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汽化和液化(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汽化和液化(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资源简介

3.3 汽化和液化
重点知识: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蒸汽,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
知识点三:蒸发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液体的种类。液体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空气流速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2.蒸发致冷。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所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知识点四:液化的方式
1.所有气体温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2.“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产生的。
重点解读:
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是本节重点
(1)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
(2)温度与时间图像特点: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水沸腾的状态。可以从图像看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以及沸腾持续时间。
(3)能探究水的沸点,进而推断当地环境大气压大小。
(4)还能探究出其他问题。
比如: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 烧杯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知道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难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上 在液体的同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达到沸点,吸热
缓慢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例题讲解: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例题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答案】D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
B.“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
C.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
【例题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 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答案】C。
【解析】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A错误;
B.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B错误;
CD.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的露珠和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的“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C正确,D错误。故选C。
知识点二:沸腾
【例题3】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来完成实验.
(1)图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__(填“a”或“b”).
(2)甲组观察水沸腾时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______.他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________(选“A”或“B”).
(3)分析评估A、B两套装置.
【答案】(1)a (2)103 ℃ A (3)A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B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
【解析】水沸腾时,水迅速汽化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所以a是水沸腾时的情景;从温度计示数可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103 ℃,沸点高于100 ℃的原因可能是水上方的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从装置可看出,A装置上方有盖,它可以使水表面气压略高于外界的大气压,加盖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但这样做使水表面气压不等于外界大气压.
知识点三:蒸发
【例题4】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蒸发的快慢
与  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方法叫做  。
【答案】液体的温度。控制变量法。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判断本实验是研究和哪一因素的关系,要看清控制不变的量和对比变化的量分别是什么.在本题实验中,两物体具有相同的表面积,在相同的位置,表面空气流速是相同的,一个在树荫下,一个在阳光下,所以研究的是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知识点四:液化的方式
【例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膨胀,便于储存和运输。
B.火箭中用作燃料的氢和氧,都是以气体状态装在火箭里的。
C.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石油加工时产生的可燃气体液化后储存在钢瓶内的。
D.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不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C
A.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压缩,便于储存和运输。
B.火箭中用作燃料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的。
C.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石油加工时产生的可燃气体液化后储存在钢瓶内的。
D.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基础训练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对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屋檐下冰锥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乙图中古代的冶炼技术应用了汽化和凝固
C.丙图中太阳能净水器利用了水先液化后汽化
D.丁图中寒冷天气里,你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一朵“小白云”是液化形成的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3.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4.下列温度最接近4℃的是(  )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
5.2022年8月各核酸采样点通过搭建爱心帐篷、安装降温喷雾系统、放置空调扇、摆放大冰砖等方式积极做好市民与医务人员防暑工作,如图。下列对降温措施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搭建爱心帐篷是通过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来减缓水分蒸发
B.降温喷雾系统喷的“雾”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调扇开动后,蒸发器的水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D.摆放大冰砖是因为冰块的比热容大,会让人觉得凉快
二、填空题
6.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我省很多农村地区使用液化气,如图所示,通常是采用在一定温度下 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液化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如表所示是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15℃时,水银处于 态;白炽灯发光时的灯丝温度高达2500℃,应该选择 做灯丝。
物质 水银 铁 钨 锡
熔点/℃ ﹣39 1535 3441 232
沸点/℃ 357 2750 / /
8.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1)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
(2)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 (升高\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9.沸腾是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10.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小宇通过观察气泡上升不断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判断水沸腾了。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小宇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99 99 99 99 99 99 99
三、实验题
11.笑笑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当水温超过80℃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水的温度/℃ 80 86 92 98 98 98

(1)水沸腾前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时刻温度是 ℃;
(2)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 (选填“质量”或“温度”或“内能”)保持不变;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能力提升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  )
A.熔化吸热 B.蒸发吸热
C.液化放热 D.凝固放热
2.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  )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1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在1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4.如图,大、小烧杯A、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A.烧杯A内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烧杯A内的水温度达不到沸点,会沸腾
5.生活是学习知识的主舞台,我们要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对图中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武汉冬天道路结冰,可以通过撒盐提高冰的熔点
B.吐鲁番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C.东北冬天在菜容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来保存蔬菜
D.湖北武当山特色“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6.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氮 固态氧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210 ﹣218 ﹣117 ﹣39
物质 液态氮 液态氧 液态酒精 液态水银
沸点/℃ ﹣196 ﹣183 78 357
A.在﹣190℃时氮是液态
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
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二、填空题
7.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
8.各种液体沸腾是都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 。
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①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oC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oC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②小明观察到:第7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图 (选填“C”或“D”);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③请把表格中缺的一空补充到横线上: ;
④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
(2)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了,此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3)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如图能正确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10.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写作业时汗流不止,于是他打开了电风扇,立刻感觉到凉快了很多,这时他看了看家里的寒暑表,发现示数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小明感觉到凉快了很多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的 ,使身上的汗液蒸发加快,蒸发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人体温度降低。
11.小瑄利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水的内能不断 (选填“减小”或“增大”)直至水沸腾,她撤掉酒精灯,发现烧瓶中的水会停止沸腾,这说明水的沸腾需要 (选填“吸收”、“放出”)热量。她用胶皮塞塞紧烧瓶口,如图所示,将烧瓶倒置并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她观察到水重新沸腾。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瓶内气压 (选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
12.“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
三、实验题
13.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小明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错误,请指出: ;
(2)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持续加热至水沸腾,观察到“势如奔涛”的景象,这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需要 热量;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图线的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5)你知道吗,通过降温居然也能使水沸腾。如图丁所示,将刚停止沸腾的水装入烧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
14.如图所示,是小雯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为了达到该目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即可)
(2)小雯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象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3)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 。(选填“b”、“c”或“d”)

四、综合题
1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和熄灭后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泡温度计,如图2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乙温度计被湿布包了起来,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示数较 。(填高或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偏差越小,表示空气越 。(填潮湿或干燥)
基础训练题答案:
1.D
【知识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和现象
【详解】A.屋檐下的冰锥是水凝固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
B.乙图中古代的冶炼技术应用了熔化和凝固,故B错误;
C.净水器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饮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故C错误;
D.寒冷天气里,呼出的气体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看到的“小云朵”,故D正确。
故选D。
2.D
【知识点】液化的概念和现象
【详解】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露的形成是属于液化,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知识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液化的概念和现象
【详解】A.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故A错误;
B.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甲→乙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方式。乙→丙是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而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的液化过程,故C错误;
D.BC段温度保持不变,表示晶体熔化(或液体凝固)的过程,此时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故D正确。
故选D。
4.B
【知识点】沸腾的条件、沸点、常见物体的温度
【详解】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2~6℃,故B符合题意;
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约为100℃,故C不符合题意;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略高,约为4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知识点】汽化的概念和现象、液化的概念和现象、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详解】A.搭建爱心帐篷是通过遮阳的方法来降低温度,从而减缓水分蒸发,故A错误;
B.降温喷雾系统喷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空调扇开动后,加快蒸发,而蒸发从周围空气吸热,故C正确;
D.摆放大冰砖是因为冰块熔化时吸收热量,与比热容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6. 压缩体积 放出
【知识点】压缩体积液化
【详解】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温,二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气是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物质由的气体变成液体时,要向外放热。
7. 液 钨
【知识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沸腾的条件、沸点
【详解】水银的熔点是﹣39℃,所以﹣15℃时的水银处于液态。
钨的熔点是3441℃,所以应选择表中的金属钨做灯丝。
8. 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降低
【知识点】汽化的概念和现象、液化的概念和现象、压缩体积液化
【详解】(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要在常温下让氯乙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
9. 液体内部 表面
【知识点】沸腾的现象及特征
【详解】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10. 变大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调为小火
【知识点】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详解】水沸腾前,产生少量的气泡,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水沸腾后,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上升至水面破裂。故通过观察气泡上升不断变大判断水沸腾了。
根据表中的数据知道,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不变,故结论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汤沸腾后,即使调为小火,汤仍能保持沸腾。而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不论保持大火还是调为小火,老母鸡从汤中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即使用大火和使用小火,将老母鸡煮熟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而调为小火可以节省燃料,所以调为小火更为合理。
11. 96 温度
【知识点】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详解】(1)由甲图可知此时温度计示数为96℃。
(2)水沸腾时具有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
(3)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到各时间对应的温度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能力提升训练题答案:
1.B
【知识点】蒸发致冷的应用
【详解】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吸热;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靠汗液的蒸发吸热,带走身体的一部分热量,使体温不致升高太多,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A
【知识点】液化的概念和现象
【详解】A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被呼出后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知识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熔点和凝固点、温度计的选择、沸腾的条件、沸点
【详解】A.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80℃的酒精是气态,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是-39℃,气温接近-50℃时,水银处于固态,所以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故B错误;
C.如表可知,铅的熔点为328℃,而同种物质在同一气压下熔点和凝固点相等,所以铅的凝固点为328℃,故C错误;
D.水银的熔点是-39℃,所以-39℃的水银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此时若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4.C
【知识点】沸腾的条件、沸点
【详解】容器B内的水达到沸点后,能继续从酒精灯(高于100℃)中吸收热量保持沸腾状态,在水未完全汽化之前,温度保持在沸点温度不变,管A置于容器B中,能够从B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达到沸点,与B中的水温相同,所以,烧杯A内的水就无法再从B中吸收热量。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A
【知识点】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熔化的概念及现象
【详解】A.寒冷的冬季,在结冰的道路上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冰中掺入杂质,使冰的熔点降低,使冰在0℃以下熔化,从而使交通畅通,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少水的蒸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在低温时凝固可以放出热量来保存蔬菜的,防止冻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为冰,然后冰再熔化为水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知识点】沸腾的条件、沸点
【详解】A.氮的熔点是﹣210℃,沸点是﹣196℃,﹣190℃高于氮的沸点,所以是气体,故A错误;
B.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故B正确;
C.酒精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水在沸腾时,酒精会变成气体,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
D.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并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7. 液化 见解析
【知识点】生活中的汽、液化现象
【详解】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纸杯上,使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8.沸点
【知识点】沸腾的条件、沸点
【详解】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9. B C 水蒸气 94 低于 不会 C
【知识点】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详解】(1)①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位置。
②C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D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第7min时,水处于沸腾时的状态,故选择C图。
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沸腾前,水温每分钟升高2℃,所以第2min的温度为94℃。
④水在1个标准大压下的沸点为100℃,而此时水的沸点为98℃,说明此时大压值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2)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为98℃,此时试管中的水温度也为98℃,两者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3)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
A.图像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像的沸点与原来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液体先迅速降温再缓慢升温,沸点与之前相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不变 空气流动的速度 吸热
【知识点】蒸发致冷的应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详解】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汽化,汽化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11. 增大 吸收 减小 降低
【知识点】沸腾的现象及特征、沸腾的条件、沸点
【详解】撤掉酒精灯,发现烧瓶中的水会停止沸腾,这说明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利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水的内能不断增大。
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
12. 液化 不会
【知识点】沸腾的条件、沸点、生活中的汽、液化现象
【详解】“白气”实质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
沸腾需要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持续被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也就不会继续给炖盅中水加热,里面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而不能沸腾起来。
13. 玻璃泡碰到杯壁 92 不变 吸收 BC 降低
【知识点】沸腾的现象及特征、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详解】(1)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由图得,玻璃泡碰到杯壁。
由图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2℃。
(3)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4)图线的BC段温度不变,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5)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使烧瓶中的水达到沸点后还能吸收到热量,水又重新沸腾。
14. 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减小水的质量 不变 c
【知识点】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详解】(1)液体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这样可以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的质量。
(2)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a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一直为100℃。
(3)同一气压下水的沸点不变,当用质量大的水做实验,加热的时间变长,得到的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c。
15. 乙 低 潮湿
【知识点】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生活中的汽、液化现象
【详解】火焰熄灭前,菜上方的温度较高,水蒸气发生液化的程度较小,故“白气”较少;熄灭后,菜上方的温度较低,水蒸气液化程度大,形成的“白气”就增多;所以图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
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偏差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越潮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