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特性(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声音的特性(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资源简介

2.2 声音的特性
重点知识:
知识点1: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知识点2:响度
(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知识点3:音色
(1)定义: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重点(也是难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区别
名 称 概 念 影 响 因 素 相 关 关 系
音调 声音的高低 。 发声体的频率。 频率大,则音调高 ; 频率小,则音调低 。
响度 声音的大小(强弱), 常用分贝(dB)表示。 发声体的振幅及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大,则响度大; 振幅小,则响度小。
音色 声音的品质。 由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和发声体的 发声方式决定。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 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不同 。
例题讲解
知识点1:音调
【例题1】.“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知识点2:响度
【例题2】.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
A.鸦雀无声 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 D.声如洪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鸦雀无声指没有声音,窃窃私语指小声说话,这两个选项都是说声音响度小,不符合题意;宛转悠扬指声音好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不符合题意;声如洪钟指声音很大,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D。
知识点3:音色
【例题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就不同。
【答案】音色.音色.
【解析】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例题4】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答案】C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C正确,ABD错误。
基础训练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
D.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2.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湘西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和古丈等县市,每逢佳节,苗族同胞击鼓同庆,鼓声震天。这里描述的声音特征是指(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3.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C.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D.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4.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相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相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5.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  )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二、填空题
6.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音色与发声体的 和 有关。
7.在庆“五一”校园诗歌朗诵比赛中,王松朗诵诗歌的声音较小,坐在后排的同学听不清楚,评委提醒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再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
8.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 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不同。小明家还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36 。
噪声检测
36
9.图为我国晋代顾恺之所绘《斫(zhuó)琴图》的局部,展示了古代乐师调整琴弦长度的情景。调整琴弦的长度,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0.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 。
三、实验题
11.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 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 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结论:当声源振动的 比较大时, 较大;反之,则 较小。
能力提升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策划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2.下列对图中的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器材能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也能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中的两列声波的音调不同
D.丁图中钟的大小决定了其声音的响度
3.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们在鼓声的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手们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鼓手敲击鼓面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C.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传播的速度越快
D.选手们能听出是鼓声是通过音调来辨别的
4.下列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其中描述声音响度小的是(  )
A.引吭高歌 B.低声细语
C.悦耳动听 D.曲高和寡
5.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需提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二、填空题
7.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A. B. C. D.
8.如图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支笔,用来拉紧橡皮筋,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 发出声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也不同。

9.有一频率恒定为800Hz不变的声源,当它多次以不同速度匀速靠近静止的接收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不同。下表是接收器接收到该声源以不同速度靠近时的频率:
声源速度(千米/时) 0 18 36 54 72 90
接收频率(Hz) 811.8 823.5 835.3 847.1 858.8
(1)分析比较上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声源靠近接收器时, ;
(2)请填写表中声源速度为0时的相关数据;
(3)分析上表数据及相关条件,进一步推理:当一辆鸣笛的警车快速远离路边的行人时,行人听到警笛的音调将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10.唐诗《枫桥夜泊》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上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撞击产生 而发出声音,能听出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别的。
11.2023年元宵节我国许多地方恢复了烟花表演,增加了节日氛围。燃放烟花时,距离燃放点远近不同的人们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2.图所示是两种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其中表示噪声的是 ,原因是 ,表示乐音的是 ,原因是 。

三、实验题
13.小安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声音的特性。
(1)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能观察到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同时听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发生了变化;
(2)保持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能观察到尺子振动的幅度不同,同时听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1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F 铜 100 0.76
B 铜 60 0.89 G 钢 80 1.02
C 铜 60 1.02 H 尼龙 80 1.02
D 铜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铜 ① ②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种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种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 、② ;
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3)先用适当的力拨动塑料尺,然后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出的声音变大。这一现象表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系;
(4)再改变塑料尺伸长桌面的长度,用适当的力拨动塑料尺时,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及发出声音的高低均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表明:声音的 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系;
(5)上述两个实验,都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
四、综合题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
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也就是“音色差”。
(1)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 不同、 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
A.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
A.正前方
B.右后方
C.右前方
D.左后方
(4)如图2是立体声录音现场情景示意图,两个拾音器模拟人的双耳并排放置,这样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时间差又有声级差 效应。
基础训练题答案:
1.D
【知识点】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说明是探究声音的大小,即响度,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弹开的幅度可以演示振幅的大小,说明可以探究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详解】鼓声震天描述的是声音比较大, 即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知识点】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详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得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音调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知识点】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
【详解】由图知道,两幅图中音叉、钢琴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两列声波的音调相同;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两幅图中振幅相同,因此两列声波的响度相同;两列声波的波形不同,且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知识点】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详解】A.频率表示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已知M发出声音的频率为440Hz,表示该音叉每秒钟振动440次,故A不符合题意;
B.已知M和N发出声音的频率都为440Hz,所以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引起N音叉振动的能量是由M音叉传递来的,传递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所以N音叉发声振动的振幅应比M音叉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音色 材料 结构
【知识点】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详解】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7.响度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详解】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评委请她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指的就是声音的响度大。
8. 振动 音调 dB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探究声音的产生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对着管口吹气时,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管的长短不同,管内空气柱的长短就不同,振动时频率就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不同。
检测仪显示声强的单位是dB。
9.音调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详解】调整琴弦的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同,因此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是为了改变乐音的音调。
10. 响度 音调 音色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详解】李白的诗句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
通常说的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其发声的音色来判断的。
11. 小 大 振幅 响度 响度
【知识点】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详解】(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小球弹起的角度小说明音叉振幅小,响度小,听到的声音小。
(3)小球弹起的角度大说明音叉振幅大,响度大,听到的声音大,反之,则响度小。
能力提升训练题答案:
1.C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详解】A.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每个人的音色是不同的,古诗中的“乡音无改”就是指此人的音色没有改变,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人听到鸟叫的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2.A
【知识点】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详解】A.甲图器材可以通过只改变尺子振动的长度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也能通过只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正确;
B.乙图实验需要在实验与推理的基础上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丙图中的两列声波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
D.丁图中敲钟的力度决定钟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其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3.B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辨析温度对声速的影响、探究声音的产生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鼓手敲击鼓面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音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无关,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选手们能听出是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故D错误。
故选B。
4.B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详解】A.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嗓子,大声歌唱,描述声音的响度大。故A不符合题意;
B.低声细语形容声音特别小,描述声音的响度小。故B符合题意;
C.悦耳动听形容声音比较优美、能让人快乐,用来描述声音的音色好。故C不符合题意;
D.曲高和寡的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详解】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需提高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知识点】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探究声音的产生、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详解】A.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就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与声音的振幅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ABD ABC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
【详解】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B、D图中的声波振动频率相同,因此ABD的音调相同。
其中A、B、C波形偏离原位置的幅度相同,因此振幅相同,故ABC响度相同。
8. 频率 音调
【知识点】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详解】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此时宽的振动慢,窄的振动快,即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不同,橡皮筋发出的音调不同。
9. 声源速度越大,接收频率越大 800 变低
【知识点】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详解】(1) 由题意可知,当物体振动频率不变时,当声源速度增大时,接收频率增大,故当声源靠近接收器时,声源速度越大,接收频率越大。
(2) 由题意可知,声源频率恒定为800Hz不变,则声源速度为0时接收频率为800Hz。
(3) 分析上表数据及相关条件,进一步推理:当一辆鸣笛的警车快速远离路边的行人时,距离越来越远,声源速度减小,行人听到警笛的频率变低,故音调变低。
10. 振动 音色
【知识点】探究声音的产生、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枫桥边客船上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不同物体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能听出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
11.响度
【知识点】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详解】燃放烟花时,距离燃放点远近不同的人们听到声音的响度也就不同。
12. 乙 振动产生的声音无规则 甲 振动产生的声音有规律
【知识点】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详解】有规律地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乐音,其波形图是周期性变化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都是杂乱无章的,是噪声。由此可知,乙是噪声,甲是乐音。
13. 音调 响度 振幅
【知识点】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详解】(1)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振动频率不同,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2)保持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14. ABC ADF 80 1.02 幅度 音调 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详解】(1)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横载面积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长短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琴弦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因此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材料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长度相同,材料不同,可选用编号为E、H的琴弦进行实验,因此长度应都是80cm,横截面积应都是1.02mm2。
(3)先用适当的力拨动塑料尺,然后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变大,发出的声音变大,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4)改变塑料尺伸长桌面的长度,用适当的力拨动塑料尺时,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变化了,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随之变化,这表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
(5)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同样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5. 响度 音色 C D 双耳
【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详解】(1)根据文中“时间差”、“声级差”和“音色差”,可知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响度不同和音色不同。
(2)C.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
ABD.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左耳听到的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的声级大,说明声源可能在人的左后方,因为此时声源离左耳较近,离右耳较远,经过头颅对声音的阻隔,声音进入左右耳的声级便不同了,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由材料知,双耳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到人耳时产生了“时间差”与“声级差”,这样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时间差”,双声道播放使听者产生了立体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