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压强(第1课时)基础巩固--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压强(第1课时)基础巩固--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压强(第1课时)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力的示意图中,表示斜面上的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且指向受压物体。
【详解】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作用点在斜面上。压力与接触面是垂直的,且指向被压的斜面,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关于压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就是重力 B.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但产生原因不同
C.压力大小与重力没有必然联系 D.压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答案】C
【详解】ABC.对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重力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其它情况与物重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故A、B错误,C正确。
D.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物体的受力面、接触面,故D错误。
故选C。
3.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力相等
B.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详解】ABD.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所以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力相等,故A正确,BD错误;
C.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都属于弹力,两核桃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乙核桃发生的形变没有甲明显(即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故C错误。
故选A。
4.下图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与压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重力G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压力F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物体。
A.压力的作用点画错,故A错误;
B.重力和压力的作用点都画错,故B错误;
C.重力和压力的作用点、方向都正确,故C正确;
D.压力的作用点画错,故D错误。
故选C。
5.以下属于压强单位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压强等于压力与面积的比值。那么压强的单位就由压力单位(N)和面积单位(m2)复合而成,即压强的单位是N/m2,而物理上用Pa取代了N/m2。
故选B。
6.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对照法
B.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重来减少货车对路面的损伤,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输液针通常又尖又细,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
【答案】C
【详解】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故A错误;
B.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重来减少货车对路面的损伤,即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图甲、乙符合题意,故B错误;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用到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
D.输液针通常又尖又细,是利用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因此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故D错误。
故选C。
7.永嘉麦饼是温州著名小吃。制作麦饼时,将一块面团压扁成面饼(如图)。与面团相比,面饼对桌面的(  )
A.压力变小 B.压力变大 C.压强变小 D.压强变大
【答案】C
【详解】从面团到压扁过程中,面饼的质量不变,重力不变,则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变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强约是
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
【答案】D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体重在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
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9.如图所示,有五块完全相同的砖以三种形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图甲是两块砖叠放;图乙是单块砖平放;图丙是两块砖并排平放;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比较它们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p丙 B.p甲=2p乙=2p丙 C.p甲=2p乙=p丙 D.p甲<p乙<p丙
【答案】B
【详解】设一块砖的重力为G,砖的底面积为S,根据图示可知
F甲=2G
F乙=G
F丙=2G
由可得
解得
p甲 =2p乙=2p丙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先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F、p不变,f变大 B.F、f不变,p变大
C.F变小,p、f变大 D.F、f不变,p变小
【答案】B
【详解】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由可得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变大;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f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上的力将图钉按在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B.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C.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D.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小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答案】D
【详解】AB.用手给钉帽施加压力时,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由力的相互作用可知,钉尖对墙壁的压力等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所以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故AB错误;
CD.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而钉帽的面积较大,即受力面积较大,根据可知,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小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一个木块放置在水平桌面,在力的作用下缓慢的向右推动(露出桌面但未掉落),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变大 B.变大 C.变小 D.变小
【答案】B
【详解】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重力不变,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故AC错误;
桌面受到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可知压强增大,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13.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增大压强的是(  )
A.货车装多个车轮 B.啄木鸟的喙很尖
C.铁轨下垫枕木 D.书包背带做得宽大
【答案】B
【详解】A.货车装多个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
B.啄木鸟的喙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铁轨下垫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书包背带做得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4.将一瓶矿泉水(未装满水)放在海绵上,海绵发生凹陷,如图所示。以下措施能使凹陷程度变小的是( )
A.将瓶子倒放 B.将瓶子横放
C.瓶中增加一些水 D.瓶中换成等液面的食盐水
【答案】B
【详解】能使凹陷程度变小的,其实就是减小瓶子对支撑面的压强。
A.将瓶子倒放,瓶盖与海绵的受力面积更小,压强增大,凹陷程度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将瓶子横放,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凹陷程度变小,故B符合题意;
C.瓶中增加一些水,受力面积一定,压力增大,压强增大,凹陷程度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瓶中换成等液面的食盐水,瓶内盐水的重力变大,压力变大,压强变大,凹陷程度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人行路上铺设了有凹凸花纹的盲道,主要为了方便盲人行走。我们应礼让盲道,自觉将自行车停放在规定区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人行走在盲道上,主要依靠的感觉是触觉
B.盲人大脑皮层中,可能没有正常视觉中枢
C.盲人行走在盲道上,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变小
D.盲人行走在盲道上,脚底受到的压强变大
【答案】C
【详解】A.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盲人行走在盲道上,主要依靠的感觉是触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盲人由于眼睛看不见,所以大脑皮层中,可能没有正常视觉中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盲人行走在盲道上,因盲道的是粗糙的,而压力不变,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变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盲人行走在盲道上,受力面积减小,而压力不变,脚底受到的压强变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四处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a处的车把套紧套钢管上 B.b处踏板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c处有宽大的座垫 D.d处车轴上涂有润滑油
【答案】C
【详解】A.a处的车把套紧套在钢管上,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车把套和钢管间的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b处踏板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c处有宽大的座垫,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人体的压强,故C符合题意;
D.d处车轴上涂有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7.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S'(S【答案】 小于 大于
【详解】[1]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接触面积
S根据公式
F=G=pS
可知,甲的重力小于乙的重力,即
G甲[2]若将二者叠放在一起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二者重力之和,即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接地面积
S根据公式可知,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18.如图为一款多功能手杖,撑开可以当座椅,折叠后可当拐杖。
(1)该产品的坐垫设计成加大版,内有凹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 减小压强,从而提高舒适度;
(2)该产品的手柄上有花纹,这样设计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 ,从而提高安全性;
(3)拐杖静止放置于地面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 为一对平衡力。
【答案】(1)增大受力面积
(2)摩擦力
(3)自身重力
【详解】(1)多功能手杖的坐垫设计成加大版,内有凹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从而提高舒适度。
(2)多功能手杖的手柄上有花纹,这样设计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从而提高安全性。
(3)拐杖静止放置于地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重力符合二力平衡条件,为一对平衡力。
19.如图所示的北极熊亲自示范了如何安全通过薄冰层,只见它分开双腿,趴在地上分摊身体的重量,用肚腩滑行,网友说它是一只“上过学”的北极熊。它这样做 (选填“能”或“不能”)减小对冰面的压力。它是通过增大 来减小对冰面的 。
【答案】 不能 受力面积 压强
【详解】[1]水平面上,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北极熊在冰层趴在冰面上,其压力大小依旧等于重力大小,所以不能减小对冰面的压力;
[2][3]压强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压力大小有关。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大小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或者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北极熊趴在冰面上就是在压力大小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0.科学小组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利用木板、铁钉、气球等器材自制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用双手轻压两块木板,可以看到气球两边的形变程度不一样,这是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2)利用此装置继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前后两次用不同大小的力按压木板,通过比较 ,可得出结论。
【答案】(1)受力面积
(2)气球同一侧形变的程度
【详解】(1)用双手轻压两块木板,气球受到力的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看到气球两边的形变程度不一样,这是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2)利用此装置继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前后两次用不同大小的力按压木板,通过比较气球同一侧形变的程度,保证了受力面积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可得出结论。
21.如图所示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通过比较甲、丙可得出结论: ;
(2)通过比较 二组实验,可以研究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时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
(3)如图丁所示,小明把小桌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其原因是木板与海绵的 不同;
(4)如果图丙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丁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 软硬程度 等于
【详解】(1)[1]通过甲、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不同,且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形变越大,所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2]要研究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时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需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且接触面相同,图乙、丙符合题意。
(3)[3]在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时,接触面材料不同,形变大小不同,是因为海绵和木板的软硬程度不同。
(4)[4]丙、丁两图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强相同,所以
22.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将瓶子装满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
(1)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p1 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要使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倒放时相同,需要从 (填“正放”或“倒放”)瓶子中倒出部分水。
【答案】 小于 倒放
【详解】(1)[1] 瓶子正放或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力都等于瓶子中的水和瓶子自身重力之和的大小,故对海绵的压力保持不变,正放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因倒放时受力面积小,根据公式
可知,p1小于p2。
(2)[2] 因为p1小于p2,要使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倒放时相同,根据公式
可知,需要从倒放的瓶子中倒出部分水。
23.为充分利用时间锻炼身体,小明同学坚持每天步行上学。已知小明的质量为55千克,每只球鞋接触地面的面积约为150厘米2,书包的质量为5千克。试求:
(1)小明同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当小明背起书包站在地面上时,脚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大?
(3)当小明背起书包开始步行时,脚对地面的压强将 。(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550N
(2)
(3)增大
【详解】(1)由可知,小明同学受到的重力是
(2)书包受到的重力为
小明背起书包站在地面上时,脚对地面的压力为
由知,脚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3)小明背起书包开始步行时,变成单脚受力,脚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由知,脚对地面的压强将增大。
24.小杰家的压力锅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24cm压力锅”的字样,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g,排气孔的面积为7mm2。求: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 (g取10N/kg;外界大气压强为1×105Pa)
【答案】
【详解】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压强(第1课时)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力的示意图中,表示斜面上的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2.关于压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就是重力 B.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但产生原因不同
C.压力大小与重力没有必然联系 D.压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力相等
B.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4.下图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与压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以下属于压强单位的是(  )
A. B. C. D.
6.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对照法
B.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重来减少货车对路面的损伤,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输液针通常又尖又细,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
7.永嘉麦饼是温州著名小吃。制作麦饼时,将一块面团压扁成面饼(如图)。与面团相比,面饼对桌面的(  )
A.压力变小 B.压力变大 C.压强变小 D.压强变大
8.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强约是
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
9.如图所示,有五块完全相同的砖以三种形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图甲是两块砖叠放;图乙是单块砖平放;图丙是两块砖并排平放;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比较它们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p丙 B.p甲=2p乙=2p丙 C.p甲=2p乙=p丙 D.p甲<p乙<p丙
10.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先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F、p不变,f变大 B.F、f不变,p变大
C.F变小,p、f变大 D.F、f不变,p变小
11.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上的力将图钉按在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B.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C.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D.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小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12.如图所示,一个木块放置在水平桌面,在力的作用下缓慢的向右推动(露出桌面但未掉落),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变大 B.变大 C.变小 D.变小
13.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增大压强的是(  )
A.货车装多个车轮 B.啄木鸟的喙很尖
C.铁轨下垫枕木 D.书包背带做得宽大
14.将一瓶矿泉水(未装满水)放在海绵上,海绵发生凹陷,如图所示。以下措施能使凹陷程度变小的是( )
A.将瓶子倒放 B.将瓶子横放
C.瓶中增加一些水 D.瓶中换成等液面的食盐水
15.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人行路上铺设了有凹凸花纹的盲道,主要为了方便盲人行走。我们应礼让盲道,自觉将自行车停放在规定区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人行走在盲道上,主要依靠的感觉是触觉
B.盲人大脑皮层中,可能没有正常视觉中枢
C.盲人行走在盲道上,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变小
D.盲人行走在盲道上,脚底受到的压强变大
16.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四处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a处的车把套紧套钢管上 B.b处踏板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c处有宽大的座垫 D.d处车轴上涂有润滑油
二、非选择题
17.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S'(S18.如图为一款多功能手杖,撑开可以当座椅,折叠后可当拐杖。
(1)该产品的坐垫设计成加大版,内有凹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 减小压强,从而提高舒适度;
(2)该产品的手柄上有花纹,这样设计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 ,从而提高安全性;
(3)拐杖静止放置于地面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 为一对平衡力。
19.如图所示的北极熊亲自示范了如何安全通过薄冰层,只见它分开双腿,趴在地上分摊身体的重量,用肚腩滑行,网友说它是一只“上过学”的北极熊。它这样做 (选填“能”或“不能”)减小对冰面的压力。它是通过增大 来减小对冰面的 。
20.科学小组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利用木板、铁钉、气球等器材自制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用双手轻压两块木板,可以看到气球两边的形变程度不一样,这是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2)利用此装置继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前后两次用不同大小的力按压木板,通过比较 ,可得出结论。
21.如图所示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通过比较甲、丙可得出结论: ;
(2)通过比较 二组实验,可以研究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时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
(3)如图丁所示,小明把小桌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其原因是木板与海绵的 不同;
(4)如果图丙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丁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2.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将瓶子装满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
(1)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p1 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要使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倒放时相同,需要从 (填“正放”或“倒放”)瓶子中倒出部分水。
23.为充分利用时间锻炼身体,小明同学坚持每天步行上学。已知小明的质量为55千克,每只球鞋接触地面的面积约为150厘米2,书包的质量为5千克。试求:
(1)小明同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当小明背起书包站在地面上时,脚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大?
(3)当小明背起书包开始步行时,脚对地面的压强将 。(填“增大”或“减小”)
24.小杰家的压力锅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24cm压力锅”的字样,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g,排气孔的面积为7mm2。求: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 (g取10N/kg;外界大气压强为1×105P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