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绚丽的“彩虹”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绚丽的“彩虹”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18课 绚丽的“彩虹”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课文标题中“彩虹”引号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反讽 D. 表示强调
2. 下列不属于港珠澳大桥建设难点的一项是( )
A. 海底隧道沉管对接
B. 人工岛钢圆筒插放
C. 桥面防滑处理
D. 深海密封止水技术
3. 下列对课文中“如履薄冰”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形容天气寒冷
B. 比喻行事极度谨慎
C. 形容水面结冰
D. 比喻工程进度缓慢
4. 课文中多次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A. 增强文章趣味性
B. 体现语言生动性
C. 准确说明工程规模
D. 突出人物形象
5. 下列对课文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按时间顺序叙述大桥建设全过程
B. 以“彩虹”为线索串联各建设环节
C. 采用总分总的议论文结构
D. 先描写环境再展开工程叙述
6. 下列对课文主题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赞美自然景观的壮丽
B. 探讨科技与环境的矛盾
C. 歌颂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精神
D. 说明桥梁建设的历史发展
二、基础知识积累
1.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等。
课文节选自《__________》,该作品以__________为背景,展现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
2. 字词注音
璀璨( ) 镌刻( ) 枢纽( ) 娴熟( )
3. 解释词语
不堪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水马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选段一
“在海上竖起一排18层楼高的大钢圆筒,每一个大钢圆筒高50米、直径22米,重达550吨,然后将它们排列成珍珠项链形状的两个大圈子,由此实现快速筑岛——敢想敢为的中国工程师如此设计。”
1. 选段中“珍珠项链”的比喻有何作用?

2. 分析“敢想敢为”一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选段二
“每节沉管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除了重量外,最复杂的是沉管需要沉入几十米深的海底,而且必须保证120年内‘滴水不漏’。”
3. 此处使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 结合上下文,说说“滴水不漏”在文中的含义。

四、课外阅读
节选自《伶仃洋上一条绚丽的彩虹》
选段一
“在海上竖起一排18层楼高的大钢圆筒,每一个大钢圆筒高50米、直径22米,重达550吨,然后将它们排列成珍珠项链形状的两个大圈子,由此实现快速筑岛——敢想敢为的中国工程师如此设计。”
选段二
“每节沉管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除了重量外,最复杂的是沉管需要沉入几十米深的海底,而且必须保证120年内‘滴水不漏’。”
选段三
“海豚在水面上排列着追赶车流,鹭鸟则在一旁飞翔——这是今天我们在伶仃洋上谁都能享受到的美景与通途。”
1. 文中提到港珠澳大桥的“生态友好设计”具体指什么?

2. 分析文中画线句“海豚在水面上排列着追赶车流,鹭鸟则在一旁飞翔”的表达效果。

3. 作者为什么说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智造的奇迹”?请结合全文概括。

4. 文中多次出现工程师的具体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五、写作
以“__________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 补全题目(如“创新”“协作”“坚持”等);② 结合课文中工程师的精神品质;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第18课 绚丽的“彩虹” 同步练习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B 4. C 5. B 6. C
二、基础知识积累
1. 文学常识
何建明;《大桥》(或《共和国告急》等)
《大桥》;港珠澳大桥建设
2. 字词注音
璀璨(cuǐ càn) 镌刻(juān kè) 枢纽(shū niǔ) 娴熟(xián shú)
3. 解释词语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来往频繁,热闹繁华的景象。
三、课内阅读
1. 将钢圆筒排列形态比作“珍珠项链”,生动形象地展现设计的精巧与美感,体现工程师的创新思维。
2. “敢想敢为”直接点明中国工程师勇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精神,突出其在技术攻坚中的主动性。
3. 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沉管的重量和工程难度,强调技术要求之高。
4. 指沉管在海底的密封性极高,确保120年不渗水,体现工程质量的严苛标准。
四、课外阅读(示例答案)
1. 采用海底隧道与人工岛结合的设计,避免破坏海洋生态,不影响航运路线。
2. 环境描写,以自然生灵的活跃反衬工程的生态友好性,暗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① 创造多项世界之最;② 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③ 融合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④ 体现中国综合国力与创新能力。
4. 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工程师的专业素养、协作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文章感染力与说服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