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 课件(共29张PPT)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声音是什么 课件(共29张PPT)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第 1 课时 声音是什么
声音让自然界充满生机和活力。听一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人耳的?
把手指放在喉部,说话时手指有什么感觉?
使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面颊有什么感觉?
通过对这两个小活动分析,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在发声,都在振动。
据此,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声音产生的猜想吗?
声音可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寻找证据
敲击音叉发声,再使它与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你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
你发现什么现象?
敲击音叉发声,小球被弹开。
说明什么问题?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可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寻找证据
青蛙的下巴在振动。
蚊子的翅膀在振动。
得出结论
大量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
叫作声源(acoustic source)。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古诗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央, 当同伴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 你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中的?
空气
将细绳的两端分 别绕在两只手的 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猜 一猜,当同伴再次敲击衣架时,你还能听到衣 架发出的声音吗?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能,而且听到的声音更清晰、更响亮。
绳子
你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中的?
说明什么?
气体可以传声。
说明什么?
固体可以传声。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你还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吗?
液体可以传声。
上述活动表明,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我们把固体、液体和气体统称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在图1-5所示的实验中,不断抽气,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我们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
由此推测,当玻璃罩内达到真空状态时,我们将听不到铃声。
研究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波: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波。如水波、绳波。
波的特性:传播的是能量、是振动的形式,而不是物质本身。
石头落入水中,激起的水波从石头入水处向四周传播。
抖动绳子,形成绳波,从这头传向那头。
用手轻推弹簧的一端,弹簧中就会形成疏密相间的波
动形态,并向另一端传播。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如水波、绳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如弹簧波。
声音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只是人眼看不到。
当音叉的叉股向外侧运动时,会向外挤压邻近的空气,使外侧的空气变密(形成“密部”);
当叉股向内侧运动时,外侧邻近的空气又会变疏(形成“疏部”)......
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当这种波动传入人耳时,会引起鼓膜振动,于是人就听到了声音。
由此可见,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作声波。
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
在空旷的山谷中大喊一声“喂—”,可以听到绵延不断的“喂—喂—”声,这就是回声。
它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经山体反射而形成的。
回声
在我国古代,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造了如天坛、莺莺塔等具有奇特声学效果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若两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的围墙边,一人斜对着围墙轻声说话,另一人则可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两人借助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实现对话,一呼一应、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如有机会,你也可以去现场体验这种奇妙的现象。
天坛的回音壁,它是环绕皇穹宇的一堵圆形围墙,高约为3.7 m,直径约为61.5 m。回音壁的表面比较光滑,有利于声波反射。
声波的速度
猜一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有哪些现象或事实支持你的猜想?
1.春节放烟花,近处看,声音和火花同时出现,而远处看总是先看到火花,后听到声音。
2.比较响的雷电(靠得近),雷和闪电几乎同时到,而比较远的雷电,总是先看到闪电,过很长时间才能听到雷声。
3.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总是先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烟,后听到枪声。
声波的速度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通常情况下,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m/s,
在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 500 m/s,
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可达5 200 m/s。
一般而言,
V固>V液>V气
声波的速度与回声
1.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因此,障碍物距声源的半径只有要大于17米时才能感觉到回声。
2.教室内的距离是远远小于17米的,回声不但不会干扰听课内容,还能使声音与回声叠加,使声音更加响亮。因此教室的墙壁是光滑的,有利于回声。
3.剧院内的距离都大于17米的,回声会干扰正常节目的声音。因此墙壁是粗糙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声音,防止回声的干扰。
1.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怎样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请你试一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答:使它们产生振动。
抖动纸……
一只手把橡皮筋绷紧,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弹……
用笔杆敲击笔帽……
向水杯里扔石子……
2.在两端开口的圆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并在橡皮膜的中央贴一小块平面镜,将圆筒插入挡光板的圆孔中。当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射向镜面时,在激光笔后方的光屏上会呈现一个亮点。如图1-11所示,对着圆筒发出声音,你在光屏上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光屏上的亮点在晃动。
说明声音的能量和振动形式传播给了橡皮膜,引起了橡皮膜及贴在其上的平面镜的振动。
课外引伸:
这实际上是声信号转化为光信号的雏形。是光纤传播声信号的原理的一部分。
3.如图1-12所示,用两个一次性纸杯自制一个“土电话”。与你的同学合作,使细线分别处于松弛 状 态 和 拉 紧 状 态, 比 较 通 话 效果。再改用不同材料、不同粗细的线,比较通话效果。
如果用三个纸杯,能实现三人之间的通话吗?请你试一试。
松弛状态通话效果不佳。
注意点:
线不能跟其它任何物体接触,否则会影响振动继续向前传播。
课堂小结
下课了!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