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人教版(2024)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上课时,小明和亮亮“窃窃私语”是指他俩说话时音调低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2.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甲图,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乙图,用硬卡快慢划C.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D.丁图,敲击不同的编钟3.人要区分回声和原声,两者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能小于0.1 s.如果原声和回声到达人耳间隔不到0.1 s,回声就会同原声混在一起,从而加强原声.人对着障碍物大喊一声,要听清自己的回声,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最小需( )A.340 m B.170 m C.34 m D.17 m4.同一个人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其原因是( )A.教室里声音传播的快B.操场上障碍物多,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C.操场上声音传播的快D.教室里原音和回声会混合在一起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B超”进行体检,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物体振动越快,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C.街头设置的噪声检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我们听不到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6.下列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用力敲鼓,鼓声变大B.抽出罩内空气,铃声变小C.用嘴咬住发声的音叉,感觉发麻D.远处听到蝈蝈的鸣叫声7.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音量调小,这是在人耳处控制了噪声B.航天员在空间站外要用无线电交谈,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音调高低不同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8.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9.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二、填空题10.声音的传播速度 ,在百米赛跑中,裁判员在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的时间是13.1s,问这个成绩记录是否准确,他的准确成绩是 s(当地气温为15℃)(计算时保留一位小数)。11.我们做过许多声现象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桌面长度增加时,尺子振动频率变 (选填“高”或“低”),若尺子继续伸出,我们听不到尺子振动的声音,原因是尺子振动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2)如图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 ;接下来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这是为了探究 的关系。12.利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是1500m/s,此处海水的深度是 .13.小五同学在阅读课外物理科普书籍时,获取了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请仔细分析表格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表一空气温度(℃) 声速(米/秒)﹣10 3240 33020 34230 348表二介质 声速(米/秒)煤油(常温) 1324水(常温) 1500钢铁 5200水泥 4800(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 (选填“大”或“小”)。(2)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知: 。(3)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___________。A.介质的材料 B.温度 C.振动的频率14.关于超声波:(1)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2)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15.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 (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有时,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0.4s后,听到笛声的回声(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车到山崖的距离是 m。16.“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涛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17.中考期间,考试铃声通过 传到同学们耳中;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 控制噪声。环保部门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 (填“具有”、“不具有”)降低所在路段噪声的作用。18.在距海面6.8米的轮船甲板上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信号,经过0.64s接收到反射信号,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当时气温为15℃,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0m/s)19.某船在海上作匀速直线行驶,某时,船上发出一汽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设当时气温为15时,已知声速为)。如果鸣笛后船立即停止行驶,则悬崖到船的距离为 ;若鸣笛的同时,船仍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悬崖到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 。三、作图题20.小华同学利用音叉和乒乓球做了如下实验:(1)敲击音叉,让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乒乓球(如图所示),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 。(2)相比第(1)次实验,小华用更大的力度敲击音叉,他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更大,此时他听到音叉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也随之改变。四、实验探究题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明和小华做了如下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②所示,金鱼受到小朋友鼓掌声惊吓,主要说明气体和 可以传声;(3)如图③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D.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4)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实际上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6)本实验能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与“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的方法 (选填“相同”或“不同”)。22.小明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如图乙,抽气机不断地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响铃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3)如图丙:若不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填“音色”、“响度”或“音调”)变大;(4)如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快拨后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的 发生变化。(填“音色”、“响度”或“音调”)23.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小明联想到声音遇到障碍物也是会发生反射,那么声音的反射是否会遵循相同的规律呢?为此小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开展了下面的探究活动。(1)实验器材:装薯片的空桶、小闹钟、平面镜。如图甲所示(2)实验操作:如图乙所示,将小闹钟调至响铃的状态,放在空薯片桶的底部,在桶口上方的A点放置一个平面镜,逐渐调整平面镜的角度并观察平面镜,同时要留意听到的声音 的变化(填声音的特性);(3)实验现象:小明发现,当平面镜调整至某一角度时,听到的铃声明显变大,同时恰好能够 ,则可以初步得到结论:声音的反射与光的反射大致遵循相同的规律;(4)实验拓展:结合上面的探究结果,小明和同组的小刚同学联想到凹面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理,设计出了一款“无绳土电话”。如图丙所示,他们找到了两个相同的大凹面镜正对太阳光,用一张白纸放在凹面镜内部的上下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他们将两个圆环和支架,分别固定在两个凹面镜内部,使圆环恰好处在光斑所在位置;将其中一个凹面镜放在如图丁P点所在位置,另一个凹面镜放在较远的Q点,其中一个人对着P点圆环小声说话,另一个人耳朵放在Q点圆环处,便可以清楚的听到说话声,则凹面镜在Q点的放置方向应为图戊中的 。如果将凹面镜的内部换成粗糙不平的材料,则“无绳土电话”的通话效果将会 (选填“受影响”或“不受影响”)。五、计算题24.为了监测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轿车距离测速仪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轿车时,小轿车刚好运动到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1)超声波传播的路程;(2)小车运动的路程;(3)小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25.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多少米?(海水中声速是1500m/s)26.速度超过5倍音速,称为高超音速。高超音速飞行器主要包括3类: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飞机以及空天飞机。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联合主持研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验证机——乘波飞行器X-51,就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原形,它采用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被认为是继螺旋桨和喷气推进之后的“第三次动力革命”。已知声速为340m/s。(1)5倍音速是多少km/h?(2)中国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是全球首款可以进行极限导弹飞行的高超音速导弹,它1min可以飞行300km,东风17飞行速度是多少m/s?(3)某次导弹测试时,目标A在山体与观察者B之间的连线上,导弹击中目标A后,观察者B经过5s听到第一次爆炸声,再经过10s听到从山体反射回来的爆炸声,问目标A距离山体有多远?27.如图所示,质量为2.5t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其前方有一固定的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45,测出汽车的速度为34m/s。已知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g取10N/kg)求:(1)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2)汽车匀速行驶10s内牵引力做的功;(3)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六、综合题28.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李用棉线连接两个塑料杯制成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在相距10m远的地方可以相互通话,这表明 ;(2)当他们正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另一位同学捏住了棉线的某一部分,此时他们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 。七、简答题29.居住在飞机场、卫星发射基地附近的居民,如果将窗户装上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就能有效地防止飞机起飞、降落以及卫星发射时产生的较大噪声的影响,以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想一想,其中包含着什么物理道理 30.清晨,小雨和妈妈到湖边散步时看到水面上飘着淡淡的雾,说笑中她们来到湖边,看到湖中的鱼儿听到她们的谈话声后快速地游走了。顺着鱼儿游走的方向看去,小雨发现长在湖水中的芦苇的水面部位有错位的有趣现象。不一会儿,一只小鸟掠过水面,在水面上留下了它美丽的倒影。请根据以上内容仿照示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进行解释。不要与示例重复。【示例】问题:小鸟的倒影是怎么形成的?解释: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问题: ?解释: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A【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窃窃私语”是指他俩说话时响度小,不符合题意;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A【解答】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脸颊,会感到振动,故符合。B.用硬卡片快慢划梳子,探究的是音调的影响因素,故不符合。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是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故不符合。D.敲击不同的编钟,是音色不同,故不符合。故答案为:A。【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快慢不同研究的是音调的影响因素,力度不同,探究的是响度的影响因素,不同的物体发声一般音色不同。3.D【解答】声音传播0.1 s的距离为s=vt=340m/s×0.1 s=34m由于0.1 s传播的距离是人到障碍物距离的二倍,所以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最小需s′= =17m4.D【解答】在教室内讲话的回声和原声叠加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操场上讲话,四周空旷,反射的声音小;所以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听起来响亮,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声音的反射可以使声音加强,听起来更响亮。5.D【解答】A、利用B进行体检,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B、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错误;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不可以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概念:(1)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6.C【解答】解:A、用力敲鼓时,鼓面的振幅变大,鼓声也变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B、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用嘴咬住发声的音叉,音叉的振动引起嘴的振动,所以有发麻的感觉,故C正确;D、我们可以听到远处蝈蝈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B8.C【解答】A.笛声影响人们休息和工作时,就属于噪声,故A错误;B.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B错误;C.声音传播速度主要与介质、温度有关,故C正确;D.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长度改变,振动频率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4、噪声:影响人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统称为噪声。9.C【解答】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发出声波,故是声源;不选A;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不选B;C、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选C;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不选D.故选C.【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10.340m/s;13.411.(1)低;次声波(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与振幅【解答】(1)如图1,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尺子伸出桌面长度增加时,振动频率变低,继续伸出更长,听不到尺子振动的声音,是尺子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次声波;(2)如图2,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探究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发声体的长度改变,振动的频率改变;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人不能听到;(2)通过乒乓球被弹开,反应发声体在振动;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12.3000m【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t1=×4s=2s,∵v=,∴该处海水的深度:h=s=vt=1500m/s×2s=3000m.故答案为:3000m.【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13.(1)大(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3)A;B【解答】(1)由上表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大。(2)表一中,传播声音的介质都是空气,温度越来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大,则可归纳传播规律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3)综上两表可得: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材料和温度有关,故答案为:AB。【分析】(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液体中的声速大;(2)在相同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和温度有关。14.(1)能量(2)真空不能传声(3)3000m【解答】(1)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的特性。(2)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3)声音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为来回时间的一半,则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分析】(1)声音能传递信息,能传递能量;(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根据声速和听到回声的时间,计算距离。15.减少;6816.振动;空气【解答】涛声喧哗是水振动造成的,由此可知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它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形成听觉.【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17.空气;声源处;不具有18.45919.680;64020.(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响度【解答】(1)敲击音叉,发声的音叉使与之接触的乒乓球弹开,反应音叉振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用更大的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更大,音叉振幅更大了,音叉声音的响度也随之改变。【分析】(1)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起,是发声体在振动;(2)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21.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液体;D;不变;变小;还能听到微弱的;不可以;实验推理法;不同22.(1)振动(2)介质;真空(3)响度(4)音调【解答】(1)音叉在发声,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抽气机不断地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空气在减少,罩内响铃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罩内空气在减少,慢慢变为真空,由此推理真空不能传声。(3)若不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动幅度更大,振幅更大,振幅和响度有关系,则响度变大。(4)硬卡片快拨和慢拨可以改变硬卡片的振动频率,频率和音调有关系,则听到卡片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发声体的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4)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23.响度;通过平面镜看到闹钟的像;会聚;最小最亮;B;受影响24.(1)136m;(2)8m;(3)超速25.解:根据回声测量距离的原理可知,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该处的海深s=vt=1500m/s×2s=3000m答:该处的海深为3000米。【分析】根据公式s=vt,可求出海深。26.(1)解: 已知声速为340m/s,5倍音速为答:5倍音速是6120km/h;(2)解: 东风17飞行时间为飞行路程为东风17飞行速度为答:东风17飞行速度是5000m/s;(3)解: 声音5s传播的距离为观察者B到爆炸点A的距离为声音从发出到我们听到第二次爆炸声所通过的路程为目标A与山体距离为答:目标A距离山体有1700m。【分析】(1)已知声速为340m/s,1m/s=3.6km/h,然后可求得5倍音速;(2)已知1min可以飞行300km,由可求得飞行速度是多少m/s;(3)观察者听到的第一次声音的时间即为声音传播到观察者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AB段的距离;声音从发生到我们听到第二次爆炸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目标A与山体距离的2倍加上AB之间的距离,声音传播的时间是5s加上10s,据此进行解答。27.(1)解:G=mg=2.5×103kg×10N/kg=2.5×104NF阻=0.02G=0.02×2.5×104N=500N汽车匀速行驶时,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F=F阻=500N答: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是500N。(2)解:s=V车t-34m/s×10s=340mW=Fs=500N×340m=1.7×105J答:汽车匀速行驶10s内牵引力做的功是1.7×105J。(3)解:△s=V声(t1-t2)=340m/s× =34m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间隔的时间△t1= ,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t=△t1-t2=1s+答: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分析】(1)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重力,利用二力平衡计算牵引力;(2)根据力和距离的乘积计算做功的多少;(3)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利用时间差计算时间间隔。28.(1)固体能够传声(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细线被捏住,就停止了振动,发声停止,所以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了。【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9.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将窗户装上双层玻璃,且夹层抽成真空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减弱,不能传入屋内,从而保证人的生活不受外界噪声的干扰.【解答】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这样声音在通过窗户传播时,由于玻璃间是真空,声音将不能传入室内;从而起到减少噪声污染的作用.【分析】真空不传声;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0.鱼儿可以听到谈话声说明了什么;说明液体可以传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