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第2节 熔化和凝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章节考点培优】第2节 熔化和凝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人教版(2024)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将甲物质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某种工具乙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有某种物质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奈,“某种工具乙”是体温计
B.“甲物质”是冰,“某种物质丙”是小液滴
C.冰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的罐底就会放热
D.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溶化和凝华现象
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B.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
C.该物质是非晶体
D.第18min该物质是固态
3.如图为海波的熔化图像,有关这个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已经熔化完了
B.BC段海波没有吸收热量,所以温度没有升高
C.BC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
D.图像上AB段为固态,BC段为液态,CD段为气态
4.如图甲为观察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海波熔化时记录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图乙可知,海波熔化过程用时
B.图甲中利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让海波受热均匀
C.由图乙知,海波在至内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D.由图乙知,海波为晶体,熔点为
5.如图所示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的质量相同。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物质a、b、c一定都是晶体
②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③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物质少
④b物质的比热容大于c物质的比热容
A.只有①③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6.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叶子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中,清晨河面白雾是液化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晾晒湿的衣服是升华现象
7.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置中,对其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
A.固态时是晶体 B.在ab段内能增加
C.在cd段仍需吸收热量 D.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大
8.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9.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该装置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乙:根据红磷、白磷是否燃烧的现象可以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丙:将一束光射到滴有牛奶的水中,根据现象可以说明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D.丁:利用该装置可以探究任何一种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填空题
10.冬天,菜农在菜窖中保存蔬菜为了防止冻坏蔬菜,常在菜窖中加几桶水,这是因为水在凝固过程中会   而起保护作用。
11.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DE段表明水面上方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和“=”);物质在CD段处于   状态;物质在BC段状态为   .
12.2018年顺德政府将容桂多个路段的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面”沥青路面,这样可以在   处减弱噪声,但是沥青路面在烈日下会变软,这是沥青吸热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是升高的,说明沥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3.飞机实施人工降雨时,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   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增大,冰晶下落时遇到暖气流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雨滴,下落的雨滴相对地面是   (运动/静止)的.
14.2021年1月7日,成都市区今年的第一场雪不约而至。雪的形成是由水蒸气遇冷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小冰晶。冰雪消融时.会向周围环境中   (选填“吸热”或“放热”)。
15.金属镓的沸点高达,但将固态镓放在手心后,很快会变为银白色液体,如图所示,该过程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金属镓的温度始终是,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6.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气态),熔化过程共用时      min,EF段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放出”),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非晶体”).
17.如图所示,为海波   时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为   ,凝固点为   .此图象所示过程中,海波需要   热,BC段表示   过程,此时海波处于   态.
18.某同学用一种加热器将质量为.1000g的冰持续加热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物质在B点的内能    在C点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B段所吸收的热量为   J.[c=4.2×103J(kg℃)。
19.如图所示,是某液体在均匀放热的条件下凝固成固态物质,且质量不变,则:第20min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min的内能;该物质液态与固态的比热容之比为   。
三、作图题
20.在图中粗略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
21.如图所示是某固态晶体物质在熔化前后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在图中用粗实线画出该晶体在相同的过程中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像(热源供热稳定,不考虑晶体质量的变化)。
四、实验探究题
2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 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的目的是使被加热物质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共用了   min,第4min试管中的冰处于   状态。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为   ℃。
23.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乙图知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继续加热温度   ,该物质的熔点为    ℃;
(3)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实验完毕后,小组同学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水,然后继续使用相同器材加热,想要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之后,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    。
24.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小于0.1 2.9 4.3 11 15 23 23.8 25 26 36.3
凝固点/℃ 0 ﹣1.8 ﹣2.6 ﹣7.5 ﹣11 ﹣21 ﹣17 ﹣9.4 ﹣1.8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将    。
(2)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当盐水浓度为23%时,盐水的凝固点最低。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    (填“可靠”或“不可靠”);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去冰雪,原因是撒盐后冰雪的熔点变    (填“高”或“低”)了。
五、计算题
2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请用所学的热学知识合理解释。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防冻冷却液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利用防冻冷却液在散热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多余内能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防冻冷却液主要由水和不易汽化、密度比水小的某种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防冻剂占防冻冷却液体积的比例)越高,防冻冷却液的比热容越小,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象见如图和如图所示.选用时,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10℃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5℃以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为什么?因为当水结冰时,   ,所以把散热器管道胀裂.
(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90~101℃,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17℃,应选用何种较合适比例的防冻冷却液   (选填“35%”、“45%”、“55%”或“65%”),简述选用理由:   .
(3)现有原液含量为75% 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会减少,与原来相比,防冻冷却液的哪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变化?(示例:体积变小)
①   ,②   ,③   ,④   ,⑤   .
27.如图所示,甲图是质量是200g冰的熔化实验装置,乙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曲线图【c水=4.2×103J/(kg ℃)】。
(1)根据图象和相关知识,计算第17min至第19min共吸收多少热量?
(2)物理上把:1kg质量的晶体在熔化成同温度的液态物质时所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熔化热,用L表示。根据上述定义可知熔化热的单位是什么?根据图象和相关知识求冰的熔化热是多少?
28.如图甲所示是一款养生壶,其内部电路简图如图乙所示,R1和R2均为加热电阻且阻值不变,通过旋钮开关可以切换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其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其中保温功率被磨损。
额定电压/V 220
容积/L 1
加热功率/W 1000
保温功率/W  
(1)该养生壶的壶体用高硼硅玻璃制造,在温度约821℃时该玻璃开始软化,高硼硅玻璃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求电阻R1的阻值;
(3)该养身壶正常工作时,先经过6min将1 kg,20℃的水加热至沸腾(标准大气压下)后再保温1h,共消耗电能0.2kW h,求:[c水=4.2×103J/(kg ℃)]
①该养生壶加热时的效率;(结果保留至0.1%)
②电阻R2的阻值。
六、综合题
29.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是通过既降温又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同时看到有大量“白气”产生,这是由于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先   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两种现象都需要吸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七、简答题
30.夏天很多同学喜欢喝奶茶,往往在奶茶里面加冰块,当冰块还没有熔化完时,冰水温度是为多少度?吃了奶茶中的冰块后为什么感觉特别凉快?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市面上的“足疗”、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请问“蜡浴”运用了什么原理?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C
【解答】AB.甲物质是冰,工具乙是温度计,物质丙是小冰晶,即霜,故AB错误;
CD.加盐后,冰的熔点降低,冰开始熔化吸热,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2.A
3.C
【解答】解:A、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海波的熔点,熔点是48℃,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液可能是正在熔化,故A错误.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BC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故C正确;
D、海波在AB段是固态;在BC段是固液共存;在CD段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海波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海波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当海波全部熔化,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4.A
5.C
6.B
【解答】A.霜是固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凝华而成的,故A错误;
B.河面上的白雾是液体,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
C.冰是固体,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湿衣服上有水,当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则衣服变干了,水发生了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
7.D
【解答】A.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在固态时是晶体,且熔点为50℃,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ab段是熔化过程,晶体熔化时,仍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知,在cd段液体处于沸腾状态,沸腾过程仍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知,相同时间内此物质固态时升高的温度大于液态时升高的温度:
由Q=cmDt可知,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都相同时,Dt越大的比热容就越小,所以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8.B
9.B
10.放热
【解答】在菜窖中加几桶水,这是因为水在凝固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而起保护作用。
【分析】凝固放热,凝固物体周围的热量增加。
11.=;液体;固液共存
【解答】解:由图象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处于液体状态的水,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DE段是沸腾过程,水的沸点为100℃,则当时气压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液体;固液共存.
【分析】据图象的变化特点,开始吸热,温度升温,BC段温度保持不变,则BC段为熔化过程,CD段继续吸热升温,DE段温度保持不变,则DE段为沸腾过程;
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判断当时气压与标准气压的关系.
12.传播过程中;熔化;非晶体
【解答】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由于“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吸收噪声,这是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烈日下,沥青路面吸热后逐渐变软,这是沥青在熔化;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沥青是非晶体。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熔化;非晶体。
【分析】(1)路面铺上这种沥青,就犹如贴了一层“海绵”,路面行车产生的噪声将一部分被它吸走,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看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变化,则为非晶体,不变,则为晶体.
13.吸;熔化;运动
【解答】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干冰升华吸热,云层中冰晶增多增大,冰晶下落时遇到暖气流熔化成雨滴;雨滴下落过程中,相对与地面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吸;熔化;运动.
【分析】①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②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可能不同.
14.凝华;吸热
【解答】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冰雪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分析】凝华是指固体直接变为液体的过程。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收热量。
15.熔化;晶体
【解答】(1)固态镓放在手心后,很快会变为银白色液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在熔化时,金属镓的温度始终是29.8℃,说明金属镓是晶体。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2)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固液共存;3;放出;晶体
【解答】解:由图可知,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熔化过程共用时6min﹣3min=3min,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此时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固液共存;3;放出;晶体.
【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17.凝固;48℃;48℃;放;凝固;固液并存
【解答】从图上看由A~D,整个过程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并且BC段温度不变,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海波的凝固点,即48℃,因此为海波的凝固的图象.海波的熔点也为48℃;
此图象所示过程中,海波需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BC段表示凝固过程,BC段海波处于固液并存态.
故答案为:凝固;48℃;48℃;放;凝固;固液并存.
【分析】晶体的凝固图象整体上随时间的增加呈降温趋势,其中正在凝固的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有一水平线段.
18.小于;1.05×105
【解答】由图中可知,在BC段冰处于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冰熔化时在持续吸热,因此物质在B点的内能小于在C点的内能;
由图可知,物质在CD段加热时间为:16min-8min=8min,升高的温度为△t=100℃,
水的质量m水=m冰=1000g=1kg,CD段吸收的热量:
QCD=c水m△t=4.2×103J/(kg.℃)×1kgx100℃=4.2x105J,
由于在整个过程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和冰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可知,AB段的加热器时间2min是CD段加热时间的,故物质在AB段吸收的热量:
QAB=QCD=x4.2x105 J=1.05x105 J。
故答案为:小于;1.05×105。
【分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根据图中信息,利用Q吸=cm△t求出CD段吸收的热量;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AB段的加热时间与CD段加热时间的关系,确定物质在AB段吸收的热量与CD段的吸收的热量关系,求出AB段吸收的热量。
19.小于;2:1
20.解:如图所示:
【解答】解:晶体是液体时,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达到凝固点,继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凝固结束后,继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如图:
【分析】晶体凝固时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21.
22.受热更加均匀;-3℃;3;固液共存;0
【解答】(1)实验中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目的是使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由图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3C;
(2)冰从2min到5min是熔化过程,共用时3min;第4min属于熔化过程,故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温度为0℃
故答案为:(1)受热更加均匀;-3C,(2)3;固液共存;0。
【分析】(1)根据实验中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目的是使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楚量程和分度值;
(2)冰从2min到5min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目温度不变,
23.(1)晶体
(2)保持不变;60
(3)固液共存
(4)不能;将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换成水,试管中的水要从大烧杯中吸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温也达到沸点两者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该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解答】(1)由乙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2)由乙图可以看出,该晶体熔化时温保持60℃不变,因此物质的熔点为60℃,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其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4)将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换成水,试管中的水要从大烧杯中吸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温也达到沸点两者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该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的熔温度是熔点;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水的沸腾条件是,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24.(1)先降低后升高
(2)不可靠
(3)冰
(4)低
【解答】(1)由分析表中数据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盐水的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2)当盐水浓度介于23%-23.8%之间时,盐水的凝固点也可能再降低(低于-21℃),然后再上升,所以小明认为-21℃是盐水的最低点的结论”不可靠“;
(3)由于医用冷藏盒的温度一般要求在0℃左右,故选用”冰“作为降温物质,如果温度太低,可能会使药品结冰;
(4)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会使雪的凝固点降低,即雪的熔点变”低“ ,可以使雪在0℃以下的环境中熔化而除冰;
综上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第(1)小题的第1 空应填:”先降低后升高“;第(2)小题的第1 空应填:”不可靠“;第(3)小题的第1 空应填:”冰“;第(4 )小题的第1 空应填:”低“ 。
【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盐水的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2)当盐水浓度略大于23%(比如其浓度为23.1%,或23.2%等)时,可能其凝固点比-21℃更低一点,据此就断定盐水的凝固点在23%时最低,结论不可靠;
(3)选用冷藏盒中的降温物质,最好根据药品需要的保存要求确定,如果保存温度只需在0℃左右,则选冰比较合适,如果温度太低,可能会使药品结冰,同时获取一定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也比较困难;如果药品保存需要的温度比℃更低,则需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由实验数据可知,冰雪路面上洒盐,相当于冰雪中掺有杂质,会使其熔点降低。
25.答:①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空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霜前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以下),故感到冷。
②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后下降到地面,下雪时气温本来就很低,而下雪后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分析】水蒸气在温度低时容易凝华成固体的霜,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熔化吸热。
26.(1)体积变大
(2)55%;原液含量55%的防冻液凝固点低于﹣27℃,沸点高于106℃;另外除了满足凝固点和沸点的条件外,55%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
(3)密度变小;比热容变小;沸点升高;凝固点升高;质量变小
【解答】(1)水的反常膨胀,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故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90~101℃,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17℃,由图可知:应选用何种较合适比例的防冻冷却液55%,简述选用理由:此含量符合题设条件要求:①凝固点低于环境温度10℃以下;②沸点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5℃以上;③防冻冷却液的比热容较大。(3)由题意知:现有原液含量为75% 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会减少,与原来相比,防冻冷却液的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①密度变小 ②比热容变小 ③沸点升高 ④凝固点升高 ⑤质量变小。
故答案为:(1)体积变大;(2)55%;原液含量55%的防冻液凝固点低于﹣27℃,沸点高于106℃;另外除了满足凝固点和沸点的条件外,55%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3)密度变小;比热容变小;沸点升高;凝固点升高;质量变小.
【分析】防冻液的沸点和凝固点要比发动机的温度范围大,根据防冻液的含量和温度变化分析变化的物体量.
27.(1)解:由图象可知,水从第17min至第19min温度从t0=0℃升高到t=10℃,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 ℃)×200×10-3kg×10℃=8.4×103J。
(2)解:由“1kg质量的晶体在熔化成同温度的液态物质时所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熔化热”可知熔化热的单位:J/kg,冰完全熔化吸收的热量Q= ×(17-1)min= ×(17-1)min=6.72×104J,L= = =3.36×105J/kg。
【分析】根据Q吸=c水m(t-t0)可求出吸收的热量; 根据定义1kg质量的晶体在熔化成同温度的液态物质时所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熔化热,利用图像中的信息根据 Q= ×(17-1)min 可求出冰完全熔化吸收的热量,根据 L= 即可求出.
28.(1)非晶
(2)旋钮开关与触点1接触时,R1与R2串联;旋钮开关与触点2接触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
因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大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功率最大,养身壶为加热挡;R1、R2串联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养身壶为保温挡;
加热挡电路中的电阻: ,
因为加热挡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所以R1的阻值:R1=R加热=48.4Ω;
答:电阻R1的阻值为48.4Ω;
(3)①养身壶正常加热工作6min消耗的电能:W加热=P加热t加热=1000W×6×60s=3.6×105J=0.1kW h,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J/(kg ℃)×1kg×(100℃﹣20℃)=3.36×105J,
养生壶加热时的效率: ;
②由题意可知,保温阶段消耗的电能:W保温=W﹣W加热=0.2kW h﹣0.1kW h=0.1kW h,
保温时电路的总电阻: ,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阻R2的阻值:R2=R保温﹣R1=484Ω﹣48.4Ω=435.6Ω。
答:①该养生壶加热时的效率为93.3%
②电阻R2的阻值为435.6Ω。
【解答】(1)根据高硼硅玻璃在温度约821℃时该玻璃开始软化可知,它熔化没有固定的温度,即没有熔点,那么为非晶体。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首先根据公式比较开关在不同位置时电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然后根据加热功率,利用公式 , 计算出R1的阻值。
(3)①首先根据 W加热=P加热t加热 计算出加热消耗的电能,再根据公式 Q吸=c水mΔt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最后根据公式 ; 计算养生壶的加热效率;
②首先根据 W保温=W﹣W加热 计算出保温阶段消耗的电能,再根据计算保温功率,接下来根据 计算保温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 R2=R保温﹣R1 计算R2的阻值。
29.(1)压缩体积
(2)汽化;吸热;液化
(3)熔化;汽化
【解答】(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为了节省空间便于储存和运输,它们都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氢、氧液化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2)当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汽化成水蒸气,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从而保护发射塔。
白色气团是液态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因此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有大量的“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火箭头部涂抹的特殊物体在高温下会迅速的熔化并汽化,熔化和汽化要吸热,可以保证火箭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被烧坏。
【分析】(1)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汽化和熔化均吸热。
30.解:当奶茶里面的当冰块还没有熔化完时,冰水的温度为零度;冰是晶体,吃了奶茶中的冰块,冰块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持续吸收热量,所以让人感觉特别凉快。
【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固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31.答:“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蜡凝固放热,人体吸热后,加快血液流动,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