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出题
审题
本试卷共11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另
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
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
出的例子荚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
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
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
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
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
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
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英美
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
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
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
材料二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
的。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这样,西方诗歌就形
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的
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早在新五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建立起来。几
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
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诞生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便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映射,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我们
的诗歌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周易·乾卦·文言》写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大人”指大人物,这句话是说要想成为伟大的人物,就要与天地合德。汉代大儒董仲舒说: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合一”,表明自
然与人是相通一致的,可合二为一的,人与自然是彼此相通的共同体。这种思想对中国的文
学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最直接地影响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风格。
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