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诗词里的爱国情怀组织教学央视《榜样》专题节目不仅是一档电视节目,更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2025年《榜样10》筹备《古人的哲思与情怀》特别企划,杜甫高人气入选。节目组希望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切入点,将他列入《家国同心》单元。现需要补充杜甫入选推介词,请同学们就诗歌中这一情怀体现展开谈论,并撰写推介词。新课导入——在历史与时代的交响中读懂“家国同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诗风:借诗句剖析诗歌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悟诗心:探诗句洞察“小我”“大我”内在关联。践诗情:品诗句增强家国同心精神认同与践行。学习目标预习反馈1.查找资料:杜甫主要人生阶段及代表作品。2.探寻背景:明确诗歌创作背景与个人经历。3.内容重现:根据诗意画出感触最深的画面。杜甫(712 年 - 770 年)年少优游(19 岁 - 35 岁)731 年,19 岁的杜甫第一次出游,在山西、吴越一带游历,历经数年。736 年,进士考试失利后,第二次游历。其父任兖州司马一职,过了四五年 “快意” 生活。代表作品:《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出少年时代的抱负。744 年,第三次出游,在洛阳与李白相遇,同游河南开封和商丘一带,会见高适。745 年,与李白重逢,讨论炼丹求仙,拜访隐士范野人。两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困居长安十年747 年,唐玄宗诏天下 “通一艺者” 到长安应试。李林甫编导一场 “野无遗贤” 的闹剧,导致士子全部落选。代表作:《兵车行》战乱流离与短暂为官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在逃亡中和王维一同被俘。诗歌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的情感。代表作:《月夜忆舍弟》“三吏三别”漂泊西南760 年 - 770 年,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建成草堂一座。765 年流寓夔州,不到两年时间,创作 430 多首诗歌,处于创作高潮时期。768 年,思乡心切,四处漂泊病死舟中。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此诗。预 习 反 馈 评 价 量 表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自评得星乐学善学 能够自主学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信息意识 能够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辅助学习,搜集到的信息全面而且有条理。批判质疑 能够多角度辩证分析问题。学科融合 打破学科壁垒,发现学科间融合特点,提升综合素养1.关注文本细节,梳理所“破”之物茅屋之毁 —— 贫弱处境的直观映射探究任务一秋风破屋群童破茅丧乱破家娇儿破被2.走进“小我”困境,寻“破”因溯“痛”点探究任务一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社会原因唐朝安史之乱前的玄宗天宝十三年各州上报的人口数量5200万,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乾元三年,全国各州上报的户口为2933174户,大致为1600万的人口数量,人口损失大致3600万。户数损失率高达67.1%,人口损失率高达67.9%。资料链接2.走进“小我”困境,寻“破”因溯“痛”点茅屋难支——个体悲欢融入时代苦难探究任务一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社会原因2.走进“小我”困境,寻“破”因溯“痛”点探究任务一1.关注文本细节,梳理所“破”之物茅屋之痛 —— 社会积弊的个体承受探究任务二1.小组讨论:借助诗句,剖析写作手法描写方法字词锤炼修辞手法……探究任务二2.再读课文:男女分读,感受情感变化焦灼痛心无奈愤懑凄苦忧思崇高伟大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推己及人多种手法 —— 情感张力的艺术淬炼探究任务三1.抱怨“群童欺我”,愿为“寒士”牺牲,矛盾吗?身份角度情感发展角度人性多元化角度心理变化角度时代背景角度……探究任务三2.跨越“自我”边界,理解共情逻辑第一维:“吾庐独破” 到 “天下寒士”;第二维:主动担当与“牺牲精神”;第三维:“时代叩问”和“未来期许”。推己及人 —— 济世情怀的逻辑升华合 作 探 究 评 价 量 表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互评得星问题解决 有解决问题的兴趣热情,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勇于探究 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表达能力 声音洪亮、表达流畅、逻辑清晰、表达连贯、观点明确,富有感染力参与态度 与小组同学配合主动,能够独立承担部分任务拓展延伸一脱贫攻坚从“何时” 到“今日”,从“茅屋漏雨”到“广厦千间”。拓展延伸二新时代“广厦”除物质保障,还需要哪些精神“广厦”?广厦内涵个人成长需求新时代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责1.时代接力——新时代“杜甫”群像和青少年时代担当。达标检测一任2.文本创作——为《榜样10》撰写杜甫推介词。达标检测二达标检测二文本创作——为《榜样10》撰写杜甫推介词。推介词要点:一、开场介绍:简要介绍被推荐人的身份和背景。二、具体成就与贡献:描述被推荐人的具体成就和贡献。三、个人特质与行为:强调被推荐人的个人品质和职业态度。四、影响与贡献:说明被推荐人对社会或团队的影响。五、推荐理由:优点和为什么值得认可。课堂小结我们在杜甫的茅屋前停留了40分钟,却穿越了千年时光。在这里,我们看到 “小我” 的困境 —— 不是简单的茅屋破败,而是战乱中千万百姓的生存缩影;在这里,我们读懂 “大我” 的升华 —— 从 “自身难保” 到 “心怀天下”,杜甫用诗句证明:真正的家国情怀,是把个人的痛,熬成照亮时代的光;在这里,我们听见时代的回响 —— 从 “安得广厦千万间” 的千年呐喊,到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的当代承诺,中国人的 “家国同心”,从来都是把 “个人梦” 写进 “国家梦”,又在 “国家梦” 中成就 “个人梦”。同学们,请记住:这盛世,如杜甫所愿;这盛世,更待你们续写!达 标 检 测 评 价 量 表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互评得星达标情况 能够熟练掌握知识要点,解题思路灵活善于总结 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形成知识脉络,表达清晰有条理勤于反思 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调整学习方法素养养成 对学习的内容主题认识深刻、独到1.必做作业:完成杜甫推介词撰写。2.选做作业:采访长辈或社区工作人员,查阅家乡房产发展资料,思考 “住房变化如何反映时代进步”。3.预习作业:《卖炭翁》熟读成诵,查找创作背景资料,尝试与《石壕吏》对比阅读。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