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静女《诗经·邶风》1.掌握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2.概括诗歌大意,分析人物形象。3.学习《静女》的艺术手法;体会《诗经》中的爱情观。4.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体会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传承。 学习目标中国诗歌发展史古体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骚体诗)汉乐府、古诗魏晋南北朝五言诗近体诗唐诗宋词元曲以五言诗为主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据说是由孔子编订的。《诗经》内容丰富,富于写实精神,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方方面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分类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鲁颂、商颂)风土之音(民间歌谣)朝廷之音(宫廷乐曲)宗庙之音(宗庙祭祀)《诗经》六义表现手法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铺陈直叙打比方、比喻起兴+寄托姝:俟:隅:搔:踟蹰:娈:贻:彤:炜:怿:归荑:洵:sìyúsāochí chúluányítóngwěiyìkuì tíxúnshū女:r 匪:fēi 字词梳理1.爱:通“薆”(ài),隐藏,遮掩。2.见:通“现”,出现、看见。3.说:通“悦”,喜欢。4.女:通“汝” (rǔ):你,代彤管。5.归荑(kuìtí) :6.匪:“归”通“馈”,赠送。通“非”,不是。 通假字 文本研读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蹰chíchú。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rǔ美。自牧/归荑kuìtí,洵美/且异。匪fēi/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歌诵读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娴静,文雅 爱:通“薆”,隐藏其:形容词词头 见:通“现”,出现姝:美丽 搔:挠俟:等候 踟蹰:徘徊城隅:城上的角楼翻译: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诗句赏析诗句赏析1.第一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2.哪些字词交代地点人物?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诗句赏析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了男女主人公当时怎样的情态 “爱而不见”——女子调皮可爱的情态“搔首踟蹰”——男子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第一部分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归纳小结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娈:美好 贻:赠送彤管: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有:形容词词头 炜:色红有光亮说:yuè,通“悦”,喜爱 怿:喜爱女:通“汝”,你,指“彤管”翻译: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把小彤管。彤管红红的闪着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诗句赏析诗句赏析1.第二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2.“彤管”的含义是什么?一说,“彤管”,赤管笔,古代女史以彤管记事,后因用于女子文墨之事。《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一说“彤管”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诗句赏析3.这一部分表达了我对女子怎样的感情?“彤管有炜”——赞叹彤管之美“说怿女美”——赞叹“静女”之美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第二部分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指女子所赠之物,又指赠物的人,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之美。归纳小结写作手法定义:是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一个词语或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带有明暗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1、语音双关 利用同音或音近条件构成双关。双关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柳”表面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2、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双关。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表面指自然界的路,实指奋力追求新生活的人生之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牧:城邑的远郊。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洵:确实。匪:通“非”,不是。表否定。翻译:远郊归来送我荑草,荑草确实美丽且与众不同。不是荑草真的美,是因为是美人送我的。诗句赏析诗句赏析1.第三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2.“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美人之贻”——爱屋及乌,凸现男子对女子的爱恋之情。诗句赏析3.女子送给了男子“彤管”和“荑草”,男子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荑草”世人眼中—普通的草男子眼中—洵美且异4.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情景,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哪些变化过程?激动——焦虑——喜悦——真爱彤管,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其外在美的欣赏;而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小伙子感受到的是普通小草“洵美且异”,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诗句赏析5.诗中描写的爱情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爱情会长久吗?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他们的爱情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第三部分还是写约会情景。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归纳小结情感梳理俟我城隅——约会——搔首踟蹰——急切之情情人约见图情人相见图贻我彤管——热恋——说怿女美——狂热之情情人相别图归我牧荑——痴想——美人之贻——渴慕之情爱女及物青年静女赴约会不见急切赠彤管喜爱爱之诚、爱之深赠荑草赞美爱情美好脉络梳理1、说说你眼中的静女形象。美丽文雅聪明调皮娴静可爱顽皮活泼大胆追求纯洁真挚的爱情,是女子当中的佼佼者。问题探讨2、说说你眼中的男子形象。憨厚痴情忠厚淳朴文质彬彬对女主人公有着深切的爱,对爱情专一。①“赋”的表现手法。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城隅”相会的一个片段情景。生动活泼,趣味盎然。②“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③“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对静女的喜欢,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3、《静女》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结合全诗进行分析。(1)对比:“搔首踯躅”和“说怿女美”,表现了男子心情的变化。(2)象征: 彤管、荑草象征爱情的热烈、纯洁。 (3)双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表面上是在赞美彤管、荑草的美丽,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4)顶真:“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5)赋:全篇运用,围绕对女子的爱恋,就三件事直接铺叙。 (6)重章叠句: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表达相似的意思,通过反复的吟咏,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4、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主题立意(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艺术特色描写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表现男子对姑娘的深情。(二)写作特点:1.人、物、情结合。(托物抒怀)2.重章复唱、双声叠韵的运用。3.巧选细节,心理活动细腻传神,风格朴实。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生动活泼的情景,极富写实性;通过只言片语将“我”从“搔首踟蹰”的担忧焦虑到“说怿女美”的情感变化描绘得细腻传神,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诗歌主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