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调研题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随课本,在文学长河中打捞精神星光□《黄河颂》以( )的xuán律礼赞母亲河,涛声里澎湃着民族魂魄;花木兰( ),代父从军,疆场纵横驰骋,书写忠孝传奇;袁鹰《井冈翠竹》以竹育人□以竹颂人,借助翠竹赞颂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宗璞凝望“紫藤萝瀑布”,从繁密的花瀑中参透生命韧性□杨利伟《太空一日》里,飞船( )的声响中,蕴藏着航天英雄的无畏□新时代的我们,应当永远传承英雄们用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
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xuán( )律 (2)凝望( )
2. 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气势磅礴 英姿飒爽 震耳欲聋 B. 跌宕起伏 扑朔迷离 振聋发聩
C. 气势磅礴 英姿飒爽 振聋发聩 D. 跌宕起伏 扑朔迷离 震耳欲聋
3.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礼赞”“凝望”“传承”都是动词。
B. 文中“民族魂魄”和“伟大精神”都属于并列短语。
C. 袁鹰的《井冈翠竹》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D. 《黄河颂》中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了中华儿女磅礴的爱国热情。
4. 在文中方框□内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5. 古诗文默写填空。
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读诗时,可见万物之姿,感诗人悲喜。在杜甫的笔下,(1)“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我们可以感受泰山南北的明暗,尽情领略神奇秀丽的风光。在赵师秀的描述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客》),我们可以沉浸于江南的烟雨蒙蒙。《己亥杂诗》中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龚自珍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态。《登幽州台歌》中的(4)“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让我们仿佛瞥见陈子昂置身广袤宇宙的孤单之仪。
二、阅读(45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 (2)无丝竹之乱耳( )
7. 根据本文内容,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8. 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二)(8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少习骑,长而益精。
10.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11. 阅读选文,结合北朝民歌《木兰诗》,简要概括木兰的形象。
(三)(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们
李娟
①一个年轻的母亲拖着自己满脸鼻涕的小孩子到我们店里,说要买玩具,这使我们非常惊奇。在山里待久了,几乎都忘记了世上还有“玩具”这个东西。是呀,山里面的小孩子都是怎么长大的呢?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像个秘密一样。
②我们这里小孩的玩具一般都是空酒瓶子。空酒瓶子很好玩的,因为它可以用来装水;而且,装了水后,还可以把水再倒出来。
③更多的小孩子是空着手跑来跑去地玩。
④还有的小孩子进森林拾柴火玩,有的放羊玩,有的挑水玩。总之,在我看来,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
③我把我们有限的商品浏览了一遍,又和我妈商量了半天,最后向这个母亲推荐浇花用的喷水壶。
⑥她就只好把喷水壶买走了。
⑦从此,我们天天都可以看见她的小孩用那壶在自家毡房子门口的草地上浇水、浇完一壶后,再歪歪扭扭跑到河边,很努力地满满灌一壶,再捧回家继续津津有味地接着洒。
⑧我们这里的小孩都喜欢钓鱼,而且钓鱼都特厉害。出去不到半天,就一个个排着队回来,每人拎着一串鱼,高价卖给我们。
⑨不知为什么,我和我妈就是钓不上鱼来。我们家的钓鱼竿特正规特漂亮,是那种可以收缩的;我们家的鱼线也很地道,是专业的塑料鱼线而不是毛线或几股搓到一起的缝衣棉线。而且,我家的鱼钩也是真的鱼钩而不是弄弯了的大头针。另外我家的鱼饵也不错;别说鱼了,我们自己吃着都觉得很香。可是,就是从来也没有……
⑩我们去钓鱼,半天没有动静,可是下游那边一会儿传来一阵孩子们的欢呼声,一会儿又传来一阵。我们连忙收了杆凑过去:在他们大有收获的那个地方重新抛钩,但还是半天没动静。这时,上游那边——我们刚刚离开的地方——又传来欢呼声。
最有趣的情景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一人推一辆独轮车-就是那种只能用来哄小孩的玩意儿,基本构造是两根木头交叉着绑在一个勉强能够滚动的圆东西上面。通常每推动二十米,那个圆东西就会掉下来一次。
这些孩子一边卖力地干活,一边卖力地修车,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深为劳动所陶醉。
他们呼朋唤友,不停地在森林和帐篷区之间来回奔行,一窝蜂地来,再一窝蜂地去。偶尔打打架,在草地上滚来滚去。打完了又接着干活。
他们一整天拾回来的柴火足够晚餐用的了。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进炉子里烧。
我见过更多的小孩是那种看起来很没意思的小孩。能够蹲在一个地方半天都不动;或者从河这边跑到河那边,再从河那边跑回来,然后再跑过去——不知道这样跑来跑去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孩子的心离我们多远呀!当他们喃喃自语地在草丛里寻找什么东西,当他们把一颗完全能够一口就吞下的糖分成无数次耐心地吮完,当他们相互有条有理地谈论着在我们听来乱七八糟的话题……小孩子的幸福又多么宽广呀!他们那么娇嫩,永远一副需要保护的模样,小手软乎乎的,小胳膊捏一捏就碎了似的,那么的脆弱……但他们的想象却那么强大,仿佛他们全都是在依赖这种想象——是吸吮这想象的丰盈汁水而成长的。
(选自《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为了孩子,一个年轻的母亲,到我们店里挑选了一件称心的玩具。
B. 有玩具的孩子们总能找到各种快乐,没有玩具的孩子只能闷闷不乐。
C. 家长们把独轮车填进炉子里烧之前不会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D. 我们这里的小孩都喜欢钓鱼,而且都特厉害,只是为了卖个高价获得利益。
13.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浇完一壶后,再歪歪扭扭跑到河边,很努力地满满灌一壶,再捧回家继续津津有味地接着洒。
14. 文中第⑧-⑩段描写了钓鱼的场景,孩子们和“我们”形成鲜明对比,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15. 请结合文中孩子们的具体表现,谈谈作者认为孩子们拥有“宽广的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四)(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少之又少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籽,外壳呈黑色,极硬。我用铁锤在莲籽上砸开了一条缝,把五六颗敲破的莲籽投入池塘中。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④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籽、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现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籽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毕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1)________________”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
⑧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2)________________”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中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⑨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了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选自《季羡林文集》,有删改)
16.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荷的生命状态 “我”的心理(感受)
第一年 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 (1)_________
第二年 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完全灰了心
第三年 (2)_________ 虽微有希望,但仍令人灰心
第四年 绿盖擎天,红花映日 (3)_________
连日来天气变寒 仍是绿油油一片,但残荷之日不远 祝福
17. 文中多处引用诗词,丰富了文章的情感意蕴,请将下列选项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1)______ (2)______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8. 结合文章,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9. 结合荷的生长过程,说说作者的“季荷”具备哪些特点?
(五)名著阅读(8分)
学校开展“品读名著,善学精思”读书交流活动,针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两本书,师生正积极分享阅读心得与探究成果,请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完成下面小题。
20. 结合小说情节,完成表格内容。
书名 抗争:在逆境中寻求突破 成长轨迹:经历重大人生转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与身体残疾、革命考验抗争:带病修建铁路,双目失明后写作。 保尔从顽劣少年成长为钢铁战士:(1)___________人名)的引导是关键。
《骆驼祥子》 祥子与贫困、剥削抗争:(2)__________(事件)。 祥子从“体面的车夫”沦为行尸走肉:小福子之死是堕落转折点。
21. 你在同学们的分享中,发现表述出现了错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道,让我感受到小说亲切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B. 《骆驼祥子》里的祥子生活节俭,精打细算,常常计算自己的财物。然而祥子的计算无法弥补他多舛的命运带来的痛苦,呈现明显的反讽意味。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患伤寒症病愈后,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让我印象深刻,这既是保尔人生的准则,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写人物以叙事和议论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让我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22. 同学们在分享保尔和祥子的人物形象时,多次提到下面几个关键词。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结合其中一本名著加以阐述。
关键词:A.坚韧不拔 B.忠诚奉献 C.信念坚定 D.勇敢无畏 E.乐观不屈
我选择:________(填选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3. 班级举办“孝亲敬老,传承家风”活动,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书写孝语】
(1)请将下面的句子准确、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百善孝先
【溯源孝义】
(2)下图是有关“孝”的图片及“孝”字的古文字。根据下图字形结构,推测“孝”字最初的含义是( )
A. 孩子长大后养活老人 B. 父母为孩子辛苦付出
C. 孩子搀扶并奉养老人 D. 子女必须服从长辈命令
【孝亲对联】
(3)下面的对联传达了行孝之道,请根据上联的语境和结构,将下联补充完整( )
上联:承恩不忘三春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济世甘为万木舟 B. 行孝常怀寸草心
C. 结谊长铭四季星 D. 弘德甘为众生伞
【孝见行动】
(4)结合图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真正尽孝?请写出两点具体建议。
四、写作(50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50分)
24. 作文
题目:初一这一年,我收获了________
25. 作文
题目:放学路上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调研题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旋 ②. níng 2. A 3. B 4. B
【5题答案】
【答案】 ①. 造化钟神秀 ②. 阴阳割昏晓 ③. 黄梅时节家家雨 ④. 青草池塘处处蛙 ⑤.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 念天地之悠悠
二、阅读(45分)
(一)(7分)
【6~8题答案】
【答案】6. ①. 德行美好 ②. 扰乱
7. 作者心中的君子要有安贫乐道、不慕名利、淡泊高洁的志趣,虽处简居却志趣高雅,不慕荣华,以提升品德修养为精神追求。
8. 孔子强调君子的品德能够改变环境。作者一方面暗含着自己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衬托出陋室主人“德馨”。
(二)(8分)
【9~11题答案】
【答案】9. (木兰)小时候学习骑马,长大后骑术更加精湛。
10.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11. (1)孝敬父母:因父老病不能行,木兰替父从军,以行动承担家庭责任。
(2)英勇善战:征战十二年,屡建奇功
(3)不慕高官厚禄:拒赏还家,回归平凡生活。
(4)智勇双全:女扮男装未被识破,成功征战。
(三)(11分)
【12~15题答案】
【答案】12. C 13. “歪歪扭扭”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小孩力气小,提着水壶走不稳路,但依旧乐此不疲地去灌水,充满了稚拙的快乐。“津津有味”则交代了小孩对浇水的热情和投入,这两词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使打水、浇水这一活动充满乐趣。
14. “我们”装备齐全却钓不到鱼,与孩子半天钓回一串鱼对比,突出孩子钓鱼技术高超;孩子欢呼声与“我们”的无奈形成反差,孩子在钓鱼中就能获得纯粹的快乐,体现出山里孩子们烂漫的天真童趣。
15. 他们能将平凡甚至辛苦的活动当作充满乐趣的游戏,如用喷水壶浇水、拾柴火、放羊、钓鱼、修车;他们能从专注发呆、无目的奔跑的简单行为以及一颗糖的微小事物中,依赖强大的想象力,在精神世界中创造丰富的幸福体验,获得纯粹而持久的满足感。
(四)(11分)
【16~19题答案】
【答案】16. ①. 充满期待(满怀希望) ②. 长出五六片细弱单薄的荷叶 ③. 心中狂喜(大快人意)
17. ①. B ②. A
18. 内容上,写塘中缺荷的遗憾,表达了作者对荷的挚爱之情;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楼前清塘不见荷花,为下文自己在塘中抛撒莲子,种植荷花做铺垫。
19. (1)坚韧顽强,“细弱单薄的叶片平卧水面”仍坚持生长,体现顽强生命力。(2)厚积薄发。莲籽沉入淤泥三年,历经寂寞寒冬与漫长等待,最终破土而出。
(五)名著阅读(8分)
【20~22题答案】
【答案】20. ①. 朱赫来 ②. 遭孙侦探敲诈,更拼命地拉车攒钱 21. D
22. ①. 示例一:我选择A, 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在修筑铁路时,忍受严寒饥饿、匪患威胁和伤病折磨,仍坚持带领队员完成任务,他双腿冻僵、靴子破烂,却以钢铁般的意志持续奋战,完美诠释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示例二:我选择E,《骆驼祥子》中,祥子初到北平,为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每天辛苦拉车,省吃俭用。他历经三年磨难,终于攒够钱买车,即使车被军阀抢走,也依然怀揣希望重新开始,展现底层劳动者的乐观不屈。(注意:需强调“初期”的乐观,因后期祥子堕落)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3题答案】
【答案】(1)百善孝为先 (2)C (3)B
(4)示例一:图片中儿子机械地执行“倒一杯水”的作业要求,面对父亲“再倒一杯”的实际需求却冷漠拒绝,这说明尽孝不能仅限于完成书面任务或表面形式。建议:当代中学生应学会细心观察父母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如主动续水、陪伴聊天等,让孝心体现在日常的主动关心和行动上。
示例二:图片中的儿子将“尽孝”视为一项冰冷的作业,缺乏对父亲的真情实感。当代中学生尽孝,关键在于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建议:(1)应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真诚沟通,如分享学习生活、倾听父母心声。(2)用心陪伴,如共进晚餐时不看手机、散步聊天、一起做家务或进行父母喜欢的活动,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温暖与精神上的慰藉,而非仅仅是任务的完成。
四、写作(50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50分)
【24题答案】
【答案】例文:
初一这一年,我收获了耐心
教室后墙的多肉又抽出新叶了,嫩绿色的芽尖裹着一层薄粉,像被春天吻过的痕迹。看着这盆曾被我养得叶片发皱的植物,我忽然想起刚入学时的自己——那时的我总像被按了快进键,做什么都急着要结果。
九月刚开学,妈妈送我多肉还是圆滚滚的样子。我总觉得它长得太慢,每天放学都要扒着花盆看,甚至偷偷浇了营养液。没过一周,叶片就从根部开始发皱,像被晒蔫的花瓣。生物老师路过时蹲下来看了看:“多肉要等土壤干透再浇水,就像做事不能只赶速度。”那天傍晚,我蹲在阳台上把烂根剪掉,重新换了沙土,在标签上写下“每周三浇水”。
真正让我明白耐心意义的,是帮小雨讲数学题的日子。她总把“二元一次方程”说成“两个未知数的怪东西”,我讲了三遍还没讲清,指尖在草稿纸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你怎么总记不住!”话刚出口就看见她攥着橡皮的手停在半空,睫毛垂下来像沾了露水的草叶。那天放学,我看着后墙的多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的话。
第二天我把例题拆成三步,像给多肉换土那样慢慢来。先在草稿纸上画两个小人代替未知数,再用彩笔标出演算步骤。小雨捏着笔的手指渐渐不抖了,当她算出正确答案时,窗外的夕阳正漫过她的发梢。后来她在笔记本上画了株多肉,旁边写着:“谢谢你等我跟上。”
现在我给多肉浇水时,会先摸一摸土壤的干湿;遇到难题时,会像拆例题那样分步思考。这盆多肉已经从最初的三瓣叶片,长成挤满花盆的模样,就像我这一年慢慢攒起来的耐心——它不像考试分数那样能立刻看见,却像多肉的根系,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扎根。
收拾书包时,我把小雨画的多肉夹进课本。原来耐心不是原地等待,是像对待新抽的芽尖那样,既懂得给予时间,也愿意付出温柔。这大概是初一这一年,最珍贵的礼物。
【25题答案】
【答案】例文:
放学路上
梧桐叶在自行车筐里轻轻摇晃时,我才发现书包侧袋的拉链开了道缝。刚想停车整理,眼角却瞥见巷口老槐树下多了个竹编书箱——那是以前没见过的旧书摊。书箱边角磨出了浅黄的竹筋,上面铺着块洗得发白的蓝格子布,布角还别着枚褪色的银杏叶书签。
摊主是位戴蓝布帽的老爷爷,正用软布擦拭一本泛黄的《昆虫记》。书脊上的烫金早就磨成了淡金色,却在夕阳里泛着温润的光。“小朋友要看看吗?都是自家孙子读过的。”他说话时,指腹在书脊上轻轻摩挲,像在抚摸老伙计的脊背。竹椅旁的铁皮罐里插着几支芦苇,风一吹就簌簌地碰着书箱边缘。
我蹲下来翻拣,指尖触到本《小王子》。扉页有铅笔写的批注:“玫瑰会谢,但星星永远亮着”,字迹歪歪扭扭,末尾画着颗缺角的星星。“这是去年秋天收摊前,隔壁班女生留下的。”老爷爷忽然开口,“她说要转学,把最喜欢的书留在路上。那天她蹲在这里选了好久,说要找本能‘住’在风里的书。”
风卷着落叶掠过书箱,把几片银杏叶吹到《小王子》的扉页上。我想起上周值日生锁门时,发现那女生在教室后墙的留言板上贴了张银杏标本,旁边用荧光笔写着“我把秋天留在这儿啦”。原来有些告别,会变成藏在角落的约定。
买下雨果《悲惨世界》时,老爷爷往我车筐里塞了把牛皮纸伞:“看云色要下雨。这伞放这儿半个月了,原主说留给需要的人。”伞柄缠着浅棕的布条,尾端还系着颗玻璃弹珠,晃一晃能听见细碎的响声。我攥着还带着体温的伞柄,忽然明白这条走了三年的路,从来都不只是从校门到家的直线——那些被留下的书、传递的伞,早把寻常巷陌织成了温暖的网。
自行车碾过积水时溅起细碎的水花,书箱在后视镜里渐渐变小。老爷爷正弯腰把那几片银杏叶夹进《小王子》,蓝布帽檐沾着的梧桐絮轻轻晃动。但我知道,明天放学经过老槐树,说不定又能捡到别人留在时光里的星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