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压强(第2课时)基础巩固--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压强(第2课时)基础巩固--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压强(第2课时)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洋成功下潜到深度为10909米的海底。设计载人潜水器时最需要考虑深海的(  )
A.温度 B.压强 C.咸度 D.溶解氧
【答案】B
【详解】奋斗者号在海里下潜的过程中,深度增大,由可知它所受到的海水对它的压强变大,所以在设计载人潜水器时最需要考虑的是深海对潜水器的压强,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连通器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茶壶 B.船闸
C.U形管压强计 D.下水道存水弯管
【答案】C
【详解】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了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先打开船闸的一端,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然后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U形管压强计的一端是封闭的,不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不是连通器的利用,故C符合题意;
D.下水道存水弯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所以是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高度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冰块漂浮,所以F浮=G冰,即,所以

冰熔化成水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所以,即,所以

因为,比较①②可以得
所以,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上升,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果甲管不动,乙管向左下方倾斜至如图中虚线位置时,甲乙管中水面将:( )
A.甲管中水面不变,乙管中水面降低
B.甲管中水面不变,两管中水面相平
C.甲管中水面升高,两管中水面相平
D.甲管中水面降低,两管中水面仍相平
【答案】D
【详解】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当连通器内盛有一种液体,并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液面保持相平。在图示的装置中,两个玻璃管下端用橡皮管相连,构成了一个连通器;管内装有水,如果甲管不动,乙管向左下方倾斜至如图中虚线位置时,乙管中水面会降低,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可知,甲管中水面随着降低,两管中水面仍相平。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分别用、表示,则(  )
A.,
B.,
C.,
D.,
【答案】B
【详解】两容器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关系为,根据m=ρv可知,液体的质量关系为,由G=mg可得,两容器的总重力关系为,容器对水平桌面上压力等于容器的总重力,所以。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两容器底部收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故选B。
6.小科用饮料瓶做了一个水钟(如图),A瓶的水从瓶盖的小孔中滴落到B瓶。他每分钟观察1次A瓶中的水位,并在A瓶的瓶壁上标出水位刻度。关于“A瓶水位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随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水位逐渐下降,开始因为A瓶内水的深度深,压强大,因此开始A水位下降的速度较快,后会随水深度减小,下降的速度变慢,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小应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实验,获得下表数据: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小应研究的问题是( )
序号 液体 橡皮膜朝上 深度(厘米)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厘米)
1 水 朝上 3 2.8
2 朝上 6 5.6
3 朝上 9 8.4
A.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答案】C
【详解】由题意可知,液体的密度一定,方向一定,深度不断增加,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增大,压强增大。所以此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为了让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管道快速流到阴沟,同时又不让臭味沿管道上返,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4个方案,其中能达成目标的最佳方案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B.脏水可以直接从管道流走,但管道中没有留存,不能堵住臭味。故AB不符合题意;
C.脏水高于下水管道,可以从管道流走。脏水流走后,在管道弯处能够存有一定量的水,能够堵住臭味。故C符合题意;
D.下水管道太高,水不能从管道流入阴沟。故D不符合题。
故选C。
9.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金属盒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当带橡皮膜的金属盒浸入水中10cm的深度时,下列做法能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增大的是(  )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处转动180°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
【答案】A
【详解】A、金属盒下移使深度增加,压强会增大,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增大,故A符合题意;
B、金属盒在原处转动180°只是改变了方向,压强不变,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属盒上移使深度减小,压强会减小,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深度相同时,压强小于在水中的压强,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①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②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③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④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详解】①向该装置中倒入液体,观察橡皮膜的凸出情况可以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②向该装置中倒入液体,侧壁没有橡皮膜,无法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③向该装置中倒入深度不同的同种液体,观察橡皮膜的凸出情况可以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④向该装置中倒入深度相同的不种液体,观察橡皮膜的凸出情况可以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拔掉d的孔塞时,观察到有水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
B.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只拔掉b、c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同一深度,水的压强相等
D.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c比a孔水的射程远,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答案】B
【详解】A.d是容器底的一个小孔,只拔掉d的孔塞时,有水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a、c两个小孔,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距离液面的深度不同,是探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不能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b、c是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两个小孔,只拔掉b、c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了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c孔比a孔水的射程远,说明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潜水员在水下高压环境中停留一段时间后,若外界压强快速减小,则会引起“潜水减压病”危及生命。如图所示潜水员的潜水路线中容易引起“潜水减压病”的是(  )
A.从a到b B.从b到c C.从c到d D.从d到a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从b到c,深度减小,液体密度一定时,由可知,液体压强减小,可能会引起“潜水减压病”。
故选B。
13.关于图液体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 B.a、b两点的压强相等
C.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 D.b、c两点压强相等
【答案】C
【详解】A.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a点向下压强与向上压强相等,故A错误;
B.根据液体压强公式,b点的深度比a点深,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B错误;
CD.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纯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b、c两点的深度相同,所以,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甲、乙容器中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判断
【答案】A
【详解】由图知道,金属盒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压强相同,又因为金属盒在甲液体中更深,根据p=ρgh知道,甲液体的密度小,乙液体的密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p)与注水时间(t),这个容器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根据图象,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随注水时间缓慢上升,开始慢,后来变快。当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时,根据p=ρgh可知,容器内水面高度应该是缓慢增高,先慢后快。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 ,它是利用U形管两管中液面的 变化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变化。
【答案】 压强计 高度差
【详解】[1] 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2]压强计是通过比较U形管液面高度差 来比较被测压强大小的。
17.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一个密闭的圆锥形容器内装满了重力为G的某种液体。已知:圆锥形容器的容积公式为,其中,R、h分别为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则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为 ;容器侧面对容器内的液体的压力大小为 。
【答案】 2G 3G
【详解】[1][2]根据知道

而容器底受到的压力
而液体能够提供给底面的压力只有G,换句话说底面受到的压力中还有2G是其他地方提供的,而能提供压力的只有容器侧壁了,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力为
18.在透明密闭正方体塑料盒的上下左右四个面的中心处,挖出四个大小相同的圆孔,并加一层橡皮膜,通过手柄将塑料盒竖直浸没到水中,橡皮膜发生形变,如图。
(1)比较 两处形变程度,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的结论;(选填字母)
(2)浸没后,不断增加塑料盒在水中的深度(手柄体积不计),塑料盒受到的水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b、d 变小
【详解】(1)[1]橡皮膜b、d处于水中相同深度处,且橡皮膜b、d的形变程度相同,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2)[2]浸没后,不断增大塑料盒浸没后的深度,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不断增大,形变程度不断增大,塑料盒的体积不断减小,在水的密度一定时,由公式可知,塑料盒受到的浮力变小。
19.小科在实行老师的命令,研究液体压强,他用压强计展开实验:
(1)小科通过观察U形管液面的 来判断压强的大小;
(2)实验前,小科要做如图甲的检查。用手按压(轻压和重压都试过)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柱高度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3)根据表格,可以判断小科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3 朝上 2.8
2 6 朝上 5.8
3 9 朝上 8.4
(4)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两个杯子,分别盛了清水和盐水,但是没有贴标签,还弄混了。大家如何分辨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呢?接着,小科又开始实验:
【实验步骤说明】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科将金属盒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乙、丙。发现,图丙中的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较大,因此他断定图丙中杯子内的是盐水。
【思考讨论】同伴认为小科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 。
【答案】(1)高度差
(2)装置(或探头)漏气
(3)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或“液体压强和深度有关吗?”)
(4)未控制深度相同
【详解】(1)实验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2)用手按压(轻压和重压都试过)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柱高度不变化,说明装置或者探头漏气。
(3)分析表格发现,3次实验的液体都是水,也就是液体密度相同,橡皮膜方向都是朝上,只有液体的深度改变,所以判断小科想要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或“液体压强和深度有关吗 ”
(4)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乙、丙两杯液体密度不同,深度也不同,所以小科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20.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根据图(a)和(b)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 无关。根据图(c)和(d)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接着他们设计了如右图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
(2)当橡皮膜两侧所受的压强不同时,橡皮膜的 发生改变。
(3)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不同的水,且左侧水面较低,会看到橡皮膜向 (填“左”或“右”)侧凸出。
(4)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时,会看到橡皮膜向 (填 “左”或“右”)侧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答案】 质量 深度 形状 左 左 液体密度
【详解】(1)[1]由图(a)和(b)可知,同种液体,深度相同,质量不同,橡皮膜向下凸出的程度相同,不会影响其压强的大小,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2]图(c)和(d)中,其他条件均相同,只有深度不同,而压强也不同,所以液体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2)[3]橡皮膜两侧受到压强不同时,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通过橡皮膜的形变来判断容器两侧压强的大小。
(3)[4]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不同的水,左侧水面较低,橡皮膜向左侧凸出,说明左侧水压强小,右侧水压强大。
(4)[5][6]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时,橡皮膜向左侧凸出,说明盐水产生的压强较大,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1.五一放假小科一家去野生动物园游玩,在路上车胎扎到了钉子,严重漏气需要换上备胎。小科爸爸利用千斤顶轻轻松松地将重达1500kg的汽车抬起,小科很好奇:能否自己做一个简易的千斤顶呢?
【探寻千斤顶原理】
(1)如图一所示用60N的水平推力去压图钉,石灰墙的墙面受到的压强较大,很快就出现了裂缝。已知图钉尖端的面积是0.3mm2,则墙面受到的压强是 帕;
(2)那么液体是否也有类似的效果呢?小科查阅资料发现,1648年帕斯卡在阳台上仅用几杯水通过细管就能将楼下密闭的木桶压裂(如图二所示)。从液体压强的角度解释,木桶被压裂开的原因是 。小科进一步查阅后发现了液体传压的特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初建千斤顶演示模型】
(3)小科思考后,组装了如图三所示的千斤顶模型,用来实现通过较小力来产生较大力的效果。若在B端用500N的力去抬起放置在A端1500kg的汽车,则大小活塞的面积之比是 ;
(4)按照上述模型制作而成的千斤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2×108 见解析 30:1 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和储存
【详解】(1)[1]因为固体能够传递压力,所以钉帽受到的压力
墙壁受到的压力
墙壁受到的压强
(2)[2]由可知,水的密度一定时,水的深度增加,水对桶的压强增大,当水对木桶的压强超过木桶能够承受压强的上限时,木桶裂开。
(3)[3]由题知左、右两个活塞受到压强相等,即
由压强公式可得
代入数据有
(4)[4]按照上述模型制作而成的千斤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是: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和储存; 一旦密封不良或使用不当,就会发生泄漏的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压强(第2课时)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洋成功下潜到深度为10909米的海底。设计载人潜水器时最需要考虑深海的(  )
A.温度 B.压强 C.咸度 D.溶解氧
2.连通器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茶壶 B.船闸
C.U形管压强计 D.下水道存水弯管
3.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高度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如果甲管不动,乙管向左下方倾斜至如图中虚线位置时,甲乙管中水面将:( )
A.甲管中水面不变,乙管中水面降低
B.甲管中水面不变,两管中水面相平
C.甲管中水面升高,两管中水面相平
D.甲管中水面降低,两管中水面仍相平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分别用、表示,则(  )
A., B.,
C., D.,
6.小科用饮料瓶做了一个水钟(如图),A瓶的水从瓶盖的小孔中滴落到B瓶。他每分钟观察1次A瓶中的水位,并在A瓶的瓶壁上标出水位刻度。关于“A瓶水位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7.小应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实验,获得下表数据: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小应研究的问题是( )
序号 液体 橡皮膜朝上 深度(厘米)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厘米)
1 水 朝上 3 2.8
2 朝上 6 5.6
3 朝上 9 8.4
A.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8.为了让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管道快速流到阴沟,同时又不让臭味沿管道上返,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4个方案,其中能达成目标的最佳方案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金属盒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当带橡皮膜的金属盒浸入水中10cm的深度时,下列做法能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增大的是(  )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处转动180°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
10.如图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①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②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③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④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拔掉d的孔塞时,观察到有水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
B.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只拔掉b、c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同一深度,水的压强相等
D.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c比a孔水的射程远,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2.潜水员在水下高压环境中停留一段时间后,若外界压强快速减小,则会引起“潜水减压病”危及生命。如图所示潜水员的潜水路线中容易引起“潜水减压病”的是(  )
A.从a到b B.从b到c C.从c到d D.从d到a
13.关于图液体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 B.a、b两点的压强相等
C.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 D.b、c两点压强相等
14.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甲、乙容器中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判断
15.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p)与注水时间(t),这个容器可能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6.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 ,它是利用U形管两管中液面的 变化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变化。
17.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一个密闭的圆锥形容器内装满了重力为G的某种液体。已知:圆锥形容器的容积公式为,其中,R、h分别为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则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为 ;容器侧面对容器内的液体的压力大小为 。
18.在透明密闭正方体塑料盒的上下左右四个面的中心处,挖出四个大小相同的圆孔,并加一层橡皮膜,通过手柄将塑料盒竖直浸没到水中,橡皮膜发生形变,如图。
(1)比较 两处形变程度,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的结论;(选填字母)
(2)浸没后,不断增加塑料盒在水中的深度(手柄体积不计),塑料盒受到的水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小科在实行老师的命令,研究液体压强,他用压强计展开实验:
(1)小科通过观察U形管液面的 来判断压强的大小;
(2)实验前,小科要做如图甲的检查。用手按压(轻压和重压都试过)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柱高度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3)根据表格,可以判断小科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3 朝上 2.8
2 6 朝上 5.8
3 9 朝上 8.4
(4)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两个杯子,分别盛了清水和盐水,但是没有贴标签,还弄混了。大家如何分辨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呢?接着,小科又开始实验:
【实验步骤说明】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科将金属盒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乙、丙。发现,图丙中的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较大,因此他断定图丙中杯子内的是盐水。
【思考讨论】同伴认为小科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 。
20.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根据图(a)和(b)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 无关。根据图(c)和(d)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接着他们设计了如右图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
(2)当橡皮膜两侧所受的压强不同时,橡皮膜的 发生改变。
(3)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不同的水,且左侧水面较低,会看到橡皮膜向 (填“左”或“右”)侧凸出。
(4)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时,会看到橡皮膜向 (填 “左”或“右”)侧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21.五一放假小科一家去野生动物园游玩,在路上车胎扎到了钉子,严重漏气需要换上备胎。小科爸爸利用千斤顶轻轻松松地将重达1500kg的汽车抬起,小科很好奇:能否自己做一个简易的千斤顶呢?
【探寻千斤顶原理】
(1)如图一所示用60N的水平推力去压图钉,石灰墙的墙面受到的压强较大,很快就出现了裂缝。已知图钉尖端的面积是0.3mm2,则墙面受到的压强是 帕;
(2)那么液体是否也有类似的效果呢?小科查阅资料发现,1648年帕斯卡在阳台上仅用几杯水通过细管就能将楼下密闭的木桶压裂(如图二所示)。从液体压强的角度解释,木桶被压裂开的原因是 。小科进一步查阅后发现了液体传压的特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初建千斤顶演示模型】
(3)小科思考后,组装了如图三所示的千斤顶模型,用来实现通过较小力来产生较大力的效果。若在B端用500N的力去抬起放置在A端1500kg的汽车,则大小活塞的面积之比是 ;
(4)按照上述模型制作而成的千斤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是 。(写出一条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