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促进民族团结课件(6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促进民族团结课件(6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新知导入
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习近平等为受表彰的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代表颁奖。
视频: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为什么要为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的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颁奖?
新知导入
高山族、满族
布依族、朝鲜族
苗族、壮族
侗族、瑶族
彝族、维吾尔族
你认识这些少数民族吗?
人民币图案设计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民族概况,能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
道德修养:通过了解民族政策,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法治观念: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的知识, 能够自觉反对民族分裂,不做对民族团结不利的事,自党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责任意识:通过助力民族团结,能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增强责感和使命感。
自学导航
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民族关系?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5.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4.为什么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6.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探究新知
活动一:
一、民族大家庭
探究新知
考考你:你能说出我国哪些民族?
探究新知
视频:56个民族代表传递国旗
探究新知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考考你:
A.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B.哪个民族人口最多?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C.你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哪个省吗?
D.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E.我国56个民族总称为什么民族?
①中华民族的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55)
(汉族, 壮族)
(云南省)
(5个)
中华民族
探究新知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汉族
维吾尔族
藏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
苗族
少数民族分布图
观察少数民族分布图,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什么特点?
②民族分布格局: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探究新知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
我国各民族人民形成了什么样的兄弟情谊?
③各族人民的关系
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探究新知
1.我国的民族大家庭:
笔记 我国民族概况
①民族概况:
②分布特点:
③基本方针:
④民族政策:
⑤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易混易错
1.我国帮助少数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形成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高度自治权。
3.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
探究新知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的组成)
②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民族分布特点)
③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各族人民的关系)
探究新知
探究: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思考: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什么方针?
民族平等、
材料二:我国新修订的选举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应当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至少一名代表。
材料一: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为例:2977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人,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85%……
探究新知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民族团结
鄂温克族抗日骑兵队
云南各族同胞修筑滇缅公路
探究新知
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总书记指出,要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思考:材料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民族团结
探究新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援藏工作。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30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方面先后组织选派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奋战在雪域高原各地。
2023年夏天,在国家能源集团援藏项目支持下,铜龙村实施了“零碳”美丽乡村光伏供暖试点项目,在40户牧民群众的住宅屋顶架设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供暖,每家每户都安装了电暖气片,当地群众迈入了清洁、高效的现代化供暖生活。
山东援藏工作队打造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完成造林4万亩,栽植苗木288万余株,建设绿色走廊林网、水渠100公里。
2015年以来,中央组织部会同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及对口援藏省市,先后创新开展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拓展开启“小组团”援藏。以医疗为例,逐步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西藏,2400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基本就能得到及时治疗。
2023年夏天,广东省珠海市青少年交响乐团、合唱团在西藏林芝多地演出,与林芝的同龄人欢聚一堂;同年12月,林芝170余名青少年到达珠海,送去藏家歌舞,再续半年前结下的“山海之情”。
......
团结携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年
各民族共同繁荣
思考:对口支援西藏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探究新知
各民族共同繁荣
“火爆出圈的‘村BA’‘村超’,是新时代各民族自觉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时代画面。”
“村BA”“村超”是一个窗口,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画面,在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思考: “村BA”“村超”展现了各民族怎样的追求 ?
提示: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追求)
探究新知
张骞出使西域
左宗棠收复新疆
江孜保卫战
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各民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探究新知
探究: 为什么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救亡图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1903年12月,一支英国侵略军偷越我国边界,占领西藏帕里等地区,又于1904年4月进犯江孜。西藏人民践行“勿让洋人染指我疆土”“纵然男尽女绝,誓不与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在江孜保卫战中浴血奋战,坚持了3个多月。
思考: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西藏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团结一致、抵御外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的精神。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探究新知
探究: 为什么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思考:总书记的讲话启示我们为什么加强巩固民族团结?
提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P96)
探究新知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思考:
探究新知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地方人大、人民政府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独立
≠居住
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注意:区别于港、澳、台的高度自治!
我国先后共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探究新知
少数民族人大代表
汉族人大代表
你觉得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
民族不同
地域不同
信仰不同
习惯不同
相同
权利
义务
社会地位
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
探究新知
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①在我国,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地位平等)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权利义务平等)
同等的社会地位
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消除差异× 缩小差异√
探究新知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探究新知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
探究合作
讨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一般情况,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范围在少数民族高考可以加5-20分左右,但具体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省份和具体的加分项。1、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加20分。2、散居在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的时候加10分。3、散居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可以加5分。
思考:这一政策的规定是否违背民族平等的方针?
提示:不违背。平等的含义还包括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政策上给与特殊照顾。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探究新知
视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探究新知
“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民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探究归纳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什么?
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探究新知
活动二:
二、家和万事兴
探究新知
探究: 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从2023年上半年经济总量方面来看,广东上半年GDP位居第一;江苏上半年GDP紧随其后,山东上半年GDP位居第三;宁夏、青海、西藏分别居29、30、31位。
思考:查找右图中少数民族聚居省份GDP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其他省份经济水平有较大差距。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笔记: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探究新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探究新知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探究新知
4.为什么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③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探究新知
视频:关注重庆,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经济方面、民生方面、文化方面)
探究新知
经济方面: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
西部大开发战略
兴边富民行动
对口支援
探究新知
5. 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措施)
①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①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④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兴边富民行动
探究新知
5. 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措施)
②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派遣援藏教师
积极的就业政策
探究新知
视频:中国的文化自信——任何国家都偷不走的底蕴
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探究新知
文化方面: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藏戏
壮族三月三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回族开斋节
探究新知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探究新知
5. 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措施)
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受到法律保护和标准化指导;藏文典籍得到保护和利用。
衣食、住房、节庆等传统习俗现代文化接轨;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
由三世达赖建成的『理塘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里居住着4300多名僧侣素有“康南佛教圣地”之称
探究新知
5. 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措施)
④政治方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探究新知
5. 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措施)
①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②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④政治方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
探究新知
有人说,对于怎样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只能由国家来制定策略,公民个人对此无能为力。你认为呢?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探究归纳
⑤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P96(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重要性)P92
②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历史渊源)P92
③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追求)P92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P96(义务)
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p92-96
探究新知
6.青少年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1)思想上: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主动关心帮助其他民族的同学;
(2)学习上:学习有关的民族政策、方针,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行动上: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②了解和宣传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的意义;
③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少数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等。
从公民角度分析,我们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做些什么?
个人
角度
探究补充
(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3.有利于巩固新型民族关系
4.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为什么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地位”+“意义”
探究拓展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落实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
⑤全国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拓展:我国少数民族取得成就(获得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
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大家庭
家和万事兴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为什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1.经济: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民生: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初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民族交流。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措施
课堂练习
1. (2023年湖北宜昌)宜昌对口支援的新疆温泉、西藏山南的学生来宜交流,他们游览主峡,参观校园,与宜昌的学生同台演出。如果为该活动拟定标题,最恰当的是
A.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C
课堂练习
2.(2023年江苏省泰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
①加强沟通交流,实现文化统一
②坚定政治信仰,拥护民族政策
③树立法治观念,打击分裂犯罪
④高举团结旗帜,崇尚平等互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把握。①: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不是实现文化统一,①说法错误;②④:中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自觉维护民族团结,②④说法正确;③:打击分裂犯罪是国家机关的职责,不是中学生应该做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3.(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和基础
③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在民族乡设立人民政府作为民族自治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③:根据所学,民族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故①③正确;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故②错误;④: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故④错误;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4.(2024·湖北·中考真题)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下列符合这一规定的是( )
①某校举办“鄂疆少年手拉手”交流活动
②“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年启动
③某市组织开展藏汉学生“同上一节课”
④湖北推出“红色鄂豫皖”精品旅游线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①③:分析题文,某校举办“鄂疆少年手拉手”交流活动,增进了不同民族地区少年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某市组织开展藏汉学生“同上一节课”,促进了藏族和汉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年启动,主要侧重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
④:湖北推出“红色鄂豫皖”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在于红色旅游资源的推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5.(2024·河北·中考真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完成下面小题。
2.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共御外辱。在东北,汉、满、朝鲜等各族同胞组织起东北抗日联军;在西南,侗族等少数民族组成抗日军;在海南岛,黎族、苗族和汉族同胞建立了海南琼崖抗日纵队……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充分说明,我国各族人民( )
A.共同开拓祖国疆域 B.共同保卫伟大祖国
C.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D.共同繁荣民族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B:题文中我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共御外辱”、“团结一致、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充分说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保卫伟大的祖国,故B符合题意;
ACD:观点正确,但题文中未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6. (2024·河北·中考真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上,1500余件文物古籍,展开一幅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卷。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中华民族一家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留言簿上的这些感言让我们体会到,举办此展有利于( )
①促进我国各民族实现同步富裕
②确保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③④:从题文中“中华民族一家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等感言可知,举办此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故①说法错误;
②:题文中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7.(2024·天津·中考真题)国家通过实施“石榴红”工程,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学习、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有利于( )
A.实现各地区同步富裕 B.扩大公民民主政治权利
C.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D.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D:分析题文,国家实施“石榴红”工程,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学习、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有利于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故D符合题意;
A:“实现各地区同步富裕”表述错误,应该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故A错误;
B: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故B错误;
C: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早已形成,不是通过该工程形成的;故C错误;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8.(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动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以上言论共同指向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该主线是( )
A.民族交错居住分布格局 B.各民族经济建设全面同步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团结。
A:民族交错居住分布格局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
B:各民族经济建设不可能全面同步,而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故B说法错误;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9.(2024·福建·中考真题)自秦代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各民族历经几次大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这说明我国( )
①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相同的风俗习惯
②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了共同富裕
③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④各族人民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团结。
③④:分析题文,我国各民族历经几次大融合,共同开拓脚下的土地,这说明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各族人民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不会形成完全相同的风俗习惯;故①错误;
②:我国还在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尚未实现共同富裕;故②错误;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这表明( )
A.我国始终坚持把少数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国致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
D.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独立、共同繁荣的方针
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
课堂练习
11.近年来,河南省援疆工作队在维护稳定上当先锋、在产业援疆上谋长远、在智力援疆上结硕果、在改善民生上作表率、在交往交流上搭桥梁,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援疆力量”,赢得了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一致认同和广泛赞誉。河南开展援疆工作有利于( )
①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②促进新疆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③新疆实现高度自治,融洽民族关系
④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区域自治
尊重
课堂练习
12. (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截至2024年底,各援疆省市(含兵团)累计援疆资金近1700亿元,1100万各族群众住房条件改善,200多万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这有利于( )
A. 促进共同繁荣,完成祖国统一
B. 坚持民族平等,实现高度自治
C. 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新疆发展
D. 保障政治权利,彰显制度优势
C
课堂练习
13. (2025·山东·中考真题)近年来,山东某地在对口援疆工作中积极落实“文化润疆”战略,
把陶器镂空技术传授给新疆土陶艺人。改造后的土陶制品不仅外
观精美,而且附加值更高,有效助力当地发展。该做法
①有利于推动各民族同步富裕
②推动了鲁疆两地的文化交融
③实现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目的
④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