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0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共7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0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共78张PPT)

资源简介

(共78张PPT)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3讲
课时20
高中地理大一轮
人教版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
1.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分析不同区域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目标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目标二 季风环流
课时精练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目标一
复习导入
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
复习导入
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复习导入
地表均一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陆地比海洋比热容小,
升温快、降温快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低压
冬季高压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北半球: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51页图3.12“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图3.13“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在下图中填出虚线处的气压带及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名称,并简述海陆分布对北半球气压带的影响。
回归教材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51页图3.12“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图3.13“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在下图中填出虚线处的气压带及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名称,并简述海陆分布对北半球气压带的影响。
回归教材
答案 1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7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冬季,大陆气温低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
副极地低压带切断
副极地低压带在海洋上
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
布变为低压中心
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
副热带高压带在海洋
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
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夏季,大陆气温高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副热
带高压带切断
(2025·江苏南京期中)2022年夏季,欧洲经历了数波极端热浪和干旱天气,多国气温破纪录。下图为“2022年7月12日欧洲500 hPa等压面海拔高度图”。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欧洲多国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发生的根本成因是
A.西风势力弱,降水减少
B.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增湿作用不明显
C.受东北信风带影响,降水减少
D.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异常,盛行下沉气流

高频考点
精练
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压带位置异常偏北,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降水异常偏少,造成欧洲多国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D正确;
西风势力弱,降水减少,会加剧高温和干
旱的程度,但不是造成高温和干旱的根本原因,A错误;
北大西洋暖流一般较稳定,且主要影响欧洲沿海地区,B错误;
欧洲纬度较高,基本不受东北信风影响,C错误。
(2025·江苏南京期中)2022年夏季,欧洲经历了数波极端热浪和干旱天气,多国气温破纪录。下图为“2022年7月12日欧洲500 hPa等压面海拔高度图”。读图,完成1~3题。
2.A地海平面分布的气压中心和成因分别是
A.高压中心 海冰融化南下,海域温度低
B.高压中心 海水比热容小,降温速度快,
海水温度低
C.低压中心 陆地影响大,海水温度高
D.低压中心 副热带高压控制,海水温度较高

读图可知,A地高空为低压,海平面气压中心为高压,C、D错误;
7月,北冰洋海冰融化,冷海水南下,该海域温度降低,形成高压中心,A正确;
海水比热容较陆地大,升温、降温均比陆地慢,B错误。
3.在强盛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伊比利亚半岛(图中虚线圈位置)出现了高温天气。下列可能会加剧高温现象的是
A.北大西洋暖流携带的暖湿气流
B.源自撒哈拉沙漠干热气流的影响
C.阿尔卑斯山背风坡的焚风
D.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陆地升温快

北大西洋暖流携带的暖湿气流能够增加降水,降低气温,A错误;
撒哈拉沙漠吹送出的干热气流能够加剧伊比利亚半岛的高温,同时不易使该地形成降水,B正确;
伊比利亚半岛并不位于阿尔卑斯山背风坡,C错误;
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升温会使该地盛行上升气流,易产生降水,降低气温,D错误。
季风环流
目标二
北半球1月份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太平洋
高气压
冷源
低气压


陆地吹向海洋
气流寒冷干燥
副极地
季风环流
北半球7月份季风环流
亚欧
大陆
太平洋
海洋吹向陆地
气流温暖湿润
低气压
热源

高气压

副高
季风环流
季风
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北半球1月份季风形成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太平洋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冬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南亚冬季风 东北季风 温和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冬季风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
北半球7月份季风形成
太平洋
夏威夷高压
亚洲
印度低压
太平洋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东南信风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夏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南亚夏季风 西南季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东亚夏季风 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
季风
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为西南风。
季 风
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季风
东南信风
思考
结合季风示意图,简述南亚7月西南季风和澳大利亚1月西北季风的成因。
答案 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性质 温带:寒冷干燥 亚热带:温和少雨 炎热多雨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等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季风区的分布
(1)全球范围内,较为典型的季风区有东亚地区、南亚地区(扩展到北印度洋沿岸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地区等,如右图所示:
特别提醒
(2)季风环流主要是因海陆热力差异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在世界上分布的范围很广。但存在季风环流的地区并不都能形成季风气候。
关键能力
提升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每年1月,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
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如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指出阿留申群岛上几乎无树木分布的原因。
答案 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树木生长;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2.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
答案 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1月,北半球由于陆地气
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答案 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推测亚洲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山东地理)“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概率更大。如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概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频考点
精练

克拉香天气有持续的雾天,意味着风速不能太大,图中显示这个阶段的盛行风向是偏东风,越南沿海是迎风一侧,但北部沿海有海南岛等陆地阻挡,风力会减弱,南部沿海东侧全部是海洋,风力大,雾天难以保持,①正确;
都是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差异不大,③错;
都是沿海,空气湿度差异不大,加上北部沿海东侧还有海南岛的阻挡,水汽在海南岛受地形抬升产生部分降水,北部沿海的空气湿度还可能降低,④错;
地温偏低利于水汽凝结、雾的形成,②正确。故选A。
(山东地理)“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概率更大。如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1~2题。
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雾的形成需要相对稳定的天气,微弱的风力有利于水汽的持续汇集、雾天的保持,强风则容易驱散雾气。越南位于热带地区,夏季西南风强烈,冬季东北风强烈,都不利于雾的形成,排除B、D;
冬夏之交的春秋季节,是大气环流形势转换的季节,风向不稳,但风力较弱,有形成克拉香天气的条件。图示盛行风向是偏东风,应是东北风偏转而来,所以答案为2~4月,选A。
课时精练
对一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C A B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C C  D
(1)该月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气温下降较快,形成高压中心;陆地高压中心将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甲处为保留在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
(2)气候特征:高温多雨。成因:北半球冬季,东北信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自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北季风,降水较多;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大,昼长较长,气温较高。
(3)使我国东部常吹偏北风;使我国冬季多晴朗干燥天气;与南方到来的湿润气流相遇,形成雨雪天气;强冷空气活动带来寒潮天气等。
14.
(2024·安徽蚌埠模拟)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河流。强风是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对淮河航运带来的风险主要位于下游河段。下图示意2018~2022年淮河航道强风风向频率。据此完成1~3题。
1.淮河下游强风事件出现频率高于上游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河流流速

淮河下游地势平坦,摩擦力小,风速较大,强风出现频次高,B正确;
淮河为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下游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
降水、河流流速对风影响小,C、D错误。
(2024·安徽蚌埠模拟)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河流。强风是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对淮河航运带来的风险主要位于下游河段。下图示意2018~2022年淮河航道强风风向频率。据此完成1~3题。
2.淮河航运发布强风警报次数最多的季节可能为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冬季和春季

由图可知,淮河航道强风风向多为偏北风。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势力强,活动频繁,南下次数多,会给淮河下游带来强风,D正确。
(2024·安徽蚌埠模拟)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河流。强风是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对淮河航运带来的风险主要位于下游河段。下图示意2018~2022年淮河航道强风风向频率。据此完成1~3题。
3.淮河航道强风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易发生强
风的主要原因是
①亚洲高压强盛 ②冷暖空气频繁 ③台风登陆
次数多 ④强对流天气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根据上题可知,淮河航道强风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是冬春季节。冬季气温低,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易南下;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易出现大风天气,①②正确;
台风登陆多在夏秋季节,③错误;
强对流天气,气流以上升为主,④错误。选A。
(2025·甘肃酒泉期末)西北印度洋4~10月盛行西南季风,11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每年6~8月为印度洋季风转换期。鸢乌贼广泛分布在西北印度洋,因其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成为远洋渔业捕捞的重要对象。下图为“我国远洋渔业集团某鸢乌贼作业渔场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作业区域位于
A.红海 B.波斯湾
C.阿拉伯海 D.孟加拉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印度洋北部,且经纬度大致符合阿拉伯海的范围,C正确。
(2025·甘肃酒泉期末)西北印度洋4~10月盛行西南季风,11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每年6~8月为印度洋季风转换期。鸢乌贼广泛分布在西北印度洋,因其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成为远洋渔业捕捞的重要对象。下图为“我国远洋渔业集团某鸢乌贼作业渔场示意图”。完成4~6题。
5.据材料推测,鸢乌贼喜
A.高温高盐 B.高温低盐
C.低温高盐 D.低温低盐

阿拉伯海周边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候炎热,海水蒸发量大,盐度相对较高;同时该海域纬度相对较低,海水温度较高。A正确。
(2025·甘肃酒泉期末)西北印度洋4~10月盛行西南季风,11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每年6~8月为印度洋季风转换期。鸢乌贼广泛分布在西北印度洋,因其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成为远洋渔业捕捞的重要对象。下图为“我国远洋渔业集团某鸢乌贼作业渔场示意图”。完成4~6题。
6.正常年份,图中作业区域鸢乌贼捕获
量高峰出现在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由材料可知,每年6~8月为印度洋季风转换期,此时西南季风逐渐取代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形成的离岸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海水表层,随着洋
流带到作业区域,吸引了大量鸢乌贼聚集,选B。
(2024·贵州毕节模拟)暖区暴雨一般是指发生在南岭附近至南海北部,华南未受冷空气控制时产生的暴雨,大多发生在锋面雨带南侧200~300 km暖区位置,其降水强度受小尺度空间因素影响较大。下图为“南岭以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9题。
7.造成暖区暴雨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①偏南风带来充足的水汽 ②锋面雨带北移
③强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④准静止锋滞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暖区暴雨一般是指发生在南岭附近至南海北部,偏南风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南岭阻挡形成降水,①正确;
暖区暴雨大多发生在锋面雨带南侧200~300 km暖区位置,锋面雨带北移,
该区域易形成暖区暴雨,带来降水,②正确;
强热带气旋活动影响范围大,③错误;
准静止锋滞留会造成连续性降水,与暖区暴雨发生条件不符,④错误。选A。
(2024·贵州毕节模拟)暖区暴雨一般是指发生在南岭附近至南海北部,华南未受冷空气控制时产生的暴雨,大多发生在锋面雨带南侧200~300 km暖区位置,其降水强度受小尺度空间因素影响较大。下图为“南岭以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9题。
8.暖区暴雨发生的主要时段可能是
A.2、3月 B.5、6月
C.8、9月 D.11、12月

暖区暴雨一般是指发生在南岭附近至南海北部,华南未受冷空气控制时产生的暴雨,大多发生在锋面雨带南侧200~300 km暖区位置,华南5、6月未受冷空气控制,且此时锋面雨带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B正确;
2、3月锋面雨带还未登陆形成,11、12月锋面雨带已撤出大陆,A、D错误;
8、9月雨带已经北移至华北地区,距该地较远,C错误。
(2024·贵州毕节模拟)暖区暴雨一般是指发生在南岭附近至南海北部,华南未受冷空气控制时产生的暴雨,大多发生在锋面雨带南侧200~300 km暖区位置,其降水强度受小尺度空间因素影响较大。下图为“南岭以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9题。
9.暖区暴雨强度较大的区域可能为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③地位于迎风坡,受偏南风影响大,且靠近河流,水汽充足,降水强度大,C正确;
①受小山丘阻挡,水汽较少,A错误;
②地形平坦,水汽抬升作用不明显,
B错误;
④受山地阻挡,水汽较少,D错误。选C。
(2024·贵州六校联盟模拟)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对青藏高原乃至我国的气候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
10.南亚高压的形成说明夏季青藏高原近地面
A.气流辐合上升 B.气流下沉辐散
C.气流辐散上升 D.气流下沉辐合

由材料“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可知,南亚高压应为夏季青藏高原增温比同海拔大气快,气流受热后抬升在高空集聚而形成,说明青藏高原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A正确。
(2024·贵州六校联盟模拟)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对青藏高原乃至我国的气候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
11.南亚高压对我国季风的主要影响是
①削弱东北季风 ②加强西南季风 ③削弱西北季风 ④加强东南季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南亚高压出现的季节为夏季,对冬季季风的影响小,①③错;
南亚高压是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此时青藏高原近地面形成大型低压,对夏季风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夏季风增强,②④正确。选C。
(2024·广东东莞模拟)澳大利亚季风指数为850 hPa纬向风在西北部(5°S~15°S,110°E~130°E)范围内的区域平均。2019年2月5日,澳大利亚季风指数由正转负,较常年平均提前10天。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季风指数(2019年9月1日到2020年2月6日)。据此完成12~13题。
12.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季风风向为
①偏西风,为夏季风 ②偏东风,
为夏季风 ③偏西风,为冬季风 
④偏东风,为冬季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结合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位置和季风指数的正负变化,判断负值为偏东风,即冬季风,正值为偏西风,即夏季风。故选C。
(2024·广东东莞模拟)澳大利亚季风指数为850 hPa纬向风在西北部(5°S~15°S,110°E~130°E)范围内的区域平均。2019年2月5日,澳大利亚季风指数由正转负,较常年平均提前10天。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季风指数(2019年9月1日到2020年2月6日)。据此完成12~13题。
13.2019年澳大利亚西北部
A.冬夏季风均偏强
B.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
C.冬夏季风均偏弱
D.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

结合材料“2019年2月5日,澳大利亚季风指数由正转负,较常年平均提前10天”和上题分析可知,2019年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季风结
束早,冬季风开始早,说明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故选D。
14.(2025·吉林四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大气环流形势复杂,深刻影响不同区域的气候。下图为全球某月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1)简析甲处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答案 该月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气温下降较快,形成高压中心;陆地高压中心将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甲处为保留在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
(2)描述图示季节丙处的气候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答案 气候特征:高温多雨。成因:北半球冬季,东北信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自海洋吹
向陆地的西北季风,降水较多;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大,昼长较长,气温较高。
(3)简述乙气压系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影响。
答案 使我国东部常吹偏北风;使我国冬季多晴朗干燥天气;与南方到来的湿润气流相遇,形成雨雪天气;强冷空气活动带来寒潮天气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