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化学反应的调控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图乙为反应①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的电子式为B.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傕化剂a、b能提高反应①、②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D.反应②中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向甲、乙两个体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0mol的M,发生反应: ,维持容器的温度分别为℃和℃不变,反应过程中M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维持温度不变,向平衡后的甲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M,平衡不移动C.℃时,反应的平衡常数:D. ℃时,向平衡后的乙容器再充入16mol M和2mol N,反应正向进行3.在合成氨工业中,为增加NH3的日产量,实施下列目的的变化过程中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A.不断将氨分离出来B.使用催化剂C.采用700K左右的高温而不是900K的高温D.采用2×107~5×107Pa的压强4.下列图示的相关论述及得出的结论均合理的是A.图甲为C(金刚石,s)=C(石墨,s)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曲线,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图乙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说明b→c时间段内反应速率最快C.图丙为一定温度时某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压强增大而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一定不变D.图丁为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5.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若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v(C)=0.2 mol·L-1·s-1B.z=3C.B的转化率为75%D.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为7:86.工业上用和合成: 。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温度/℃ 100 200 300平衡常数 100 13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该反应的C.时,某时刻容器中含、和,此时D.时,向密闭容器中投入和,平衡时转化率为50%7.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平衡体系2HI(g) H2(g)+I2(g)和3O2(g) 2O3(g)的反应物平衡转化率分别为α1和α2,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1和c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α1不变、α2增大,c1、c2均增大B.α1、α2均增大,c1、c2均增大、C.α1减小,α2增大,c1、c2均增大D.α1不变、α2增大,c1不变、c2增大8.已知在制备高纯硅的过程中发生反应:。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反应物进行该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升温可提高SiHCl3的产率B.平衡后加压(缩小容器体积),化学平衡逆向移动C.向容器中加入Si,可使SiCl4的转化率增大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9.COCl2(g)CO(g)+Cl2(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恒容通入COCl2(g) B.使用催化剂C.降低温度 D.恒压通入He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以下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A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恒温恒容充入Ne,容器内压强增大,V(正)、V(逆)均增大D.增加B的用量,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11.工业上利用还原可制备金属铁,其反应原理为。在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固体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测得反应体系中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分析可知B.b点时,的转化率为20%C.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D.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可提高的转化率12.将和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为0.4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平衡转化率为50%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5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40%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和,此时v(正)>v(逆)13.温度为T时,将(s)置于抽成真空的容器中,当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总压强为6kpa,则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为A.6 B.9 C.12 D.3614.已知反应2N2O(g) 2N2(g)+O2(g),速率方程为。N2O在金(Au)表面分解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已知:①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与浓度无关;②时,该反应为0级反应,时,该反应为1级反应,以此类推,n可以为整数,也可以为分数;③浓度消耗一半所用的时间叫半衰期(t1/2)t/min 0 20 40 60 80 1200.100 0.080 0.060 a 0.020 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格中B.该反应为0级反应C.该反应的速率常数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浓度为,则半衰期为100min15.一定条件下,反应:6H2(g)+2CO2(g) C2H5OH(g)+3H2O(g)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达平衡时,v正(H2)=v逆(CO2)C.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大于c点D.a点对应的H2的平衡转化率为90%二、填空题16.反应A(g)+ B(g) C(g)+ D(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Q)是否有影响 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17.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4)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4 min,N物质在该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5mol·L-1·min-1,则此容器的容积V=____________L。(5)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为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图。下列有关生产条件的调控作用分析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1)步骤①中“净化”可以防止催化剂中毒(2)步骤②中“加压”可以加快反应速率(3)步骤②采用的压强是2×107Pa,因为在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4)步骤③,选择高效催化剂是合成氨反应的重要条件(5)目前,步骤③一般选择控制反应温度为700℃左右(6)步骤④⑤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能节约生产成本19.把6 molA气体和5 molB气体混合放入4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g),经过5 min后达到化学平衡,此时生成2 molC。又知在此时D的平均速率为0.15mol L-1 min-1。求:(1)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2)B的转化率;(3)x的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0.工业脱硫得到的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的反应,从而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硫酸钙在高温下能被CO还原,发生的反应如下:Ⅰ.平衡常数Ⅱ.平衡常数Ⅲ.平衡常数(1)平衡常数___________(用、表示)。(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Ⅱ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有___________。A.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D.(3)上述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值(lg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①___________(填“>”或“<”)0,理由是___________。②若只发生反应Ⅰ,A点___________ (填数值)。③在345℃时,若只发生反应Ⅲ,图中A点v(正)___________v(逆)(填“>”、“<”、“=”)④若只发生反应Ⅱ,在一密闭刚性容器中控制恒定温度T,开始充入1 mol CO和足量的,此时压强为,当达平衡测得CO的转化率为a,则用分压表达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用含和a的表达式表示)21.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0.6mol/LH2C2O4溶液 H2O 3mol/L稀硫酸 0.05mol/LKMnO4溶液1 3.0 2.0 2.0 3.0 1.52 2.0 3.0 2.0 3.0 2.73 1.0 4.0 2.0 3.0 3.9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还原剂是_____,实验2中的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______NA(NA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2)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v(KMnO4)=______。(4)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了已有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①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你的假设:________。②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无需具体过程)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A.N2的电子式为,A错误;B.由图乙可知,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508-600)kJ mol-1=-92kJ mol-1,B错误;C.傕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平衡转化率,C错误;D.在反应②中,氮元素化合价由NH3中-3价升高到NO中+2价,则生成1molNO 时,转移5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5NA,D正确;故选D。2.B解析: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达到平衡的时间会缩短,图中可看出T1>T2,A说法正确;B.维持温度不变,向平衡后的甲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M,浓度增大,此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说法错误;C.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T2℃时达到平衡M的转化率为20%,则:则平衡常数K==,C说法正确;D.℃时,向平衡后的乙容器再充入16mol M和2mol N,Qc=,反应正向移动,D说法正确;答案为B。3.B解析:A.氨分离出来是减小生成物浓度,有利于平衡右移,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B.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与平衡无关,B项正确;C.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相对900K,较低温度700K更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尽可能采取高压利于正反应的进行,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答案选B。4.D解析:A.由图甲可知金刚石的能量大于石墨的能量,一般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错误;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盐酸浓度越来越低,故反应速率越来越慢,B错误;C.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C错误;D.由图丁可知正逆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D正确;故选D。5.C解析:A.若2 s后,A的转化率为50%,则A的浓度变化量为0.5mol/L,v(A)==0.25 mol·L-1·s-1,根据速率与系数成正比,则v(C)=0.25 mol·L-1·s-1,A项错误;B.根据速率与系数成正比,,则z=2,B项错误;C.A的浓度变化量为0.5mol/L,则B转化了1.5mol,则,转化率是75%,C项正确;D.若2 s后,A、B、、C、D剩余物质的量是1mol、0.5mol、1mol、1mol。同温同体积下,体系压强与气体总物质的量成正比,,D项错误;故答案选C。6.C解析: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K越小,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B正确;C.时,某时刻容器中含 、和 ,此时Q=>平衡常数=1,,C错误;D.时,列三段式: 平衡常数K=,解得x=0.5,平衡时转化率为50%,D正确;故答案选C。7.A解析:对于2HI(g) H2(g)+I2(g),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达到新的平衡,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则α1不变,但c1增大,反应3O2(g) 2O3(g)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α2增大,但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原平衡的浓度大,则c2均增大,A正确;故选A。8.A解析:A.该反应焓变大于0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SiHCl3的产率,A正确;B.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加压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B错误;C.Si为固体,Si足量后再加入Si不能改变SiCl4的转化率,C错误;D.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9.D解析:A.恒容时通入COCl2,所有反应物只有COCl2,故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OCl2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平衡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C.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OCl2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恒压通入非反应物质,造成容器的体积增大,组分浓度降低,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答案选D。10.D解析:A.增加A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错误;C.温恒恒容充入Ne,虽然容器内压强增大,但由于容器体积不变,反应体系中的气体的浓度则不变化,故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C错误;D.B是固体,增加B的用量,浓度不变,故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也不移动,D正确;正确答案选D。11.C解析:A.由图像可知,温度T2先达到平衡,因为图像“先拐先平数值大”,故T1 < T2,A错误;B.恒温恒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b点时,CO的转化了xmol,平衡时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 x) mol、xmol,则 ,解得x= 1.6mol,b点时,CO的转化率为:,B错误;C.温度越高,二氧化碳体积百分含量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K值越小,化学平衡常数:,C正确;D.由于为固体,将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平衡不发生移动,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D错误;故本题选C。12.A【分析】根据题意列出“三段式”:,以此解答。解析:A.的平衡转化率为=50%,故A正确;B.该密闭容器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各反应物的浓度,不能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B错误;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0%,故C错误;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设体积为VL,K=,再充入和,Q==K,平衡不移动,此时v(正)=v(逆),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A。13.B解析:根据反应可知,体系中NH3和H2S的物质的量相等,故二者的平衡分压也相等,即p(NH3)=p(H2S)=3kpa,故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为:Kp=p(NH3)×p(H2S)=3kpa×3kpa=9,故答案为:B。14.C解析:A.由表格数据知,N2O的浓度变化与时间成正比,该反应是匀速反应,,A正确;B.为直线方程,说明,该反应是0级反应,B正确;C.该反应的速率常数等于反应速率,可根据任何一段时间求速率,,C错误;D.设起始浓度为,,,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正比,根据表格数据知,起始浓度为0.100mol·L-1时半衰期为50min,温度不变,速率常数不变,则起始浓度为0.200mol·L-1时,半衰期为100min,D正确;答案选C。15.D解析:A.由图像可知,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即v正(H2)=3v逆(CO2),故B错误;C.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小于c点,故C错误;D.曲线ⅠH2、CO2的投料比为2∶1,设投入H2、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mol、1mol,a点CO2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消耗CO20.6mol、消耗H21.8mol,所以a点对应的H2的平衡转化率为,故D正确;答案选D。二、填空题16. 放热 减小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不影响 催化剂只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反应热只与反应初态和末态物质能量有关;【分析】(1)主要看反应物能量与生成物能量谁高谁低。(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只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解析:(1)反应物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原因是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只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反应热只与反应物质初态和末态能量有关;故答案为:不影响;催化剂只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反应热只与反应物质初态和末态能量有关。17. M 2N M 2/(V·t2) mol/(L·min) 1 75%【分析】(1)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量不断减小,生成物的量不断增加进行判断;(2)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和速率成正比,据此写出该反应方程式;(3)根据v= c/ t进行计算;(4)根据v= c/ t= n/V t进行计算;(5)根据转化率=N的变化量/N起始量×100%进行计算。解析:(1)由图象可以知道,随着反应进行,N的物质的量减少,M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N是反应物,M是生成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M 。(2)反应进行到某一时间后,反应物N的物质的量为定值且不为零,所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且 n(N): n(M)=(8-2):(5-2)=2:1,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NM。(3) 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c/ t=[(4-2)/V ]/ t2=2/(V·t2) mol/(L·min);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V·t2) mol/(L·min)。(4)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4 min,N物质在该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5mol·L-1·min-1,N的变化量为1.5×4×Vmol;根据图象可知:1.5×4×V=8-2=6,V=1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5)达到平衡状态时,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N的变化量为8-2=6mol,N转化率为6/8×100%=75%;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75%。18.(1)(2)(4)(6)解析:略19.(1)0.75mol/L(2)20%(3)3解析:根据各物质的量可列出三段式:;(1)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B的转化率为:;(3)根据三段式可以解得B的平均速率为:;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D的平均速率为0.15mol L-1 min-1,则有1:x=0.05:0.15,故x=3。20.(1)(2)ABC(3) > 升高温度平衡常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ΔH3>0 1×10-4 <解析:(1)利用盖斯定律,(反应Ⅰ+反应Ⅲ)/4得到反应Ⅱ,化学计量数缩小4倍,新平衡常数是原来的n次方根,两方程相加,新平衡常数为两者之积,则平衡常数为;(2)反应Ⅱ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增加,所以达到平衡时气体分子个数不在发生变化压强不变,反应物的气体密度和生成物的气体密度不一样,气体密度不在变化可以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的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和生成物的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一样,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在变化可以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反应消耗一氧化碳和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不论反应是否平衡,它们的速率都相同;(3)①升高温度增大,K值平衡常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ΔH3>0;②若只发生反应Ⅰ,A(345,16), ;③在345℃时,若只发生反应Ⅲ,图中A点的K值大于此温度下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Ⅲ,所以反应逆向进行,v(正) < v(逆);④若只发生反应Ⅱ,在一密闭刚性容器中控制恒定温度T,开始充入1 mol CO和足量的,此时压强为,同一容器中气体压强之比就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当达平衡测得CO的转化率为a,,平衡常数为,1molCO的压强为p0,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mol,平衡时总压为,CO、SO2、CO2的分压分别为、、,压强平衡常数为。21.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H2C2O4 7.5×10-4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1.0×10-2mol/(L min) 反应生成的Mn2+有催化作用 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若t小于1.5mn,说明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0.6mol/LH2C2O4溶液 H2O 3mol/L稀硫酸 0.05mol/LKMnO4溶液 MnSO4固体(g)1 3.0 2.0 2.0 3.0 0 1.52 3.0 3.0 2.0 3.0 少量 t【分析】本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涉及的反应为酸性高锰酸钾和草酸溶液的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结合表格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计算反应速率,根据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分析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解析:(1)本实验涉及的反应为酸性高锰酸钾和草酸溶液的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其中H2C2O4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实验2中H2C2O4的物质的量为1.2×10-3mol,KMnO4的物质的量为0.15×10-3mol,可知H2C2O4过量,则以KMnO4为标准进行计算,KMnO4中Mn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至+2价,则0.15×10-3mol KMnO4转移的电子数为5×0.15×10-3mol×NA=7.5×10-4NA;(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3组实验中草酸的浓度不同,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本实验中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3)实验1中,0.15×10-3mol KMnO4完全反应,耗时1.5min,若忽略体积变化,则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v(KMnO4)=;(4)①根据图1可知,Mn2+浓度先增大后不变,反应没有达到限度时化学反应速率不变,而图2中反应一段时间后Mn2+突然增大很快,说明反应速率加快,可能是因为反应生成的Mn2+有催化作用;②为证明可能是因为反应生成的Mn2+有催化作用,可设计如下实验:若t小于1.5mn,说明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0.6mol/LH2C2O4溶液 H2O 3mol/L稀硫酸 0.05mol/LKMnO4溶液 MnSO4固体(g)1 3.0 2.0 2.0 3.0 0 1.52 3.0 3.0 2.0 3.0 少量 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