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然环境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然环境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下册《自然环境》导学案
学生版
学习目标
1.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准确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理解其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通过对比,掌握亚洲与其他大洲地理位置的差异。
2. 综合思维:结合亚洲地形图和相关资料,概括亚洲的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对河流分布和流向的影响,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数据,探究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及成因,认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综合影响。
3. 人地协调观: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如农业、人口分布等)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 地理实践力: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图表数据、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提高获取地理信息、归纳总结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主要特征;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难点: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成因,尤其是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综合分析自然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学习过程
1. 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及地图,完成以下内容。
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位于____半球和____半球。
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北纬____,南部达南纬____,经度范围约在东经____向东至西经____之间 ,跨____、____、____三带。
海陆位置:亚洲占据____大陆的大部,北临____洋,东临____洋,南临____洋;西与____洲相连,西南以____运河与____洲为界,东北隔____海峡与____洲相望 ,东南与____洲隔海相望。
合作探究:结合地图,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提示:从面积、跨纬度、东西距离等方面分析)
2.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自主学习:观察亚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形特征:亚洲地形类型____,以____、____为主;地势起伏,中部____,四周____。找出亚洲主要的山脉、高原和平原,在图上标注出来。
河流特征: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____、____,呈____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在图中找出长江、黄河、湄公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恒河、印度河等主要河流,观察它们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完成表格。
河流名称 流向 注入海洋
长江
黄河
湄公河
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恒河
印度河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地形对河流的流向和水系特征有什么影响?如果一个地区的地势东高西低,河流的流向会是怎样?
3. 多样的气候
自主学习: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气候类型:亚洲气候类型____,除____气候和____气候外,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在亚洲都有分布。找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在图上标注其名称。
气候特征:亚洲气候具有____、____分布广和____显著的特点。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内容和相关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提示: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考虑)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例,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小组讨论,季风气候对亚洲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课堂检测
1. 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是(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2.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3. 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平原为主
B.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C.以山地为主
D.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
4.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
C.湄公河
D.印度河
5. 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课后拓展
1. 查阅资料,了解亚洲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选择一两个地区进行详细分析。
2. 收集有关亚洲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等)的资料,分析这些自然灾害与亚洲自然环境的联系。
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请记录下来。
教师版
答案
1. 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学习:北;东;81°;11°;26°;170°;寒;温;热;亚欧;北冰;太平;印度;欧;苏伊士;非;白令;北美;大洋。
合作探究: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经度范围约在东经26°向东至西经170°之间 ,东西距离最长。所以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自主学习: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大;高;低;山地;高原;放射。
河流名称 流向 注入海洋
长江 自西向东 太平洋
黄河 自西向东 太平洋
湄公河 自北向南 太平洋
鄂毕河 自南向北 北冰洋
叶尼塞河 自南向北 北冰洋
勒拿河 自南向北 北冰洋
恒河 自西向东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印度洋
合作探究: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如果一个地区地势东高西低,河流会自东向西流。地势影响水系特征,如在高山峡谷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系形态可能比较狭长;在平原地区,河流流速慢,可能会形成曲流、河网等。
3. 多样的气候
自主学习:复杂多样;温带海洋性;热带草原;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
合作探究: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①纬度位置:亚洲跨纬度广,地跨寒、温、热三带,热量差异大。②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大 。③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如青藏高原形成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形成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气候对亚洲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影响:降水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威胁农业生产。
4. 课堂检测
C。解析:亚洲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解析: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
B。解析: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解析: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A。解析: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
1. 世界第一大洲: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亚洲地理位置的基础知识。合作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从不同角度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可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上的经纬度、面积数据等进行分析。
2.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自主学习环节通过对地形和河流的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可举例对比不同地势地区的河流特征,加深学生理解。
3. 多样的气候:自主学习让学生熟悉亚洲气候类型和特征。合作探究重点在于突破难点,分析气候成因和影响,可结合动画、示意图等辅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形成机制等抽象知识。
4. 课堂检测:通过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