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娄底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几年,短视频作为媒体融合的一种表达形式,成为手机网民中绝对的“宠爱”。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用户规模和网民使用率两项指标看,短视频早在2018年就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黑马”,超过了网络购物、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这个结果远远超出了专业机构对短视频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艾媒咨询发布的两份关于中国短视频行业专题调查分析报告中,对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预判分别为3.53亿和5.01亿。实际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6.48亿。短视频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对此,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在一次主题演讲中表示:短视频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的,由于短视频只有几十秒或者三五分钟,非常符合当前碎片化阅读场景;其次,短视频主题鲜明,叙事结构紧凑,在一个视频中就能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十分符合当前受众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再次,短视频直接而又直观的表达方式能让“90后”“95后”感觉到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在手机、动漫等包围的成长环境中使用媒介的习惯。“这一轮短视频风口颠覆了我们以往的内容逻辑。我们可能看到,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够专业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东西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看到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宋建武教授曾这样表示。他认为:“短视频的出现,让媒体传播手段、信息交互方式等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主流媒体不把握这个机会就会没有未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微博持续在短视频领域发力,网易、搜狐等也纷纷推出新的短视频应用。受各路互联网大鳄的影响,不少传统媒体也加入短视频流量的争夺战。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深圳晚报社,其视频产品早在2015年便已起步。除了产品多样化外,也实现了平台的矩阵化,除ZAKER和网易两大平台之外,还在新浪开通直播间,在微视、头条号、大鱼号和人民号等近10个平台开设了短视频专号。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浙视频也起步较早,早在2018年就已经交出不错的成绩单——生产原创视频4113条,全网播放量总计39.22亿。经过几年的摸索,不少媒体已经认识到,短视频产品要产生影响力,获取商业收益,仅仅有流量是不够的,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梨视频自上线以来,很多爆款都是优质内容带来的,其中正能量视频占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信心从何而来”专题,从一个奥地利人对中国人为何坚信自己的孩子会比自己过得好这样的提问出发,通过全球拍客网络,梨视频在全国选取了3万个家庭,以中国下一代采访上一代的“家庭原生访谈”形式,诠释了“中国人的信心从何而来”。这些普通人现身说法,分享自身经历,述说目前境况和未来期待,给出的答案令人信服。“平凡之光——中国日2018年度人物评选”的视频直播活动,则收获了单场直播微博在线播放人次281万、微博话题阅读量3.9亿、视频全网总播放量超过10亿次的成绩。这场直播,回顾了60多个“小人物”的高光时刻,这些人都是由梨视频的6万名拍客从各个角落发掘出来的“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从浙视频到梨视频的实践可以看到,彰显时代的价值观、发现人性的闪光点,通过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表达,这样的短视频才能更有影响力与生命力。(摘编自杜一娜《短视频已是媒体必争之地 新风口正颠覆以往内容逻辑》)材料二:时下,“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等类似介绍读书、快速阅读名著的短视频节目,已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来看,受众不少。为什么当下短视频流行?这是今天快餐文化流行的一种反映,也是一种时代文化心理的反映。人们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图像,似乎已经成为接受和吸收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的主要形式和趋势。虽然短视频具有文字和图片无法比拟的直观和快速的特点,但如果受众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其实收效甚微。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再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我们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一味沉浸其中,浏览速度当然快,但代价却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梗概,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细节、细腻情感、精彩故事,就会与我们无缘,我们很可能会因此变得理性力量匮乏、思想碎片化,而最终滑入精神创造、思想认知、思考能力枯萎和退化的泥淖!我们知道,阅读书籍文字之所以与观看视频图像不同,根本在于书籍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必须同时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也就是说,文字阅读需要具备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具备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而形象、直接的短视频往往流于肤浅,不需要过多思考。我不禁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中的几句话: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如今,大量短视频类的节目已经充斥我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但必须警醒的是,我们的精神理性不能缺失,思想不能让位。(摘编自袁跃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短视频用户实际规模,超过了艾媒咨询在行业专题调查分析报告中的预判,这是短视频发展速度快的有力证明。B.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宋建武教授认为,只要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看到的,短视频即使不够专业,也应该得到平台的支持。C. 材料二认为,短视频是一种快餐文化,人们仅仅依靠短视频来接受和吸收文化,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升。D. 有关阅读的短视频具有直观、快速、便捷的优点,但是受众难以获取丰富的信息,想象力与思考力也往往会缺位。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主题鲜明、叙事结构紧凑、表达直接又直观的短视频,这种表达形式也会得到迅猛发展。B. 媒体发布的短视频只有拥有优质内容,质量过硬,才能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带来丰富的商业收益。C.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这类短视频,因其短小,无法兼顾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是正常的。D. 材料二引用帕斯卡尔的话,是为了证明思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读者关注阅读类短视频带来的弊端。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 人们希望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即使人感到满意,即便是精神文化生活也必须服务于这种短暂快速的快乐需求。B. 我们正在受到各种图像和大量短视频“进攻”,它们不给我们任何空闲去思考,甚至使我们不需要再思考。C. 短视频流行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结果,但是,这种流行一定程度上给人类的思维和思想带来了不良的影响。D. 只有阅读,我们才能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中思考,它带给我们的是精神的训练、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采用哪些方法增强说服力的。5. 面对“短视频”这一共同的对象,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可怜的女子冯铿猛烈的太阳,正高高挂在天上;射得四周的天空,连一些云霞都没有。人们在屋里摇着扇子,还怨道没有一点凉气呢!那田里的禾,被这太阳的光线射着,都低了头,弯了腰,表示它不能和这强权者宣战的模样!这时田里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上面穿了领七空八洞的蓝布衫,下面穿一条百结的黑麻布短裤;面上布满了手甲的伤痕,和一块块的红肿;额上的皱纹积得有成十来层,不知的或者想她是几十岁的人呢!她脸上和手足,又好似戴上一层黑膜一般;这些都是她这十年来悲苦的成绩。她手里拿了一枝镰刀,曲着腰把成熟的禾稻一把把割下。通身的汗象菽米大一颗颗流出来,透得衫子都湿了。一会,她觉得热不可耐,而且力竭神疲了。她举起头望着对面几株大树,绿叶满布,树下很是浓荫,二三只狗儿在那里打瞌睡;那夏蝉也在树上唱歌,表示它的得意。她看了这般情景,眼眶里的眼泪,不觉簌簌地滚下来!她咒诅太阳,她又怨恨她的身世,为什么连狗和蝉都不如呢?她一面拭泪,一面仍旧继续她的工作。但是身体终于忍不住,竟和她起了反抗了!脑痛得要裂,口渴得要烧,偏偏那树里的狗和蝉,和似乎透出来的凉翳,都好象引诱嘲笑她一般!她决然弃了工作,走到溪边,捧些水饮下。又到树荫里,脚儿一伸直,倒下去。觉得腰脊好似铁打般的酸痛,几乎动弹不得。她再也起不得身,就闭眼略躺一躺。停了一会,扑的一声,她被打了一个耳光!她吓得跳起来看时:原来是她的婆婆站在面前。她觉得身体的温度,骤降低了几许,浑身打颤起来。还有她的小叔也站在一旁,她才知道婆婆命他在那里监督她的工作。那时婆婆把她的手一拉,狠命的牵向屋里去。邻家的张婶站在门口,听见伊的惨呼声,不觉叹口气道:“李婆又虐打媳妇了!贫家人无力养育女儿,宁可出世把她弄死,不要做人家养媳,活受这磨难。”说完很觉伤感。太阳渐渐斜西了,她婆婆站在门口喊道:“阿香还不回来炊饭么?”她连忙丢了田具,走向灶边去,婆婆口里还唠叨的发话道:“平日天犹未黑,就赶快炊煮,快点充满你的烂肚。今天却和我斗气,要我们受饿。今晚偏不给你吃,看你待怎地?哼!你这烂骨头!自九岁到这里来,带累公公也死掉了,丈夫也日见不成材,赚的钱都在外边打混,却要我养你,这都是你命硬克伤所致!哼!我有朝总要把你……”夜深了,小小的屋子里透出一线灯光。她独自一个坐在房里,右手一转一转纺着纱,泪痕布得满面都湿。可怜她自今天四点一骨碌起身,到此时——十一点——还没得休息,目前积下的头晕,肚痛,因上午受了一顿毒打,晚饭又不得吃,到了此时,忽然满眼金黄,不省人事,连人带椅都跌落地下!明净的月儿高挂空中,伊的光亮从云中透过来,照得地平线上发出黑黯的色彩,仿佛现出凄凉景象来!这时她一步步悄走出屋外,到日间捧水吃的溪边坐下。原来她晕醒后,已经怀了死志!恍惚听着命运的神和她说道:“你的痛苦已受够了。你丈夫既不成人,你父母又都死掉。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你的留恋了!死实在快乐……”可怜她竟信了这话!只听得扑通一声,浪花四溅,她已离开人间的地狱,到天堂去了。月亮又在云里钻出来,但伊好似不忍见这惨剧,仍旧躲入云里。这样,大地又现出惨淡的旧观了!明天她婆婆找不见她。忽然邻家的小童报道:香姑已死在溪里了!她婆婆也觉有点懊悔,说道:“此后没人和我作工了。”唉!当这女权伸张,人道盛倡的二十世纪,尚有此等怪剧出现,我们应该快谋救护的法子呵!【注】冯铿,左联五烈士之一,1931年遇害。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太阳”是“强权者”,此处是有象征意蕴的,它既可指向香姑的婆婆,也可指向以婆婆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度。B. “可怜她竟信了这话!”中“可怜”二字,既表现了作者对香姑命运的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对香姑采取自杀这种逃避方式的理解和无奈。C. “宁可出世把她弄死,不要做人家养媳,活受这磨难”,张婶的话不仅点出香姑遭遇的原因,还暗示香姑的命运并不完全是个体原因。D. 婆婆并没有因为香姑的投河自杀而感到伤心,只是因损失了家里的劳动力而感到懊悔,说明香姑在婆婆的心中只是劳动工具而已。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述香姑人生最后一天的遭遇,时间节点清晰,不仅能使全文情节紧凑,也能凸显香姑每天都像机器一样忙碌的形象。B. 小说的情节至倒数第二段已经完整了,结尾处又加上一段近似直白的呼告,主要起到了卒章显志,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作用。C. 小说在塑造香姑形象时,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有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侧面有环境烘托等手法。D. 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不仅能够客观全面地表现香姑的可怜命运,而且可以暗示这个可怜的女人在当时不止一个。8. 本文中的香姑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被旧时代毁灭的妇女形象,但是她们悲剧的原因,以及面对悲剧命运的态度却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9. 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策划了“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收录了近百年来的百部文学经典力作。所有入选作品都要经过专家们从作品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等纬度,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综合评定。本文入选了这套丛书,请你谈谈入选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注]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节选自《触龙说赵太后》)注: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有三处是正确的。今媪尊长安君之位A而封之B以膏腴之地C多予之D重器F而不及今令有G功于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贱息,卑贱的儿子,文中是向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与现在说的“犬子”相同。B. 填沟壑,指死后无人埋葬,尸体丢在山沟里,文中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C. 丈夫,文中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与“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中的“丈夫”相同。D. 山陵崩,一种委婉的说法,指帝王的死亡,或指当权者的死亡,文中指赵太后去世。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见到太后之后,触龙先关切地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再与她谈论养生之道,使太后怒气稍有缓解。B. 触龙借劝谏太后之机,表面上向太后请托让其子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实际上是为其子谋职。C. 燕后远嫁后,赵太后从燕赵两国的长远利益考虑,每次祭祀都为女儿哭泣祈祷,祝告女儿不被送回。D. 本文意在告诫为人父母者,爱子女既要考虑当下,又要作长远打算,不可一味庇护,应放手让其建功立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14. 有效的劝说需要从对方最在意的点入手,结合文章,简析烛之武与触龙劝说成功的根本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文后各题。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15.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16.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了世事艰难,追述了自己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景象。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故乡山山岭岭的树叶由绿渐黄渐红,一片又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就来临了。早年,农家生活贫苦,缺煤少柴,因而每到秋深落叶嗽嗽,我和几个小伙伴都要出去搂树叶、串树叶,把捡到的树叶打包背回家,___①___。等到长大后,读了好多书,看了好多诗,我就想啊,落下来的树叶像音符、像诗句,串起来就像一行行诗歌、一曲曲音乐,仿佛能读出惠特曼《草叶集》、泰戈尔《飞鸟集》里的诗情,好像能听到钢琴曲《秋日私语》《寂静的山林》《月光》里的音韵……母亲擦擦额头上掺出的汗珠,笑着说:“俺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树叶就是树叶,你不要发呆,弯下腰串树叶儿!”有一年秋天,几个搞摄影、绘画的朋友,到我老家的村子里采风、写生,让乡娃子们串树叶,串成五颜六色的。他们把串好的树叶串拍成片子,____②__,太美了,简直美得令人心季!摄影家、画家朋友还想把红的黄的绿的褐的树叶串挂在农家小院,挂成一道道树叶帘子,与红彤彤的辣椒串、黄灿灿的玉米穗交相辉映,那一定很壮观!可老乡不愿意,说谁家闲着没事去悬挂树叶串?大家都是一片片撸下来后,堆放起来,再压实垛起来,垛成一个个有大有小、有方有圆的柴草垛。我母亲说得更妙,说它不是啥稀奇物,就是普通的树叶,捡起来串起来用来烧火煮饭,又对我说:“真要说树叶像什么,俺看它像从天上飘落下来、从你手间溜走的日子,___③___,但树叶却可以留着烧火取暖、煮饭做菜。串树叶就像串日子,把时光留住!”细细咂摸母亲说出的这番话,其实也颇有道理:串树叶就像串日子;把会悄悄溜走的日子抓住,一枚枚串起来,留待取暖煮饭,慢慢品味……18. 下列填入括号中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C.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D.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19. 文中二、三两段有三处不同的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20. 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1.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问号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守正并非守旧,哪吒“魔童闹海”,“黑悟空”横空出世,“唐宫夜宴”舞动网端……如今,越来越多“古老的”正在成为“新生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 B 2. A3. A 4. ①引用准确的数据;②引用专家的观点;③列举知名媒体短视频发展这些典型事例;④从短视频发展迅猛到高质量发展,由浅入深阐释观点。5. 材料一持支持态度,材料二持反对态度。原因有二:①两则材料的短视频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传播类短视频,材料二侧重学习类短视频;②两则材料的立场不同,材料一是站在发布媒体的立场,短视频利于传播,材料二是站在学习者立场,短视频不利于接收文化。【答案】6. B 7. C8. ①原因:在本文中,造成香姑悲剧命运的主要是是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以及婆婆这个强权者;而“祝福”中,除了制度和命运外,所有鲁镇的人,整个社会都是帮凶。②态度:对待命运的不公,两人都没有反抗的勇气。不同的是香姑采取跳河自杀这一相对决绝惨烈的方式来逃避、结束自己的痛苦;而祥林嫂则一直在默默忍受着自己的痛苦,并不像香姑这样决绝。9. ①文章借助香姑这一个典型人物,生动展现了二十世纪封建家长制度、不合理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等给当时女性带来的痛苦,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②本文在塑造香姑这一典型形象时,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其中包括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以及环境烘托等手法。丰富精彩的艺术手法, 使得本文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③本文揭露的社会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存在。因此,这篇小说也能引起当代人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答案】10. ACF 11. C 12. A13. (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从这一辈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家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14. 秦伯重国家之“利”,烛之武让秦伯意识到灭郑危秦、存郑益秦;赵太后爱长安君,触龙抓住了她的爱子之心,让她意识到让长安君当质子为国立功,将来才能“自托于赵”,这才是长远的爱。【答案】15. D 16. 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如“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描写了湖面的美丽景色,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显示了诗人的达观之情。“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有什么关系呢,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17.【答案】 ①. 早岁那知世事艰 ②. 中原北望气如山 ③.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④. 海上明月共潮生 ⑤. 天下云集响应 ⑥. 赢粮而景从【答案】18. B 19. “嗽嗽” 应为 “簌簌”;“掺”应为“渗”;“季”应为“悸”。20. 叠词的使用,使句子的节奏更加明快、韵律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整个描述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突出了树叶帘子的壮观,展现出农家小院里丰收的景象和浓浓的生活气息。21. 此问号用于老乡对摄影家、画家朋友想法的质疑,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老乡对悬挂树叶串这一行为的不理解,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日常生活习惯,突出老乡质朴务实的生活态度,强化了老乡与摄影家、画家朋友观念上的差异。22. ①用来当柴烧②或画进画里③日子走了不会再来23.略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