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综合复习练习试卷5(人教版【2024】Word版,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如图,若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A.a B.b C.c D.d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t=3s开始,vA>vB,t=5s时 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⑤t=3s时,A、B相距8m。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⑤正确 C.只有①③⑤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3.甲、乙两车同吋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5.利用质量相同的铜和铝,制成体积相等的两个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球一定是空心的B.铜球一定是空心的C.铝球一定是实心的D.若两球都是空心的,则铝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6.高铁进站口,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摄像头,抓取旅客脸部信息,与身份证芯片里的照片进行比对,信息相符,人脸与证件照比对通过,闸机就会自动放行。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凸透镜B.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虚像C.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D.人靠近摄像头时,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大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如果利用注射器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一个清晰更小的实像C.如果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内抽水,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在水透镜左侧适当位置放置凸透镜可以模拟近视眼的矫正。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小正方形纸片,则在光屏上不会得到蜡烛完整的像8.甲、乙两车的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是10m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D.甲车的速度是10m/s,乙车的速度是2m/s9.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所示,一只小球S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10.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4∶1,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合成不同型号的合金。I型合金的混合比例未知,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3∶2均匀混合而成,I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2∶5均匀混合而成。用I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9∶5均匀混合而成B.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7∶8均匀混合而成C.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甲的密度之比为1∶2D.I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乙的密度之比为2∶111.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4℃时,液体密度最小,为1×103kg/m3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C.1℃时液体的密度比5℃时的小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12.如图所示,有一束光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入射光路不变,慢慢放出容器中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斑向右移动,折射角减小 B.光斑保持不动,折射角不变C.光斑向左移动,折射角增大 D.光斑向左移动,折射角不变13.小林做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若要使摆的周期为1秒,则摆线的长度应为( )实验次数 1 2 3摆线长度(米) 0.1 0.4 0.9周期(秒) 0.6 1.2 1.8A.0.2米 B.0.3米 C.0.5米 D.0.8米14.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一座山崖鸣笛,2s后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330m。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A.10m/s B.100m/s C.35m/s D.350m/s15.如图将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置于一容器内,在凹面镜的焦点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向容器中放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凹面镜之间,为了使凹面镜反射后射入空气的光线仍平行,则应将点光源S( )A.向上升一些 B.向下降一些C.不动 D.以上办法均行16.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音色相同的只有甲、丙、丁 B.响度相同的只有甲、乙、丙C.音调相同的只有甲、丁 D.都是乐音波形17.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B.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18.在运动会的百米跑道上,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名运动员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根据图象可知( )A.在0~t1时间内,甲相对于乙向前运动B.在0~t1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C.在t1时刻,甲和乙是相对静止的D.甲运动员在t1时刻追上了乙运动员19.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不变,当平面镜转过20°角时,则反射光线转过( )A.40° B.60° C.20° D.30°20.综合实验小组用天平(量程为0~200g分度值为0.2g)和烧杯制作“密度计”。将水、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如图(a)所示,用天平测量出烧杯、烧杯和水、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分别为60g、100g、m,在图(b)坐标系中画出ρ-m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密度计量程为0~5g/cm3B.该密度计可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0.005g/cm3C.该密度计刻度是不均匀的D.若装入待测液体低于标记,读出的密度值偏大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21.如图所示,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当用热水加热其下端,可以看到在碘锤中部出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该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若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碘锤内侧有碘颗粒析出,表明碘发生了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碘锤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结果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颗粒比碘锤侧壁上的______(选填“多一些”“一样多”或“少一些”)。22.(1)如图甲是演示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两个小实验,其中用来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是实验______(选填“①”或“②”)。(2)小红用酒精灯给一种固体均匀加热,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不变。通过实验得到该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在图象的BC段,该物质的内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cAB:cCD=______(整个过程每分钟吸收热量相同)。23.有一个质量为0.25kg的空瓶子,盛满水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5kg,那么这个瓶子所盛水的质量是______kg,瓶子的容积是_______m3=_______mL,若用该瓶子盛满某种液体后,盛满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75kg,则此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24.酒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之外还有极少量的微量元素。目前中国使用酒液的度数表示法称为标准酒度,是指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每100毫升(mL)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酒厂为得到相应的酒度,当酒液蒸馏出来后,需组织专业的勾兑师进行勾兑。勾兑一方面可以调整酒的度数,另一方面还可保障酒的品质。现有60度和20度的酒液若干,酒液中的微量元素忽略不计(已知酒精=0.8×103kg/m3,水=1.0×103kg/m3,1L=1000mL;不考虑酒液混合后体积减少),则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体积是___________mL,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是___________g/cm3,如果用60度和20度这两种酒液进行勾兑,获得1000毫升52度的酒液,则所用60度酒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kg。25.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将发生______现象。小王认为图甲中的碘蒸气是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你认为小王的猜想对吗?______,理由:______。小王在甲烧杯中放入干冰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二氧化碳/水蒸气)。26.李梅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27.“玫瑰金(rose gold)”是一种黄金和铜的合金,由于它颜色好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现有一块玫瑰金,实验测出的质量为460g,体积为40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g/cm3和8.9g/cm3。请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这块玫瑰金的密度______g/cm3,商店一般会用含金量(黄金的质量占合金质量的比值)来形容攻瑰金的品质,它的含金量为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8.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AE⊥CG,,则________为入射光线,________为折射光线,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侧。(填“上”“下”“左”或“右”侧)三、作图题29.一束光照射到半球形玻璃砖上,如图,请你在图中画出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射出半球形玻璃砖的光路图。30.(1)如图所示,MP、NP是两块成60°的平面镜,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P成30°入射,请画出入射光线AO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______;(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_______。四、实验题31.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刻度尺和秒表,首先量出水管口到地面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注:如n=4时,即小刚听到4声水滴声,则水滴在时间t内一共经过的路程为3h)(1)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19时秒表示数t=9s,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v=______m/s。(2)利用听到的水滴声数n、水龙头离开地面的高度h、以及一共所需的时间t这三个测量值,来表示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v=______。(3)小刚为了进一步找出水滴下落的时间t和下落高度h、速度v的关系,又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如下表所示的几组数据,请你帮助小刚继续完成以下的工作;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运动水滴下落5s时的速度为______m/s。②根据上述数据,归纳出运动距高s与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______。运动时间t(s) 1 2 3 4 …时间的平方(t2) 1 4 9 16 …运动速度v(m/s) 10 20 30 40 …运动距离s(m) 5 20 45 8032.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第一小组: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发现其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此现象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第二小组: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3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2)图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待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试管中的水________。34.小明在学了光的折射后,想知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弯曲程度是否相同(折射角是否相等),如不同,弯曲程度跟什么因素有关?老师帮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用一厚玻璃缸盛一定量的水,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从水中进入玻璃,再次进入空气中,其光路如图所示。小明上网查出一些介质的其他参数如下表。物质 密度/(kg/m3) 光速/(m/s)空气 1.29 3.0×108水 1.0×103 2.25×108玻璃 2.0×108植物油 0.8×103(1)分析光路图(a)可得出结论:______;(2)分析表中数据猜想玻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填“大”或“小”);(3)分析光路图(a)和表中数据可得出折射角变化的规律:______;(4) 你认为光在植物油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或“小”);(5)现代医学治疗中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当超声波斜射入人体时,能发生类似光一样的折射。如图(b)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O点的______侧。(选填:“左”或“右”)五、计算题35.如图,A是一辆装有超声测速装置的警车,正匀速行驶在一平直的公路上执勤。某时刻向前方360m处静止在路边的大卡车发射第一个超声波信号时,经过2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己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0m/s,求:(1)从警车发射到接受到信号波,声音传播的距离;(2)警车的速度;(3)某时刻,警车停在路边,交警使用超声测速装置来测量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一束超声波信号后,经过了6秒钟收到了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测速仪发射出了第二束超声波信号,再经过了2秒钟收到了反射回的第二束超声波信号。若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6秒,则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36.小明从家附近的工地旁捡到一块形状规则的方砖B,想要根据已学知识测得其密度。他通过测量发现方砖B质量6kg,底面积为5×10-3m2,并观察到方砖B能快速吸水且吸水后体积不变。小明准备了一个底面积为1×10-2m2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质量忽咯不计)放置于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0.3m深的水。将方砖B缓慢竖直放入容器A中足够长时间,方砖B触底且水面高度不再变化,其上表面露出水面高度为0.1m;擦干容器外表面,测得此时容器A总质量为8kg,取出方砖B测其质量为6.5kg。求:(1)方砖B吸水的体积;(2)方砖B的高度;(3)方砖B的密度。试卷第12页,共13页试卷第13页,共13页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可知,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水的沸腾温度不变,水达到沸腾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所用时间会增加,则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图象c,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B【详解】①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故①错误;②由图像可知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的5m处,故②正确;③由图像可知,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故③正确;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④错误;⑤如图所示,B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可知B物体的速度为当t=3s,物体A仍在原地,而此时物体B已经运动路程二者最开始相距5米,B又运动了3米,所以一共相距8米,故⑤正确。综合上述分析,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3.A【详解】A.由图知,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可知,此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而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正确;B.由图知,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由图知,时间内甲乙的图像没有交点,则甲、乙两车没有相遇,故C错误;D.由图知,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则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故选A。4.A【详解】AB..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的像为虚像,由于人觉得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感觉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即直线①上,故A正确,B错误;CD.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经水面折射所成的像为虚像,故CD错误。故选A。5.B【详解】因铝和铜的质量m相同,且,所以,由的变形式可知,,又因为铝球和铜球的体积相等,所以,如果铝球是实心的,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如果铝球是空心的,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由于实心部分的体积,所以,铝球的空心体积比铜球的空心体积小,综上可知,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6.B【详解】A.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照相机里面的光学元件是凸透镜,所以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凸透镜,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题意可知,通过摄像头成的是缩小的像,那么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实像,不是虚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于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即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不合题意;D.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人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变小,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7.B【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错误;B.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会使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之前提前会聚,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C.如果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内抽水,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抽水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弱,光线会比之前延后会聚,在水透镜左侧适当位置放置凸透镜可以模拟远视眼的矫正,故C错误;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小正方形纸片,会遮住一部分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会在光屏上成像,像仍完整但是会变暗,故D错误。故选B。8.C【详解】A.甲路程和时间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是一个定值,甲做匀速运动;乙的图像是一条过10m的射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变,乙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一开始,乙在原点,而甲距离原点10m;甲在5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乙静止,通过的路程为0m,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甲在5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速度为v甲==2m/s6s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s1=v甲t1=2m/s×6s=12m经过6s,乙依然在10m处,所以甲和乙相距的距离为12m-10m=2m故C符合题意;D.因为乙是静止的,运动速度为0,而甲的速度为2m/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详解】小球向A点滚动的过程中,是沿与平面镜成45度角的水平直线运动的,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小球的像成在与镜面成45度角的镜后面,即与水平面垂直,所以是竖直向下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0.B【详解】A.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 4:1,即= ----①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k均匀混合而成,即=k------②则I 型合金的密度ρ1==将①②代入上式得ρ1=×------③用 I 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 40%,即:m1=ρ1V=(1-40%)ρ甲V将③代入上式得解得k=,即= ,故A错误;B.设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 k′均匀混合而成,即=k′则此时I 型合金的密度ρ′1===由= 和=k′,代入上式得ρ′1=因用 I 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 40%,即m′1=ρ′1V=(1-40%)ρ甲V将ρ′1=代入上式有=0.6解得k′=,即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 7:8 均匀混合而成,故B正确;C.已知I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 3:2 均匀混合而成,即-------④II 型合金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为= ------⑤将①④代入⑤得:--------⑥II 型合金的密度ρ2==------⑦将④和⑥中关于乙的表达式代入⑦有ρ2=ρ甲,= ,故C错误;D.已知II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2:5均匀混合而成,即= ----⑧III 型合金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将①⑧代入上式得= ------⑨III 型合金的密度ρ3=将⑧⑨中关于甲的表达式代入⑨得ρ3=ρ乙,即= ,故D错误。故选B。11.C【详解】A.由图象可知,液体在4℃时,体积最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液体密度是最大的,故A错误;B.由图知由0℃~4℃时,温度升高,其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温度高于4℃时,温度升高,其体积增大,则密度减小,故B错误;C.由图知1℃时液体的体积大于5℃时液体的体积,而在整个过程中,液体的质量不变,据知,1℃时液体的密度比5℃时的小,故C正确;D.由图知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故选C。12.D【详解】放出容器中的水,则水面下降,而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那么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不变,但入射点向左移动,则折射光线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向左移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B【详解】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是:周期T与成正比;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解得l≈0.3mB正确。故选B。14.A【详解】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2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B【详解】在凹面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若容器中没有水,根据凹面镜的特点知道,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以后射入空气的光线是平行光;现在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凹面镜之间,为使经凹面镜反射以后射入空气的光线仍是平行光,则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应不变才行(即此时的折射光线与没有水时的入射光线重合);又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为了达到题中的要求,应将光源的位置适当降低,故B正确。故选B。16.C【详解】A.由图可知:甲、丙、丁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甲、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甲、乙、丙、丁三幅图中发声体的振动都是规则的,因此都是乐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7.B【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及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CB.由图像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m甲=2g时,V甲=4cm3当乙物质的 质量m乙=4g时,V乙=2cm3所以甲、乙两 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体积为的乙物质的质量故C错误,故B正确;D.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如质量都为2g),乙物质的体积较小,故D错误。故选B。18.C【详解】AB.由图象可知,0~t1时间内,甲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以乙为参照物,甲相对于乙向后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C.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故甲和乙是相对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D.在0~t1时间内,甲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由的变形式s=vt可知,甲运动员通过的距离小于乙运动员通过的距离,甲运动员在t1时刻在乙运动员的后面,故甲运动员在t1时刻没有追上乙运动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A【详解】假设光线垂直于镜面入射时,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所以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是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反;当镜面转过20°时,可以确定此时的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20°,入射角为2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20°,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40°,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所以反射光线转过了4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B【详解】A.烧杯质量60g,最大总质量200g,所以最大液体质量m=200g-60g=140g标记处水质量m1=100g-60g=40g水的体积为最大液体密度该密度计量程为0~3.5g/cm3,故A错误;B.由托盘天平分度值0.2g可知,可以鉴别的质量差异为0.2g,则最小密度差异为故B正确;C.因为都加到标记处,所以每次的体积是定值,只是改变了质量,所以该密度计刻度是均匀的,故C错误;D.若装入待测液体低于标记,则液体质量偏小,体积仍然按标记计算,由,密度偏小,故D错误。故选B。21.升华 凝华 多一些【详解】[1]当用热水加热其下端,可以看到在碳锤中部出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该过程是固态的碘直接升华为碘蒸气。[2]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有碘颗粒析出,表明碘蒸气又直接凝华为固态。[3]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一些,因为碘凝华时放热,碘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内表面更容易凝华。22.② 变大 1∶4【详解】(1)①图中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棉花燃烧的现象,这一过程中活塞对瓶内气体做功,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②图中当瓶塞跳起时,同时还能看到瓶口出现“白雾”的现象,说明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演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减少的实验是②。(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所以物质在B点的内能小于在C点时的内能,即BC段物质的内能变大。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段温度升高40℃,被加热2min;在CD段温度升高20℃,被加热4min;则该物质在AB段吸热与CD段吸热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根据可得23.1.25 1.25×10-3 1250 1.2×103【详解】空瓶子的质量是0.25kg,盛满水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5kg,这里包含有空瓶子和水的质量,那么这些水的质量是这个瓶子所盛水的质量是1.25kg。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这些水的体积是空瓶子是盛满这些水的,那么空瓶子的容积大小等于水的体积大小。若用该瓶子盛满某种液体后,盛满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75kg,空瓶子的质量是0.25kg,则这些液体的质量是该瓶子盛满该液体,则空瓶子的容积大小等于该液体的体积大小,即,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此液体的密度是此液体的密度是1.2×103 kg/m3。24.20 0.96 0.704【详解】[1]由题意知,20度酒液指的是100mL酒液中所含酒精的体积为20mL。[2]100mL20度酒液中,水的体积V水=100mL-20mL=80mL=80cm3则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g/cm3×80cm3=80g酒精的质量m酒=ρ酒精V酒=0.8g/cm3×20cm3=16g100mL20度酒液的质量m=m水+m酒=80g+16g=96g此酒液的密度[3]设勾兑1000mL52度的酒精,需要60度酒液的体积为V酒液,则需要20度酒液的体积为1000mL-V酒液据题意可得,该酒液中酒精的体积解得,60度酒液的体积V酒液=800mL=800cm3在800mL60度的酒液中,酒精的体积V60酒=800cm3×=480cm3此酒液中水的体积V60水=V酒液-V60酒=800cm3-480cm3=320cm3水的质量m60水=ρ水V60水=1g/cm3×320cm3=320g酒精的质量m60酒=ρ酒精V60酒=0.8g/cm3×480cm3=384g所用60度酒液的质量m'=m60水+m60酒=320g+384g=704g=0.704kg25.升华 熔化 凝华 不对 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 二氧化碳【详解】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升华成碘蒸气。因为图甲中,是用水浴法给碘锤加热,而碘的熔点为113.7摄氏度,高于水的沸点,那么碘锤中的碘颗粒不会发生熔化,只能直接升华成蒸气。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升华成碘蒸气后,还有可能会发生熔化,变成液态碘。因为酒精灯的外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甲、乙两装置中,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都会直接凝华成固态碘。小王的猜想不对,因为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甲中的碘颗粒不会发生熔化。将干冰放入甲烧杯中,干冰会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于是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水中气泡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26.7:20 不变 虚像【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7:20。[2]李梅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其大小不变,通过平面镜所像的大小也不变。[3]物体通过平面镜的像是虚像,因为此像是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27.11.5 42.0【详解】[1]由可得,这块玫瑰金的密度为[2]设这块玫瑰金中黄金的质量为m1,则铜的质量则合金的总体积为解得所以含金量为28.BH HF 下【详解】已知AE⊥CG,则AE和CG有可能是界面,根据可知,AE下方发生了光的反射,、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可确定CG是法线,AE是界面,BH为入射光线。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 可知,是折射角,是入射角,HF为折射光线;所以AE的下方是空气,上方是某种透明介质。29.【详解】连接O与入射点连线,即法线,根据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入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画出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先作法线,根据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空气中作出射向空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30.【详解】(1)由题意知,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P成30°入射,则入射角为60°,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也为60°。先过入射点O作出平面镜MP的垂线,即法线,再作出此时的反射光线OB。反射光线沿直线传播遇到平面镜NP,会再次反射。此时OB与镜面MP的夹角为30°,两个平面镜MP、NP的夹角为60°,则此时光线OB与平面镜NP的夹角为90°,此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0°,即此时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重合。所以作图如下:(2)由图示知,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且反射光线沿水平向右射出,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120°,那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据此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出平分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此时平面镜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即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度数为30°。所以作图如下:31.2 50 s=5m/s2×t2【详解】(1)水滴的平均速度(2)n滴水所经过的路程为s=(n﹣1)h,所用时间为t,水滴的平均速度v(3)①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滴的速度v与下落时间t成正比,比值是10m/s2,则t=5s时的速度v=10m/s2×5s=50m/s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滴运动距离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比值是5m/s2,故水滴运动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为s=5m/s2×t232.相等 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详解】[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发现其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且像的距离较大,人眼能区分开两个像。33.-0.5 不能 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详解】(1)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摄氏度,玻璃细管中液柱的高度在0刻度线以下,所以其示数为-0.5℃。(2)图像中DE段,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因为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但试管内外的水的温度都达到沸点后,试管外的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则试管内的不能继续吸收热量。3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大 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大 右【详解】(1)由图(a)知,光线由空气斜射向水,再在水中斜射向玻璃时,传播方向都发生改变,所以可得: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分析表中数据知,水比空气的密度大,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而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的小,所以可以猜想,玻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3)由图(a)知,光从空气斜射向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由水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又小于入射角;由表可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又大于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这说明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向光速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光由密度小的物体进入密度大的物体时,其速度会变小,反之,传播速度会变大,由表格知,植物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光在植物油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5)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则光由空气斜射向人体时,折射角会小于入射角,那么光对着O点或O左边入射,折射光线都偏向结石左侧,所以入射点应在O点的右侧。35.(1)680m;(2)20m/s;(3)【详解】解:(1)从警车发射到接受到信号波,声音传播的距离(2)警车移动的距离警车的速度(3)超声测速装置第一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小汽车距超声测速装置的距离超声测速装置第二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小汽车距超声测速装置的距离汽车在这两次间隔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这680m共用的时间小汽车的速度为答:(1)从警车发射到接受到信号波,声音传播的距离为680m;(2)警车的速度为20m/s;(3)小汽车的速度为。36.(1)5×10-4m3;(2)0.4m;(3)3×103kg/m3【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方砖B原来的质量为6kg,从装水的容器中取出时方砖B测其质量为6.5kg,所以吸水的质量为由可知方砖B吸水的体积为(2)0.3m深的水的体积为故0.3m深的水的质量为由题意可知,放入方砖B之前方砖与水的总质量为将方砖B放入容器A中足够长时间后,此时方砖与容器中水的总质量为m1=8kg,故可知将方砖B放入容器中A后,有1kg的水溢出,则溢出的水的体积为故方砖B吸水后容器中剩余水的体积为设方砖B吸水后容器中此时液面深度为h液,则有如下关系成立所以此时液面深度为故方砖B的高度为(3)由(2)中可知,方砖B的体积为故方砖B的密度为答:(1)方砖B吸水的体积为5×10-4m3;(2)方砖B的高度为0.4m;(3)方砖B的密度为3×103kg/m3。答案第18页,共18页答案第17页,共1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