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资源简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重点知识总结: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一:长度
(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
(3)常考长度估测:
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
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
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
知识点二: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
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
3.使用
(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
(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知识点三: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
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
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
4测量: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秒针读数。
知识点四:错误和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精密度,测量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
4.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基础训练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下面记录正确的是(  )
A.260.0mm B.260mm C.2.6dm D.26.0cm
3.2021年9月17日,载有航天英雄聂海胜的航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如图所示为工作人员在返回舱外的情景,请你估测图中返回舱的高度(  )
A.0.5m B.2.5m C.5m D.10m
4.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
B.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200张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直径L
D.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5.下面四个测量数据中,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是 (  )
A.0.00158千米
B.5.0米
C.7.26分米
D.32毫米
6.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某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且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6R,卫星正下方地面上有一观察者,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若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春分(即太阳光直射赤道)那天在日落的时间内,此人观察不到卫星的时间约为(  )
A.40分钟 B.70分钟 C.100分钟 D.140分钟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模型,病毒的直径平均只有100nm,也就是 mm;若病毒的平均质量是0.001mg,那么1g的质量大约有 个病毒。
8.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和用机械秒表测量时间的情形,则图甲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图乙中机械秒表的读数为 s。
9.如下图所示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长度是 ,它的分度值是 。
10.实验误差不可避免,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很多。例如:①选用更精密的 ;②多次测量取 等。
1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图中紧密排绕细铜丝20圈,铜丝线圈的长度为 cm,铜丝的直径为 cm;若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的铅笔上时,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12.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 年)。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现商丘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若想知道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请你根据如图的地图(若地图比例尺是1:k),请估测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s。
(1)操作器材:一根足够长的细棉线、 ;(写一测量器材)
(2)测量步骤:
①用细线沿着地图上城墙的边缘绕一圈,标出起点和终点位置,将细线 ;
②用刻度尺测量此细线 的长度L;
(3)测量结果:s= (用测量物理量及已知条件,写出表达式)。
四、综合题
13.如图甲所示是用某地图软件上的南昌到瑞金的一段公路线,小明用细线沿此图上公路线截取相同一段,拉直后的长如图乙中线段AB所示。
(1)则线段AB的长度为 ;
(2) 若软件显示的这段公路线长360km,则此时地图所用的比例尺是 ;
(3)南昌到杭州的一段公路线长度为515km,那么在该地图上的南昌到杭州这段曲线的长度为 。
能力提升训练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用某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正确的记录结果为12.34m,则该卷尺的分度值为(  )
A.1m B.1dm C.1cm D.1mm
2.在物理学中,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A.小时 B.分钟 C.秒 D.毫秒
3.下列长度测量结果,使用的分度值为1cm的是(  )
A.2.20cm B.5.106m C.3.2dm D.64.3dm
4.古代常用人的身体“尺子”进行长度度量,如:肘、虎口,掌等。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疫情防控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拍摄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0.5m B.1.5m
C.3.0m D.4.5m
5.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少误差
B.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不能减小误差
7.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h1min2s B.1min1s C.1h1min1s D.11h1min
8.测量课桌的宽度时,为了减小误差,王亮同学分别采取了下列四种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校准测量工具 B.改进测量方法
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D.分别用卷尺和米尺各测量一次,然后求平均值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
9.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10.如图所示,测得该长方体的长度是 cm。
11.允哲学会了停表和刻度尺的使用,并利用这两个测量工具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物体的长度为 cm。
12.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是 。

13.如图,用两把尺子测同一长方体的边长。甲尺测量的结果为 cm,若甲尺具有弹性,拉伸测量同一个长方体时,测得数据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14.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1) ;
(2) ;
(3) 。
1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设法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 .
16.读出下列测量工具的示数:
(1) cm;
(2) s;
(3)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正确的是图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铅笔的长度为 cm。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01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18.测量矿泉水瓶的容积:小明用一把刻度尺、两个三角板和足量的水,测量一个大矿泉水瓶的容积(此瓶子肩部以下为圆形,瓶壁厚度忽略不计),他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1)用两个三角板作为辅助工具,用刻度尺测出瓶的直径(如图甲所示),求出其底面积为 cm2。
(2)将瓶内装适量水,水面略低于瓶的肩部,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水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则瓶中水的体积为 cm2。
(3)将瓶盖拧紧,倒置过来,用刻度尺量出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丙所示),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 cm2,从而求出瓶的容积为 cm3。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19.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为 cm,小宁利用该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测量的四组数据分别为18.31cm、18.32cm、19.31cm、18.31cm,则物理书的宽度为 cm。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 。
20.小明测量课桌的宽度,为了得到该课桌宽度的平均值,小明应在课桌 (选填“同一” 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五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44.50cm、44.5cm、44.54cm、44.51cm 和42.50cm。请计算课桌的平均宽度。
21.(1)使用刻度尺时,首先观察它的刻度是否磨损、 、分度值和单位;如下图用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金属块长度为 cm。
(2)小华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长方体的长度,三次测量记录是:L1=18.82 cm、L2=18.83 cm、L3=18.81 cm。
①小华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
②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cm;
③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如图(2)停表的读数为 s。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
22.一个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得的数据为1.41厘米、1.43厘米、1.41厘米,则测量结果应该是多少?
计算说明:
23.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物体测量了5次,测得的数值分别2.41cm、2.42cm、3.41cm、2.41cm、2.68cm、求该物体的长度是多少?
24.如图所示,有一组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猜想一下,这些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其高与对应边的比是否相同?请动手尝试测量,证明你的猜想。
基础训练题答案
1.A
【知识点】刻度尺的分度值
【详解】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0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正确;
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故B错误;
C.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并放正重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C错误;
D.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D错误。
故选A。
2.A
【知识点】刻度尺的分度值
【详解】由于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A.260.0mm的分度值是mm,故A正确;
B.260mm的分度值是cm,故B错误;
C.2.6dm的分度值是dm,故C错误;
D.26.0cm的分度值是cm,故D错误。
故选A。
3.B
【知识点】常见的长度及估测
【详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由图知,返回舱的高度略大于成年人的身高且小于2个成年人的身高,所以在2.5m左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B
【知识点】常见的长度及估测、刻度尺的分度值
【详解】A.测量跑道长度时,应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跑道重合来测量,有弹性的橡皮筋测量不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200张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是用累积法,是正确的,故B符合题意;
C.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乒乓球直径的长度端点位置不易确定,因此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需要借助于三角板将乒乓球卡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知识点】刻度尺的读数
【详解】A.因为
0.00158千米=1.58米
所以“5”对应的单位是dm,即最小刻度为1dm,故A符合题意;
B.5.0米,“5”对应的单位是米,即最小刻度为1m,故B不符合题意;
C.7.26分米,“2”对应的单位是cm,即最小刻度为1cm,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
32毫米=3.2厘米
所以“3”对应的单位是cm,即最小刻度为1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详解】假设太阳光线平行,卫星刚进入地球影子时人星连线与垂直光线的方向成a度角,则
在无光照的整个过程中,地球转过角度
b=2a=17.43°
故选B。
7. 1×106
【知识点】常见的长度及估测、长度单位及换算
【详解】[1]单位换算
[2]因为病毒的平均质量是0.001mg,一个病毒的质量约为
所以1g的质量大约有
1g的质量大约有106个病毒。
8. 1.15(1.13~1.15) 337.5
【知识点】刻度尺的读数、秒表的使用和读数、用表测量时间
【详解】[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的左边缘对准1.00cm,右边缘对准2.15cm,所以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2]图乙中机械秒表的小表盘的分针指在5min和6min之间,读作5min,分针指向更靠近6min处,则大表盘的读数应大于30s;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秒针指在37s和38s中间,读作37.5s,所以机械秒表的读数为
5×60s+37.5s=337.5s
9. 15.00cm 1mm
【知识点】刻度尺的分度值
【详解】[1][2]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长度是它的最大刻度值与最小刻度值之间的距离,为
15.00cm-0.00cm=15.00cm
10. 测量工具 平均值
【知识点】误差
【详解】[1][2]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办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等。
11. 4.00 0.20 偏大
【知识点】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详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4.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
L=14.00cm-10.00cm=4.00cm
[2]铜丝的直径为
[3]如果线圈缠绕时没有紧密靠在一起,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
12. 刻度尺 拉直 起点和终点之间 kL
【知识点】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
【详解】(1)[1]本实验中先用细棉线围绕城墙边缘绕一圈,拉直后用刻度尺测量出棉线的长度。所以需要用到测量长度的器材,即刻度尺。
(2)[2][3]此实验中先用细线沿着地图边缘绕一圈后拉直,标出起点和终点后,为了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长度为L。
(3)[4]地图的比例尺为1:k,细线起点和终点的长度为L,则城墙的实际周长为细线上长度的k倍,即
13. 3.60cm
【知识点】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的读数
【详解】(1)[1]由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A端对齐刻度1.00cm,B端对齐刻度4.60cm,所以线段AB的长度
L=4.60cm-1.00cm=3.60cm
(2)[2]这段公路线长360km,线段AB的长度为3.60cm,则地图所用的比例尺
(3)[3]一段公路线长度为515km,则这段曲线的长度
能力提升训练题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
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为12.34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d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d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
【详解】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故ABD错误;C正确;
3.【答案】B
【详解】
A.对于2.20cm,倒数第二个数字“2”对应的单位是m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A不符合题意;
B.对于5.106m,“0”对应的单位是1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B符合题意;
C.对于3.2dm,“3”对应的单位是1d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dm,故C不符合题意;
D.对于64.3dm,“4”对应的单位是1d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d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B
【分析】
【详解】
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有所了解,估测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人的身高,在1.5m左右,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物理书的长是22.5cm=2.25dm,A不合题意;一支圆铅笔的直径不到1cm,约是7.1mm=0.71cm,B不合题意;茶杯的高度在10cm左右,C符合题意;黑板的宽是1.28m=128cm,D不合题意,故选C.
6.【答案】D
【详解】
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优化实验方案、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详解】
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第二次观察电子手表,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为11:01:02 10:00:01=1h1min1s.故选C.
8.【答案】D
【详解】A.采用校准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改进测量方法,使测量方法更加合理,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采用比较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分别用卷尺和米尺各测量一次,由于卷尺和米尺分度值不同,所测物体长度的误差不同,不能把两次测量结果加起来求平均值,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零刻线 ;分度值;量程
【详解】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 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完好、刻度尺的分度值及量程.
(2)使用刻度尺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
(b)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平.
(c)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
(d)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e)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故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
10.【答案】2.40(2.39或2.41都算对)
【详解】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测量长度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长方体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3.40cm对齐,所以长方体的长度为
L=3.40cm-1.00cm=2.40cm
11.【答案】 337.5s 3.05
【详解】[1]由图可知:停表的分针指示在5min刻度线和6min刻度线之间,所以是5min,并且分针过了5min刻度线和6min刻度线之间的中线,所以秒针读数是37.5s,所以秒表的读数为337.5s。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左端所对刻度为0.00cm,右端所对刻度为3.0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05cm。
12.【答案】 0.1 3.25cm
【详解】[1]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2]物体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示数5.2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25cm-2.00cm=3.25cm
其中准确值为3.2cm。
13.【答案】; 2.8cm; 偏小
【详解】
[1]甲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结果为2.8cm。
[2]用被拉长了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刻度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14.【答案】 刻度尺没有放正 有刻度的一边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详解】由图看出,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他没选择其它整数位置做零刻度线;他没有把刻度尺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有刻度的一边没有贴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故错误为:(1)[1]刻度尺没有放正;
(2)[2]有刻度的一边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3)[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15.【答案】米;选用精密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
【详解】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设法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选用精密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
16.【答案】2.43cm或2.44;275.5;37.1;
【详解】
(1)读取测量工具时要认清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其示数为2.4cm。
(2)如图所示的秒表,大圈的指针是秒针,其分度值为0.1s,小圈的指针是分针,指针过半,度第二圈,此时的示数为4min35.5s=275.5s。
(3)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7.1℃。
17.【答案】 甲 ; 0.1 ; 5.30 ;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26.42 ; 26.01
【详解】
(1)[1]由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
[2][3]图甲中刻度尺0到1cm有10小格,所以每小格为0.1cm,即分度值为lmm,其示数为5.30cm。
(2)[4]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
[6]去除数据26.42cm之后,求出其余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18.【答案】78.5;1413;471;1884;
【详解】
(1)从甲图可知塑料瓶子底部的直径为10.0cm,故塑料瓶子底部面积为
故其底面积为78.5cm2。
(2)从图中刻度尺的读数可知塑料瓶中水的高度为18cm,则瓶中水的体积为
(3)将瓶盖拧紧,倒置过来,用刻度尺量出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丙所示),其高度为6.0cm,故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
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瓶的容积为
瓶的容积为。
19.【答案】0.1cm;1.80;18.31;减小误差
【详解】图中刻度尺一大格包含10个小格,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长度为,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将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四组数据中19.31cm与其他组数据相差太大,是错误数据,则物理书的宽度为。
20.【答案】不同;减小误差;44.52cm
【详解】
[1][2]为了得到该课桌宽度的平均值,应该在课桌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3]42.50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应该去掉,44.5cm没有进行估读,应该去掉,课桌的平均宽度
≈44.52cm
21.【答案】量程;1.60;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实验误差;18.82;秒表;337.5;
【分析】
(1)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使用的一般规则需要熟悉。
(2)正确使用秒表,会准确读出表盘上的读数。
【详解】
(1)刻度尺在使用前需要检查刻度是否有磨损、量程、分度值及单位,从而才能正确读数。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所以图中金属块的长度为1.60cm。
(2)①在测量实验中,多次测量然后去平均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②物体的长度为
③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由图(2)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且偏过中间,大盘的分度值为0.1s,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
22.【答案】1.42厘米
【详解】
长度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一个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得的数据为1.41厘米、1.43厘米、1.41厘米,则测量结果应该是.
23.【答案】2.41cm
【详解】
由测量数据知道,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分析5个测量值数据发现,其中数据3.41cm、2.68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所以这两个测量数据是错误,应去掉;所以,物体的长度是:2.41cm+2.42cm+2.41cm/3≈2.41cm.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长度的测量,当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24.【答案】等边三角形的高与对应边的比相同;见解析
【详解】
(1)猜想:等边三角形的高与对应边的比相同;
(2)验证:一般学生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图中第一个三角形边长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在刻度线2.6cm和2.7cm之间,读数为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三角形的高,h1=2.28cm,以及另外两个三角形的边长
测出另外两个三角形的高
分别计算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高与其对应边的比

可知,等边三角形的高与对应边的比相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