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运动的快慢(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资源简介

1.3 运动的快慢
重点知识:
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知识点二: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1 km/h=1/3.6 m/s。
注意:应用公式时s、v、t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区段所对应的三个物理量,用相同的下标。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中,可能是速度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2)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
知识点四:求解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与速度区别
平均速度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速度对应一个时刻。
2.解答计算题的基本步骤
一是认真审题。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得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脚标表示。
二是统一单位。
三是根据物理概念选用物理公式,并进行公式变换,同时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是代入数据进行计算,求出答案,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重点解读:
一、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是重点
1.灵活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速度公式v=s/t;(2)变形公式s=vt;(3) 变形公式t=s/v。
2.掌握物理量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1)时间单位换算
1h=60min=3600s 1min=60s
(2)长度、路程单位换算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3)速度单位换算
1km/h=5/18m/s 1m/s=3.6km/h
3.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
(1)读题、审题后确认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可由公式v=s/t求解速度,s=vt求解路程,t=s/v求解时间。在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找到已知量后,要立即把已知量的单位化为国际单位,v用米/秒(m/s)、S用米(m)、时间用秒(s)。将已知量连同单位代入相应公式求出相应物理量;
(3)若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v=s/t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在计算时也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4)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或者说题中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各物理量要做到一一对应,也就是v1,s1,t1是物体1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1=s1/t1;v2,s2,t2是物体2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2=s2/t2。决不能相互混淆。然后找与两物体对应方程相连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S1+S2=a,或者S1-S2=b,有了这样的联系,两方程即可变为一个方程,所求物理量就在该方程之中。
二、与速度——时间图像有关的问题处理属于难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 s-t图像特点
(1)A、B均作匀速直线运动,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2)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特点
(1)图中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为速度大小,倾斜度越大,速度越大。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它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若两条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表示不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大运动越快。
三、速度计问题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
1.汽车行驶的速度单位有两种,一种是“公里/时(Km/h)”,另一种是“英里/时(MPH)”,一般日韩车系和欧洲大部分车系都惯用“公里/时”来表示速度,北美市场一般习惯用“英里/时”来表示速度。至于国内的车型包括绝大部分进口车型都是用“公里/时”来表示速度的。我们平时说的速度都是“公里/时”,有些人习惯说“迈”,这不是国内正常的速度单位,“迈”实际上就是“英里/时”(MPH即为Miles per hour的缩写),1MPH=1.609344Km/h。
2.汽车的速度表上的参数有:
(1)汽车行驶的累计公里:就是汽车从出厂到现在所跑的公里数。
(2)汽车的临时公里累计:就是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跑的公里数。
(3)汽车的速度:就是汽车的瞬间或较长时间每小时所跑的公里数。
有的进口汽车上公里表上标有两组数字即为英里(白色)、公里(红色)。
3.会读速度计示数
对于不同的汽车或者其他不同的交通工具,其上装备的速度计或者速度表的分度值是不同的。所以要先观察速度计的分度值,就是指表盘上两个相邻最小刻度数加上单位。具体确定分度值时,要看两个相邻的最大刻度之间平均分成几等份,用两个相邻最大刻度之差除以份数。
重点例题:
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例题1】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图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10~2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20~3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AB.由图甲可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则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 错误;
C.10~20s内,由图甲、乙可知甲车行驶的路程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20~30s内,由图甲、乙可知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同,根据可知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二:速度
【例题2】宁扬城际铁路将于2026年建成,全长约58km,快车全程用时约30min,则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
A.54km/h B.77km/h C.116km/h D.190km/h
【答案】C
【解析】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例题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答案】A.
【解析】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我们说小球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符合题意。
知识点四:求解平均速度
【例题4】小明从家前往科技馆,整个过程中有步行,也有骑行,其全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骑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则他骑行的路程为 m,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 3150 3.75
【解析】由图像可知,0~5min内的速度为
5~6min内小明处于静止状态,6~16min的速度为
骑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因此他骑行的路程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拓展知识点五:与速度——时间图像有关的问题处理
【例题5】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刻两队所走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的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AC.由图象可知,0~t1时刻内,甲队龙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龙舟的平均速度,
由v=的变形式s=vt可知,甲队龙舟所走的距离小于乙队龙舟走过的距离,
所以,t1时刻甲队不可能超过乙队,故AC错误;
BD.由图象可知,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两对运动的快慢相同,故B错误、D正确。
基础巩固练习训练题
一、单选题
1.小明在校园运动会上,参加了初中男子组50m短跑比赛。他正常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可能为(  )
A.2s B.8s C.1min D.0.1h
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
A.米每秒 B.千克 C.米 D.开尔文
3.最近《三体》电视剧正在热播,老师在追剧时看到一个情节,由于老师计算能力不强,所以来问问大家,已经知道三体舰队的宇宙飞船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而三体星系距离太阳系4光年。三体舰队如果以十分之一光速匀速航行,多少年会到达太阳系呢(  )
A.4年 B.40年 C.400年 D.0.4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则甲一定比乙运动的时间短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
D.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5.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若图示表示神舟十六号飞船在上升过程中相同时间段内的运动轨迹。假设神舟十六号飞船上升至甲处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神舟十六号飞船从甲处开始,其后每隔相同时间的运动轨迹可能是(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6.小明从贺州园博园出发返回到贺州一高,通过路程1000m,骑共享单车用了200s,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骑行中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7.我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水平,已成为“中国名片”,某复兴号列车行驶的速度为324km/h。324km/h m/s。
8.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前2s物体做 运动;第2~6s物体做 运动;第6~7s物体做 运动;7s后物体停止运动。(均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
9.如图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图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乙图的方法是: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这种方法与图中 (选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若乙图中自行车速度用v1表示,摩托车速度用v2表示,则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之比是v1∶v2= 。
10.晓明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以汽车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 的;图中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该行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三、实验题
11.实践小组查阅资料知道蜡柱在水中由静止释放,很快就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猜想蜡柱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可能与蜡柱的形状有关,如图1所示制作等质量的流线型蜡柱和圆柱型蜡柱进行探究,探究如下:
(1)将做好的蜡柱分别放入装满水的透明管中,从底部由静止释放,蜡柱的底端经过适当高度的A点时开始计时,每隔5s在管壁刻度尺上标记其位置。某次标记如图2所示,读数为 cm。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s-t图像,如图3,由图像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流线型蜡柱上升的速度 圆柱型蜡柱上升的速度。
(3)提出一个继续探究的其他相关问题: 。
四、计算题
1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600s,紧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继续行驶了4000m。求:
(1)该汽车在前6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13.下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早晨上学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只显示了一部分)。发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上车08∶41 下车08∶56 起步价7元 路程7km 金额×××××元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3)由于受到雨淋,发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7元,限2km,超过的里程以1.40元/km收费。”根据这些信息,发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能力提升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所示的速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1m/s==3.6km/h B.1m/s=1m/s×=3.6km/h
C.3.6km/h=1km/h×=1m/s D.3.6km/h==1m/s
2.如图所示是某初中学校升旗仪式的场景,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从A处冉冉升至旗杆顶部。根据图中情形,估算红旗上升的速度约为(  )
A.1cm/s B.10cm/s C.15cm/s D.20cm/s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则甲一定比乙运动的时间短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
D.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4.楼道里有甲、乙两台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电梯,小明在4楼按下甲、乙两台电梯按钮时,甲电梯正在10楼向下运动,乙电梯正在1楼向上运动。每层楼的高度都一样,某时刻电梯底部离1楼地面的高度为h,则甲、乙电梯到达4楼的 h - t 图像是(  )
A. B. C. D.
5.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5min离开家
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
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6.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2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运动员10s跑完100m,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羚羊、运动员、汽车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汽车、运动员、羚羊
7.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

A.可能为2米 B.可能为4米 C.一定为8米 D.一定为6米
8.甲、乙两车从相距为L的A、B两点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100s后,两车相距30m。则以下错误的是(  )
A.L可能是130m B.L可能是70m C.L可能是60m D.L可能是10m
二、填空题
9.速度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用k来表示这个物理量,s表示路程,则k= ,这个k值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 。
10.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的进行着。物理学上裁判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时,控制的变量是 ;跑完时,估算出自己心脏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3 。
11.甲、乙两辆小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比较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判断运动较快的是 车,甲车的速度大小为 米/秒。乙车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
12.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是小洛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做出的几个图像,请分析图像,甲图表示物体做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填物理量名称);丙图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20s末,两车相距 m。
13.如图所示,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行驶速度为15m/s,游客小张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8s,该居民楼长度为 m;轻轨“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时间为 s。
14.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则他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三、实验题
15.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华取长70 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上标有均匀刻度,管中留5 mm高的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管内气泡运动得 (选填“慢”或“快”)一些;
(2)根据实验数据和s-t图像可归纳出∶气泡在0~50 cm的过程中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c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图像可知,气泡做 运动。
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1.8 3.6 5.4 7.2 9
16.做一做:
(1)利用手表、手机等计时工具,分别测量从你家楼下正常步行、慢跑、快跑至小区门口(或两个地点之间)所需的时间,并完成下表的填写。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正常步行
慢跑
快跑
(2)计算出你正常步行、慢跑、快跑时的平均速度。
四、计算题
17.如图所示,这是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情景。某天早晨,小明先以3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60s,然后在4min内骑行1.2km到达学校。求:
(1)小明前60s内骑行的路程;
(2)小明在后4min内骑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18.某些工程要经常应用爆破技术,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引火线使装在钻孔里的炸 药点火,若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9cm/s,要使点火者点引火线以后,以6m/s的速度跑离爆炸地点720m以外的安全区,他至少要选用长度为多少cm的引火线才安全?
19.某司机驾车在直线道路上匀速前行,发现正前方30m处突发事故,司机经0.4s反应时间踩下刹车,在事故点前9m的位置停下。汽车全过程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2)从踩下刹车到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
(3)若司机饮酒导致反应时间是平时的3倍,通过计算说明他能否在事故点前停车。

基础巩固练习训练题参考答案
1.B
【详解】男子组50m短跑比赛,运动员的短跑速度约为6.5m/s,由速度公式得,小明完成比赛所需时间约为
所以8s最为接近。
故选B。
2.A
【详解】路程的国际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由可知,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每秒,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已经三体舰队的宇宙飞船速度:,三体星系距离太阳系
s=4光年=4年×c
根据速度公式得,到达太阳系的时间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速度v的大小可由计算,故A错误;
B.由知,在路程一定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才越短,故B错误;
C.由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速度大小和时间有关,因此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C正确;
D.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方向不变,并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假设神舟十六号飞船上升至甲处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飞船以甲处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其后每隔相同时间的运动轨迹可能是B,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 5 静止
【详解】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小明与单车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7.90
【详解】由于1m/s=3.6km/h,所以
8. 加速 匀速 减速
【详解】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在0~2s,物体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物体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
第2~6s,物体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6~7s,物体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物体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9. 相同路程比时间 甲 1∶2
【详解】由图乙可知,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的路程相同,摩托车运动的时间小于自行车运动的时间,所以摩托车的速度大,运动的快,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即相同时间比路程,这种方法与甲方法是相同的。
由图乙可知,自行车与摩托车的路程之比
时间之比
由可知,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之比
10. 静止 30
【详解】司机相对于汽车座椅的位置没发生变化,说明司机是静止的。
由发票可知,晓明乘车时间
乘车路程s=5km;根据 可得:他在该行程的平均速度
11.(1)26.55
(2)大于
(3)见解析
【详解】(1)如图,刻度尺读数精确到分度值下一位,分度值为0.1cm,估读为26.55cm。
(2)读图3,比较速度,可控制时间相同,均为20s,流线型移动距离更大,所以流线型速度大于圆柱型。
(3)还可探究蜡柱上升速度还与什么速度有关。
12.(1)4800m;(2)200s;(3)11m/s
【详解】解:(1)由v=得,该汽车在前600s行驶的路程是
(2)由v=得,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路程是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答:(1)该汽车在前600s行驶的路程是4800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200s;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1m/s。
13.(1)
(2)
(3)14元
【详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超过起步价的里程
超过起步价的金额为
发票金额为7元+7元=14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能力提升训练题参考答案
1.D
【详解】AB.1m/s的单位换算过程为
故AB错误;
CD.3.6km/h的单位换算过程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s,即红旗上升的时间,旗杆高度约8m,国旗宽度在1.2m左右,A点离地面高度约1.6m,则红旗上升的距离
红旗上升的速度约为
故选B。
3.C
【详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速度v的大小可由计算,故A错误;
B.由知,在路程一定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才越短,故B错误;
C.由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速度大小和时间有关,因此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C正确;
D.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方向不变,并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甲、乙两台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电梯,则可知甲乙两个电梯相同的时间经过的路程相同,小明在4楼按下甲、乙两台电梯按钮时,甲电梯正在10楼向下运动,乙电梯正在 1 楼向上运动,同时到达四楼,甲向下运动6层,乙向上运动3层,甲所需的时间是乙的2倍,某时刻电梯底部离1楼地面的高度为h,可知乙刚开始的h为0,甲开始的h为9m,甲乙开始的h不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根据上图可知,计时的第5分钟弟弟才出发,姐姐比弟弟早5min离开家,故A错误;
B.由上图可知,弟弟的平均速度为
姐姐的平均速度
故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
C.根据上图知,姐姐自5-15分钟通过的距离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故姐姐行走的时间为
t=20min-10min=10min
故姐姐行走时的速度
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故C正确;
D.因姐姐自5-15分钟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汽车的速度是72km/h,合20m/s;羚羊的速度是22m/s;运动员的速度为
因此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运动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
故选C。
7.B
【详解】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设PQ的距离为s,甲到Q点时,乙还未到达P点,且离P点1m,则
解得;s=9m
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当甲到Q点时,乙已经过P点,且离P点1m,则
解得:s=3m
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故此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是4m,也可能为8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若甲、乙以相同的方向运动,则经过100s后,甲车运动的路程为
乙路程的路程为
若乙车在后,甲车在前,乙车追甲车,运动100s后,甲运动的路程为40m,乙运动的路程为60m,运动100s,两车相距30m,则AB段的距离为
A.若甲、乙相反的速度运动,则甲、乙的相距为

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若甲、乙相反的速度运动,则甲、乙的相距L为

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D.若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车追乙车,运动100s后,甲运动的路程为40m,乙运动的路程为60m,两车相距30m,则BC段的距离为

AB段的距离为
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C错误;C符合题意。
故选C。
9. 慢
【详解】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即路程在分式的分母中,时间在分子中,故为。
这个k值数值越大,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得越慢。
10. 路程 s
【详解】物理学上裁判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采用的是相同路程比时间,即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所以控制的变量是路程。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所以跑完时心脏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3s。
11. 乙 0.1 4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甲车8s内通过的路程为0.8m;乙车6s内通过的路程为1.2m,则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显然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
由可知,乙车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12. 匀速 路程 0
【详解】由甲图知,图像为s﹣t图像,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表明其速度大小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
由乙图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所以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路程。
由丙图知,根据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路程,由几何知识看出,在
末,则B路程为
因为A移动的路程为三角形的面积
由于两车同向行驶,则20s末,两车相距0m。
13. 150 2
【详解】由得,列车与居民楼长度得总长度为
该居民楼长度为
L=270m-120m=150m
轻轨“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时间为
14.4.8m/s
【详解】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5. 停表 慢 5.56 匀速直线
【详解】(1)本实验的原理是v=,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气泡运动得越慢,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越便于测量时间,所以为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管内气泡运动得慢一些。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气泡运动s=50 cm时,所用的时间t=9 s,该过程的平均速度
由s-t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16.(1)见解析
(2),,
【详解】(1)用卷尺测量出自己正常步行的步幅的大小为l,数出从楼下正常步行到小区门口的步数n,用秒表分别测量出从楼下正常步行、慢跑、快跑至小区门口所需的时间t1、t2、t3,如下表所示: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正常步行 nl t1
慢跑 nl t2
快跑 nl t3
(2)正常步行的速度为
慢跑时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快跑时的平均速度为
17.(1)180m;(2)5m/s
【详解】解:(1)小明前60s内骑行的路程
(2)小明在后4min内骑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答:(1)小明前60s内骑行的路程为180m;
(2)小明在后4min内骑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5m/s。
18.108cm
【详解】解:点火者跑离爆炸地点720m以外的安全区的时间
引火线的长度
s′=v′t=0.9cm/s×120s=108cm
答:他至少要选用长度为108cm的引火线才安全。
19.(1)6m;(2)7.5m/s;(3)若司机饮酒导致反应时间是平时的3倍,他不能在事故点前停车
【详解】解:(1)读图可知,司机未采取刹车措施之前,车的速度为15m/s,人的反应时间为0.4s,则在反应时间内车通过的路程为
(2)开始刹车时车的速度为15m/s,停下时,车的速度为0。从图像上看,车的速度是逐渐减小的,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减小量是相等的,故平均速度为
(3)司机饮酒后,在反应时间内车通过的距离为
从开始刹车到车停下来,车子通过的刹车距离为
司机饮酒后,从发现突发事故到车子停下来,车子通过的路程为
因此,不能在事故点前停车。
答:(1)车子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6m;
(2)从开始刹车到车子停下来,车子的平均速度为7.5m/s;
(3)司机饮酒后,车子不能在事故发生地前停下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