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2024) 第二单元 8 古代诗歌三首《马诗(其五)》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2024) 第二单元 8 古代诗歌三首《马诗(其五)》教案

资源简介

《马诗(其五)》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你看看这些成语你会填吗?
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
古代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呢。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
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基础巩固
1.字词学习
络luò
锤chuí
凿záo
焚fén
2.多音字学习
yān 燕山

yàn 燕子
例句:一群小燕(yàn)子飞过燕(yā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jìng 苍劲 劲旅

jìn 使劲 劲头
字歌:
疾风知劲(jìng)草,
劲(jìn)头不算小。
劲(jìng)旅在何方,
使劲(jìn)去寻找。
3.词语解释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三、回顾方法
师: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4.播放马诗情境课文。
5.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四、品读体味
借助注释,体会诗文大意。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1.品读第一、二句。
(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
“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课件出示“沙如雪”“月似钩”的图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
指导朗读。
过渡:是呀,一弯冷月下,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是那么清冷、悲凉,气氛是何其肃杀。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你马上要做什么?
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可是,情况却是如此吗?(不是)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2.品读第三、四句。
(1)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贵重的马、矫健的马)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四、知识点拨
1.师: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生自由表达。
师小结:是呀,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却不能肆意纵横,驰骋关山;一个满腔抱负之人,却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这其中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像!这真是,马,即是人,人,即是马。这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己呀!
知识点拨: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2.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1)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指名学生背诵;
(3)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3.拓展延伸:
马诗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8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