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人教版(2024)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右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能够沸腾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2.对下列自然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熔化、放热B.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液化、放热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汽化、放热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凝固、放热3.如图,一瓶刚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矿泉水,在温暖的室内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大约为-18℃B.矿泉水瓶外壁上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矿泉水瓶外壁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放置一会儿后矿泉水瓶外壁上的水珠消失是升华现象4.如图是我是新宁莨山八角寨美景:峰峦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5.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7.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倒计时“二十四节气”向世人介绍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时间,下列“节气”中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放出热量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会变成水9.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若在该实验的过程中,用风扇对酒精棉吹风,下列最能合理反映此时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图像是( )A. B.C. D.二、填空题10.如图下图是热学实验。请写出下面各实验说明的物理知识。(1)图甲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 ;(2)图乙实验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气体会混合在一起,颜色逐渐变均匀,这属于 现象。(3)图丙,玻璃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瓶塞蹦出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该现象的原因是: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气体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11.如图所示,在超市里常喷一些水雾来保鲜蔬菜和水果,利用这种水雾在发生 的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蔬菜和水果内的分子运动速度 (填“加快”或“减慢”),来达到保鲜的目的。12.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是60℃;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13.如图所示,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带柄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口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在镜面上 填物态变化而影响观察。借助镜子可以观察到牙齿的背面,牙齿背面的像和牙齿背面关于镜面 ,为了成像更清晰医生应将灯光照亮 选填“平面镜”或“牙齿”。14.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高压锅内的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此时水的沸点 100℃(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5.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如图,这是一种可收集水汽的沙漠甲虫。日落之后,由于它的背部温度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环境气温,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将会在它的背部 成水滴,这个过程会 热。16.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冬天随着气温的下降,汽油的密度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在加油站禁止吸烟,是因为汽油容易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扩散在空气中,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事故。17.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括号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 、 、 ,括号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外界 (填放热或吸热).18. 如图,是小敏家的电热水壶,下表是它的铭牌。当水沸腾时壶中的气泡 (选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壶口上方生成大量“白气”,“白气”是 (选填“水”或“水蒸气”)。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满壶19℃的水烧至沸腾需要5分钟,水吸收了 J的热量,电热水壶烧水的效率是 。[c水=4.2×103J/(kg ℃)]液体加热器(电茶炉)产品型号:DR1353 产品货号:S1烧水额定功率:1350W 烧水额定容量:1.0L煮锅定功率:800W 煮锅额定容量:0.8L额定电压:220V~ 额定频率:50Hz额定总功率:2150W执行标准:GB4706.1﹣2005 GB4706.19﹣200819.物态之间的变化跟温度联系紧密。(1)常见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2)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 的;(3)寒冬,窗玻璃内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打火机里的燃料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在常温下,用 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三、作图题20.自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以来,小张通过实践理解了水沸腾的知识,在标准大气压下,他从冰箱里取出-5℃的冰,对其进行加热4min时有水出现,又经过6min冰块完全消失,再经过10min水沸腾至100℃后持续加热2min,请在图中画出0-22min物体温度T与加热时间t的关系图象。2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四、实验探究题22.如图所示,小皓和小霖用图中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2)调整好器材后,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丁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3)丁图中,a为小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析可知她是选用 图中的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霖所绘制的b图线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 (选填“低于”或“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23.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该物质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1)某一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2)图丙中,b是根据温度计 (选填“A”或“B”)的示数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对应的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图丙中,由图像a可知,加热10min后,该物质的温度不再升高,原因是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24.某班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①、②、③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①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 (选填“A”或“B”)套装置(2)②、③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形态,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3)通过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 (4)班中的另外四个实验小组用同一实验装置测得水的沸点如表所示组别 ④ ⑤ ⑥ ⑦水的沸点/℃ 97 99 98 98对于上述实验数据,小明同学认为“只有第⑤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小华同学认为“只有第④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请你就上述实验数据发表你的见解 .五、计算题25.物理降温,是人发热时常用的降温方法。通常是用温水(手放在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其温度在38℃~41℃)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多擦几下,以微红为适度。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说明物理降温的原理,并进一步说明用温水而不用凉水的道理。26.盛夏的晚上,房间很热,小强打开电风扇,感到风吹到身上凉快。根据以上情景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并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的原因;(2)电风扇内的电动机工作的原理。27.铝的比热容为。质量为2.1kg、初温为70℃的铝温度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为多少?这些热量供水吸收.可使质量为0.44Kg的水温度从80℃升高到多少℃?(在一标准大气压)28.图甲为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它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水箱装水最多0.4kg,加热功率有大小两个挡位,挂烫机内部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电热丝R1=88Ω,R2=44Ω.(1)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时,水蒸气遇到衣服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放出热量,将衣服烫平.(2)挂烫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最大电流是多少 电路在高温挡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若挂烫机的效率为90%,将水箱中0.3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挂烫机至少需要加热多少秒?[结果保留整数,水的比热容c=4.2×103J/(kg·℃)](4)如果在用电高峰使用挂烫机,实际电压可能低于额定电压。若实际电压为198V,则挂烫机的低温挡实际功率是多少?六、综合题2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晓冬一家寒冷的冬天外出旅游,在车内待久了发现,在慢慢在车窗上出现了一层雾气。爸爸开空调吹了一会儿之后,雾气就消失了。晓冬想起,夏天开空调之后,车窗也会出现一层雾气。到达目的地,晓冬看到树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雾凇,看起来甜滋滋,凉丝丝的。在景区住了一晚,经过寒冷无风又无雨的一夜,早上起来发现户外高压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1)冬天时,雾气出现在车窗 (选填“内侧”或“外侧”),这是由于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想要雾气快速消失,空调需要开 (选填“冷风”或“暖风”);夏天开空调时雾气出现在车窗 (选填“内侧”或“外侧”)。(2)雾凇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3)高压电线上的冰柱变粗的原因是_______。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七、简答题30.解释人们用水壶烧开水时,离壶嘴较近的地方什么都看不见,而较远的地方能看见白雾,为什么?31.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于舞台上的“白雾”,小强同学认为是水蒸气,而小丽认为是小水珠 ,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并请你解释“白雾”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C【解答】在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根据沸腾的特点可知烧杯内的水温度将不再变化,所以试管内的水温度能达到100℃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故选C.【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知道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且不断吸热.解决此题要结合沸腾的条件及沸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2.B【解答】A.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A不符合题意;B. 夏天,花草上附着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B符合题意;C. 深秋的早晨,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C不符合题意;D. 冬天,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要结合定义和实例理解各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注意生活常识的积累。3.C4.B【解答】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选B.【分析】(1)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2)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5.B【解答】解:A、衣柜里放樟脑片,过一段时间樟脑片变小或没有了,樟脑片直接升华成气体.不符合题意.B、水银的熔点等于凝固点,气温在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时,水银是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符合题意.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不符合题意.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在冷凝器中液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被测温度一定在水银的熔点和沸点之间,使水银处于液态.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热量比较多.电冰箱的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吸收热量,在冷凝器放出热量液化.6.C【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一种汽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C、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C符合题意;D、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一种凝固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7.D【解答】AB.雨、露是液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B错误;CD.霜、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体,凝华形成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故D正确。故选D。【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8.A【解析】A、鸡蛋“冒汗”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鸡蛋,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衣服上固态的冰升华为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C、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变为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所以变少了;D、杯子中的冰块是固态的,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故选A.9.C【解答】酒精蒸发时要吸热,会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在正常情况下,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即在2min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从20℃降低到10℃ ,再经过大约2min时间,温度计示数又恢复到20℃;若用风扇对酒精棉吹风, 会加快酒精的蒸发速度,使温度计的示数会在更短的时间内降低到10℃,并且酒精完全蒸发的时间也会缩短,综合分析可知:图像ABD错误,图像C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分析】(1)酒精蒸发要吸热,会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2) 用风扇对酒精棉吹风, 会加快酒精蒸发的速度,缩短酒精蒸发的时间,但不会使温度计的示数降得更低。10.引力;扩散;减少;液化11.汽化;吸收;减慢【解答】雾是小水滴,汽化时吸收热量,使蔬菜和水果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故答案为汽化,吸热,减慢。【分析】汽化是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汽化吸热,分子运动快慢温度有关。12.60;不会;醋全部汽化13.液化;对称;牙齿【解答】(1)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口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而影响观察。(2)牙齿背面的像和牙齿背面关于镜面对称。(3)为了成像更清晰医生应将灯光照亮牙齿。【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14.不变;高于【解答】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是: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因此高压锅内的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分析】液体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5.低于;液化;放【解答】水蒸气遇冷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甲虫背部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其背部液化形成水滴,并放热。【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16.变大;汽化17.熔化;液化;凝华;放热18.由小变大;水;;【解答】沸腾前,上方水温低,气泡上升时,内部的气体和少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因而体积变小,气泡变小;沸腾时,水大量汽化,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且上升过程中水压变小,所以气泡变大。壶口上方生成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态的水。一满壶水质量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为100℃,则吸收的热量为消耗的电能为则电热水壶烧水的效率为故答案为:由小变大;水;3.402×105J;84%。【分析】(1)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2)“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3)公式m=ρV求出水壶装满水的质量,知道水的初温、末温以及比热容,根据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4)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水吸收的热量和消耗电能的比值即为电水壶的热效率。19.热胀冷缩;0.1;液化;运动;凝华;压缩体积20.21.如图:【解析】解答: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如图:分析:浸有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这些酒精会蒸发,蒸发吸热会导致玻璃泡的温度降低。22.A处向上;A;水蒸气;乙;低于23.84;A;晶体;固液共存态;水沸腾后温度不变;不正确24.(1)B(2)质量(3)吸热但温度不变(4)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解答】解:(1)观察图A和B可以看出,B中烧杯上加了盖子,这样在加热时,杯内的气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有可能超过100℃,因此,甲组同学选择的是B套装置;(2)读图C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3)通过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有,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等;(4)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所以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故答案为:(1)B; (2)质量; (3)吸热但温度不变;(4)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分析】(1)根据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判断出结论;(2)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升温会越慢;(3)水在达到沸点时才会沸腾,此时要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不改变.(4)要解决此题,需要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25.解:感冒发热时患者的体温会升高,在患者身上用蘸了温水的湿毛巾擦拭后,身上的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从人身上吸收热量,致使人体温度降低。用温水的道理是:温水比凉水的温度高,加快了身体上水的蒸发,加快了身体温度的降低,因此用温水更好一些。【解答】 感冒发热时患者的体温会升高,在患者身上用蘸了温水的湿毛巾擦拭后,身上的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从人身上吸收热量,致使人体温度降低。用温水的道理是:温水比凉水的温度高,加快了身体上水的蒸发,加快了身体温度的降低,因此用温水更好一些。【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蒸发,蒸发需要吸热;(2)影响蒸发的因素:①温度;②表面积;③空气流速。26.(1)解: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从而加快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2)解:电风扇内的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处在磁场中的通电导体棒,电流对导体棒有力的作用,导体棒就会运动起来,这就是电动机的原理。27.9.24×104J,100℃28.(1)液化(2)解: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高=l1+I2= + = + =7.5A高温挡的功率为:P高=UI高=220V×7.5A=1650W电路在高温挡每分钟放出的热量Q1=P高t=1650W×60s=9.9×104J(3)解:0.3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为:Q2=cm(t1-t0)=4.2×103J/(kg·℃) ×0.3kg×(100℃-20℃)=1.008×105J挂烫机消耗的电能:即W= =1.12×105J由P= 知,当功率最大时,所需时间最少t'= ≈68s(4)解:若实际电压为198V,则挂烫机的低温挡实际功率P实= =45.5W【分析】(1)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现象,并放出热量;(2)利用电压和电阻的比值计算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计算总电流;利用总电功率和时间的乘积计算产生的总热量;(3)根据水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差计算吸热多少,结合热效率,计算消耗的总电能,根据电能和电功率计算工作时间;(4)利用实际电压和电阻可以计算实际电功率。29.(1)内侧;液化;暖风;外侧(2)凝华;放热(3)B【解答】(1)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可以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提高了水的温度,同时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使小水珠汽化成水蒸气后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在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里,由于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所以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玻璃,就会发生液化现象,在外表面出现雾气;(2)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3)无雨的现象排除了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化,在寒冷的夜晚,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直接凝华形成固态的冰,聚集在电线原有冰柱上,故答案为:B。【分析】(1)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小水珠出现在温度比较高的一面;(2)(3)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放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30.用水壶烧开水时,壶嘴附近空气温度较高,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还不能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所以什么也看不见;离壶嘴较远的位置,空气温度降低,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分析】气体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31.答:小丽的说法正确,解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形成“白雾”。【解答】我认为晓丽的说法正确,理由:干冰从固体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需要吸热,而周围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形成的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雾”。【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