以最大液体质量
m=200g-60g=140g
标记处水质量
m1=100g-60g=40g
水的体积为
最大液体密度
该密度计量程为0~3.5g/cm3,故A错误;
B.由托盘天平分度值0.2g可知,可以鉴别的质量差异为0.2g,则最小密度差异为
故B正确;
C.因为都加到标记处,所以每次的体积是定值,只是改变了质量,所以该密度计刻度是均匀的,故C错误;
D.若装入待测液体低于标记,则液体质量偏小,体积仍然按标记计算,由,密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B。
21.升华 凝华 多一些
【详解】
[1]当用热水加热其下端,可以看到在碳锤中部出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该过程是固态的碘直接升华为碘蒸气。
[2]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有碘颗粒析出,表明碘蒸气又直接凝华为固态。
[3]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一些,因为碘凝华时放热,碘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内表面更容易凝华。
22.② 变大 1∶4
【详解】
(1)①图中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棉花燃烧的现象,这一过程中活塞对瓶内气体做功,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②图中当瓶塞跳起时,同时还能看到瓶口出现“白雾”的现象,说明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演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减少的实验是②。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所以物质在B点的内能小于在C点时的内能,即BC段物质的内能变大。
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段温度升高40℃,被加热2min;在CD段温度升高20℃,被加热4min;则该物质在AB段吸热与CD段吸热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根据可得
23.1.25 1.25×10-3 1250 1.2×103
【详解】
空瓶子的质量是0.25kg,盛满水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5kg,这里包含有空瓶子和水的质量,那么这些水的质量是
这个瓶子所盛水的质量是1.25kg。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这些水的体积是
空瓶子是盛满这些水的,那么空瓶子的容积大小等于水的体积大小。
若用该瓶子盛满某种液体后,盛满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75kg,空瓶子的质量是0.25kg,则这些液体的质量是
该瓶子盛满该液体,则空瓶子的容积大小等于该液体的体积大小,即,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此液体的密度是
此液体的密度是1.2×103 kg/m3。
24.20 0.96 0.704
【详解】
[1]由题意知,20度酒液指的是100mL酒液中所含酒精的体积为20mL。
[2]100mL20度酒液中,水的体积
V水=100mL-20mL=80mL=80cm3
则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80cm3=80g
酒精的质量
m酒=ρ酒精V酒=0.8g/cm3×20cm3=16g
100mL20度酒液的质量
m=m水+m酒=80g+16g=96g
此酒液的密度
[3]设勾兑1000mL52度的酒精,需要60度酒液的体积为V酒液,则需要20度酒液的体积为
1000mL-V酒液
据题意可得,该酒液中酒精的体积
解得,60度酒液的体积
V酒液=800mL=800cm3
在800mL60度的酒液中,酒精的体积
V60酒=800cm3×=480cm3
此酒液中水的体积
V60水=V酒液-V60酒=800cm3-480cm3=320cm3
水的质量
m60水=ρ水V60水=1g/cm3×320cm3=320g
酒精的质量
m60酒=ρ酒精V60酒=0.8g/cm3×480cm3=384g
所用60度酒液的质量
m'=m60水+m60酒=320g+384g=704g=0.704kg
25.升华 熔化 凝华 不对 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 二氧化碳
【详解】
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升华成碘蒸气。因为图甲中,是用水浴法给碘锤加热,而碘的熔点为113.7摄氏度,高于水的沸点,那么碘锤中的碘颗粒不会发生熔化,只能直接升华成蒸气。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升华成碘蒸气后,还有可能会发生熔化,变成液态碘。因为酒精灯的外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
甲、乙两装置中,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都会直接凝华成固态碘。
小王的猜想不对,因为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甲中的碘颗粒不会发生熔化。
将干冰放入甲烧杯中,干冰会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于是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水中气泡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26.7:20 不变 虚像
【详解】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7:20。
[2]李梅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其大小不变,通过平面镜所像的大小也不变。
[3]物体通过平面镜的像是虚像,因为此像是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
27.11.5 42.0
【详解】
[1]由可得,这块玫瑰金的密度为
[2]设这块玫瑰金中黄金的质量为m1,则铜的质量
则合金的总体积为
解得
所以含金量为
28.BH HF 下
【详解】
已知AE⊥CG,则AE和CG有可能是界面,根据可知,AE下方发生了光的反射,、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可确定CG是法线,AE是界面,BH为入射光线。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 可知,是折射角,是入射角,HF为折射光线;所以AE的下方是空气,上方是某种透明介质。
29.
【详解】
连接O与入射点连线,即法线,根据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入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画出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先作法线,根据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空气中作出射向空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0.
【详解】
(1)由题意知,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P成30°入射,则入射角为60°,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也为60°。先过入射点O作出平面镜MP的垂线,即法线,再作出此时的反射光线OB。反射光线沿直线传播遇到平面镜NP,会再次反射。此时OB与镜面MP的夹角为30°,两个平面镜MP、NP的夹角为60°,则此时光线OB与平面镜NP的夹角为90°,此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0°,即此时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重合。所以作图如下:
(2)由图示知,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且反射光线沿水平向右射出,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120°,那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据此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出平分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此时平面镜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即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度数为30°。所以作图如下:
31.2 50 s=5m/s2×t2
【详解】
(1)水滴的平均速度
(2)n滴水所经过的路程为s=(n﹣1)h,所用时间为t,水滴的平均速度
v
(3)①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滴的速度v与下落时间t成正比,比值是10m/s2,则t=5s时的速度
v=10m/s2×5s=50m/s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滴运动距离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比值是5m/s2,故水滴运动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为
s=5m/s2×t2
32.相等 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
【详解】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发现其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且像的距离较大,人眼能区分开两个像。
33.-0.5 不能 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
【详解】
(1)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摄氏度,玻璃细管中液柱的高度在0刻度线以下,所以其示数为-0.5℃。
(2)图像中DE段,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因为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但试管内外的水的温度都达到沸点后,试管外的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则试管内的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3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大 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大 右
【详解】
(1)由图(a)知,光线由空气斜射向水,再在水中斜射向玻璃时,传播方向都发生改变,所以可得: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分析表中数据知,水比空气的密度大,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而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的小,所以可以猜想,玻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3)由图(a)知,光从空气斜射向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由水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又小于入射角;由表可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又大于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这说明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向光速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光由密度小的物体进入密度大的物体时,其速度会变小,反之,传播速度会变大,由表格知,植物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光在植物油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5)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则光由空气斜射向人体时,折射角会小于入射角,那么光对着O点或O左边入射,折射光线都偏向结石左侧,所以入射点应在O点的右侧。
35.(1)680m;(2)20m/s;(3)
【详解】
解:(1)从警车发射到接受到信号波,声音传播的距离
(2)警车移动的距离
警车的速度
(3)超声测速装置第一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小汽车距超声测速装置的距离
超声测速装置第二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小汽车距超声测速装置的距离
汽车在这两次间隔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
这680m共用的时间
小汽车的速度为
答:(1)从警车发射到接受到信号波,声音传播的距离为680m;
(2)警车的速度为20m/s;
(3)小汽车的速度为。
36.(1)5×10-4m3;(2)0.4m;(3)3×103kg/m3
【详解】
解:(1)由题意可知,方砖B原来的质量为6kg,从装水的容器中取出时方砖B测其质量为6.5kg,所以吸水的质量为
由可知方砖B吸水的体积为
(2)0.3m深的水的体积为
故0.3m深的水的质量为
由题意可知,放入方砖B之前方砖与水的总质量为
将方砖B放入容器A中足够长时间后,此时方砖与容器中水的总质量为m1=8kg,故可知将方砖B放入容器中A后,有1kg的水溢出,则溢出的水的体积为
故方砖B吸水后容器中剩余水的体积为
设方砖B吸水后容器中此时液面深度为h液,则有如下关系成立
所以此时液面深度为
故方砖B的高度为
(3)由(2)中可知,方砖B的体积为
故方砖B的密度为
答:(1)方砖B吸水的体积为5×10-4m3;
(2)方砖B的高度为0.4m;
(3)方砖B的密度为3×103kg/m3。
答案第18页,共18页
答案第17页,共1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