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日本效仿唐制的变革一.课标要求:略二.预习提纲:原因地理位置:同处________,一衣带水。社会发展:中国________,具有吸引力。遣隋使和日本自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遣唐使内容互赠礼品,构成_________形式。学习__________和中国的___________。影响促进中日_______________。促进日本_______________。背景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归族留学生的推动经济公地公民制班田收授法大化改新措施租庸调制政治中央设立______和______,地方设置各级机构,地方处于中央控制之下。制定______,用法律形式巩固改革成果。神化天皇。意义_______的世袭特权被打破,建立起______的国家体制,确立了________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实现了一次历史上的重大飞跃。三.线索勾勒1.基本线索:遣隋使和遣唐使大化改新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建立中央豪族祸乱朝政2.知识拓展:日本历史上有过两次重要的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试比较两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四.重点,难点:1.横向比较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日本的二官八省制2.延伸探究结合日本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国明清历史,认识开放则盛,闭关则衰的道理,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五.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史上有两位该纪念的人物是()①晁衡②李白③鉴真④王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大化改新得以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原因是()A改革措施的全面而完备B建立了以改革派为首的政权C新政权颁布了完备的法令D归国留学生的支持3.与唐朝的尚书省职能相似的机构是()A太政官B神祗官C大宰府D中务省4.唐文化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A制度B节令C姓氏D货币5.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B大和于3世纪兴起C大和统一后的日本国家体制极不完备D大和最高统治者天皇具有绝对权威6.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大和兴起7.下列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A乌鲁卡基那改革B梭伦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大化改新8.下列不是中国和日本相似的一组是()A公地公民制度————土地私有制B均田制,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C三省六部制————二官与八省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一二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一百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三十国,其中最大的是卑弥呼女王统治的邪马台国。那时邪马台国国家机器初具规模,并从中国魏皇帝得到“亲魏倭王”的称号。材料二: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中日两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近代以来,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中日关系恶化,但与友好相处了历史相比,时间很短。材料三(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提出严重交涉。————《人民日报》(2002年4月22日)请回答:(1)材料一提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古代中日交往中,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什么?(4分)(2)中国历史上许多封建朝代与日本有着联系,除了友好的交往外,也有过不愉快,情结合历史各举一例。(4分)(3)据材料三回答,现代社会中日两国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此你怎样看待?(10分)10。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中说:“向日本人那样自觉地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来同样的例子的。”请回答:(1)赖肖尔的话反映了日本民族的那一特点?(2)结合本课内容概括日本古代这一特点的反映和影响。(3)指出日本在近代这一特点的反映和影响。参考答案:1.B2.B3.A4.A5.D6.B7.D8.A9.(1)中日很早就有了交往。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制度,日本仿效唐朝进行了大化改新。(2)友好交往:隋唐时中日互遣使臣;中日贸易往来频繁。不愉快: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致使中国“倭患”四起;明朝时期,日本进攻朝鲜,中国派兵援助朝鲜,粉碎了日本的侵略计划。(3)日本一再篡改历史,否定侵略中韩的事实,这是在逃避战争罪责,美化侵略行径,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开道。对此,亚洲国家要引起高度的警惕,团结一切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坚决反对日本的反动逆流;同时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努力增强本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10.(1)善于学习外国长处,促进本国发展。(2)大化改新,仿照唐朝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及其他典章制度,法律等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现了日本历史的第一次飞跃。(3)近代日本学习和引进西方科技文化,实行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