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课时16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共7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课时16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共71张PPT)

资源简介

(共71张PPT)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16
高中地理大一轮
人教版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和不同地区的特点,分析并理解风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
2.结合图文材料,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目标一 认识等压线
目标二 风
课时精练
认识等压线 
目标一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
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
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其判读内容如下:
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中C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中B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等压线图的判读
(3)高压脊(如图中D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中E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如图中A处):两个低压或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等压线图的判读
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中C处和E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中B处和D处。
等压线图的判读
判断气压大小
①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PA>PC,PB>PD。
②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如图,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
等压面图的判读
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热力性质上裸地类似于陆地,绿地类似于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等压面图的判读
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大小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图中甲地;近地面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图中乙地。
等压面图的判读
(2022·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1~2题。
1.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高频考点
精练
箭头a垂直于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和d共线、方向相反,为风向和摩擦力,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斜交,则b为风向、d为摩擦力、c为地转偏向力,D正确。
(2022·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1~2题。
2.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①顺时针 ②逆时针 ③上升 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由上题可知,b为风向,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表明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为南半球;乙处气压由外指向内,说明为低压中心(气旋)。南半球气旋气流运动表现为顺时针辐合上升,选A。
风 
目标二
主要作用力及特征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始终与风向垂直
1 010
1 008
1 006
1 004
1 002
1 000
北半球
图例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hPa
(同一水平面)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近地面风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500
498
496
494
492
490
北半球
图例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hPa
(同一水平面)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高空风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思考题
在等压线图上,如何判定近地面和高空?
答案 一般来说,近地面气压值接近一个标准大气压(1 013 hPa),所以等压线图上气压值接近1 000 hPa时,即为近地面;如果等压线数值只有500 hPa左右,即表示“高空”。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思考:比较甲、乙的风力大小。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距高压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思考:比较A、B的风力大小。
A
B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摩擦力大小
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风力大;
海面上风力大;
冬季植被少,摩擦力小,风力大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地形因素
山谷口,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大;
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风向的呈现形式和绘制
(1)风向呈现形式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东北风是从东北方向吹向西南方向的风。通常呈现风向的形式有两种:
①风矢
风矢用来表示风,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示
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
南、西南、西、西北。风羽是指垂直在风向杆末端
右侧(北半球)的短划线和小三角,用来表示风速,一道短线代表1级风,一道长线代表2级风,一面三角旗帜代表8级风。
风向的呈现形式和绘制
②风频玫瑰图
频率最高的方位,表示该风向出现次数最多,如右图中的东南风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东北风,西南风出现次数最少。
风向的呈现形式和绘制
(2)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绘制
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一般用虚线表示)。
第二步,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下图所示:
关键能力
提升
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北疆铁路途经湖泊的西侧,在西北阿拉山口与中亚对接。如图为艾比湖周边区域图。
1.阿拉山口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分析原因。
答案 艾比湖因地势低而形成盆地的聚热效应,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方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影响而盛行西北风。
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北疆铁路途经湖泊的西侧,在西北阿拉山口与中亚对接。如图为艾比湖周边区域图。
2.分析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答案 阿拉山口东北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位于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狭管效应是形成当地西北大风的主要原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大了风速;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阻力小;离冬季风源地近,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2024·湖北地理)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1~3题。
高频考点
精练
1.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
A.分选性由好变差
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分选性由差变好
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由图中注记可知,分选系数数值越小,表示分选性越好。图中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分选系数先变大后变小,说明分选性由好变差再变好,A、C错误;
由文字材料可知,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可推测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
力搬运作用逐渐减弱,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平均粒径由粗到细,D正确、B错误。
2.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由材料可知,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说明近地面沙漠气压高于绿洲,沙漠温度低于绿洲,可推测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B正确、A错误;
由材料可知,冬季晚上绿洲风和沙漠风频次相当,说明冬季夜晚有时吹绿洲风,有时吹沙漠风,若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则以绿洲风为主,若绿洲“热岛效应”显著,则以沙漠风为主,C、D错误。
3.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声污染
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由材料可知,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故可推测绿洲风搬运沙物质向绿洲外输送,将部分沙物质运移回沙漠,从而改善绿洲的生态环境,C正确;
绿洲风对噪声和光照影响不大,且噪声和光照也不是绿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A、D错误;
绿洲风会将绿洲的水汽向外输送,不能给绿洲地区带来降水,B错误。
课时精练
对一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D B A D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D B  A
(1)画图如下:
14.
(2)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且地形较单一,地形雨少,气温高;河流湖泊较少。
(3)向非洲国家提供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向非洲国家提供气象和遥感应用设施,提升非洲国家对气象灾害的监测。
14.
(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末)下图为“2023年11月2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2题。
1.与大风区相比,甲地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地转偏向力较小
C.地形阻碍的作用较大
D.植被的覆盖率比较高

由图可知,相比大风区,甲地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A错误;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速,B错误;
甲地的南侧是天山,高大的地形阻挡,降低风速,C正确;
甲地植被的覆盖率较低,D错误。
(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如图为“2023年11月2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2题。
2.此时,吹偏南风的是
A.成都 B.哈尔滨
C.南京 D.西安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右偏可知,成都吹偏北风,A错误;
哈尔滨吹偏东风,B错误;
南京吹偏南风,C正确;
西安吹偏北风,D错误。
(2024·江苏南京模拟)风向切变线是指风矢量(风向、风速)发生突然变化的不连续线。下图为“2023年10月16日16时(北京时间)世界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场、部分海面风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未标出风矢量处,风力最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②③处等压线较①④处稀疏,风力较小,B、C错误;
据图示可知,①处东北侧有山地分布,山地会阻挡偏北风,风力相对较小;④
处位于山地的鞍部附近,风从山垭口吹过,狭管效应加大风力,A错误,D正确。
(2024·江苏南京模拟)风向切变线是指风矢量(风向、风速)发生突然变化的不连续线。下图为“2023年10月16日16时(北京时间)世界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场、部分海面风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4.图中能形成风向切变线的是
A.a B.b
C.c D.d

风向切变线是指风矢量(风向、风速)发生突然变化的不连续线,b处的风向是由西北风明显转变为西南风,且风力有所增加,符合风向切变线的形成条件,B正确;
据图示可知,a、c两处附近风力很小,也没有明显的风向变化,不符合风向切变线的形成条件,A、C错误;
d处附近风向和风力变化不大,D错误。
(2024·江苏南京模拟)风向切变线是指风矢量(风向、风速)发生突然变化的不连续线。下图为“2023年10月16日16时(北京时间)世界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场、部分海面风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5.此时下列各地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甲,阴云密布
B.乙,大雾弥漫
C.丙,阳光灿烂
D.丁,狂风暴雨

由图可知,甲处气流逆时针辐合上升,水汽易凝结,多阴雨天气,故选A。
通过乙处风矢量可知,乙处有风且风速较大,大雾易被吹散,B错误;
丙处位于来自海洋的风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C错误;
丁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D错误。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吉木乃县的闹海地区,东西长100多千米,南北宽8~20千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地面积雪随风卷起,使人畜迷失方向,当地人称之为“闹海风”。“闹海风”的形成受亚洲高压及地形影响,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出现次数多,强度大。下图为“闹海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闹海风”发生时高压脊的位置及其形态可能是
A.位于当地以北,呈南北走向
B.位于当地以北,呈东西走向
C.位于当地以西,呈东西走向
D.位于当地以东,呈南北走向

依据材料可知,“闹海风”发生时盛行偏东风,故高压脊应位于该地东侧,并呈南北走向,北半球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形成偏东风,故选D。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吉木乃县的闹海地区,东西长100多千米,南北宽8~20千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地面积雪随风卷起,使人畜迷失方向,当地人称之为“闹海风”。“闹海风”的形成受亚洲高压及地形影响,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出现次数多,强度大。下图为“闹海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7.11月至次年2月“闹海风”强度大的
原因是
A.人类活动频繁 B.地表积雪深厚
C.沙尘天气多发 D.植被覆盖率低

根据材料中对“闹海风”的描述可知,地表积雪较厚,则大风卷起积雪易形成“闹海风”;11 月至次年2月,气温低,降雪相对较多,地表易积雪,故选B。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吉木乃县的闹海地区,东西长100多千米,南北宽8~20千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地面积雪随风卷起,使人畜迷失方向,当地人称之为“闹海风”。“闹海风”的形成受亚洲高压及地形影响,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出现次数多,强度大。下图为“闹海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8.当地地形加剧“闹海风”现象的可能
原因是
A.地形平坦开阔 B.山地呈南北走向
C.狭管效应明显 D.地势南高北低

闹海地区冬季盛行偏东风,且位于吉木乃县城以东,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狭管效应,加大风速,加剧“闹海风”现象,故C正确。
(2024·浙江杭州联考)雅江县城(30°N,101°E)位于雅砻江中游南北走向的河谷西侧。2024年3月16日下午该县发生森林火灾,烟尘随高空风飘散到成都上空。下图为“该日雅江县城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9:00~13:00,该县城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升
温过程,是因为
①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增强 ②气压降低,保
温作用增强 ③位于河谷西侧,气流下沉增温 
④太阳高度增大,太阳辐射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由图可知,9:00~13:00该地吹偏西风,雅江县城位于南北走向的河谷西侧,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使气温升高,①错误、③正确;
气压降低,不会导致气温升高,②错误;
北京时间9:00~13:00,雅江县的地方时
大致为12:00之前,该时段太阳高度增大,太阳辐射增强,这是导致升温的直接原因之一,④正确。故选B。
(2024·浙江杭州联考)雅江县城(30°N,101°E) 位于雅砻江中游南北走向的河谷西侧。2024年3月16日下午该县发生森林火灾,烟尘随高空风飘散到成都上空。如图为“该日雅江县城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10.导致烟尘飘散到成都的高空气压状况是

由材料可知,烟尘随高空风飘散到成都上空。高空风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给出的选项中,只有A选项符合条件,故选A。
(2024·福建厦门模拟)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是在静稳大气环境下,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受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对人体有危害。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下图示意某次冷锋锋线过境前后该市城郊M气象站测得的臭氧体积分数、气温、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完成11~13题。
11.M气象站可能位于该市
A.东郊 B.西郊
C.南郊 D.北郊

该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22日13时臭氧体积分数最高,此时风向为偏南风,由于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可知M气象站位于城区的北部,选D。
(2024·福建厦门模拟)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是在静稳大气环境下,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受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对人体有危害。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下图示意某次冷锋锋线过境前后该市城郊M气象站测得的臭氧体积分数、气温、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完成11~13题。
12.此次冷锋锋线经过M气象站的时刻
出现在
A.22日13~14时 B.22日16~17时
C.22日21~22时 D.23日0~1时

冷锋过境前后,风向、气温、气压、天气状况会发生明显变化。 在22日16~17时之前,气温较高,风向为南风,风速较小;22日16~17时之后,气温下降,风向变为北风,风速增大;
故此次冷锋锋线经过M气象站的时间出现在22日16~17时。故选B。
(2024·福建厦门模拟)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是在静稳大气环境下,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受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对人体有危害。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下图示意某次冷锋锋线过境前后该市城郊M气象站测得的臭氧体积分数、气温、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完成11~13题。
13.图中22日13~16时臭氧体积分数降
低的主要原因是
A.上升对流增强 B.风向变化幅度减小
C.太阳辐射增强 D.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读图可知,22日13~16时气温升高,对流运动增强,有利于臭氧等污染物的扩散,因此臭氧体积分数降低,A正确;
风向变化幅度减小,不利于臭氧扩散,B错误;
此时是下午,太阳辐射减弱,C错误;
该时段是白天,人类活动排放的氮氧化物不会明显减少,且臭氧存在于空气中,难以自行降解,其体积分数降低主要与扩散有关,而不是氮氧化物光化学反应生成减少,D错误。
14.(2025·江西新余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平均每年因技术、应急不当等原因而造成的气象灾害损失高达85亿美元,导致至少5 000人死亡。下图示意1月和7月非洲及其周边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
(1)请在图中用箭头分别画出1月和7月几内亚湾北岸的风向。
答案 画图如下:
(2)简析非洲干旱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 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且地形较单一,地形雨少,气温高;河流湖泊较少。
(3)简述在非洲国家预防气象灾害方面中国可提供的技术性帮助。
答案 向非洲国家提供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向非洲国家提供气象和遥感应用设施,提升非洲国家对气象灾害的监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