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雅思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中旬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永州市雅思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中旬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雅思高级中学2025年7月中旬高二下期期末
数学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8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分数分别是:111,118,125,130,130,132,136,140,则这组数据的75百分位数是( )
A.130 B.132 C.134 D.136
2.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3.已知向量,满足,,且,则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 )
A. 3 B. C. D.
4.若数列的前项和,则数列的前项和( )
A. B. C. D.
5.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过上的一点作的垂线,垂足为,若(为坐标原点),且的面积为,则的方程为( )
A. B. C. D.
6.设A,B为两个事件,已知,则( )
A. B. C. D.
7.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表示的面积,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8.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过点F且斜率为的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垂线交x轴于点D. 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23年10月份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已经全部揭晓,某校为调研同学们对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的了解程度,随机调查了该校不同年级的8名同学所知道的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得到一组样本数据:1,1,2,4,1,4,1,2,则( )
A. 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 B. 这组数据的极差为2
C. 这组数据平均数为2 D. 这组数据的40%分位数为1
10.已知点在圆上,点,,则( )
A. 存在点,使得 B.
C. 存在点,使得 D.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双曲线的右顶点为A,直线l与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相切,切点为P.则( )
A. 双曲线C的离心离为
B. 当直线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重合时,直线l过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
C. 当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平行吋,若直线l与双曲线C的交点为Q,则
D. 若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D,E两点,与双曲线C分别交于M,N两点,则
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已知单位圆上一点,现将点绕圆心逆时针旋转到点,则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__.
13.在数列中,,,其中是自然对数的底数,令,则____________.
14.已知函数,设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为,若均不相等,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四:解答题
15,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C=2,CD=2,AD=4.若A,B,C,D四点共圆.
(1)求AC;(6分)
(2)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9分)
1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PAD为等边三角形,PD⊥AB,AD∥BC,AD=4,AB=BC=2,M为PA的中点.
(1)证明:DM⊥平面PAB;
(2)求直线PB与平面MCD所成角的正弦值.
17,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2Sn=3n2+5n,数列{bn}是等比数列,公比q>0,b1=6,b3=2a3+4.
(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cn}满足c1=1,cn=其中k∈N*.
(i)求数列{cn}的前2 024项和;
(ii)求(n∈N*).
18,某学校为了了解老师对“民法典”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不同年龄的老师举办了一次“民法典”知识竞答,满分100分(95分及以上为认知程度高),结果认知程度高的有m人,按年龄分成5组,其中第一组:[20,25),第二组:[25,30),第三组:[30,35),第四组:[35,40),第五组:[40,45],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第一组有10人.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m人年龄的第75百分位数;
(2)现从以上各组中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人,担任“民法典”知识的宣传使者.
①若有甲(年龄23),乙(年龄43)2人已确定人选宣传使者,现计划从第一组和第五组被抽到的使者中,再随机抽取2名作为组长,求甲、乙两人恰有一人被选上的概率;
②若第四组宣传使者的年龄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36和1,第五组宣传使者的年龄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42和2,据此估计这m人中35~45岁所有人的年龄的方差.
19,已知函数f(x)=ax+ln(x+1).
(1)若a=-2,求f(x)的单调区间;
(2)若f(x)≤0恒成立,求a的取值集合.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8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分数分别是:111,118,125,130,130,132,136,140,则这组数据的75百分位数是( )
A.130 B.132 C.134 D.136
【答案】C
【解析】,,
故选:C
2.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得,所以
又因为,所以.
故选:A.
3.已知向量,满足,,且,则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 )
A. 3 B. C. D.
【答案】D
【解析】,则,故,
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
故选:D.
4.若数列的前项和,则数列的前项和(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数列的前项和,
所以当时,,两式相减,得

当时,也符合该式,所以,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2,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
所以.
故选:C.
5.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过上的一点作的垂线,垂足为,若(为坐标原点),且的面积为,则的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
在抛物线中,,
焦点,准线
∴,,则
∴,解得:
∴的方程为:.
故选:C.
6.设A,B为两个事件,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得,显然,
因此,所以.
故选:B
7.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表示的面积,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因为,
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令,则,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所以,
故选:D.
8.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过点F且斜率为的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垂线交x轴于点D. 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设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则直线,
联立方程,消去y得:,
则可得,
则,
设线段的中点,则,
即,
且,线段的中垂线的斜率为,
则线段的中垂线所在直线方程为,
令,则,解得,
即,则,
由题意可得:,即,
整理得,则,
注意到双曲线的离心率,
∴双曲线的离心率取值范围是.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23年10月份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已经全部揭晓,某校为调研同学们对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的了解程度,随机调查了该校不同年级的8名同学所知道的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得到一组样本数据:1,1,2,4,1,4,1,2,则( )
A. 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 B. 这组数据的极差为2
C. 这组数据平均数为2 D. 这组数据的40%分位数为1
【答案】ACD
【解析】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1,1,1,2,2,4,4.
对于A,该组数据的众数为1,故A正确;
对于B,极差为,故B错误;
对于C,平均数为,故C正确;
对于D,,这组数据的分位数为第4个数1,故D正确.
故选:ACD.
10.已知点在圆上,点,,则( )
A. 存在点,使得 B.
C. 存在点,使得 D.
【答案】ABD
【解析】圆即,圆心,半径,又,
所以,因为点在圆上,所以,
所以存在点,使得,故A对.
因为,所以点在圆外,又,点在圆内,
所以当与圆相切时,取最大值,
此时,所以,故B对.
对于D,设,若

又点在圆上,一定成立,故D对,C错.
故选:ABD.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双曲线的右顶点为A,直线l与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相切,切点为P.则( )
A. 双曲线C的离心离为
B. 当直线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重合时,直线l过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
C. 当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平行吋,若直线l与双曲线C的交点为Q,则
D. 若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D,E两点,与双曲线C分别交于M,N两点,则
【答案】ABD
【解析】对于A选项.由,,,可得双曲线C离心率为,故A选项正确;
对于B选项,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
由对称性,不妨设直线l与渐近线重合,点P位于第四象限,
记直线l与x轴的交点为T,由直线的倾斜角为,有,
又由,可得.又由,故直线l过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故B选项正确;
对于C选项,当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平行时,由对称性,
不妨设直线l的方程为(其中),有,可得,
直线l的方程为,联立方程解方程组可得点Q的坐标为.
可得,故C选项错误;
对于D选项,设点P的坐标为,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其中.
联立方程解得,联立方程 解得,
可得线段DE的中点的横坐标为,联立方程,
消去y后整理为,
可得线段MN的中点的横坐标为,
可得线段和的中点相同,故有,故D选项正确.
故选:ABD.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已知单位圆上一点,现将点绕圆心逆时针旋转到点,则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__.
【答案】
【解析】令坐标原点为,以射线为终边的角为,则以射线为终边的角为,
则,,
所以点横坐标为.
故答案为:
13.在数列中,,,其中是自然对数的底数,令,则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得,
则,
则,故.
故答案为:.
14.已知函数,设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为,若均不相等,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18
【解析】由于,
故,
故,,


由,得,
由,即,知位于之间,
不妨设,则,
故,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则的最小值为18,
故答案为:18
四:解答题
15,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C=2,CD=2,AD=4.若A,B,C,D四点共圆.
(1)求AC;(6分)
(2)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9分)
解 (1)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ABC
=8+8-2×8×cos∠ABC=16-16cos∠ABC,
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D2+CD2-2AD·CDcos∠ADC
=16+4-2×8×cos∠ADC=20-16cos∠ADC,
因为A,B,C,D四点共圆,所以∠ABC+∠ADC=π,
因此cos∠ADC=-cos∠ABC,
上述两式相加得2AC2=36,所以AC=3(负值已舍去).
(2)由(1)得16-16cos∠ABC=20-16cos∠ADC,
化简得cos∠ADC-cos∠ABC=,
则cos2∠ADC-2cos∠ADCcos∠ABC+cos2∠ABC=, ①
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BCsin∠ABC+AD·CDsin∠ADC
=×2×2sin∠ABC+×2×4sin∠ADC
=4(sin∠ADC+sin∠ABC),
整理得sin∠ADC+sin∠ABC=,
则sin2∠ADC+2sin∠ADCsin∠ABC+sin2∠ABC=, ②
①②相加得2-2(cos∠ADCcos∠ABC-sin∠ADCsin∠ABC)=,
即2-2cos(∠ADC+∠ABC)=,
由于0<∠ADC<π,0<∠ABC<π,
当且仅当∠ADC+∠ABC=π时,cos(∠ADC+∠ABC)取得最小值-1,
此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由=4,解得S=3,
故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为3.
1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PAD为等边三角形,PD⊥AB,AD∥BC,AD=4,AB=BC=2,M为PA的中点.
(1)证明:DM⊥平面PAB;
(2)求直线PB与平面MCD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设AD中点为O,连接PO,因为△PAD为等边三角形,故PO⊥AD,
由题意知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O 平面PAD,
故PO⊥平面ABCD,AB 平面ABCD,
故PO⊥AB,又PD⊥AB,PO∩PD=P,PO,PD 平面PAD,
故AB⊥平面PAD,DM 平面PAD,故AB⊥DM,
又M为PA的中点,△PAD为等边三角形,则DM⊥PA,
因为AB∩PA=A,AB,PA 平面PAB,
所以DM⊥平面PAB.
(2)解 由(1)知AB⊥平面PAD,AD 平面PAD,故AB⊥AD,
连接CO,AO=AD=2,则AO∥BC,AO=BC,
即四边形ABCO为平行四边形,故OC∥AB,
所以OC⊥AD,
故以O为坐标原点,OC,OD,O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P(0,0,2),B(2,-2,0),M(0,-1),C(2,0,0),D(0,2,0),
=(2,-2,-2=(2,1,-=(0,3,-),
设平面MCD的法向量为n=(x,y,z),


令y=1,则n=(1,1),
设直线PB与平面MCD所成的角为θ,θ∈
则sin θ====.
17,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2Sn=3n2+5n,数列{bn}是等比数列,公比q>0,b1=6,b3=2a3+4.
(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cn}满足c1=1,cn=其中k∈N*.
(i)求数列{cn}的前2 024项和;
(ii)求(n∈N*).
解析 (1)当n=1时,2S1=2a1=8 a1=4,
因为
所以an=Sn-Sn-1=3n+1,
显然a1=4符合上式,所以an=3n+1,
由题意b3=2×(3×3+1)+4=24=b1q2 q=2(舍负),所以bn=b1qn-1=3·2n.
(2)(i)易知210=1 024,211=2 048>2 024,
即数列{cn}的前2 024项中有10项分别为c2=b1,c4=b2,…,c512=b9,c1 024=b10,其余项均为1,
故数列{cn}的前2 024项和为2 024-10+b1+b2+…+b10=2 014+=8 152.
(ii)由(1)知=3·2i+1,而=bi=3·2i,
所以=3·2i(3·2i+1)=9·4i+3·2i,
易知=3·4n+1-12,=3·2n+1-6,
所以=3·4n+1+3·2n+1-18.
18,某学校为了了解老师对“民法典”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不同年龄的老师举办了一次“民法典”知识竞答,满分100分(95分及以上为认知程度高),结果认知程度高的有m人,按年龄分成5组,其中第一组:[20,25),第二组:[25,30),第三组:[30,35),第四组:[35,40),第五组:[40,45],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第一组有10人.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m人年龄的第75百分位数;
(2)现从以上各组中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人,担任“民法典”知识的宣传使者.
①若有甲(年龄23),乙(年龄43)2人已确定人选宣传使者,现计划从第一组和第五组被抽到的使者中,再随机抽取2名作为组长,求甲、乙两人恰有一人被选上的概率;
②若第四组宣传使者的年龄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36和1,第五组宣传使者的年龄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42和2,据此估计这m人中35~45岁所有人的年龄的方差.
[解] (1)不妨设第75百分位数为a,
此时5×(0.01+0.07+0.06)+(a-35)×0.04=0.75,
解得a=36.25.
(2)由条件可知,第一、二、三、四、五组应分别抽取2人,14人,12人,8人,4人.
①第一组应抽取2人,记为A,甲,
第五组抽取4人,记为B,C,D,乙,
此时对应的样本空间为Ω={(A,B),(A,C),(A,D),(A,甲),(A,乙),(B,C),(B,D),(B,甲),(B,乙),(C,甲),(C,乙),(C,D),(D,甲),(D,乙),(甲,乙)},共15个样本点,
记“甲、乙两人恰有一人被选上”为事件M,
此时M={(A,甲),(A,乙),(B,甲),(B,乙),(C,甲),(C,乙),(D,甲),(D,乙)},共8个样本点,
则甲、乙两人恰有一人被选上的概率P(M)=.
②设第四组,第五组的宣传使者的年龄的平均数分别为,方差分别为s2,s′2,
此时=42,s2=1,s′2=2,
设第四组和第五组所有宣传使者的年龄平均数为,方差为s″2,
此时===38,
s″2=
==,
故这m人中35~45岁所有人的年龄的方差为.
19,已知函数f(x)=ax+ln(x+1).
(1)若a=-2,求f(x)的单调区间;
(2)若f(x)≤0恒成立,求a的取值集合.
解 (1)由a=-2,得f(x)=-2x+ln(x+1),定义域为(-1,+∞),
则f'(x)=-2+=
当x∈时,f'(x)>0,
当x∈时,f'(x)<0,
故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单调递减区间为.
(2)由f(x)=ax+ln(x+1),x∈(-1,+∞),
得f'(x)=a+
若a≥0,则显然f(2)=2a+ln 3>0,不符合题意,
则a<0,令f'(x)=0,解得x=->-1,
则当x∈时,f'(x)>0,f(x)单调递增,
当x∈时,f'(x)<0,f(x)单调递减,f(x)max=f=-a-1-ln(-a),
则-a-1-ln(-a)≤0,即a+1+ln(-a)≥0,
令g(a)=a+1+ln(-a),a<0,
则g'(a)=1+=
当a∈(-∞,-1)时,g'(a)>0,g(a)单调递增,
当a∈(-1,0)时,g'(a)<0,g(a)单调递减,
所以g(a)max=g(-1)=0,
当满足g(a)≥0时,a=-1,
所以a的取值集合为{-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