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人教版(2024)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人在有风的天气里朝同一方向骑自行车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则三个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2.暑假期间,小敏和小明到观音湖游玩,他俩坐在游艇内航行在平静的湖面上,若说小明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湖岸 B.小敏 C.岸边的行人 D.小明3.如图,小敏和同学们正在水平环形跑道上进行800m跑测试,小敏对地面的压力为500N.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横截面积约为80c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跑弯道时小敏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B.小敏相对于她正在超越的同学是静止的C.测试过程中小敏对地面的压强是625PaD.跑完全程小敏受到的重力做的功是4×105J4.如图所示,关于正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和站在扶梯上的乘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乘客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B.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C.乘客对扶梯的压力和扶梯对乘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乘客受到的重力和扶梯对乘客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错误,因此误差可以避免B.使用精密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B.“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白日不到处”说明光沿直线传播C.“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远树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的D.“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7.如图为小丁在体育测试1000m跑中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丁是静止的B.小丁的鞋底花纹很深,可以减小摩擦C.小丁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有惯性D.小丁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8.如图所示,小明一家人乘坐“复兴号”动车组外出旅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车启动前,坐在车厢内的小明相对于站台是运动的B.列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列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D.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易将安全线内的人“吸”向车体9.有甲、乙、丙三列火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东行驶,看到丙车向西行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车一定静止不动B.丙车可能静止不动C.乙车可能向西行驶,但速度比丙车慢D.甲车可能向东行驶,但速度比乙车慢二、填空题10.“五一”假期小明骑自行车去我市侏罗纪公园游玩,当自行车从一坡顶向坡底运动的过程中,为了减小车速,他捏紧车闸,这是通过 的方法增大摩擦,此时刹车皮会发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内能.当小明看到一辆同向行驶的汽车超越自己时,若以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向 (选填“前”、“后”)运动的.当他停止蹬脚踏板,自行车不会立即停下,是由于自行车具有 .11. 当车辆减速后进入高速上 ETC 通道时,读卡器通过天线接收到车载电子标签信息,栏杆机将横杆抬起放行车辆,车辆不需要停车就实现了缴费。读卡器天线通过 波接收信息; 以汽车为参照物,栏杆机是 的;车辆减速时不会立刻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 ;在抬杆过程中以栏杆机为动力,由横杆和栏杆机组成的装置可以看作是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12.如图所示,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AI机器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扭秧歌表演。在表演抛手绢时,机器人在舞台上的动作整齐划一,以机器人A为参照物,机器人A手中抛出去的手绢是 的,此时机器人B是 的(前两个空选填“运动”或“静止”),这一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中国梦、太空梦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同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如图甲所示。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如图乙所示,这是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出舱进行空间站太阳翼的维修的情景。(1)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火箭相对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将物资运送到空间站后,物资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航天员出舱后感觉周围一片寂静是因为 ;(3)我国航天员通过“天宫课堂”为我们演示讲解了很多有趣的太空知识,图丙是航天员在飞船中讲课时的情景,航天员前面的是水球,航天员通过水球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14.十一假期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去中山故居游玩,在高速公路的路口,他看到如图6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路牌上的两个数据的意思分别是:(1) ;(2) ;(3)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中山故居最快需要 h。小明觉得远处的中山故居在向他靠近,则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15.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分别进行以下操作:⑴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⑵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 (填“相同”或“不相同”)吗?这个过程说明了 .16.汽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左侧)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图(右侧)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 玻璃板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汽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 (选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汽车 (选填“向前运动”、“向后运动” 或“静止”).17.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顺利实现交会对接(空间站组合体由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组成),中国空间站主体结构组装完成。为了调整对接时的飞行姿态,对接过程设置了四个停泊点,如图,梦天实验舱进入停泊点后,相对于组合体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梦天实验舱在最后一个19米停泊点向组合体靠拢时,发动机喷气口应向 (选填“前”或“后”)喷气,待发动机短暂工作后,便可依靠 继续向组合体运动;梦天实验舱从19米停泊点到与组合体对接口接触,用时约90秒,此过程梦天实验舱相对于组合体的平均速度是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8.观察图中烟囱中冒出的烟和小旗,可以判断甲车 向右行驶,乙车 向右行驶(以上两空均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19.甲、乙、丙三辆汽车行驶在南北方向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乘客看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则甲车向 运动,乙车向 运动,运动最快的是 .三、作图题20.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成语蕴含了物理知识,请把下面的成语与对应的物理知识连接起来. 21.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请在v-t图像中画出两木块运动情况。四、实验探究题22.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A. B. C. D.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小车长LAC=10cm。(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 ;(2)斜面应设置较 (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在实验中便于测量 ,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刻度尺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如图所示位置滑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 m/s;(3)把金属片移动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如图所示位置滑到O点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4)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40cm,所用时间t3= s,平均速度v3= m/s;(5)根据测量可知:小车运动得越来越 ,小车做 运动。24.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阳光动力2号如图所示,是进行过环球飞行的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它的翼展达到了72 m,比一种大型波音飞机的翼展还要宽3.5 m;机长22.4 m,接近一个篮球场的长度。但由于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制造,因此,它的质量只有2300 kg,与一辆中型轿车相差无几。“阳光动力2号”上面共贴敷了17248片太阳能电池。这些电池可以产生最大70kW的功率,这些电力输送给四台电动机带动螺旋桨给飞机提供动力。它的起飞速度为46km/h,最大速度约140 km/h。上面可携带高清照相机,对地面情况进行拍摄。(1)以飞机为参照物,飞机里的蓄电池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2)这种“极轻的碳纤维材料”中”极轻”的物理含义是 .(3)在狭小的机舱内,两名瑞士飞行员将轮流驾驶,每次连续飞行5个昼夜,速度按80 km/h计算,每次连续飞行的距离是 km。(4)高清照相机的镜头是 (填“凸”或”凹”)透镜,成 、缩小的 像。(5)为降低飞行时的能量消耗,该机选用新型轻质材料,取面积为1m2,厚度为1mm的新型材料,测得其质量为250g,则该材料的密度为 .五、计算题25.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1)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6.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1)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2min行驶2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6min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7. 如图所示,5G智能机器人安装有超声波雾化器自动喷枪,工作时,将消毒液均匀雾化到空气中进行消毒。下表为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其中额定雾化量是指雾化器工作能够雾化消毒液的体积。水箱容积 额定雾化量 自身质量 履带总触地面积(1)未装消毒液,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以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机器人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求牵引力;(2)求机器人未装消毒液且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装满的消毒液后,以额定雾化量消毒一段时间后,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了。求此次消毒所用的时间。(已知消毒液的密度为)28.今年国庆期间,小蔡和爸爸乘坐18号线列车甲从南向北经过网红桥——白居寺长江大桥欣赏了美丽的巴滨路沿途风景。白居寺长江大桥西起陈家阁立交,上跨长江水道,东至太阳岗立交大桥长为1.35千米,上层为双向八车道城市主干道,下层为双向二线城市轨道交通。他乘坐的列车长为150m,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越此桥,求:(1)以桥面为参照物,小蔡在列车匀速穿越此桥的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为多少?(2)若另一列同样规格的列车乙和小蔡乘坐的列车甲同时从桥的两端上桥相向而行,当两列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离开所用的时间(会车时间)是6s,则列车乙过桥的速度为多少?(3)当小蔡乘坐的列车甲刚好完全驶出桥时,列车乙车尾离桥多远?(假设:桥面是直线,整个过程两车均匀速行驶)六、综合题29.中秋佳节,一辆轿车在广昆高速公路上行驶。(1)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交通标志牌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交通标志牌中可以看出来,从该标志牌到广南的路程为 ,数字“120”表示该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填物理量单位符号)。(2)如果这辆轿车以图乙的速度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广南需要多少时间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广南 ?七、简答题30.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yǒu,窗户)而坐,舟行而人不觉”。(1)“舟行”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2)用你所学知识解释“人不觉”这一现象。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B【解答】甲感到在顺风中行驶,表明甲的速度比风速慢;乙感到在逆风中行驶,表明乙的速度比风速快;丙感到无风,表明丙的速度和风速相同。所以他们三人汽车速度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甲。故答案为:B。【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2.B【解答】由题意可知,小明和小敏坐在游艇内,游艇航行在平静的湖面上,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小明与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湖岸、岸边的行人与小明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不能作为参照物;小明不能以自己为参照物,小明和小敏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意小敏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答案为:B。【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3.A【解答】A、小敏跑弯道时,其运动方向是变化的,所以她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A符合题意;B、小敏相对于她正在超越的同学来说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敏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C、测试过程中单脚着地,小敏对地面的压强p= = = =6.25×104Pa,C不符合题意;D、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可知,小敏跑完全程中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利用p= = 求得小敏对地面的压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4.A5.D【解答】(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力减小,故选项AB错误;(2)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选择对方为参照物时,是相对运动的,故C错误;(3)“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测量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很多,但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力减小,常用的办法就是进行多次测量求一个平均值,这个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将会更小;(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6.B7.C【解答】解:A、小丁在100m测试过程中,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此选项错误;B、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所以小丁鞋底花纹较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此选项错误;C、小丁在奔跑过程中处于运动状态,到达终点时,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很难停下来.此选项正确;D、测试距离一定,小丁跑得越快,所用时间越短.此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1)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有变化,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3)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4)在通过的距离一定时,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少.8.D9.A【解答】解:(1)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东行驶,有以下情况:①甲车静止不动,乙车向东行驶;②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③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④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2)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向西行驶,有以下情况:①甲车静止不动,丙车向西行驶;②甲车向东行驶,丙车向西行驶;③甲丙两车都向西行驶,甲车的速度小于丙车的速度;④甲丙两车都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3)若丙车静止不动,则甲车一定向东运动,此时乙车也向东运动,但速度比甲车快。综上分析可知,A不符合题意,BC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首先要看选择谁做参观物,其次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10.增大压力 ;做功 ;后 ;惯性 【解答】解:自行车刹车时要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用力捏闸时,刹车皮与轮胎之间摩擦增大,刹车皮发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内能;小明骑自行车与汽车同向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小明和汽车之间位置发生了改变,小明是运动的,并且人在汽车的西面离汽车越来越远,因此以汽车为参照物人向后运动;小明停止蹬脚踏板,自行车由于惯性,不会立即停下,继续向前运动.故答案为:增大压力;做功;后;惯性.【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2)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11.电磁;运动;惯性;费力【解答】 读卡器天线通过电磁波接受信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和栏杆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汽车为参照物,拦杆机是运动的;车辆减速时不会立刻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在抬杆过程中以栏杆机为动力,由横杆和栏杆机组成的装置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它是省力杠杆。故答案为:电磁波;运动;惯性;省力。【分析】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是运动的;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点,这是物体的惯性;省力杠杆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12.运动;静止;相对【解答】抛出去的手绢与机器人A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机器人B与机器人A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机器人A为参照物,机器人A手中抛出去的手绢是运动的,机器人B是静止的,这一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分析】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2.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若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13.(1)静止;不变(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实像【解答】(1)①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火箭相对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火箭是静止的。②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将物资运送到空间站后,物资的位置虽然改变,但是质量不变。(2)航天员出舱后感觉周围一片寂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根据丙图可知,通过水球成的像是倒立的,那么通过水球成的像是实像。【分析】(1)①根据参照物的知识解答;②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分析;(3)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14.距离中山故居还有30km;限速60km/h;0.5;汽车【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中山故居30km:表示从标志牌到中山故居的距离为30km。(2)标志牌上60:表示该路段限速60km/h。(3)①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中山故居最快需要的时间;②中山故居与小明乘坐的汽车之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觉得远处的中山故居在向他靠近,他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乘坐的汽车。【分析】(1)(2)根据常见交通标志牌的意义解答;(3)①根据计算从标志牌到中山故居最快需要的时间;②根据参照物的知识解答。15.相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解答】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和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纸板,使小球进入“洞”中。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是相同的。都是使小球进入“洞”中;不同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1)中小球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2)中小球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由此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6.不变;向后运动【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大小相同、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虚像,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些关系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②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1)作出树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注意留下虚线和垂直符号的痕迹.如图:(2)①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车前进过程,树与乘客的距离变大.②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乘客和玻璃板内树的像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觉得车向后运动.【分析】(1)作图题要注意:虚线还是实线、有没有箭头、有没有垂直符号、有没有平行或垂直等位置关系、是否需要标出字母、角度等,这些细节要绝对注意.(2)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7.静止;后;惯性;0.21【解答】(1)如图,梦天实验舱进入停泊点后,相对于组合体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2)天实验舱在最后一个19米停泊点向组合体靠拢时,发动机喷气口应向后喷气,待发动机短暂工作后,便可依靠惯性继续向组合体运动;(3)天实验舱相对于组合体的平均速度是:。【分析】(1)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否则,物体是运动的;(2)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3)根据计算相对组合体的平均速度。18.不一定;一定不19.北;北;乙【解答】丙车上的乘客看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丙车向南运动,是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的位置向南发生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且速度比丙车大;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是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位置向北发生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运动,且速度比甲车大;综上分析,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运动最快的是乙。故答案为:北;北;乙.【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20.解:(1)凿壁偷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所以凿壁偷光涉及到光的直线传播的问题;(2)并驾齐驱是指甲乙两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并驾齐驱涉及到相对静止的问题;(3)釜底抽薪的道理是: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所以釜底抽薪涉及到沸腾条件的问题.故答案为: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3)满足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21.22.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小于;EF;C23.;小;小车运动的时间;停表;0.14;0.1;2;0.2;快;加速24.(1)静止(2)密度极小(3)9600(4)凸;倒立;实(5)0.25x103kg/m3【解答】(1)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2)平时所说的“轻”指的是密度小;(3)利用速度和时间计算路程:;(4)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物体的质量是m=250g,1m2=10000cm2,1mm=0.1cm,体积是V=10000cm2×0.1cm=1000cm3,计算密度是。【分析】(1)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2)体积相同时,密度小的质量小,感觉轻;(3)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4)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的大小。25.(1)0.55h;(2)以车为参照物;(3)17.5m/s26.(1)解: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时间答: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0.55h;(2)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向前运动,以车为参照物,桥墩向后运动。(3)匀速行驶的路程汽车的平均速度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80km/h。【分析】(1)已知汽车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2)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3)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27.(1)解:机器人未装消毒液时,自身的重力机器人受到的阻力为因为机器人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牵引力等于阻力,即答:机器人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牵引力为50N;(2)解:机器人未装消毒液时,自身的重力G=500N,机器人对水平路面的压力受力面积S=200cm2=0.02m2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答:求机器人未装消毒液且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解:减小的液体的重力等于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减小量,即减小的液体的质量为减小的液体的体积为额定雾化量为10L/h,此次消毒所用的时间为答:此次消毒所用的时间。【分析】(1)先根据重力公式算出机器人未装消毒液时的重力,进而得出阻力大小,因为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得出牵引力。(2)根据重力算出压力,已知触地面积,利用压强公式可求出未装消毒液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3)根据压强减小量算出压力减小量,从而得出液体重力和质量的减小量,进一步算出液体体积的减小量,结合额定雾化量可求出消毒所用时间。28.(1)600m(2)(3)750m29.运动;;;图乙中,汽车的速度为,以图乙的速度行驶,开到广南需要的时间:;根据该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根据,计算从交通标志牌到达广南最少的时间:【解答】(1)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交通标志牌的位置发生变化,则交通标志牌是运动的。根据交通标志牌,从该标志牌到广南的路程为;圆中的数字“”,表示该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2)图乙中,汽车的速度为,以图乙的速度行驶,开到广南需要的时间:;(3)根据该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根据,计算从交通标志牌到达广南最少的时间:。【分析】(1)交通标志牌中,方框中的数字表示到达某地的距离,圆中的数字表示最高限速;(2)根据可知,计算行驶的时间;(3)根据路程和最大速度,利用,计算最少的时间。30.(1)河岸(2)选择了人作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解答】(1)舟是运动的,舟和河岸的运动状态不同,所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综上第1空为河岸;(2)“人不觉”是说人感觉船静止,船和人运动状态一致,是因为选择了人作为参照物,故感觉船是静止的。综上第一空为选择了人作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分析】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1)“舟行”说明舟是运动的,舟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改变,则可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2)“人不觉”是说人感觉船静止,船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改变,是因为选择了人作为参照物,故感觉船是静止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