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er Unit 1 Hello Section B 1a-1d(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Starter Unit 1 Hello Section B 1a-1d(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Starter Unit 1 Hello!—Section B—1a-1d(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时是人教版 2024 英语七年级上册 Starter Unit 1 Hello! 的 Section B 部分,是对 Section A 所学基础问候语的拓展与深化。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将掌握更多与陌生人、熟人打招呼及展开对话的方式,提升语言交际能力,为后续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1a 部分:呈现一系列用于开启对话的表达方式,如 “May I have your name ” “How are you ” 等,引导学生识别并勾选这些表达,旨在让学生对不同的对话起始方式有初步认知。
1b 部分:展示了两组对话。一组是陌生人 Teng Fei 和 Emma 在教室初次见面时,关于询问姓名、拼写姓名及表达结识对方愉悦心情的对话;另一组是熟人 Helen 和 Yaming 在楼梯间相互问候并因上课铃响道别的对话。这两组对话为学生提供了真实情境下不同关系间交流的范例。
1c 部分:要求学生再次阅读 1b 中的对话,从方框中找出相应问题的回答,以巩固学生对对话中交际用语问答的理解与运用。
1d 部分:给出不完整的对话,让学生补全对话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将所学交际用语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强化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小学阶段已接触过基础英语,如 26 个英文字母的读写、简单问候语 “Hello”“Hi”“Good morning” 等,也学习过 “How are you ” 及其回答。但他们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方面有所欠缺。同时,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具备一定观察力和模仿能力,但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在本课时学习中,学生对如何自然、得体地与他人展开新对话,运用丰富语言表达问候和关心等方面存在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学习。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语言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理解并运用 1a 中用于开启对话的常见表达方式,如 “May I have your name ” “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 ” “How are you ” 等。
能够熟练模仿 1b 中的两组对话,掌握与陌生人初次交流及与熟人日常问候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准确、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
能够正确补全 1d 中的对话,并根据实际情境,运用所学句型和词汇,与同学进行自然、得体的对话交流,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二)文化意识
通过学习不同情境下的英语对话,了解英语国家人们日常交流的文化习惯和礼仪规范,如初次见面时的礼貌询问、熟人之间的亲切问候等,增强跨文化意识。
对比中英文姓名构成及交流方式差异,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三)思维品质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 1b 中的对话场景、人物关系及语言表达,分析不同情境下对话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对 1a 中的对话开启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归纳思维能力;在补全 1d 对话及进行角色扮演时,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互动和小组活动中,能够倾听他人观点,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学习能力
积极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如对话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对对话的模仿、练习及总结归纳,学会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能够借助教材、多媒体资源等,拓展学习渠道,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用于开启对话的重点句型,如 “May I have your name ” “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 ” “How are you ” 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句型进行问答。
理解并熟练运用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和与熟人交流时不同的问候及对话方式,能够准确模仿 1b 中的对话,并在类似情境中进行运用。
(二)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灵活、自然地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交流,避免出现表达生硬或不得体的情况。
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克服口语表达时的紧张和羞涩心理,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自信心。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校园交际情境,如教室初次见面、楼梯间偶遇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英语,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任务,如勾选对话开启方式、补全对话、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练习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对话场景和语言运用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Lead-in)
教师播放一段学生在校园里打招呼、交流的视频,视频中包含学生已学的简单问候语,如 “Hello”“Hi”“Good morning” 等。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In the video, how did the students greet each other What other ways do you know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并思考更多开启对话的方式,从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教师展示 1a 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猜测他们可能在说什么,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 1a 内容做铺垫。
(二)知识讲解(Presentation)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 1a 部分内容。先让学生齐读 1a 中的表达方式,然后逐句讲解每个句子的含义和用法,如:
“May I have your name ” 用于礼貌地询问对方姓名,比 “What’s your name ” 更正式、委婉。
“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 ” 用于询问对方名字的拼写方式。
“How are you ” 是熟人之间常用的问候语,回答可以是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I’m great.” “Not bad.” 等。
讲解完后,让学生再次阅读这些表达方式,并勾选他们认为可以用于开启对话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理解。
(三)对话学习(Dialogue Learning)
1b 对话一学习:教师播放 1b 中第一个对话(Teng Fei 和 Emma 的对话)的音频,让学生听第一遍,整体感知对话内容。听第二遍时,要求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及句子的连读和弱读。跟读结束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模仿对话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话内容,提问:“How did Teng Fei start the conversation What did he ask Emma How did Emma answer ” 让学生总结与陌生人开启对话及询问、回答姓名的方式。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梳理对话关键信息:
Start of conversation: Good morning.
Asking for name: May I have your name
Answering: My name is Emma Miller.
Asking for spelling: 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
Answering: E - M - M - A, Emma. M - I - L - L - E - R, Miller. You can call me Emma.
Ending: Nice to meet you. - Nice to meet you, too.
1b 对话二学习:教师播放第二个对话(Helen 和 Yaming 的对话)的音频,学生听后分组进行跟读和模仿。之后,教师请小组代表上台表演对话,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二个对话,提问:“How did Helen and Yaming greet each other What did they talk about ” 让学生总结熟人之间问候及交流的方式,教师同样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Start of conversation: Hello.
Greeting: How are you
Answering: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Ending: That’s the bell. Let’s go to class.
(四)练习巩固(Practice)
1c 练习: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 1b 中的两个对话,然后完成 1c 的问答匹配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核对答案。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答案,并请他们说明选择的原因,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纠正。
小组对话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要求学生根据 1b 中的对话模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新的对话。对话场景可以设定为在校园里遇到新同学、老朋友等。编写完成后,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运用所学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五)拓展延伸(Extension)
文化拓展:教师介绍英语国家中关于问候和交流的一些文化习俗,如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交谈时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等。同时,对比中国和英语国家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文化差异,如中国人见面时可能会问 “你吃了吗?”,而英语国家较少以此作为问候语,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
情境拓展: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场景的图片,如在商店购物、在公园游玩、在公交车上遇到等,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场景,根据所学知识编写对话,并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更多实际情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课堂总结(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用于开启对话的常见表达方式、与陌生人及熟人交流的不同对话方式等。请学生主动站起来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取得的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七)作业布置(Homework)
基础作业:让学生将 1b 中的两个对话抄写一遍,并背诵下来。通过抄写和背诵,加深学生对对话内容的记忆,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录制一段与家人或朋友用英语交流的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问候、询问对方一天的情况等,时长不少于 1 分钟。学生将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互相观看学习,教师进行点评。这个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口语表达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资源
人教版 2024 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
自制单词卡片、对话练习表格等教学辅助工具。
八、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活动、进行对话练习和表演等。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语音语调是否自然,能否与小组成员合作默契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对话内容的抄写是否准确、规范,背诵是否熟练。对于录制视频的拓展作业,仔细观看学生的视频,评价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的自然度和流畅度等。通过作业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自评与互评:在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例如,在小组对话练习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