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 + 0! + 0! + 0! )! =( )
A. 0 B. 4 C. 12 D. 24
2.某校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每个参赛选手从 6 道题(其中选择题 4 道,填空题 2 道)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 2
道题作答,则在第一次抽到选择题的条件下,第二次抽到填空题的概率( )
A. 1 B. 2 C. 3 D. 22 5 5 3
3.根据如图的散点图,变量 和变量 的样本相关系数 的值为( )
A. 0.81
B. 0.20
C. 0.34
D. 0.88
4.调查某医院一段时间内婴儿出生的时间(白天与晚上)和性别(男与女)的关联性,对样本数据分析统计,计
算得到 2 = 3.689,依据小概率值 = 0.1 的独立性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附: 0.1 = 2.706)( )
A.婴儿 90%在白天出生
B.婴儿性别与出生时间无关联
C.有 0.1 的把握认为婴儿性别与出生时间有关联
D.婴儿性别与出生时间有关联,此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 0.1
5.《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热映创下中国电影多项记录,影片的角色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喜爱.现将敖丙、
敖闰、申公豹、太乙真人 4 个卡通模型和 2 个相同的哪吒模型从左到右排成一排,则两个哪吒模型相邻的
概率为( )
A. 16 B.
1
4 C.
1 1
3 D. 2
6.已知函数 ( ) =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则 的最大值为( )
2
A. 12 2 B.
1
C. D.

2
7.随机变量 1的分布列如表,若 = 3,则 =( )
1 0 1 2
2 2
第 1页,共 8页
A. 16 B.
5 43 11
6 C. 27 D. 9
8.某人在 次射击中击中目标的次数为 ,且 ( , 0.8),记 = ( = ), = 0,1,2, , ,若 7
是唯一的最大值,则 ( )的值为( )
A. 1.28 B. 1.6 C. 6.4 D. 8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设函数 ( )在 上可导,其导函数为 ′( ),函数 = ( + 2) ′( )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 )在( ∞, 2)上单调递减
B. 2 为 ( )的极小值点
C.函数 ( )有极大值 (2)
D.函数 ( )有三个零点
10.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首先发现了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把系数写成一张表,后人称为杨辉三角,如图所
示,关于杨辉三角正确的是( )
A. =
B. = +1 1 + 1
C. 1 + 1 + 1 1 21 2 3 + … + 1 = ( ≥ 2)
D. 22 + 23 + 2 2 34 + … + 1 = ( ≥ 3)
11.甲、乙两人投篮,每人只能在下列两种方式中选一种.方式 1:投篮 3 次,每次投中得 1 分,未投中不得
分,累计计分.方式 2:选手最多投 3 次,如果第一次投中可进行第二次投篮,如果第二次投中可进行第三
次投篮,如果某次未投中,则投篮终止,且每投中一次得 2 分,未投中不得分,累计计分.已知甲、乙两人
第 2页,共 8页
每次投中的概率均为 (0 < < 1),且各次投篮相互独立.甲选择方式 1 投篮,乙选择方式 2 投篮.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当 = 2 23时,甲得 1 分的概率为3
B. = 2 26当 3时,甲至少得 1 分的概率为27
C.当 = 2 53时,乙最多得 2 分的概率为9
D. 3 1当 2 < < 1 时,乙得分的期望大于甲得分的期望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随机变量 ( , 2),若 ( ≤ ) = ( ≥ + 4),则 ( ≥ + 2) = ______.
13.曲线 = 2 + 4在 = 4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
14.某校 8 名学生(高一 1 人,高二 3 人,高三 4 人)在数学竞赛中获奖. 8 人站成一排合影留念,同年级的
同学不相邻的站法有______种.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已知(2 )9 = 99 + 8 78 + 7 + + 1 + 0,求:
(1) 9 + 8 + 7 + … + 1;
(2)| 9| + | 8| + | 7| + … + | 1| + | 0|;
(3)9 9 + 8 8 + 7 7 + … + 1.
16.(本小题 15 分)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随着 的开源,促进了 技术的共享和进步.某校
社团十分关注学生 的使用,若将经常使用 的人称为“ 达人”,偶尔使用或不使用
的人称为“非 达人”.从该社团随机抽取 60 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达人非 达人合计
男 6 30
女 18
合计
(1)补全 2 × 2 列联表,根据小概率值 = 0.010 的独立性检验,能否认为“ 达人”与性别有关联?
(2)现从抽取的“ 达人”中,按性别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7 人,然后从 7 人中随机抽取 2 人,记 2
人中女“ 达人”的人数为 ,求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第 3页,共 8页
( )2
附: 2 = ( + )( + )( + )( + ).
0.100 0.050 0.010 0.005 0.001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17.(本小题 15 分)
某制药公司研发一种新药,需要开展临床用药试验.随机征集了一部分志愿者作为样本参加试验,并得到一
组数据( , )( = 1,2, , 10),其中 , 表示连续用药 天,相应的临床药效指标值.已知该组数据中 与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令 = ,经计算得到下面一些统计量的值:
10 2 =1 = 385,
10
=1 = 86,
10
=1 = 15.0,
10 2 10 10
=1 = 27.5, =1 = 528, =1 = 143.0.
(1)求 关于 的经验回归方程;
(2)该公司要用甲与乙两套设备同时生产该种新药,已知设备甲的生产效率是设备乙的 1.5 倍,设备甲生产
药品的不合格率为 0.008,设备乙生产药品的不合格率为 0.006,且设备甲与乙生产的药品是否合格相互独
立.
①从该公司生产的新药中随机抽取一件,求所抽药品为不合格品的概率;
②在该新药产品检验中发现有三件不合格品,求其中恰有二件是设备乙生产的概率.



参考公式:对于一组数据( , )( = 1,2, , ),其回归方程 = + 中,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法估计


= =1

公式分别为: 2 2 , = . =1
18.(本小题 17 分)
对于函数 ( ),若实数 0满足 ( 0) = 0,则称 0为 ( )的不动点.已知函数 ( ) = ( ) .
(1)若 ( )的极小值小于 ,求 的取值范围;
(2)当 = 1 时,求函数 ( ) = ( ) 1 的不动点的个数,并证明所有不动点之和等于零.
19.(本小题 17 分)
第 78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某大学举办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竞赛,每位大学生随
机抽取问题并依次作答,其中每个问题的回答相互独立.若答对一题记 2 分,答错一题记 1 分.已知学生甲答
1 2
对每个问题的概率为3,答错的概率为3.
(1)学生甲随机抽取 3 题,记总得分为 ,求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若学生甲已答过的题累计得分为 分的概率为 ,求 与 =1 .
第 4页,共 8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2
13.8 + 4 3 = 0
14.2016
15.(1)(2 )9 = 9 + 89 8 + 7 7 + + 1 + 0,
令 = 0,得 0 = 29 = 512.令 = 1,得 9 + 8 + 7 + + 1 + 0 = 1,
所以 9 + 8 + 7 + + 1 = 1 512 = 511.
(2)令 = 1,得 9 + 8 7 + 1 + 0 = 39,
所以,| 9| + | 8| + | 7| + + | 1| + | 0| = 9 + 8 7 + 1 + 0 = 39;
(3)(2 )9 = 9 9 + 8 + 78 7 + + 1 + 0,
两边对 求导,得 9(2 )8 = 9 9 8 + 8 8 7 + 7 7 6 + + 1,
再令 = 1,得 9 9 + 8 8 + 7 7 + + 1 = 9.
16.(1)根据题意,填写 2 × 2 列联表如下:
达人非 达人合计
男 24 6 30
女 18 12 30
合计 42 18 60
第 5页,共 8页
零假设 0:“ 达人”与性别无关,
2 = 60×(24×12 18×6)
2 20
42×18×30×30 = 7 ≈ 2.857 < 6.635 = 0.010,
根据小概率值 = 0.010 的独立性检验,没有充分证据推断 0不成立,
因此认为 0成立,即认为“ 达人”与性别无关.
(2) 24在“ 达人”中按性别分层抽样抽取 7 人,其中男“ 达人”抽取42 × 7 = 4 人,
女“ 达人”抽取 3 人,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
( = 0) =
2
4 = 2
1 1 4 2
则 2 7, ( = 1) =
4 3
2 = 7, ( = 2) =
3 1
2
= .
7 7 7 7
所以, 的分布列如下:
0 1 2
2 4 1
7 7 7
2 4的数学期望 ( ) = 0 × 7 + 1 × 7 + 2 ×
1 = 67 7.

17. (1)易得 = 1.5, = 8.6,
10
= =1 = 143.0 10×1.5×8.6所以
10 2

=1 2 27.5 10×1.5
2 = 2.8,

所以 = = 8.6 2.8 × 1.5 = 4.4,

所以 = 2.8 + 4.4.

所以 关于 的回归方程为 = 2.8 + 4.4;
(2)设事件 :随机抽取一件药品来自设备甲生产,事件 :随机抽取一件药品来自设备乙生产,事件 :随
机抽取一件该公司生产的药品为不合格品.
3 2
①因为设备甲的生产效率是设备乙的 1.5 倍,所以 ( ) = 5, ( ) = 5,
则 ( | ) = 0.008, ( | ) = 0.006.
所以根据全概率公式可得:
( ) = 35 × 0.008 +
2
5 × 0.006 = 0.0072,
所以所抽药品为不合格品的概率为 0.0072;
2
( | ) = ( ) ( | ) 5
×0.006 1
② ( ) = 0.0072 = 3,
第 6页,共 8页
1
即所抽药品为不合格品,该药品来自设备乙生产的概率为3,
1 2 2
所以三件不合格品中恰有二件是设备乙生产的概率为 = 23( 3 )
2 3 = 9.
18.(1)导函数 ′( ) = ( + 1) ,
当 > 1 时, ′( ) > 0,当 < 1 时, ′( ) < 0,
因此函数 ( )在( 1, + ∞)上单调递增,在( ∞, 1)上单调递减,
因此极小值为 ( 1) = 1.
由 1 < ,解得 > 2.
因此 ∈ (2, + ∞);
(2)当 = 1 时,函数 ( ) = ( ) 1 = ( 1) 1,根据题意方程 ( ) = ,
即( 1) 1 = 的解就是函数 ( )的不动点.
令函数 ( ) = ( 1) 1,
导函数 ′( ) = 1,
令函数 ( ) = ′( ),那么导函数 ′( ) = ( + 1) ,
当 > 1 时, ′( ) > 0,当 < 1 时, ′( ) < 0,
因此函数 ( )在( 1, + ∞)上递增,在( ∞, 1)上递减,
又 (1) = 1 > 0, (0) = 1 < 0,且当 < 0 时, ( ) < 0.
因此存在唯一 0,0 < 0 < 1,使 ( 0) = 0.
当 > 0时, ( ) > 0,即 ′( ) > 0,当 < 0时, ( ) < 0,即 ′( ) < 0,
因此函数 ( )在( 0, + ∞)上递增,在( ∞, 0)上递减,
因此 ( ) ≥ ( 0).
由于 ′( 0) = 0,即 0 0 1 = 0,也即 0 =
1
0
因此 ( 0) = ( 0 1) 0 0 1 = 0 0 0 0 1 = 0 0 < 0.
又因为 ( 2) = 1 3 2 > 0, (2) =
2 3 > 0.
根据零点存在定理,函数 ( )在( 2, 0),( 0, 2)内各仅有一个零点,
因此函数 ( )有且仅有两个零点.即 ( )有两个不动点.
设 是 ( )的零点,那么函数 ( ) = ( 1) 1 = 0,
又因为 ( ) = ( 1) + 1 = [( 1) + ( 1) ] = 0,
第 7页,共 8页
因此 也是 ( )的零点.
故 ( )所有零点之和等于零.即函数 ( )所有不动点之和等于零.
19.(1) 的可能取值为 3,4,5,6.
( = 3) = ( 23 )
3 = 8, ( = 4) = 127 3 ×
1
3 × (
2 )2 = 43 9,
( = 5) = 2 × ( 1 )2 × ( 2 )1 = 2 ( = 6) = 3 × ( 1 )3 = 13 3 3 9, 3 3 27.
的分布列为:
3 4 5 6
8 4 2 1
27 9 9 27
因此, ( ) = 3 × 827 + 4 ×
4
9 + 5 ×
2 1
9 + 6 × 27 = 4.
(2) 1 =
2 = 1+ 2 × 2 = 73, 2 3 3 3 9,
当 ≥ 3 2 1时, = 3 1 + 3 2,即 +
1
3
1
1 = 1 + 3 2,
1
因此,数列{ + 3 1}为常数列.
又 1 7 1 22 + 3 1 = 9+ 3 × 3 = 1 +
1
,因此 3 1 = 1( ≥ 2),

3
4 =
1 3 3 1 1
3 ( 1 4 ),因此,{ 4 }是以 12为首项, 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3 4 =
1 1 1
12 × ( 3 ) ,即 =
3 1
4 + 4 × (
1
3 )
( ≥ 2).
3 1 1 = 4 + 4 × ( 3 ) .
=1 = + + + . . . + =
3 + 1 × [( 1 )1 1 2 3 4 4 3 + (
1
3 )
2 + . . . + ( 1 ) ] = 3 1 1 3 4 16 [1 ( 3 ) ].
第 8页,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