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教案

资源简介

7* 散文诗二首
◇教材分析◇
《散文诗二首》包括《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顽皮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出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是冰心的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借景写人,以花喻人,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形式新颖,思路清晰,内容浅显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无微不至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金色花》就是这样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他一生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匿笑(nì)   祷告(dǎo)   嗅(xiù)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三、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一般表达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感触﹐注重描写在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段。这些决定了它在题材上的丰富性、形式上的短小灵活。
四、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指导
老师配乐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课文?
明确: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2.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感情。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明确: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和骄傲。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明确: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明确: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步骤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明确: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
明确: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温馨和幸福。
3.“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这花香”“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明确:我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4.妈妈为什么责怪孩子?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明确:诗歌第二节,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象,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责怪中透出至真的母爱。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亲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开心,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爱。
步骤三:深入理解,拓展延伸
1.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色花象征着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金色花,印度将其视为圣树,开金黄色花朵。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纯洁、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出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这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象。
2.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父亲)的爱。
明确: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五、课堂小结
《金色花》以一位成年人真实地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构思虚拟之境,塑造了一位贤淑温良、有文化修养的印度母亲形象,表现了动人的母爱和童真。语言活泼,富有口语化,令人印象深刻。
六、布置作业
以“我为妈妈做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要求:有新意,有文采,有丰富的想象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道尽了天下儿女回报母恩的真切心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荷叶·母亲》,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姊妹(zǐ) 并蒂(dì)   菡萏(hàndàn)
攲斜(qī) 徘徊(páihuái) 荫蔽(yīn)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亭亭:①形容人或花木美好;②形容高耸。
攲斜:倾斜、歪斜。攲,倾斜。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配乐朗诵《荷叶·母亲》。(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重音等)
步骤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内容理解。
(1)作者围绕“红莲”,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我”的情绪的变化。
明确: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下的红莲。
情绪变化: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受了感动。
(2)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为什么要插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明确: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形象分析。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者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3.感情体悟。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话的思想感情。
明确:“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的时候得到欢乐,在失望的时候获得希望,在冷落的时候得到幸福。
(2)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亲相似?
明确:荷叶为红莲遮蔽风雨,这与生活中母亲为子女遮风挡雨,对孩子的细心呵护和关爱相似。
步骤三:赏析语言,探究写法
1.文章结尾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作者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这段在文章结尾具有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的作用。
2.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借景抒情;感情真挚;语言清新雅致。
四、课堂小结
这首散文诗所描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的确,母爱是伟大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爱是无私的,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蓝本。
五、布置作业
1.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 白云 ,你就是 深邃的蓝天 ,只有在 你的怀抱中 ,我们才能 抵御狂风、瞬息万变 。
母亲,如果我是 小溪 ,你就是 浩瀚的大海 ,只有在 你的包容下 ,我们才能 穿越山谷、勇往直前 。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歌颂母爱
◇教学反思◇
这两篇文章都是散文诗,“三分诗,七分读”,形式多样的朗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本文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子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到借物抒情的写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一点,仍需改进。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