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光合作用 课件 (共26张PPT+内嵌视频3个)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 光合作用 课件 (共26张PPT+内嵌视频3个)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节 光合作用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及实质。
3.掌握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柳树除了吸收土壤中少量 ,还吸收了大 量的 , 是合成光合作用的原料。
5年后
柳树苗:2.5Kg
土壤:90Kg
柳树增加了82Kg
土壤减轻了0.1Kg
只浇雨水
无机盐


空气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 。
新课导入:柳苗生长之谜
实验: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材料用具】(看视频写出来)
【方法步骤】(看视频总结并列举)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讨论】
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提前放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比较叶片的见光部分与被黑纸片遮盖部分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使叶片中原来储存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
形成对照实验。
光是植物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
【结论】
1.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被黑纸遮盖的部分遇到碘液没有变蓝,也就是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结果:
蜡烛熄灭
小鼠死亡
蜡烛燃烧
小鼠活着
1
2
3
4
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小鼠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
普利斯特利实验没有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注意:
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 Joseph Pristley,1733—1804)在1773年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
普里斯特利的结论:
讨论:
我们自己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绿色植物能更新被蜡烛燃烧或者被动物呼吸而污染了的空气。
绿色植物
小白鼠
(或蜡烛)
氧气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自己都要呼吸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在生物圈中就形成了一个
碳——氧平衡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实验(视频): 金鱼草在光下释放氧气
【讨论】
1.实验没结果说明什么?
2.如果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再做一遍,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吗?
金鱼草在光下释放氧气。
不会,因为植物释放氧气需要光照。
【结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氢氧化钠溶液
清水
有二氧化碳
无二氧化碳
方法步骤:
(4)在A、B叶片上各滴上两滴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对照组
实验组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2)将甲乙两盆生长状况、植株相似的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1)分别用玻璃钟罩将两盆天竺葵罩住,甲玻璃钟罩中放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30mL,乙玻璃钟罩中放入清水30mL。将两个装置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装置如图)
(3)几小时后,各取甲、乙两个装置中的一片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漂洗。
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氢氧化钠溶液
清水
有二氧化碳
无二氧化碳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现象:
甲中叶片( )
乙中叶片( )
( )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实验结论:
变蓝
不变蓝
二氧化碳
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气
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 )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概念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含有叶绿体,都能制造有机物,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叶绿体,既是生产 的“车间”;也是将 转变为 的“能量转换器”。
有机物
光能 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变:( )合成( )
能量转化:( )转化为( )
无机物
有机物
光能
化学能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做原料吗?
1.探究问题:水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控制变量:变量是
(方法: )
3. 方法步骤:
4.实验现象:叶片的A部分
叶片的B部分
5.实验结论:

切断叶脉
变蓝
不变蓝
光合作用需要水做原料
切断叶脉
A
B
变蓝
不变蓝
有水
无水
暗处理→见光→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碘液→漂洗 → 观察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参与。
比较内容 质量改变 占比
一株玉米生长期的总吸水量 204.3kg 100%
组成玉米的水量 1.9kg 0.9%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量 0.3kg 0.1%
未知去向的水量 202.1kg 99%
四、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1.制造有机物的主要部位:植物叶片。
2.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3.有机物的运输路径:由叶经叶脉、叶柄、茎等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想想: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去哪里了呢?
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筛管是被子植物中运输有机物的管状结构,由一系列长筒形的活细胞首尾连接而成(如图)。
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等结构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1、播种时应种的稀一些?还是密一些?
2、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增加产量?
合理密植
控光,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
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
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1)延长光照时间:延长日照时间可以增加光照强度,因此可以通过增设人工光源等手段,在晚上或早晨增加光照时间。
(2)增加光照强度:在生长期,可以使用日光灯等人工光源增加光照强度,也可以选择移栽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光照过强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因此应根据作物的不同特性和生长环境,制定适合的增加光照强度策略。
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学以致用
右图是某温室大棚中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理又是什么?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向温室大棚中添加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1、填空指出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名称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导管
筛管
水和无机盐
由下向上
死细胞
有机物
由上向下
活细胞
2、如图表示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现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枝条上两个果实A、B的长势是( )
A.A长B不长 B.B长A不长
C.AB一样长 D.AB均不长
细胞死活
A
3、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这是因为剥皮会切断树皮中运输有机物的( )
筛管
基础巩固
二氧化碳来自空气中,通过叶片的 进入叶肉细胞,水来自土壤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由根、茎、叶中的 由下往上运输到细胞。
有机物通过叶脉中的 由上往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氧气通过叶片的
散失到空气中。
气孔
导管
筛管
气孔
A
B
C
D
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
基础巩固 4.填空并再次巩固有机物的运输相关知识
5.下列措施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无关的是( )
A.合理密植,使农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B.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大棚作物施农家肥,增加原料二氧化碳
6.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长出时,三角梅就开出了大量红色、紫色等鲜艳的花朵。推测三角梅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
A.根毛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 B.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 D.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