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素养测评同学们,大自然是一本厚重而神秘的书。现在让我们翻开它,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于探索间领略无尽智慧,开启奇妙的知识探索之旅,让知识在山川湖海间熠熠生辉。活动一 随心旅行,感受自然之美(34 分)任务一:初入草原,记录感受。(6 分)1. 下面是典典写的游记片段,其中有几个词语他不会写,请你结合语境和拼音帮他写出来。(6 分)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一块巨大的lǜ tǎn( ),真美呀!蓝天下,俏丽的蒙古族姑娘们穿着富有民族特色的yī shɑnɡ( ),载歌载舞,一点儿也不jū shù( ),那sǎ tuō( )的舞姿让人忘却一切chóu yuàn( );孩子们也有样学样地跳起舞来,他们 bèn zhuō( )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任务二:典典在旅途中收获了满满的知识,请你帮忙整理。(22 分)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妩媚(fǔ) 勾勒(lè) B. 参差(cī) 鸣啭(zhuàn)C. 单薄(báo) 婆娑(suō) D. 蒙古(méng) 渲染(xuàn)3. 下面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平淡 目地的 B. 恍然 幽雅C. 鸣蝉 彩红 D. 花雷 襟飘带舞4. 典典在旅途中了解到了“鄂(è)温克”这个民族,他想了解“鄂”的意思,你知道“鄂” 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一项相关吗?( )A. 地名 B. 阶梯 C. 受损失、亏损 D. 嘴巴5. 下列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还来就菊花 明月何时照我还B. 萋萋满别情 明月别枝惊鹊C. 日暮客愁新 客舍青青柳色新D. 路转溪桥忽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6. 下面是典典写的一段导游词,其中有一处成语使用不当,请你帮他选出来。( )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这令人心驰神往的鼓浪屿景区。大家看,环岛路那A. 翠色欲流的草地轻轻流向大海,我们旁边那从不B. 孤芳自赏的垂柳正在微风的吹拂下C. 婆娑起舞,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里最适合秋天来,因为可以看到许许多多D. 硕大无朋的三角梅。7. 为保护绿水青山,福建省实施“河长制”。同学们为此点赞,并手工制作了一些牌子。下列牌子中符合拼写规则的一项是( )8.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B. 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世界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C.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上前去。D.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9. 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私是一面镜子,里面只看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自己的眼睛。B.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C. 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就是你的格局。D. 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10.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花之歌》中连续使用大量结构整齐的句式,很有特色。B. 《丁香结》在介绍丁香花的形象时,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它的颜色、样子、气味。C. 《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均使用了寓情于景、以景衬情的手法。D. 《草原》一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浓浓的民族情。11. 植物具有象征意义。《丁香结》中,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苏东坡借助竹子歌颂了( )的品质。A. 凌寒独放 B. 与世无争 C. 高风亮节 D. 遗世独立12. 将句子“每年春末夏初,成千上万只蝴蝶来到这里,绕池飞舞,形成所谓的‘蝴蝶会’。”插入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 )①泉在山下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一池清可见底的泉水被一棵大树覆盖着,几乎像一座帐篷,树枝长长的,低拂在水面上。②这时,由空中到水面,蝴蝶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连成长长的一串,像悬在池上的由蝴蝶织成的帘帷。③蝴蝶映到清碧如镜的水里,水里像是也飞舞着、游动着、倒挂着无数的蝴蝶。④于是,池中、水上和满树满枝,尽是红的、黄的、白的、紫的、黑的……各种颜色的蝴蝶——这便是“蝴蝶泉”的来历。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①之前任务三: 旅行归来,典典兴奋地向同学们介绍旅途见闻,请你结合他在旅途中的见闻把介绍内容补充完整。(6 分)13. 我去了内蒙古,看到翠色欲流的大草原,那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___,又叫人舒服,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14. 一天,我外出游玩时,去了一个小山村。在那里,我看到翠绿的树木围绕着村落,青色的山峦在村外横卧,不禁想起孟浩然的诗句:“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 突然乌云密布,暴雨骤来,白色的雨点像珠子一样乱跳着蹦进池塘边的小船里,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晚散步,听着蛙鸣,闻着阵阵稻花香,我又吟诵起辛弃疾的词句:“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好惬意的休闲时光。活动二深入阅读,体悟自然之奇(36 分)任务一:走进古文馆,赏雪景,启智慧。(9 分)咏 雪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③讲论文义。俄而④雪骤⑤,公欣然⑥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⑦。”兄女曰:“未若柳絮因⑧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③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骤:急。⑥欣然:高兴的样子。⑦拟: 相比。⑧因:趁、乘。15. 联系上下文,猜测“差可拟”中“差”的意思。( )(2 分)A. 有偏差 B. 大体 C. 样子差 D. 味道差16. 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下列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谢太傅为“柳絮”这一喻而“乐”。B. 谢太傅对“柳絮”这一喻满意,嘲笑“撒盐”这一喻。1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谢太傅教学有方,对子女要求严格。B. 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C. 我们可以从这则小古文中感受到一种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18. 文中把白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走进漳州,感受漳州之美。(10 分)【材料一】 福建漳州旅游必去景点①云水谣:原名长教村,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国家5A 级景区。②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地标性的建筑,更是福建土楼一张对外名片。四座圆楼或椭圆楼环绕在一座方楼四周,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四菜一汤”。③云洞岩: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是漳州市区唯一一个国家4A 级旅游景区。④东山岛:别称陵岛,是福建省第二大海岛。东山岛上的标志性景观就是风动石。⑤和贵楼:坐落于风景如画、山清水秀的云水谣古镇,是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土楼,被誉为土楼中的“诺亚方舟”,《大鱼海棠》中“湫”的家便是以和贵楼为原型设计的。【材料二】①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至佛昙镇滨海地带,距厦门市、漳州市和漳浦县城均约50 千米。景区内保存了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后期风化海蚀地质地貌。景区由“三山(香山、烟楼山和鱼鳞石山)、三岛(林进屿、南碇岛和整美半岛)、三湾(崎沙湾、江口湾和后蔡湾)”组成。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是保存完整的滨海火山地质遗迹,是福建十大旅游品牌之一。②火山岛门票价:60 元/ 人。特惠政策:A. 免费政策:65 周岁(含65 周岁)以上老人,身高1.2 米(含1.2 米)以下儿童。B. 优惠政策:6 周岁~ 18 周岁(含18 周岁)未成年人、60 周岁(含60 周岁)至64 周岁老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可享门票30 元/ 人;(优惠票请持有效证件前往景区售票处购买) (有删改)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 分)A. 田螺坑土楼群被人们称为“四菜一汤”。B. 东山岛别称陵岛,是福建省第二大海岛。C. 和贵楼是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土楼,被誉为土楼中的“诺亚方舟”。D. 云洞岩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是漳州市区唯一一个国家5A 级旅游景区。20. 上面材料所列出的漳州旅游景点中,没有提到哪个县区的景点?( )(2 分)A. 龙海 B. 东山 C. 龙文 D. 漳浦21. 典典和爸爸妈妈及弟弟计划国庆去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游玩,典典身高1.47米,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弟弟身高1. 12 米,他们四人的门票共( )元。(2 分)A. 240 B. 200 C. 150 D. 18022. 班级组织去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研学,如果你是漳浦人,请结合材料向大家介绍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读散文,赏木槿之坚。(17 分)好一朵木槿花宗 璞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乎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前年秋至,我家刚从生离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新的人生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它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儿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木槿花的几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我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小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吹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儿调皮。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了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凌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有一次我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它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艰难,更不觉得自己奇特。我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我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我常在它旁边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它不再来。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 (选自《宗璞散文》,有删改)23. 阅读全文可知,作者对木槿花的态度发生了好几次转变。请你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使作者的情感变化能更直观地呈现出来。(填序号)(4 分)①轻视 ②期待 ③欣赏 ④惊喜24. 作者的园子里有哪些花果?( )(2 分)①红黄的美人蕉 ②白色的玉簪花③忍冬的小红果子 ④紫色的木槿花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5. 文章先说“我”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下列对作者这样安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B. 前后都表现了木槿活泼、坚实的生命状态。C. 用前后对木槿的认识和情感作对比,表现出木槿平凡朴实、乐观自得的品质。D. 令文章情感变化曲折有致,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6.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这个句子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有什么意图?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说明木槿花适合生长于砖块、钢筋、泥土重压的环境中。B. 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惊喜与震撼,表达了作者对木槿的高度赞赏。C. 强调了木槿在重压之下顽强生长,不畏艰难,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D. 作者从木槿花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告诉自己:人在遭遇厄运之后,要勇敢面对生活。27. 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 木槿花的生长过程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在《好一朵木槿花》这篇文章中,木槿花是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的化身。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它给了你什么启发?(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 展丰富想象,写变形之旅(30 分)29.习作。(30 分) 场景一:我是一条生活在河里无忧无虑的小鱼。夏天,骄阳似火。眼看着河里的水越来越少,大家都很着急。水族们正召开大会,讨论应对方法。 场景二:黑云翻滚,大雨倾盆。一道闪电划过天际,我两眼一花,醒过神来,发现自己竟变成了一只猫……请从上面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充分发挥想象,把神奇经历中你最有感触的部分写详细一些,将奇妙的场景展现出来吧! 题目自拟,书写工整,不少于400 字。参考答案1.绿毯 衣裳 拘束 洒脱 愁怨 笨拙2.B3.B4.A5.D6.D7.C8.C9.A10.B11.C12.A13.惊叹 久立四望14.青山郭外斜 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未遮山 稻花香里说丰年15.B16.B17.A18.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不仅描绘了雪花的颜色和下落的形态,还赋予了雪花轻盈飘逸的生命力,更具诗意。19.D20.A21.C22.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由“三山、三岛、三湾”组成,是保存完整的滨海火山地质遗迹,还是福建十大旅游品牌之一呢!23.①④③②24.D25.B26.A27.在布满砖块、钢筋等的恶劣环境中,木槿花竟然还能顽强地生长,作者被这种在重压之下顽强生长、不轻易屈服的精神震撼到了,对木槿花很钦佩。28.我联想到了松树。松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常青树,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它都苍劲挺立,四季常青。它给我的启发是:不管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我们都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能被困难打倒。29.例文略。思路:本题要求从给出的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篇想象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必须有一个“美好”的中心。写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现实生活是孕育美丽的幻想和美好愿望的土壤,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就会变成空想,变成胡思乱想。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把经历中最有感触的部分写详细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