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苏科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第 1 课时 质量及其测量浩瀚宇宙中,大到难以想象的星体,小到看不见的尘埃,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碗、碟、盘、勺为什么多用陶瓷制成?长江大桥为什么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桥墩?高速列车为什么用铝合金制造车体?认识物质世界,需要从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开始。那么怎样来描述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呢?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 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天平实验室中常用天平(balance)测量物体的质量。点击此处,了解天平的结构1234567891011天平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台面不水平,测量结果不准确2.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托盘天平横梁平衡。两调节:调游码,调平衡螺母。点击此处,打开天平的调节概括起来:水平,归零,拧螺母。天平天平的使用方法3.将待测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然后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就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正常人右手拿镊子比较方便,因此设计天平时左盘放物、右盘放砝码(主要体现在标尺上)防止砝码生锈或粘上异物,影响准确性。点击此处,打开天平的使用注意:使用前调平衡螺母平衡使用中只能调游码,不能调平衡螺母。在读数时,游码所示的质量不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游码左边缘在两刻度线之间时,按靠近它的刻度线读数。概括:左物体,右砝码;用镊子,勿手拿;从大到小轻轻加;最后平衡移游码。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当注意:1.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托盘天平的最大测量值。2.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应用镊子轻拿轻放,不可用手直接取砝码。3.托盘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得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里。使用任何测量仪器都在同时关注“分度值”和“量程”。关注分度值是为了准确读数;关注量程以防损坏仪器。防止生锈腐蚀,影响天平的准确性。天平指出在使用托盘天平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图6-3所示是测量质量的几种常见工具。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用天平、杆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至今日,一些中药店里还在使用杆秤。在实验室里,人们用物理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它的精度比托盘天平高。市场中普遍使用电子秤,它可以显示物品质量、金额等,操作简单方便。地秤也是电子秤的一种,可以测量像汽车这样质量较大的物体。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观察托盘天平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点开动画,说出该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2.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在右图中演示)3.先估计文具盒的质量,再用托盘天平测量。(在上图中用称量小方块演示测量全过程)4.如图6-4所示,给你一个空烧杯,如何用托盘天平测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请实际测一测。点击此处,观看动画,理解测量液体质量的步骤。5.设法测量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点击此处,观察测大头针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测多算少”法。1.用天平测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再测一次,它的质量改变了吗?结论:当物体的形状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会改变。2.把一块冰放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它们的总质量。待冰熔化为水后再测一次,质量改变了吗?结论:当物体的状态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会改变。由上述活动可知,当物体形状、物态发生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会改变。研究表明,物体的质量也不随位置改变而改变,如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变一切物体都有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指针总是摆来摆去,是否一定要等它停下来才能判断托盘天平有没有平衡呢?答:不一定要等它停下来才能判断托盘天平有没有平衡。只要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差不多就行。2.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托盘天平平衡,应如何调节?他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如何操作?当他在托盘天平右盘中放入50 g、20 g和10 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6-5所示的位置时,托盘天平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是多大?答: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托盘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测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将游码向右移动。被测物体的质量是82.4克。3.请估计图6-6中各对象的质量,然后通过测量或查阅资料标出其实际质量。中学生60千克大头针0.04克苹果100克大象4吨航空母舰22000吨太阳1.98×1027吨课堂小结下课了!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