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I卷
一、 选择题(29分)(1-10题, 2分。11-13题, 3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以及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拙劣zhuó 诬蔑miè 强词夺理 qiǎng 轻歌曼舞
B. 缅怀miǎn 迂回y ū 怒不可遏è 慢不经心
C. 矗立 chù 寒噤 jìn 接踵而至 zhǒng 袖手旁观
D. 襁褓 qiǎng. 懈怠dài 暴风骤雨jù 纷至沓来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 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入心中,春节 着对家庭的牵挂、对团圆的期盼。异地工作的子女,走进家门的那一声“爸妈,我回来了”,凝聚着对家乡浓浓的思念;父母的一句“回来就好”,背后是深深的牵挂。团圆过年,是中华民族每年一次的情感共振,是一种 ,是中华文化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
A.隆重 承载 信念 B.郑重 记载 信念
C.郑重 承载 信心 D.隆重 记载 信心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①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悟空”“慧眼”探秘……2016年以来,我国航天领域捷报频传。②中国航天展现出科技自强的实力,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③未来,我们将全面运营并建成中国空间站,完成火星采样返回,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④中国航天将以跨越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硬核前行。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填入方框内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夏至的“至”是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极、最”,强调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极致。“极致”,其中又有两层含义 □ 第一层含义是北半球白昼时间在一年中最长;第二层含义是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球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 最大,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区域。
A., — — “ ” B.,: “ ”
C. — — ( ) D. : ( )
5.下面对《石壕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的“致词”,其中诗的前四句写了“致辞”的由来,同时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两个“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凶狠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下面的诉说渲染出悲愤的气氛。
C.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表明了“我”对老翁与老妇接待“我”投宿这件事的感谢。
D.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中的“急”表明战事紧急,突出了老妇迫切希望平息安史之乱的心情。
阅读《庄子二则》,完成下列试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3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 B.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C.子固非鱼也 (本来)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面)
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志怪者也 B.翼若垂天之云 C.子非鱼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8.对于《北冥有鱼》一文,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北冥有鱼》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是怡然自得,不为世间万物所束缚的意思。作者列举大至鹏鸟,小到野马尘埃,是阐明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不依赖于外在条件而自由的。
C.《北冥有鱼》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D.《北冥有鱼》中引用《齐谐》一书的话,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阅读《大道之行》,完成下列试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不独亲其亲 B.使老有所终 C.不独子其子 D.不必藏于己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独亲其亲 (孤独) B.是故谋闭而不兴(关)
C.选贤与能 (参加) D.男有分 (职务)
阅读《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一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
马红媛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会成为大家出行游玩的优选地。大草原广表无垠,草长得茂盛,树却很少。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为何大草原上树这么少 是因为野草的竞争排斥还是大自然的环境压力限制
②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树木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然而,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低于 400 毫米,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相比之下,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而且,干早气候下的草原常常出现干季和湿季的交替,无法给树木提供长期稳定的水分供应。这样的降水条件适合草类植物生长,但不适合树木生长。
③其次,高纬度和高海拔造成了温度差异,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树木生长。草原通常出现在纬度、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些地区树木越少、草类植物越多。从低纬度地区一路向高纬度地区行进,也可以看到类似情景,大量树木在消退,大片的草原开始出现。世界上一些著名高原上几乎都有草原,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基本上都是草地为主。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当海拔达到一定高度,温度下降,针叶林慢慢消退,最终会变成草原带或苔原带,再向上就是苔藓主导的雪原。
④植物生于土壤、长于土壤。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厘米左右,没有明显的淋溶层,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度也不超过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钙积层。大量树木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无法穿过钙积层,吸收不到底层的土壤营养,就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树木生长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帮助根系吸收土壤中丰富的水分和养分,在土层浅的地方,树木不易扎根,且遇到大风天气容易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数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内,受钙积层影响较小,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长。
⑤此外,生物因素本身也是造成草原上树少的重要原因。古往今来,众多耳熟能详 的文学作品向我们描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野草具有强大的种子繁殖能力,具有重要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盐碱、耐火烧、耐啃食等特性,并以土壤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使得物种得以长期保存和繁衍,最终形成了一个适应复杂气候的草本群体。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⑥总而言之,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 果。无论繁密的森林,还是开阔的草原,都是大自然给予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美丽地球 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努力去守护。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
B.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C.草原上的土壤很厚,一般都超过了50厘米,下面虽有钙积层,但草类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吸收到底层的土壤营养。
D.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1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B.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C.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D.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这样的降水条件”指年降雨量高于400毫升,能够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B.第④段加点词“一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说明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大草原上树很少的原因。
II卷
二、古诗文默写(8分)
14. (1)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2) 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是故谋闭而不兴, 。(《大道之行也》)
(5)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借主人公“ , ”的矛盾心理表达的对穷苦百姓的悲悯之情。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 。
三、古文阅读(10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才十之二三也。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 ,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⑥,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⑥,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⑧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瓯北诗话>小引》,有改动)
[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寻绎:探求推理。③相上下:相比较。④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⑤耄:八九十岁。⑥堂奥:这里指唐宋诸家诗歌。
15.翻译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2分)
(1)始知其真才分 (2)可以扩吾之才
16.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觉向之所见,才十之二三也。
1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晚 年 无 事 取 诸 家 全 集 再 三 展 玩
18.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运用(1) 的方法切入话题,进而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2) 。乙文运用(3) 的手法,强调少时和晚年读书感悟的不同。作者晚年“因窃自愧悔”也印证了甲文中“(4) ”的观点。
四、现代文阅读(11分)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摄氏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寒盛开!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婴儿、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出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太阳下午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以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⑦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却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便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⑧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⑨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⑩新的一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 ”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 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
(摘编自《寒夜生花》,人民文学出版社)
【诗意链接】
19.以下诗句中,哪一项在营造的意境、情感或意象上与文中描绘的大兴安岭冬天氛围最为契合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语文经验简要说明理由。(3分)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含义:千山万岭不见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含义:天与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的一片。)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含义:冬天来临,雪花落在枝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梨花盛开。)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含义: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我选择(),因为文中描绘的大兴安岭冬天的特点是 ,我选择的诗句写出了 ,二者最为契合。
【语言赏析】
20.联系上下文,揣摩加点词语的表达意义。(4分)
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以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潜”字,运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过程,描绘出霜花 特点,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意图揣摩】
21.小文觉得第⑤段已经对霜花图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绘,第⑧段就没必要对霜花图再进行描绘了,应该删去第⑧段,请你说说第⑧段不能删去的原因。(4分)
第⑤段写出了 ,第⑧段写出了 ,这一段的作用是 ,因此不能删去。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
(一)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当你轻轻把玩贝壳,会发现其内壁平整细腻,很适合作为一块画布。贝壳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实早已存在。回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贝壳内壁上作画的这一做法,曾出现在日本的“贝合”游戏中。“贝合”在江户时代曾风靡一时,绘制在贝壳内壁上的图案取材于古典日本文学的场景,这种游戏不仅需要玩家凭借记忆力去匹配相应的图案,更是能让玩家在每一次的翻转与比对中,感受到独特而精致的艺术魅力,体验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此外,在美国科利尔县的基马尔科遗址,考古学家就发现过一枚公元 700————1500 年间绘制的单色人物形象贝壳画。历史上,我国也不乏贝壳画作品。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就珍藏了两件源自中国的贝壳画作品,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贝壳画艺术的早期典范。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贝壳画不仅载体独特,而且题材丰富多样,刻画生动,构图精巧,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题材上,贝壳画主要聚焦于人们参与各种活动的场景,这些活动往往与贵族身份或仪式意义紧密相连,充分展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内涵。在颜料使用上,贝壳画上的人物面部和皮肤处都采用红色颜料,其色彩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选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和其他绘画一样,贝壳画在构思之初,首先要确定并勾勒好大致的图像。研究人员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到,古人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减地”的浅浮雕技法,即制作者需要沿着图像的轮廓线,小心翼翼地刮削或磨平背景,使得图像的线条逐渐凸显,呈现出立体且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这一手法虽并不少见,但要想在小巧且脆弱的贝壳上施展,无疑是对制作者技艺和耐心的双重考验。
(选自央视网)
2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贝壳画作为一种存在已久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而精致的艺术魅力,其仅在日本、美国、中国有所发现和收藏。
B.贝壳画在颜料使用上以红色为主,这种色彩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C.创作贝壳画,要先勾勒图像,之后再沿着图像的轮廓将其刮削磨平,从而达成立体且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
D.因其材质小巧而脆弱,所以贝壳画的制作者不采用被称为“减地”的浅浮雕技法,以免使贝壳破碎。
23.(3分)
学校就开设古代贝壳画鉴赏校本课征求同学意见,小连对此非常赞同。他想要列出三条支持开设此课的理由。请你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帮他完成。开设古代贝壳画鉴赏校本课,我们不仅能借此 , ,还能 。
(二)名著阅读(8分)
24保尔从小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 (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保尔在河边钓鱼的时候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 (人名),后两人因阶级差异分手。保尔喜欢读《 》这部小说,他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和革命意志,最终保尔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完成一部小说是《 》
25.
当医生提议再做一次手术时,他冷淡而坚决地回答说:“不要了。已经够了。我已经把我自己的一部分血献给了科学,剩下的留给我自己做点别的事吧。”
……
巴扎诺娃有一天来看保尔,她是出差到莫斯科来的。他们谈了好久。保尔热情地告诉她,他已选定了一条道路,不久之后,他可以再回到战士的队伍里去。
(1)文中加点的“一条道路”是指什么 走这条“道路”,保尔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举两例。(3分)
(2)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 (1分)
六、
26.作文(50分)
寒夜生出的霜花,让迟子建体会了冬日的多彩之暖;冬日的济南,让老舍感受自然之暖;冬日的聚会,让谢太傅一家倍感团聚之暖;冬日虽寒冷,有诗书则暖,有陪伴则暖,有相助则暖、有奋斗则暖……
请以“冬日虽寒,有你则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小说除外);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答案
1-5CACDC ;6-10CBBDD ;11-13CBA
14.(1)零落成泥碾作尘
(2)落日故人情
(3)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5. (1) 才 (2) 扩充
16.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仅仅是(这些诗作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17.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
18. (1) 类比 (2) 教学相长 (3) 对比 (4) 学然后知不足
19.示例:选C ;文中大兴安岭冬天奇寒但霜花多姿、充满生机;诗句写雪花似梨花,营造奇美、富有生机的冬景,意境契合
20.拟人;寒流悄然进入窗缝、绘出霜花图的灵动过程
21.第⑤段:霜花姿态万千、丰富生动的静态美 ;第⑧段:霜花随阳光变化的动态美、色彩美 ;作用:从不同时段展现霜花之美,丰富文章内容,体现作者对霜花的持续观察与喜爱
22. B
23.了解贝壳画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感受其艺术价值与制作技艺 ;提升艺术鉴赏力与审美水平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4.朱赫来 ;冬妮娅 ;《牛虻》;《暴风雨所诞生的》
25.(1)“一条道路”指文学创作;困难:双目失明后写作的艰辛、手稿丢失等(任举两例 )
(2)含义:钢铁般的意志与信念,在艰难困苦(“烈火与骤冷”)中锤炼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