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第13讲 酸碱中和滴定--新高二化学暑期讲义选必修1(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弯道超车】第13讲 酸碱中和滴定--新高二化学暑期讲义选必修1(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讲 酸碱中和滴定
(
模块导航
)
(
模块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
)
1.原理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
2.酸碱指示剂
(1)熟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
石蕊
甲基橙
酚酞
(2)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①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
②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酸性,应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
③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碱性,应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④一般不用石蕊溶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3.实验操作与仪器的选择
(1)主要仪器
(2)滴定前准备
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记录。
锥形瓶:洗涤→装待测液→加指示剂。
(3)滴定操作
(4)滴定终点
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停止滴定,并记录标准溶液的体积。
(5)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根据每次所用标准液的体积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平均值。
(
题型归纳
)
【题型1酸碱中和滴定注意事项与数据处理】
1.1现用中和滴定来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
(1)滴定:用________式滴定管盛装c mol·L-1盐酸标准液。如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滴定前,读数为____________ mL,此次滴定结束后的读数为____________mL,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________(填“等于”“小于”或“大于”)25.10 mL,可用________作指示剂。
(2)排出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下图______(填“甲”“乙”或“丙”)的操作,然后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3)若以酚酞溶液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标准盐酸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NaOH溶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20.00 0.48 20.50
第二次 20.00 4.02 24.00
第三次 20.00 1.05 22.05
①描述滴定终点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酸 0.30 24.90 大于 酚酞或甲基橙
(2)丙 (3)①滴入最后半滴标准盐酸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 ②第三次数据明显与前两次数据差别较大,应舍弃,将第一次滴定所得数据代入,得:c1(NaOH)===0.100 1 mol·L-1;同理可得:c2(NaOH)=0.099 9 mol·L-1,则c(NaOH)==0.100 0 mol·L-1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一定体积的K2Cr2O7标准溶液可以选用图甲中滴定管
B.如图乙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C.在滴定过程中,滴加酸液操作应如图丙所示
D.图丁中,应将凡士林涂在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
【答案】D
【解析】A.K2Cr2O7标准溶液可氧化橡胶,不能选图中碱式滴定管量取,A错误;B.滴定管的小刻度在上方,图中读数为11.80mL,B错误;C.滴加酸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振荡锥形瓶,图中使用的为右手控制活塞,C错误;D.将凡士林涂在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可起润滑和密封作用,图中操作合理,D正确;故答案为:D。
1.3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食用白醋,测定其中醋酸含量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盛白醋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白醋溶液润洗2~3次
B.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要用白醋溶液润洗2~3次
C.配标准溶液是称取4.0g NaOH固体放入10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刻度
D.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黄色,为滴定终点
【答案】B
【解析】A.盛白醋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不能用白醋溶液润洗,否则导致待测液体积增大,故A错误;B.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要用白醋溶液润洗2~3次,以确保滴定管中放出的待测液浓度准确,B正确;C.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固体,NaOH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故C错误;D.用NaOH溶液滴定白醋,终点生成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显碱性,应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为滴定终点,故D错误;故选B。
1.4 (2024·湖南省常德市质量检测)为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用标准稀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1)配制100mL0.100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所需仪器除量筒、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
(2)用 量取20.00 mL待测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为减小实验误差,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NaOH溶液体积均为mL,三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盐酸溶液体积 19.00 23.00 23.04
该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 。
(3)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滴加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由 ,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待测NaOH溶液浓度值)偏低的有 。
A.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
B.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
C.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稀盐酸溶液润洗
D.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
E.摇动锥形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瓶外
(5)中和滴定的装置和相似操作可用来做其它实验,如据反应I2+2S2O32-=S4O62-+2I-,可以用碘水滴定Na2S2O3溶液,应选 作指示剂;据反应5H2C2O4+2MnO4-+6H+=10CO2↑+Mn2++8H2O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KMnO4溶液应装在 滴定管中(填写“酸式”或者“碱式”)。
【答案】(1)100mL容量瓶
(2) 碱式滴定管 0.1151mol/L
(3)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浅红色变为无色
(4)DE
(5) 淀粉 酸式滴定管
【详解】(1)配制100mL0.1000mol/L的盐酸,需要的仪器有量筒、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的容量瓶。(2)氢氧化钠是强碱,应该用碱式滴定管;根据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的数据是无效的,所以取后2次的平均值为23.02ml,因此NaOH溶液的浓度为。(3)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故答案为:滴定管中溶液颜色变化。(4)A项,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导致c(标准)减小,V(标准)增大, c(标准)偏高,故A错误;B项,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项,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稀盐酸溶液润洗,导致c(标准)减小, V(标准)增大,c(标准)偏高,故C错误;D项,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导致V(标准)减小,c(标准)偏低,故D正确;E项,摇动锥形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瓶外,相当于减少了氢氧化钠的量,消耗盐酸的体积偏低,结果就偏低,故 E正确;故选DE。(5)碘水与淀粉显蓝色,可以作为指示剂;因为碱性滴定管有一段是橡胶,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所以用酸性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
【题型2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分析依据:cB=(VB表示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A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
若VA偏大 cB偏大;若VA偏小 cB偏小。
2.1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分析实验误差(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步骤 操作 c(NaOH)
洗涤 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取用待测液的滴定管
锥形瓶洗净后瓶内还残留少量蒸馏水
取液 取碱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且取液结束前气泡消失
滴定 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变红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有液滴溅出
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
读数 滴定前仰视读数或滴定后俯视读数
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
答案 偏高 偏高 偏低 无影响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无影响 偏低 偏高
2.2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取NaOH溶液时俯视读数
B.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悬挂液滴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答案】C
【解析】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时俯视读数,会使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造成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A不符合题意;B.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悬挂液滴,会使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B不符合题意;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可能会导致滴定终点的误判,使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C符合题意;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会使NaOH溶液的体积偏大,导致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用标准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溶液由红色刚变无色时,立即停止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 NaOH 溶液润洗,最后加入 NaOH 溶液进行滴定
C.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直接装入标准盐酸,调节液面至 0 刻度后,进行滴定
D.用碱式滴定管取 20.00mL NaOH 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后进行滴定
【答案】D
【解析】A.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分析,可知c(碱)偏大,故A项错误;B.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分析,可知c(碱)偏大,故B项错误;C.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标准盐酸被稀释,浓度偏小,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分析,可知c(碱)偏大,故C项错误;D.用碱式滴定管取2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酚酞,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对V(酸)无影响,根据分析,可知c(碱)不变,故D项正确;故本题选D。
(
模块

酸碱中和滴定的曲线
)
1.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的pH曲线
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
2.强酸(碱)滴定弱碱(酸)pH曲线比较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的滴定曲线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
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酸与弱碱反应
(
题型归纳
)
【题型3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3.1室温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 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 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B.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
D.V(NaOH)=30.00 mL时,pH≈12.3
答案 C
解析 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呈中性,室温下pH=7,故A正确;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外,误差更大,故C错误;V(NaOH)=30.0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且c(NaOH)=
=0.02 mol·L-1,即溶液中c(OH-)=0.02 mol·L-1,则c(H+)=5×10-13 mol·L-1,pH=-lg c(H+)≈12.3,故D正确。
3.2常温下,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图甲是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Q点表示酸碱中和滴定终点
B.图乙可表示常温下0.1 mol·L-1盐酸滴加到40 mL 0.1 mol·L-1 NaOH溶液的滴定曲线
C.图丙表示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5.00 mL盐酸的滴定曲线,则c(HCl)=0.080 0 mol·L-1
D.图丁表示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答案 C
解析 A项,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体积应为20 mL;C项,c(HCl)===0.080 0 mol·L-1。
3.3一元酸HX和HY都是20 mL,分别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HX时,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定结果偏低
B.HX可能是HCl,HY可能是CH3COOH
C.HX和HY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都为1.000 mol·L-1
D.a点和b点对应溶液的导电性相同
答案 A
解析 NaOH溶液滴定HX,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碱性,甲基橙在酸性时就变色,故NaOH消耗量会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A正确;0.100 0 mol·L-1 NaOH与20 mL酸恰好反应时消耗的碱的体积为20.00 mL,所以酸的浓度都是0.100 0 mol·L-1,根据图像纵坐标可知,HX为弱酸,HY为强酸,故B、C错误;a点对应溶质是NaX和HX,HX为弱电解质,b点对应溶质是NaY和HY,HY是强电解质,虽然各物质的浓度都相同,但是溶液中离子浓度不相同,故导电性不同,故D错误。
3.4室温下,向a点(pH=a)的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滴入1.000 mol·L-1盐酸,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此氨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B.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可能存在:c(NH)>c(Cl-)>c(OH-)>c(H+)
C.c点时消耗盐酸体积小于20.00 mL
D.a、d两点的溶液,水的离子积Kw(a)>Kw(d)
答案 D
解析 将氨水稀释,氨水中NH、OH-的浓度均减小,因而导电能力减弱,A项正确;由图知,b点溶液显碱性,氨水有剩余,B项正确;c点溶液呈中性,因而V(盐酸)略小于20.00 mL,C项正确;d点对应的温度较高,其水的离子积常数较大,D项错误。
【题型4 滴定终点判断】
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半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半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半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1.用a 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黄色
2.用标准碘溶液滴定溶有SO2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SO2的含量,应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淀粉溶液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溶有SO2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SO2的含量,是否需要选用指示剂________(填“是”或“否”),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否 当滴入最后半滴酸性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用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滴定Ti3+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Ti3++Fe3+===Ti4++Fe2+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后,溶液变成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用标准KI溶液滴定含有Fe3+的溶液,应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KSCN溶液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KI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
(
模块

分层训练
)
1.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需要用到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下列有关滴定管的判断、使用或操作有误的是
A B
酸式滴定管 酸式/碱式滴定管
涂抹凡士林在图中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防止漏水 正确读取滴定管的读数为
C D
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
排出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 用标准浓度的酸性溶液测定溶液中的含量
【答案】B
【解析】A.凡士林是一种软膏状有机物,有滑腻感,旋塞处涂抹凡士林可以润滑、防水渗出,若滴定管旋塞处存在轻微漏水现象,可在涂抹凡士林在图中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防止漏水涂抹凡士林在图中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防止漏水,故A正确;B.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由图可知,题给滴定的读数为20.60mL,故B错误;C.排出碱式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时,应将碱式滴定管盛满溶液,将尖端部分向上倾斜,然后轻轻挤压橡胶管中的玻璃球,快速放液赶出尖嘴中的气泡,故C正确;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所以用标准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测定溶液中草酸钠的含量时,应将草酸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故D正确;故选B。
2.某研究小组以铝土矿为原料制备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絮凝剂效果可用盐基度衡量,盐基度。现测定产品的盐基度,的定量测定:称取一定量样品,配成溶液,移取溶液于锥形瓶中,调,滴入指示剂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红色(有沉淀),内不褪色。平行测试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另测得上述样品溶液中。该产品的盐基度为
A.0.65 B.0.70 C.0.75 D.0.80
【答案】C
【解析】利用元素守恒可知,n(AgCl)=2.4×10-3mol,则n(Cl-)=2.4×10-3mol,又因为n(Al3+)=3.2×10-3mol,由中氯元素守恒可得出b×1.6×10-3=2.4×10-3mol,即b=1.5,又因为溶液电荷守恒,则3×3.2×10-3mol=1×2.4×10-3mol+n(OH-),n(OH-)=7.2×10-3mol,再次利用a×1.6×10-3=7.2×10-3mol,即a=4.5,将a和b代人盐基度公式,则盐基度==0.75,故选C。
3.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某CuCl2晶体试样的纯度,试样不含其它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已知:2Cu2++4I-=2CuI↓+I2,。取mg试样加水溶解,加入过量KI固体反应,用0.1000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部分实验仪器和读数如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样在甲中溶解,滴定管选乙
B.选用淀粉作指示剂,当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立刻进行读数
C.丁图中,滴定前滴定管的读数为(a- 1.00) mL
D.对装有标准液的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后读数方式如丁图所示,则测得的结果偏小
【答案】D
【解析】A.试样应该在烧杯中溶解,Na2S2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滴定管选碱式滴定管,选丙,故A错误;B.选用淀粉作指示剂,当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且30s内不褪色才可以读数,B错误;C.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越往下刻度越大,故丁图中,滴定前滴定管的读数为(a+1.00)mL,C错误;D.对装有标准液的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后读数方式如丁图所示俯视读数,导致标准液体积读少了,测量结果偏低,D正确;故选D。
4.用标准浓度氢氧化钠的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操作中会使盐酸测定的浓度偏大的是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②锥形瓶用水洗后,直接加入未知浓度的盐酸
③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标准溶液的浓度减小,所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增大,会使盐酸测定的浓度偏大;②锥形瓶中盛有少量蒸馏水,再加待测液,待测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不变,不产生误差;③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待测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所测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此时所测盐酸的浓度偏小;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所测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最终测得盐酸的浓度偏大;只有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酸碱中和滴定是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某兴趣小组准确量取待测浓度的盐酸于锥形瓶中,用的标准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以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B.使用酚酞为指示剂,当锥形瓶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
C.实验过程中某同学记录消耗的溶液的体积为
D.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滴定前有气泡,到达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低
【答案】A
【解析】A.锥形瓶用蒸馏水润洗后,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A正确;B.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B错误;C.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此同学记录的数据有错误,C错误;D.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说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错误;答案选A。
6.亚磷酸(H3PO3)是有机磷水处理药剂的原料,有强还原性,容易被银离子氧化为磷酸。右图为向某浓度的亚磷酸中滴加NaOH溶液,其pH与溶液中的H3PO3、H2PO、HPO的物质的量分数α(X)(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与整个物种浓度之和的比值)的关系。下列关于亚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磷酸与磷酸相似,均为三元酸
B.亚磷酸与银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亚磷酸的Ka2=10-7
D.pH为5~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3+2OH-=HPO+2H2O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知,溶液中不存在PO,则亚磷酸是二元酸,A错误;B.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反应中银离子是氧化剂,氧化产物的化学式为H3PO4,则H3PO3是还原剂,根据转移电子守恒,n(Ag+)=n(H3PO3)×(5-3),即n(Ag+)∶n(H3PO3)=2∶1,B错误;C.亚磷酸的,根据图示pH=6.5时,c(HPO)=c(H2PO),则Ka2=c(H+)=10-6.5,即数量级为10-7,C正确;D.根据图示知,pH为5~9时,H2PO转化为HPO,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H2PO+OH-=HPO+H2O,D错误;故答案选C。
7.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NaOH溶液实验中,指示剂为甲基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滴定前要进行滴定管的查漏、洗涤和润洗等准备工作
B.滴定达终点后,溶液呈橙色,则溶液为中性溶液
C.若滴定过程中,有待测液溅出,则需要停止实验,重新再做
D.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消耗盐酸为20.00mL
【答案】B
【解析】A.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要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A正确;B.滴定达终点后,溶液呈橙色,且半分钟之内不褪色,说明反应达到终点,因突跃范围跨度大,且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溶液不一定为中性溶液,B错误;C.若滴定过程中,有待测液溅出,导致待测液物质的量减小,无法准确测量,则需要停止实验,重新再做,C正确;D.根据图示数据可读出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70mL-0.70mL=20.00mL,D正确;故选B。
8.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可以测定市售双氧水溶液中H2O2的浓度(单位g·L-1),实验过程包括标准溶液的准备和滴定待测溶液:
I.准备标准溶液
a.配制100mLKMnO4溶液备用;b.准确称取Na2C2O4基准物质3.35g(0.025mol),配制成250mL标准溶液。取出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3mol·L-1硫酸酸化后,用待标定的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计算KMnO4溶液的浓度。
II.滴定主要步骤
a.取待测双氧水10.00mL于锥形瓶中;b.锥形瓶中加入30.00mL蒸馏水和30.00mL3mol·L-1硫酸,然后用已标定的KMnO4溶液(0.1000mol·L-1)滴定至终点;c.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组别 1 2 3
消耗标准溶液体积(mL) 25.24 25.02 24.98
d.数据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Na2C2O4配制成250mL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 。
(2)标定KMnO4溶液时,可以选择 (填序号)调节溶液酸度,请说明理由 。
①稀硫酸 ②稀硝酸 ③稀盐酸
(3)滴定双氧水至终点的现象是 。
(4)计算此双氧水的浓度为 g·L-1。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滴定管在检漏、水洗、烘干后再装酸性KMnO4溶液,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滴定管和锥形瓶在用蒸馏水洗净后,需要用待装液润洗
C.半滴操作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滴定终点时,若装酸性KMnO4溶液的滴定管中有气泡,会导致所测双氧水浓度偏大
【答案】(1)250mL容量瓶
(2)① 与草酸钠溶液酸化试剂相同,且稀硫酸不会与高锰酸钾和草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滴入最后半滴KMnO4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化
(4)21.25 (5)A
【解析】(1)配置250ml溶液需要用到250mL容量瓶;
(2)稀硫酸与草酸钠溶液酸化试剂相同,且稀硫酸不会与高锰酸钾和草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稀硝酸会与草酸钠发生氧化还原,稀盐酸有可能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选①;
(3)滴加高锰酸钾的过程中,一开始进入溶液的高锰酸钾均参与反应,溶液无色,滴定终点后高锰酸钾有剩余,溶液呈紫色,故答案为滴入最后半滴KMnO4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化;
(4)由数据分析可知,第一组数据与二三组差距过大,要舍弃,因此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m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的比关系为,双氧水的浓度为=0.625mol/L=21.25g/L;
(5)A.滴定管在检漏、水洗、烘干后再装酸性KMnO4溶液,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A正确;B.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使待测液溶质变多,B错误;C.半滴操作时,滴定管的尖嘴不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会使滴入液体偏多,C错误;D.滴定终点时,若装酸性KMnO4溶液的滴定管中有气泡,会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所测双氧水浓度偏小,D错误;故选A。
9.酸碱中和滴定法在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I.某学生用0.2000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如下: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处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下读数;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还存有少量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 (填编号)。
(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 。
(3)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4)根据表格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的浓度: mol L-1。
滴定次数 待测体积(mL) 标准烧碱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0.00 0.402 0.40
第二次 20.00 2.002 4.10
第三次 20.00 4.002 4.00
II.温度t℃时,某NaOH稀溶液中mol L-1,mol L-1,已知,请回答下列问题:
(5)该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该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为 。
(6)给该NaOH溶液加热时,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①
(2)最后半滴NaOH溶液滴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红色或粉红色均可),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22.60 (4)0.2000 (5)10-bmol·L-1 10-amol·L-1 (6)变小
【解析】(1)①根据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应用所装液体进行润洗,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NaOH溶液,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 (标准)偏大,所测盐酸浓度偏大,错误;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处充满液体,正确;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下读数,正确;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还存有少量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正确;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正确。
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①。
(2)在盐酸中滴入酚酞,溶液无色,滴定终点时,NaOH过量半滴,溶液恰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故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最后半滴NaOH溶液滴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红色或粉红色均可),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22.60mL。
(4)三次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22.10、20.00,第二组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弃,则消耗标准液平均体积为:20. 00mL,待测盐酸的浓度为。
(5)温度t℃时,某NaOH稀溶液中mol L-1,mol L-1,已知,则,该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同,即为10-bmol·L-1;该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则该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为10-amol·L-1。
(6)给该NaOH溶液加热时,不变,增大,则变大,pH变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讲 酸碱中和滴定
(
模块导航
)
(
模块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
)
1.原理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
2.酸碱指示剂
(1)熟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
石蕊
甲基橙
酚酞
(2)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①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
②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酸性,应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
③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碱性,应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④一般不用石蕊溶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3.实验操作与仪器的选择
(1)主要仪器
(2)滴定前准备
滴定管: →洗涤→ →装液→→记录。
锥形瓶:洗涤→装待测液→加指示剂。
(3)滴定操作
(4)滴定终点
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停止滴定,并记录标准溶液的体积。
(5)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 次,根据每次所用标准液的体积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
(
题型归纳
)
【题型1酸碱中和滴定注意事项与数据处理】
1.1现用中和滴定来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
(1)滴定:用________式滴定管盛装c mol·L-1盐酸标准液。如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滴定前,读数为____________ mL,此次滴定结束后的读数为____________mL,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________(填“等于”“小于”或“大于”)25.10 mL,可用________作指示剂。
(2)排出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下图______(填“甲”“乙”或“丙”)的操作,然后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3)若以酚酞溶液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标准盐酸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NaOH溶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20.00 0.48 20.50
第二次 20.00 4.02 24.00
第三次 20.00 1.05 22.05
①描述滴定终点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一定体积的K2Cr2O7标准溶液可以选用图甲中滴定管
B.如图乙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C.在滴定过程中,滴加酸液操作应如图丙所示
D.图丁中,应将凡士林涂在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
1.3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食用白醋,测定其中醋酸含量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盛白醋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白醋溶液润洗2~3次
B.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要用白醋溶液润洗2~3次
C.配标准溶液是称取4.0g NaOH固体放入10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刻度
D.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黄色,为滴定终点
1.4 (2024·湖南省常德市质量检测)为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用标准稀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1)配制100mL0.100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所需仪器除量筒、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
(2)用 量取20.00 mL待测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为减小实验误差,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NaOH溶液体积均为mL,三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盐酸溶液体积 19.00 23.00 23.04
该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 。
(3)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滴加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由 ,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待测NaOH溶液浓度值)偏低的有 。
A.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
B.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
C.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稀盐酸溶液润洗
D.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
E.摇动锥形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瓶外
(5)中和滴定的装置和相似操作可用来做其它实验,如据反应I2+2S2O32-=S4O62-+2I-,可以用碘水滴定Na2S2O3溶液,应选 作指示剂;据反应5H2C2O4+2MnO4-+6H+=10CO2↑+Mn2++8H2O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KMnO4溶液应装在 滴定管中(填写“酸式”或者“碱式”)。
【题型2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分析依据:cB=(VB表示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A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
若VA偏大 cB偏大;若VA偏小 cB偏小。
2.1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分析实验误差(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步骤 操作 c(NaOH)
洗涤 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取用待测液的滴定管
锥形瓶洗净后瓶内还残留少量蒸馏水
取液 取碱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且取液结束前气泡消失
滴定 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变红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有液滴溅出
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
读数 滴定前仰视读数或滴定后俯视读数
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
2.2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取NaOH溶液时俯视读数
B.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悬挂液滴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2.3用标准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溶液由红色刚变无色时,立即停止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 NaOH 溶液润洗,最后加入 NaOH 溶液进行滴定
C.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直接装入标准盐酸,调节液面至 0 刻度后,进行滴定
D.用碱式滴定管取 20.00mL NaOH 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后进行滴定
(
模块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
1.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的pH曲线
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
2.强酸(碱)滴定弱碱(酸)pH曲线比较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的滴定曲线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
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酸与弱碱反应
(
题型归纳
)
【题型3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3.1室温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 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 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B.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
D.V(NaOH)=30.00 mL时,pH≈12.3
3.2常温下,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图甲是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Q点表示酸碱中和滴定终点
B.图乙可表示常温下0.1 mol·L-1盐酸滴加到40 mL 0.1 mol·L-1 NaOH溶液的滴定曲线
C.图丙表示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5.00 mL盐酸的滴定曲线,则c(HCl)=0.080 0 mol·L-1
D.图丁表示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3.3一元酸HX和HY都是20 mL,分别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HX时,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定结果偏低
B.HX可能是HCl,HY可能是CH3COOH
C.HX和HY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都为1.000 mol·L-1
D.a点和b点对应溶液的导电性相同
3.4室温下,向a点(pH=a)的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滴入1.000 mol·L-1盐酸,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此氨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B.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可能存在:c(NH)>c(Cl-)>c(OH-)>c(H+)
C.c点时消耗盐酸体积小于20.00 mL
D.a、d两点的溶液,水的离子积Kw(a)>Kw(d)
【题型4 滴定终点判断】
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半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半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半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1.用a 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准碘溶液滴定溶有SO2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SO2的含量,应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溶有SO2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SO2的含量,是否需要选用指示剂________(填“是”或“否”),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用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滴定Ti3+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标准KI溶液滴定含有Fe3+的溶液,应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模块

分层训练
)
1.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需要用到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下列有关滴定管的判断、使用或操作有误的是
A B
酸式滴定管 酸式/碱式滴定管
涂抹凡士林在图中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防止漏水 正确读取滴定管的读数为
C D
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
排出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 用标准浓度的酸性溶液测定溶液中的含量
2.某研究小组以铝土矿为原料制备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絮凝剂效果可用盐基度衡量,盐基度。现测定产品的盐基度,的定量测定:称取一定量样品,配成溶液,移取溶液于锥形瓶中,调,滴入指示剂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红色(有沉淀),内不褪色。平行测试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另测得上述样品溶液中。该产品的盐基度为
A.0.65 B.0.70 C.0.75 D.0.80
3.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某CuCl2晶体试样的纯度,试样不含其它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已知:2Cu2++4I-=2CuI↓+I2,。取mg试样加水溶解,加入过量KI固体反应,用0.1000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部分实验仪器和读数如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样在甲中溶解,滴定管选乙
B.选用淀粉作指示剂,当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立刻进行读数
C.丁图中,滴定前滴定管的读数为(a- 1.00) mL
D.对装有标准液的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后读数方式如丁图所示,则测得的结果偏小
4.用标准浓度氢氧化钠的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操作中会使盐酸测定的浓度偏大的是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②锥形瓶用水洗后,直接加入未知浓度的盐酸
③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酸碱中和滴定是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某兴趣小组准确量取待测浓度的盐酸于锥形瓶中,用的标准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以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B.使用酚酞为指示剂,当锥形瓶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
C.实验过程中某同学记录消耗的溶液的体积为
D.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滴定前有气泡,到达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低
6.亚磷酸(H3PO3)是有机磷水处理药剂的原料,有强还原性,容易被银离子氧化为磷酸。右图为向某浓度的亚磷酸中滴加NaOH溶液,其pH与溶液中的H3PO3、H2PO、HPO的物质的量分数α(X)(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与整个物种浓度之和的比值)的关系。下列关于亚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磷酸与磷酸相似,均为三元酸
B.亚磷酸与银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亚磷酸的Ka2=10-7
D.pH为5~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3+2OH-=HPO+2H2O
7.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NaOH溶液实验中,指示剂为甲基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滴定前要进行滴定管的查漏、洗涤和润洗等准备工作
B.滴定达终点后,溶液呈橙色,则溶液为中性溶液
C.若滴定过程中,有待测液溅出,则需要停止实验,重新再做
D.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消耗盐酸为20.00mL
8.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可以测定市售双氧水溶液中H2O2的浓度(单位g·L-1),实验过程包括标准溶液的准备和滴定待测溶液:
I.准备标准溶液
a.配制100mLKMnO4溶液备用;b.准确称取Na2C2O4基准物质3.35g(0.025mol),配制成250mL标准溶液。取出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3mol·L-1硫酸酸化后,用待标定的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计算KMnO4溶液的浓度。
II.滴定主要步骤
a.取待测双氧水10.00mL于锥形瓶中;b.锥形瓶中加入30.00mL蒸馏水和30.00mL3mol·L-1硫酸,然后用已标定的KMnO4溶液(0.1000mol·L-1)滴定至终点;c.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组别 1 2 3
消耗标准溶液体积(mL) 25.24 25.02 24.98
d.数据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Na2C2O4配制成250mL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 。
(2)标定KMnO4溶液时,可以选择 (填序号)调节溶液酸度,请说明理由 。
①稀硫酸 ②稀硝酸 ③稀盐酸
(3)滴定双氧水至终点的现象是 。
(4)计算此双氧水的浓度为 g·L-1。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滴定管在检漏、水洗、烘干后再装酸性KMnO4溶液,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滴定管和锥形瓶在用蒸馏水洗净后,需要用待装液润洗
C.半滴操作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滴定终点时,若装酸性KMnO4溶液的滴定管中有气泡,会导致所测双氧水浓度偏大
9.酸碱中和滴定法在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I.某学生用0.2000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如下: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处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下读数;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还存有少量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 (填编号)。
(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 。
(3)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4)根据表格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的浓度: mol L-1。
滴定次数 待测体积(mL) 标准烧碱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0.00 0.402 0.40
第二次 20.00 2.002 4.10
第三次 20.00 4.002 4.00
II.温度t℃时,某NaOH稀溶液中mol L-1,mol L-1,已知,请回答下列问题:
(5)该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该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为 。
(6)给该NaOH溶液加热时,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