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昌平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年级期末质量抽测生 物 试 卷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30个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多的是A 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2.健康人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下列不属于鼻功能的是A.加温空气 B.湿润空气 C.清洁空气 D.气体交换3.俗语说“食不言,寝不语”,如果吞咽和发声同时进行,可能导致食物误入A.口腔B. 咽C.气管D.食管4.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可以将药物经口鼻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或肺部。用该方法治疗时,药物依次经过的器官是A.咽、食管、气管 B.咽、食管、气管、支气管C.咽、喉、气管、支气管 D.喉、支气管、气管5.在“观察哺乳动物的气管和肺”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肺具有一定弹性 B.肺放入水中会沉入底部C.气管由许多“C”形软骨组成 D.支气管在肺内逐级分支6.张明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月季花瓣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变量是温度 B.实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实验要选用若干花瓣 D. 温度可以设置为5℃、25℃、45℃7.“探究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实验中,将装有等量不同材料的密闭装置同时放在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装置中剩余氧气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需在黑暗环境中进行B.不同植物器官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不同C.种子消耗氧气最多,呼吸作用最弱D.本实验说明植物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8.生物学知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呼吸作用原理的是A.提高蔬菜大棚中光照强度 B.粮食放在干燥环境贮存C.春种前通常要先犁地松土 D.水淹的农田要及时排涝9.下列关于生物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生物都要进行呼吸 B.生物呼吸方式与生活环境有关C.呼吸作用在细胞内完成 D.呼吸作用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10.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代谢废物的是A.尿素 B.激素 C.葡萄糖 D.氨基酸11.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的是A.肾脏呈暗红色的蚕豆形B.肾皮质与肾髓质颜色有差异C.肾盂与输尿管连通D.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12.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含有而原尿中几乎没有的物质是A. 水 B.蛋白质 C.尿素 D.无机盐13.小李最近尿量突然增加,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且血检结果显示胰岛素分泌正常。初步判断小李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14.关于排尿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 B.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平衡C.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维持体内细胞相对稳定的环境15.运动员在比赛时大量出汗,此时最好饮用A.淡盐水 B.纯净水 C.浓茶水 D.鲜果汁16.下列关于皮肤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够阻挡体外细菌和异物侵入 B.可以排出部分代谢废物C.对体内环境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D.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17.下列不属于神经系统组成的是A. 脑 B.脊髓 C.神经 D.肌肉18.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19.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 B.兴奋 C.抑制 D.运动20.下列关于反射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反射 B.非条件反射对人生存与健康不重要C.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反射活动 D.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含义建立反射21.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有关保护视力和听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边走路边看手机可以节省很多时间B.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C.长时间佩戴耳机对听力没有影响D.耳内发痒时可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22.运动不当容易引起关节软骨损伤,损伤的部位是右图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23.青少年身高快速增长,与之最相关的激素是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性激素24.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下列关于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仅由睾丸分泌 B.刺激生殖器官的发育C.刺激第二性征的出现 D.维持生殖功能25.以下关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过程一般相对缓慢而持久B.激素调节的过程一般快速而短暂C.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更加重要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紧密联系,分工合作,共同调节生命活动的进行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35分。26.(7分)人体需要不断地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为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保障。(1)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它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吸气时(图1),肋间外肌和膈肌 (收缩/舒张),使胸腔和肺的容积增大,该变化与图2中 (下拉/上推)橡皮膜的情况相似,外界气体进入肺。(2)肺泡外包绕毛细血管(图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 层细胞构成,利于气体通过。由肺泡进入血液的 (填气体名称),绝大部分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运往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3)人体细胞不断地消耗氧气,将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 ,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27.(7分)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通过尿液、汗液等形式及时排出体外,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1)尿液是血液流经图1中的 (填序号)时形成的。该器官形成尿液的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图2)。肾单位中,[⑤]肾小球具有 作用,可使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⑦] 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2)尿毒症患者几乎完全丧失过滤毒素和调节水盐平衡的能力。科学家正在研制植入式人工肾脏,替代患者肾脏的功能,设计原理如图3。血液中含有的尿素、尿酸等有害物质经过植入式人工肾脏时,被分离的途径为 。a.动脉→甲→丙→静脉b.动脉→甲→乙→丁→丙→静脉c.动脉→甲→乙→丁→膀胱d.动脉→甲→丙→丁→膀胱(3)图1中,长时间憋尿不仅容易诱发尿路感染,还可能导致储存在 (填序号)内的尿液被细菌污染,并经 (填序号)反流回肾脏,引起肾炎。肾炎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可能导致尿毒症。因此,要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保证身体健康。(4)人体除了排出尿液这一途径外,还可通过 内的汗腺排出汗液,在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发挥作用。28.(7分)人体行走是在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紧密配合下完成的。神经系统在发起抬腿迈步中起关键作用,脊髓损伤可能造成患者丧失行走能力。(1)如图1,人体的腰大肌跨越髋关节,附着在椎骨和股骨上。正常人在抬腿迈步时,当接收到由神经系统传递来的兴奋后,腰大肌收缩,牵引 产生以髋关节为中心的运动,完成抬大腿的动作。(2)人在行走时,脚意外碰到障碍物会产生屈肌反射。脚尖皮肤中的痛觉感受器接收刺激并产生 ,相关骨骼肌快速收缩使脚从障碍物处撤回。这些骨骼肌属于反射弧组成中的 。(3)如图2,脊髓损伤使患者丧失行走能力的原因是,受损脊髓的神经传导通路被 ,无法将脑下达的运动指令传到腰大肌等骨骼肌。(4)我国科研团队利用首创的“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在患者脑和脊髓间搭建一条“神经桥”,帮助多位脊髓损伤患者恢复了站立及行走功能,原理如图 3。该技术首先利用植入的电极芯片A采集患者脑中 (填图2中序号)部位的运动意图;随后,将采集到的运动意图转化为电信号,绕过损伤部位,传导给植入脊髓的电极芯片B;最终,电极芯片B刺激患者脊髓损伤部位 (上方/下方)的神经组织,激活下肢指令性活动。(5)有人担心,“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由于能够读取人的思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伦理问题。对此担心,谈谈你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29.(7分)猕猴桃果实营养价值高,风味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刚采摘的果实比较硬,口感差,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后熟软化过程,才能完全成熟并可食用。(1)同学们选用等量刚采摘的和刚软化的猕猴桃果实,分别放入两组相同装置中,探究不同成熟度猕猴桃果实的呼吸作用,实验重复多次,结果均相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1所示。① 本实验的变量是 ,请找出实验中减少误差的措施 (答出一点即可)。② 结果显示,甲、乙两组的石灰水均浑浊,且乙组浑浊程度高于甲组。该现象说明猕猴桃果实呼吸作用产生 ,且刚软化组呼吸强度比新采摘组 。(2)为寻找缩短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时间的方法,技术人员探究氧浓度对猕猴桃果实呼吸强度和成熟度(硬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中,高氧组呼吸速率出现急剧变化的时间比常氧组 (早/晚)。比较图2和图3,高氧组的呼吸速率和硬度均在储藏 天后开始出现急剧变化。综合以上结果,说明 不仅可以显著缩短猕猴桃果实的后熟软化时间,且后熟软化过程可能与呼吸强度的变化有关。30.(7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a】上课铃声响起,我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后,我们边看PPT展示的图片边听老师讲解,还【b】不时地眨下眼睛。这个过程中,我们眼内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兴奋,沿着视神经一路传导到大脑枕叶皮层的图画仓库;耳内的毛细胞将声波转化为兴奋,沿着听神经传导到颞叶皮层的声音仓库。这种视听双通道输入可使记忆保持率从20%提升至75%。这说明采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内容,比如看书、做练习、讨论等,可以激活大脑里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加强记忆。大脑中的海马体和额叶皮层被认为是记忆和学习的关键部位。我们白天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会被送到海马体的短期记忆区,但海马体的容量有限,没办法长时间“收留”大量知识。不过别担心,在夜晚睡眠时,海马体会进行记忆重组,把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神经元送到前额叶皮层和颞叶转化为固定的长期记忆。神奇的是,晚上睡眠时记忆重组的效率特别高,记忆重组的效率达日间200%。此外,我们的大脑还具有可塑性。睡眠时,大脑会依据用进废退的原则,对神经元间的连接进行修剪,清除不常用的神经连接,优化神经网络结构,使大脑信息处理更高效。科学家做过实验:学生睡前复习10分钟,第二天记忆效率比熬夜学习高300%!学习不仅仅是信息积累的过程,更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经验,改变大脑结构和功能过程。青少年正处于大脑可塑性的关键期,脑和神经元的可塑性极强。理解这些秘密,可以帮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1)文中两处划线处提到的现象,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填字母)。(2)课堂上,当你在看PPT 展示的图片时,接受光线刺激并产生兴奋的感受器位于眼睛的 上。听老师讲解时,听觉是在 产生的。(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 的基本单位。短期记忆转存为长期记忆时,海马体对神经元修剪的时间主要是 (学习/睡眠)时,修剪的部位主要是 (细胞体/突起)。(4)请根据本文,提出一条提升学习和记忆的方法: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25分,每小题1分)1.A 2.D 3.C 4.C 5.B 6.B 7.C 8.A 9.D 10.A11.D 12.B 13.C 14.B 15.A 16.C 17.D 18.C 19.A 20.B21.B 22.D 23.B 24.A 25.D第二部分(35分)26.(7分)(1)肺(1分);收缩(1分);下拉(1分)(2)氧气(1分);一(1分)(3)有机物(1分);能量(1分)27.(7分)(1)①(1分);过滤(1分);肾小管(1分)(2)b(1分)(3)②(1分);输尿管(1分)(4)皮肤(1分)28.(7分)(1)股骨(1分);屈伸(1分)(2)兴奋(1分);效应器(1分)(3)阻断(1分)(4)A(1分);下方(1分)(5)示例:该技术虽可能读取思想,但严格监管下可规避风险,其帮助患者恢复功能的意义更大(1分,合理即可)29.(7分)(1)①猕猴桃果实的成熟度(1分);实验重复多次(或选用等量果实,1分)②二氧化碳(1分);强(1分)(2)7(1分);高氧(1分);早(1分)30.(7分)(1)a(1分)(2)视网膜(1分);大脑皮层(或颞叶皮层,1分)(3)功能(1分);睡眠(1分);突起(1分)(4)示例:睡前复习10分钟(或采用多种方式学习,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