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⑥我才明白,老奶奶是在赌气呢。这也让我想到了白己经历的一件事。⑦姥爷去世后,姥姥一个人在家,总想找点事情做。有一年署假,她决定卖玉米。她坚持不打药,每天都去地里捉虫,成了人形“啄木乌”。等玉米成熟了,望着个头饱满的玉米,婚蜡开心的不得了。姑姥每天一大早就去地里掰玉米、装袋,等母亲开车来接。而我去镇上占位置,陪着姥姥卖完玉米后,带她回我家吃饭。下午,母亲再开车把她送回家。⑧有一天,眼看快中午了,太阳恨不得把人烤化,我们的玉米还没卖完。正好来了一个女人,我仿佛看见了绿洲,赶紧推销玉米:“两块钱一个,还剩八个,你给十块钱就行。”⑨“就这也要两块钱一个?…”她挑剔一番后,继续说道:“一块钱一个,八块钱你卖,我就买了。”女人掰掉玉米的皮儿用居高览下的语气说着,地一边挑一边把头摇得跟拔浪鼓一样。⑩姥姥正在犹豫,我直接说了句:“不卖,就0块钱,爱买不买。”对方扭头走了,我一股脑儿把地上的玉米灌进袋子,扛在肩膀上就往回走,姥姥也只得迈着小碎步连走带跑地跟在后面。①那时我还说不清自己为什么那么生气,只是觉得她不配。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是因为那一袋玉米,倾注了我们三代人的辛苦,她却轻飘飘地把我们都给否定了,好像我们的付出真的不配这样的价值。①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死守防线,只是因为你倾注了很多精力的事物,被人说不值。于是你宁愿拒绝,也要保留自己的骨气。图所以,别让那些不值,变成了真的不配。(摘自《莫愁·时代人物》2025年第4期选文有改动)【向不同处思考】19.(4分)卖草莓的老奶奶对“之前的顾客”和“我”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原因各是什么?对“之前顾客”的态度是与她生气的争吵并拒绝卖给她草莓,这是因为“之前顾客”①②对“我”的态度是③④因为“我”夸奖奶奶的草莓甜。【向共性处思考】20.(3分)卖草莓的老奶奶,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说明两件事是具有共同点的。下面是围绕“辛苦”这一共同点梳理的表格,请补充完整。摘草莓①草莓事件中的辛苦卖草莓奶奶卖了一上午种玉米②收玉米姥姥每天一大早就去地里掰玉米、装袋姥姥:亲自去卖玉米玉米事件中的辛苦卖玉米我:去镇上占位置,陪姥姥买玉米母亲:③六年级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向细节处思考】21.(4分)细读文章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1)(2分)从“掰掉玉米的皮儿”“用居高临下的语气说着”,能看出地是个怎样的人?(2)(2分)她“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D【向矛盾处思考】22.(2分)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子“姥姥正在犹豫”,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推断出姥姥犹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答出合理且完整的一条即可)①【向深刻处思考】①23.(3分)分析文章结尾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别让那些不值,变成了真的不配。好习惯六:在文章写作中思考(50分)订24.(50分)任选一个作文题目,完成写作任务。(1)命题作文生活中,总有让你心心念念想实现的事,这就是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你在实现心愿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当心愿实现的那一刻真的到来,你的心情如何?如愿以偿的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以“这一次,我如愿以偿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线(2)半命题作文请以“说出心中滋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作提示:1在横线上填写表示心情的词语,例如感动、甜蜜、痛苦、不舍等;2.依据所填词语,选择切合该“滋味”的事件来表现题目;3可结合自己亲历的事件,也可以是科幻想象的事件:4事件中既要通过语言表达此“滋味”,还要通过动作、心理等表现此“滋味”,还需要通过抒情议论来升华此“滋味”。写作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500字,本题同时考查卷面书写,要求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六年级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