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口迁移呈现新趋势(如下图)。近年来,中东地区因能源开发吸引了大量南亚劳工迁入。同时,欧洲国家因老龄化严重,通过政策鼓励技术移民。据此完成1一3题。北回归线赤道印度洋南归线洋南极圈一人口迁移方向1.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集中于高纬度地区B.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普遍较高C.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稠密D.沙漠地区无人口分布2.影响中东地区吸引南亚劳工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生态环境B.经济收入C.家庭团聚D.文化教育3.欧洲国家鼓励技术移民的直接目的是A.缓解劳动力短缺B.提升国际影响力C.改善生态环境D.扩大领土范围某学者研究青藏高原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发现该地区因高寒缺氧、土地生产力低,人口容量远低于东部平原。据此完成第4题。4.限制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水资源B.土地资源C.气候条件D.能源资源【高一地理第1页(共4页)】清河县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20世纪90年代依托传统棉纺织业快速发展。随着城市扩张,老城区保留了大量棉纺厂旧址,新城区围绕高铁站形成了现代化商务中心。近年来,该市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推动产业升级,并依托便捷的物流网络发展电商产业。据此完成5一8题。5.清河县老城区保留大量棉纺厂旧址,而新城区围绕高铁站形成现代化商务中心。推动这种双核心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历史继承与交通技术创新B.环境治理需求增强C.城区人口分布均匀化D.政府行政功能搬迁6.20世纪90年代,清河县棉纺织业迅速兴起,其早期布局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土地租金低廉B.邻近棉花主产区C.高素质劳动力充足D.国际市场需求旺盛7.近年来,清河县部分棉纺厂转型为服装设计中心,主要得益于A.本地棉花品质提升B.消费市场对个性化服装的需求增长C.政府强制搬迁政策D.传统纺织技术失传8.2020年清河县电商物流园区选址时,首要考虑的是A.靠近政府办公楼B.低廉的土地租金C.历史文化遗产分布D.高速公路交汇与5G网络覆盖2024年京沪高铁二线全线通车,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下表为通车前后沿线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对比(%)表。据此完成9一10题。城市2023年2024年济南5.26.8徐州4.77.1南京5.86.59.京沪高铁二线建设的主要运输需求是A.矿产运输B.旅客运输C.农产品运输D.军事运输10.徐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提升最可能的原因是A.资源开发加速B.产业结构升级C.农业产量增加D.人口大量迁入某地理研学小组沿30°N线自东向西横穿中国进行考察。他们在东部沿海观察到广阔的平原和密集的城市群;进入中部某省时,发现地势逐渐抬升,低山丘陵与小型盆地交错分布,村落多沿河谷集聚;抵达西部某自治区后,眼前呈现海拔4000米以上的连绵雪峰,还有深邃的峡谷和湍急的河流,人口密度极低,仅少数藏族、羌族村落散布于山间谷地。据此完成11一12题。11.研学小组发现中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显著,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而西部自治区人口稀疏。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民族分布与文化传统C.地形与气候条件D.历史开发时间早晚12.材料中西部自治区雪峰、峡谷与湍急河流并存的典型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B.塔里木盆地C.横断山区D.东北平原阅读“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节选:今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出现区域性千旱;而华北地区暴雨频发,导致城市内涝。据此完成13一14题。【高一地理第2页(共4页)】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1234568BBACABBD10111213141516BBCCACAB一、选择题:1.B【解析】沿海地区因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人口密度较高(基础知识掌握能力)。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A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宜居:D选项错误,沙漠地区有绿洲,有少量人口分布。2.B【解析】中东地区能源产业薪资水平高,属于经济因素驱动(知识运用能力)。A、C、D与材料中的“能源开发”无关。3.A【解析】材料提到“老龄化严重”,技术移民可补充劳动力(图文信息提取能力)。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4.C【解析】材料提到的“高寒缺氧”属于气候条件,直接限制生产和生活,选项C正确。A、B、D虽重要,但非首要限制因素。5.A【解析】老城区工业遗址的保留体现了历史因素对城市形态的延续(棉纺厂旧址),而高铁站带动的新商务中心则是交通技术进步引发的城市空间扩张,符合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历史继承性十交通革新驱动”机制。6.B【解析】材料指出清河县依托传统棉纺织业发展,结合东部平原为棉花主产区的背景,原料(棉花)是早期工业布局的核心因素(考核基础掌握)。7.B【解析】服装设计中心属于技术导向型产业,其兴起与市场需求升级(如个性化、高端化)密切相关,材料中“产业升级”隐含需求变化(考核材料信息提取能力)。8.D【解析】现代服务业区位更依赖交通效率和信息网络,材料中“便捷的物流网络”直接指向交通与通信条件(考核基础知识迁移)。9.B【解析】高铁以客运为主(交通运输需求)。10.B【解析】高铁促进产业联动和升级(交通运输布局促进经济发展)。11.C【解析】东部平原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适合农耕与居住;西部高原地形崎岖、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限制了人口分布。选项C直接关联材料中地形差异的描述,体现自然因素影响。12.C【解析】材料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连绵雪峰”“深邃的峡谷“湍急的河流”对应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其他选项地形特征与描述不符,需从材料直接提取信息判断。13.A【解析】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导致晴热少雨,选项A正确。14.C【解析】城市地面硬化,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选项C正确。【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吉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联考试卷 地理.pdf 吉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联考试卷 地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