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人文地理自主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册人文地理自主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文地理自主学习
【众多的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读2019-2022年我国某省65岁及以上人口统计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保持不变
B.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C.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变小
D.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
2.该省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力充足 B.养老负担加重
C.儿童入学难 D.人口素质提高
读我国7个地区人口密度(单位:人/千米2)对比表,回答3-4题。
3.表中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的分布
A.南方多、北方少 B.东部多、西部少
C.东北多、东南少 D.西北多、西南少
4.新疆人口密度小,是因为
A.深居内陆,降水少
B.纬度高,降水少
C.深居内陆,温差大
D.纬度高,气候寒
下图为1950年后我国两类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及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B.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年增加
6.当前,我国提倡“三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B.改变人口分布现状
C.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
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人口东西分布差异的界线。进而我们把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据此回答7-8题。
7.“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及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自然环境 B.东多西少—社会经济环境
C.东少西多—自然环境 D.东少西多—社会经济环境
8.下列地区或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明显的是
A.欧洲西部 B.日本 C.印度 D.俄罗斯
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完成下列9-10题。
9.1980-2015年,我国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 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
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10.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 ②子女养育成本高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多民族的大家庭】
11.某人骑自行车旅行,路线如下图所示。他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少数民族,最可能的有
①回族  ②蒙古族  ③傣族  ④壮族  ⑤维吾尔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1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①省区
B.②省区中傣族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C.③省区是朝鲜族分布最集中的省区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13.壮锦、绣球、竹编织品是我国壮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壮族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新 B.宁 C.桂 D.藏
14.右图所示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及饮食各具特色。下列描述的与现实不相符的是
A.到内蒙古自治区住蒙古包,吃烤全羊,观看精彩的赛马表演
B.到西藏自治区住窑洞,吃了牦牛肉,喝了青稞酒、酥油茶
C.到四川省吃热气腾腾的麻辣火锅
D.到西双版纳住竹楼,品尝傣味
16.右图中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与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回族
B.②—壮族
C.③—高山族
D.④—傣族
17.318国道指从上海到西藏樟木的公路,图为318国道示意图。在成都以西路段,沿途生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高山族
蒙古族
藏族
D.傣族
18.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数最多民族是回族
B.台湾省主要民族是高山族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东北、西北地区
D.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19.以下文化特色习俗与其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A.①——壮族的泼水节 B.②——彝族的火把节
C.③——傣族的古尔邦节 D.④——藏族的歌舞节
【交流与互补一:交通地理】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又一工业密集区——环渤海经济圈已形成,它将带动我国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这里人口占全国的17.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6.25%,水资源占全国的3.54%。读“环渤海经济圈简图”,完成1-2题。
1.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水资源丰富
③海陆交通便利
④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
⑤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③
2.有一千吨钢材从大连运往烟台,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坐着高铁看中国》感受流动中国之美。杭黄高铁穿越西湖、黄山等7个5A级风景区,桥隧比高达87.6%,被称为最美高铁。读杭黄高铁线路示意图,完成3-4题。
3.杭黄高铁桥隧比很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起伏 B.保护生态环境 C.保护耕地 D.节约成本
4.杭黄高铁绕成“Z”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A.减缓坡度,降低建设成本 B.连接景区,带动经济发展
C.降低时速,增加安全系数 D.保护生态,减少景区干扰
随着京沪、京广高铁相继通车,我国铁路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沿海港口众多,海运也极为发达。读我国东部地区铁路、港口分布图,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水路运输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B.投资省,运费最低
C.连续性强,安全可靠 D.速度快,运费较低
6.图中铁路枢纽和交汇的铁路线,对应不正确的是
A.①--徐州--陇海线与京沪线 B.②--郑州--陇海线与京广线
C.③--西昌--京九线与沪昆线 D.④--株洲--沪昆线与京广线
7.上海宝钢属于临海型钢铁企业,铁矿石从国外进口,
煤炭很多来自大同,大同煤炭运往上海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A.大同到上海:公路运输
B.大同到秦皇岛:公路运输;秦皇岛到上海:海路运输
C.大同到上海:铁路运输
D.大同到秦皇岛港:铁路运输;秦皇岛港到上海:海路运输
读“西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完成8-10题。2023年5月13日西十高铁湖北段首座桥梁合龙。西十高铁全线桥梁隧道占比(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94.32%,预计2026年通车,开通后武汉到西安可实现2.5小时快速通达。
8.西十高铁桥隧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降低工程难度 B.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C.沿途山河多、地势起伏大 D.减少对冻土的影响
9.下列对该铁路线建设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缩短了两地间的距离 B.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C.降低了两地间运输速度 D.提高了沿线的货运能力
10.该铁路线沿途可能看到
A.天府之国丰富的物产 B.沃野千里的黑土地
C.群山连绵的秦岭 D.喀斯特地貌广布的高原
2023年12月8日,郑济高铁(郑州—济南)全线贯通运营,山东、河南两省高铁实现手拉手,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读如下左图完成11-13题。
11.郑济高铁和京广高铁交会的铁路枢纽是
A.北京 B.西安 C.徐州 D.郑州
12.早晨在郑州喝胡辣汤,中午在西安吃肉夹馍,体现出高铁的特点之一是
A.价格低 B.速度快 C.机动灵活 D.运量小
13.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哪种运输方式的地位尤为突出
A.公路 B.铁路 C.航空 D.水路
中国高铁已成为“国家名片”。下图为我国部分高铁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高铁线路主要分布在
A.东南部的沿海地带 B.中部和西部河流沿岸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D.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区
1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哈大高铁,经过地势二、三级阶梯
B.②是京沪高铁,经过以种植业为主的平原地区
C.③是兰新高铁,与祁连山并行,受洪涝影响大
D.④是贵昆高铁,全程地形平坦,修建难度小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台北被规划在京津冀—粤港澳这条主轴之中。读京台高铁规划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京台高铁运输线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B.连接了京津冀城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
C.经过了我国的二三级阶梯
D.沿线省级行政区人口稠密
17.京台高铁建成后,下列运输线路中客运量受到影响最大的是
A.北京至天津铁路线 B.广州至台北航空线
C.台湾海峡两岸航海线 D.台北至新竹公路线
18.家住连云港的小明计划暑假乘火车到上海游玩,请你帮他选择一条较为合理的路线
A.陇海—兰新线
B.陇海—京九线
C.陇海—京广线
D.陇海—京沪线
【交流与互补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读京津冀位置及要素关联图。完成1-3题。
1.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技术引领
B.资源输出
C.农矿产品输出
D.劳动力输出
2.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②扩大三地之间经济技术的差异
③根治京津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④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北京城市发展进行了定位。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钢铁工业
B.保护故宫、颐和园等文化遗产,禁止游览
C.拆除设施落后的四合院,兴建高楼大厦
D.加强城区水源地生态建设,扩大绿地面积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经济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据此完成4-5题。
4.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将使
A.北京城市智能减少,工业全部迁至河北
B.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差距加大
C.天津以海空两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
D.河北农业人口大幅度增加
5.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 B.保定等京津周边城市等级大幅提升
C.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D.促进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区迁移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东北黑土地的振兴发展时刻牵动着习近平书记的心。他强调,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漠河等冰雪旅游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南方小土豆”则是勇闯东北的南方游客的爱称。如图为“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特点是
A.沿河分布 B.沿铁路线分布
C.沿海分布 D.沿国境线分布
7.来自南方的“小土豆”结束哈尔滨冰雪之旅后,
选择乘坐火车前往沈阳,该火车将会行驶在哪条铁路线上
A.滨洲线 B.哈大线
C.滨绥线 D.京沪线
8.东北振兴文旅先行,文旅做强冰雪引领,东北地区做强做大冰雪经济,以下方式可行的是
①优化旅游服务,树立游客至上理念 ②加强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③大幅提高旅游产品价格,增加收入 ④提升冰雪旅游场景的多样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点工程。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线路图,完成9-12题。
9.下列关于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
B.一线工程输送的是石油和铁矿
C.西气东输工程严重破坏了沿线生态环境
D.一线工程的终点是广州市
10.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共同经过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云贵高原
11.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是
A.加剧了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B.减少了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C.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D.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2.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范围,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沿线石化工业发展 B.美化沿途的环境
C.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 D.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图为中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召开本次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是图中的哪个省
A.A B.B C.C D.D
14.中部六省名山大川众多,关于山脉b正确的是
A.山脉b是秦岭
B.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山脉走向为南北走向
D.是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
右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为
A.人口众多,城市数量占全国的21%
B.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C.农业薄弱,但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D.交通便利,长江承东启西,沪瑞、沪蓉接南济北
16.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确的是
①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
②发挥上海、武汉、成都的核心作用,推行新型城镇化
③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综合探究五——走进台湾】
读图,完成1-2题。
1.台湾岛上的铁路呈环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气候因素
C.水源分布 D.地形因素
2.关于台湾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中心是台北
B.山地位于中东部地区,河流多自西向东流
C.因盛产水稻被称为“海上米仓”
D.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
2024 年4月 4日上午, “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再次相聚黄帝陵,共同缅怀人文初祖,表达慎终追远虔诚心意和共叙同胞血脉亲情。图为台湾省地图,根据图文完成3-5题。
3.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是
A.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的海面上,东临南海
B.台湾省大部分位于南温带
C.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D.台湾省地形以平原为主
4.参加陕西省黄陵祭祀的台湾同胞绝大部分是
A.高山族 B.土家族
C.汉族 D.卑南族
5.台湾同胞参加黄帝陵清明节祭祀典礼,说明了
A.台湾省距离陕西省最近
B.陕西省祭祖文化独具特色
C.祖国大陆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D.祖国大陆和台湾人民同根同祖
2024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400周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伟大功勋彪炳千秋,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民族记忆和国家财富。结合台湾省地图及台湾海盐每月产量柱状图,完成6-7题。
6.郑成功当年从祖国大陆率领船队出发,收复台湾。从距离判断,出发地最有可能是出现在
A.福建省
B.浙江省
C.广东省
D.江西省
7.结合上面两图,分析台湾7-9月份产盐较少的原因是
A.降水多
B.光照强
C.风力强
D.气温高
8.台湾省物产丰富,美誉众多,下列美誉不属于台湾的是
A.海上米仓 B.东方甜岛 C.水果之乡 D.天府之国
答案解析
【众多的人口】1.D 2.B 3.B 4.A 5.C 6.C【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有增有减。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老龄化进一步加重,为缓解老龄化状况,我国实施“三孩政策”;实施“三孩政策”会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该政策不能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实施“三孩政策”不是取消计划生育政策,而是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7.A 8.D 【解析】第7题,“胡焕庸线”东侧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 西侧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第8题,俄罗斯的东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而西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人口分布符合“胡焕庸现象”。9.C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1995-2015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数值低于2.1,该时期为低生育水平时期,故相对于1990年之前新生儿数量显著减少,A错误:由于1990年之前我国总和生育率数值大于2.1,新生儿数量较多,因面1980-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应该呈增长趋势,B错误;新生儿数量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符合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实际特点,C正确;我国总和生育率虽然低,但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总人口仍呈缓慢增长态势,D错误。10.C 【解题思路】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与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少有关,并不是因为女性人口比重低,错误:我国子女养育成本高,使得妇女的生育意愿下降,大幅降低了我国的总和生育率,②正确;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应该有利于提高总和生育率,③错误:妇女生育观念改变,传统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不再被育龄妇女认可,①正确。故选C。
【多民族的大家庭】11.C 12.D 【解析】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壮族。②四川省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以吉林省最为集中,而③是黑龙江省。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13.C 14.D 【解析】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甘肃省是汉族集中分布区,④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集中分布区。15.B 16.B 【解析】壮族主要集中分布在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傣族主要集中分布在①云南省,回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山族主要集中分布在④台湾省。17.C 18.D 19.D
【交流与互补一:交通地理】
1.B 2.C 3.A 4.B 5.B 6.C 7.D 8.C 9.A 10.C
11.D 12.B 13.B 14.C 15.B 16.D 17.C 18.D
【交流与互补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A 2.C 3.D 4.C 5.C【解析】第四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会使得北京以重点发展城市智能为主,而不会将全部工业迁至河北,A项错误;在协调发展中,京津冀的经济差距会缩小,B项错误;天津以海空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C项正确;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减少,D项错误。故选C。第五题,区域协同发展,会使得河北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而环境污染不一定加重,城市的等级不会大幅提升,河北人口向京津迁移的趋势会缓解。故选C。6.B 7.B 8.B 9.A 10.A 11.C 12.D 13.C 14.D 15.B 16.D【分析】第15题,长江经济带人口众多,城市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3,A错;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B正确;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业基础好,C错;读图可知,沪瑞、沪蓉通道也联系东西,D错。故选B。第16题,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应该是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协同发展和东西部互动合作,而非只是提供生态产品,①错,④正确;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应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的同时,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从而推行新型城镇化,②错;长江经济带应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③正确;故选D。
【综合探究五——走进台湾】
1.D 2.B 3.C 4.C 5.D 6.A 7.A 8.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