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人教版(2024)第二章 声现象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噪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严重污染源,极大地破坏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防噪已成为当前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会损害听觉是噪声B.当前控制噪声的措施主要是消声、吸声和隔声C.“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2.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拨动绷紧的橡皮筋,听到了声音,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B.乙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C.丙图:烛焰“舞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D.丁图:航空母舰上的引导员配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3.高速公路两侧安装有玻璃墙,用来减弱噪声污染.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此相同的是A.禁止鸣笛 B.戴上耳罩 C.安装消音器 D.关闭门窗4.学完声现象后某同学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A.B.C.D.5.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C.在耳孔中塞上一团棉花D.关闭所有的电源和不用任何机器6.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7.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8.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能从不同的乐器演奏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B.图乙: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图丙:吹竖笛时,用手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图丁:街道旁设置的噪声监测仪能减弱噪声9.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发令员对着旁边一块黑色圆形挡板发令的情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挡板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终点计时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响声B.终点计时裁判靠听枪声或看到开枪产生的白烟开始计时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枪声和白烟是同时产生的C.起点裁判员打枪时一般会带耳塞,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若终点计时员靠听枪声记录百米赛跑的成绩刚好为12s,如果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那么运动员真实的成绩约为12.29s二、填空题10.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请仿照表中示例,再写出一个物理知识及其对应的实际应用和危害。物理知识 应用 危害电流的热效应 利用电饭锅加热食物 导线中电流过大会引发火灾 11.盐城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音调/响度/音色).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变大/不变/变小).12.如图所示,各个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清晰的电影画面,是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反射。旁边有人大声接听电话,对于认真观看电影的其他观众来说,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13.人们用“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0dB的声音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噪声的波形是 .14.如图所示,工人们正在给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此外,高架桥的桥面每隔一段距离就留有一条缝隙,若用刻度尺测量某条缝隙的平均宽度,应在缝隙的 (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5.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是利用了声音传播 。有一种隔音玻璃是双层玻璃,夹层内抽成真空,这种玻璃能有效控制噪声是利用了 原理。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属于以下哪一种?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选填代码)16.声音可分为乐音和 ,其中乐音的三要素是 、 和 。有个同学在教室外讲话我们能听出是谁是根据 ,女同学说话“尖细”,其中“尖”是指 ,“细”是指 。17.听诊器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在医院里经常有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减弱噪声.18.如图是某体育馆内的场景。(1)图中A为体育馆大门旁的禁鸣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 产生的;(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汽车以此速度行驶150m,至少需要 s;(3)几名同学在周长为100m的圆形冰面上进行溜冰活动,两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分别以速度为10m/s和12.5m/s沿圆形跑道匀速运动。速度快的同学超出一圈追上速度慢的同学时向前推一把,双方“互换速度”;原先速度慢的同学由于速度变快,从而会超出后面的同学一圈,此时也向前推一把,双方再次“互换速度”……如此循环下去,当双方都完成了1000m时,最后到达终点的同学所用的时间记为该组的成绩。则该组同学的成绩为 s。19. 2023年4月,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G星,我国进入降水测量主动探测新阶段。(1)火箭发射时尾焰冲击发射台,发出约 (填“60”或“140”)dB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喷水降噪系统在发射台喷水吸声,属于在 (填“声源处”或“人耳处”)减弱噪声;(2)火箭在加速上升时受到的推力和其重力 (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该过程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已知风云三号G星的质量为3.6t,火箭升空1km克服风云三号G星的重力做功为 J;(3)风云三号G星搭载“空中雨量计”,它发射的 (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速度。某次探测到云层的平均厚度为1000m,每立方米内降水粒子的数量为个,降水粒子的体积均为。若该云层中降水粒子全部竖直降落到地面上,则该云层对应区域的平均降水量(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层深度)为 mm。三、实验探究题20.研究小组课外实践活动中选择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针对噪声常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为比开展了“制作护耳器”的项目化活动:【项目材料】探究的材料有报纸、海绵、毛巾,可做声源的器材有闹钟、音叉;测量工具有声音监测仪、刻度尺等等【项目,分析】(1)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闹铃;你认为音叉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是: (2)设计活动时同学想到材料的厚度、包裹方式都可能影响隔音效果,则实验时具体操作时应选用厚度相同的报纸、海绵和毛巾,用相同的包裹方式包住正在响铃的闹钟,听闹钟声音响度的变化。【项目实施】一小组,声音的变化不容器辨别,于是用声音监测仪来完成研究。请问如图: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将声音监测仪放在距离钟1m处,记录声音分贝,再记录下按上述材料包裹后的声音分贝如表:次数 隔音材料厚度 包裹方式 隔音材料 包裹前声音响度/dB 包裹后声音响度/dB 材料的隔音性能1 相同 相同 报纸 57 422 毛巾 383 海绵 29请回答:①小组同学发现生活中隔音材料广泛应用,使用隔音材料是在 减弱噪声;②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三种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二小组:材料 报纸 毛巾 海绵声音到人的平均距离/米 2.8 2.1 1.2分别准备三种不同材料,进行隔音效果的测试。固定声源,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罩住两只耳朵,从声音处慢慢向后移动,当恰好听不到声音时停下来,测量距离,重复3次取平均值。再换用其他材料重复实验,得到如表数据。二组设计的实验中,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项目拓展】某同学选择合适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护耳器。评价小组认为该作品虽然隔音效果好,但是佩戴时挤压耳廓,舒适性较差。为使该作品达到优秀,请你对该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设 。21.小东猜想物体的隔音效果可能跟物体的厚度和材料有关。小东挑选了市面上常见的隔音材料有聚酯纤维、鸡蛋棉、隔音海绵。为了比较这几种材料的隔音效果,小东还准备了机械闹钟、手机(自带 APP分贝测量仪)、三个完全相同的塑料密封盒作为隔音房间模型。(1)实验思路:①小东设计将这三种材料裁剪后贴在房间模型的内部,以下做法能达到最好隔音效果的是 。A.贴在“房间”的四面墙壁上B.贴在“房间”的四面墙壁和地面上C.贴在“房间”的四面墙壁、地面和顶面上②为测试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还应使三种材料具有相同的 。③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时,声源的响度应 (选填“随材料而变化”“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2)实验过程:首先利用手机分贝测量仪检测出声源处的声音强度为80dB,然后在三个塑料盒内分别装好待测隔音材料,并将声源依次放入塑料盒并密封。最后在每个塑料盒外距离声源0.5m处,用手机检测声音的强度,结果记录于下表。材料种类 聚酯纤维 鸡蛋棉 隔音海绵声音强度/dB 30 65 44(3)实验结论:隔音效果最好的材料是 。22.初二(1)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制作了隔音房模型,完成后甲、乙、丙三个小组想对比谁的模型隔音效果更好。他们把发出稳定声音(音调、响度与音色均保持不变)的同一部手机先后放入三组隔音房内;然后在距隔音房不同距离处放置声音接收器,并将收到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具体操作如图所示。(1)往隔音房模型内部填充隔音材料,这是在 ___________控制噪声;(填字母)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2)小江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得出,丙小组的隔音房隔音效果更好,他的判断是否正确? ,理由是: ;(3)请写出两种能使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响度变小的方法:① 、② ;(4)甲小组完成实验后将声音频率调高,响度和音色保持不变,则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可能是 。(填图中字母)四、计算题23.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假期随家人一起自驾汽车外出旅行。(1)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如图乙所示,这是从 (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2)汽车以90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40min后,该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高速公路A点遇到一辆与之同向行驶的货车,两车相遇后,汽车以90km/h的速度向前行驶5min,之后来到高速公路旁的服务区休息了一段时间,又回到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一段时间后在高速公路B点追上货车,此时汽车比货车多行驶了300m。若汽车从减速离开高速公路到再加速回到高速公路所用时间为10min,货车始终以80km/h的速度沿高速公路向前行驶,求高速公路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4.为什么雪后给人的感觉很寂静?25.今年国庆节期间,小陆从遵义乘火车去北京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 500m.途中当火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陆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 1min5s.(1)旅途中小陆观察到的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什么?(2)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s.(4)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 0.8km 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 11.5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从鸣笛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6)汽车行驶的速度.五、综合题26.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字或单位(1)中考期间禁噪,要确保各考点的噪音不超过30 (填单位).(2)光在真空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为 m.六、简答题27.居住在飞机场、卫星发射基地附近的居民,如果将窗户装上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就能有效地防止飞机起飞、降落以及卫星发射时产生的较大噪声的影响,以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想一想,其中包含着什么物理道理 2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问题。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音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减弱噪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至少提出两条措施)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C【解答】解:A、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会损害人的听觉,能干扰人们的工作,属于是噪声,故A正确;B、消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隔声和吸声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正确;C、“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故D正确.故选:C.【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象是杂乱无章的.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象是规则整齐的.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A3.D【解答】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有玻璃墙, 即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禁止鸣笛,从声源处减弱,故A不合题意;戴上耳罩,从人耳处减弱,故B不合题意;安装消声器,从声源处减弱,故C不合题意;关闭窗户,从传播过程中减弱,故D不合题意。故选D。【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4.C5.D【解答】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在耳孔中塞上一团棉花,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关闭所有的电源和不用任何机器,该措施不可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6.D【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不符合题意;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7.B【解答】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地面在振动,故A错误;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的方向性好,但是传播速度和次声波相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A.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B.根据声音利用的知识判断;C.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判断;D.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的知识判断。8.C9.D10.声音;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噪声危害人体健康【解答】一切都具有了两面性,有利的我们要加以利用,有害的我们要加以防止。声音在人们生活、生产中都有应用,人们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声音也有危害,噪声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分析】一切都具有了两面性,有利的我们要加以利用,有害的我们要加以防止。11.分贝(dB);响度;变大【解答】解: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大小;当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噪声增强,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大;故答案为:分贝(dB);响度;变大.【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知道声音的强弱等级,即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声音越大,分贝值越大 12.漫;是13.不能;90;无规则【解答】解: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0dB的声音非常弱,人耳听不见;如果声音超过90分贝,就会影响听力,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从物理学角度讲:无规律的、难听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噪声的波形是无规则的.故答案为:不能,90,无规则【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噪声越小,分贝数越小.14.传播过程中;不同【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工人给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若用刻度尺测量某条缝隙的平均宽度,应在缝隙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可有效减小误差;【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15.能量;真空不能传声;B【解答】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所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双层玻璃夹层抽成真空,利用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的,故答案为:B。【分析】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阻止声音的传播时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6.噪声;响度;音调;音色;音色;音调高;响度大【解答】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能辨别发声体.“闻其声便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快的缘故。【分析】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注意区分音调和响度,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17.信息;响度;声源处【解答】(1)听诊器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性质;(2)在医院里经常有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3)避免影响他人,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分析】(1)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3)减弱噪声的方法:①从声源处减弱;②从传播过程中减弱;③从人耳处减弱。18.声源;振动;108;9019.(1)140;声源处(2)不是;做功;3.6×107(3)电磁波;20【解答】(1)①火箭发射时尾焰冲击发射台,发出约140dB震耳欲聋的轰鸣声;②喷水降噪系统在发射台喷水吸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①火箭在加速上升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受到非平衡力,那么受到的推力和其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②该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③已克服风云三号G星的重力做功为W=Gh=3.6×103kg×10N/kg×1000m=3.6×107J;(3)①风云三号G星搭载“空中雨量计”,它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速度。②设云层的底面积为S,则云层内水粒子的个数:5×109个/m3×S×1000m;则其中水粒子的总体积:5×109个/m3×S×1000m×4×10-15m3;那么平均降水量的厚度为:。【分析】(1)①根据噪声大小的知识解答;②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解答。(2)①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同一物体上;②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根据W=Gh计算克服重力做功。(3)①根据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解答;②根据分析计算即可。20.音叉声音不稳定;不能;传播过程中;海绵;转换法;增加海绵垫以提高舒适性21.C;厚度;保持不变;聚酯纤维【解答】(1)①在所有方向都放置隔音材料,才能达到最好的隔音效果,故C符合题意。故选C;②物体的隔音效果可能跟物体的厚度和材料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为测试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应使三种材料具有相同的厚度。③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时,声源的响度应保持不变。(2)若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好,手机检测的声音响度越小,由表格数据可知,隔音材料为聚酯纤维时,手机检测的声音响度最小,所以隔音效果最好的材料是聚酯纤维。【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2)若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好,手机检测的声音响度越小。22.(1)B(2)不正确;没有控制隔音房与声音接收器的距离不变(3)减小手机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隔音房与声音接收器的距离(4)C23.(1)防止噪声产生(2)60(3)45km24.因为雪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很好的吸收作用,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进入到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比较低,所以雪后给人的感觉很寂静。【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结合雪地疏松多孔分析解答。25.(1)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答: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2)火车速度:v=72km/h=20m/s,隧道长:s隧道=vt=20m/s×65s=1300m;答:该隧道的长度为1300m;(3)火车通过隧道通过路程:s′=1300m+500m=1800m,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答: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0s;(4)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s″=800m-500m=300m,所用的时间:t″=11.5s,火车过桥时的速度: 。答: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26.1m/s。(5)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时间 ,即从鸣笛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4s.则汽车行驶时间t=4s答:从鸣笛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4s;(6)汽车行驶速度为答:汽车行驶速度为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2)结合题意,利用s=vt计算即可.(3)火车通过隧道经过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出火车通过隧道用的时间;(4)同理可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注意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大桥长与火车长.26.(1)分贝(2)3×108m【解答】我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分贝是我们刚刚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到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分贝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1)通州中高考期间禁噪是指噪声的等级,并且声音是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因此要确保各考点的噪音不超过30分贝.(2)因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意思是光在真空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为3×108m.故答案为:(1)分贝;(2)3×108m.【分析】中考要求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就要控制噪声,声音的强弱是用分贝来度量的,一些物理常识我们要求学生要常识性的了解。2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将窗户装上双层玻璃,且夹层抽成真空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减弱,不能传入屋内,从而保证人的生活不受外界噪声的干扰.【解答】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这样声音在通过窗户传播时,由于玻璃间是真空,声音将不能传入室内;从而起到减少噪声污染的作用.【分析】真空不传声;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8.(1)植树、种草;(2)设置隔音板或墙;(3)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解答】假如我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我会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来减弱噪声,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所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植树、种草;(2)设置隔音板或墙;(3)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4)司机在市区内禁止鸣笛等。(答案合理即可)【分析】要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找出防治噪声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