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1 影响气候的因素(共8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1 影响气候的因素(共87张PPT)

资源简介

(共87张PPT)
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3讲
课时21
高中地理大一轮
人教版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气候的成因、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分析不同地区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气候要素
气温
降水
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因素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冬季风
影响气温的因素
思考:比较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的气温差异,并表述理由。
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纬度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
沿海: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内陆: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海陆位置
影响气温的因素
海拔: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坡向: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地形因素
中国7月均温
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
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
地形因素
山地阻挡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
地形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
吐鲁番盆地最高气温可达88℃
奥伊米亚康地处盆地气温最低可达-71.2℃
洋流:
俄罗斯北冰洋流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约68° N)不冻;而在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半年的结冰期,这是什么原因呢
暖流增温;寒流减温
北大西洋暖流
千岛寒流
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
冬季风: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
中国1月均温
方法技巧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纬度
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
③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④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⑤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方法技巧
等温线图的判读
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的形成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供应;
②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
③有足够的凝结核;
④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的类型
对流雨
成因
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在高空冷却凝结。
特征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分布
主要在赤道地区,我国夏季的午后也会出现。
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的类型
地形雨
成因
迎风坡: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成云致雨。
背风坡: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雨少
特征
在迎风坡产生降水,背风坡降水少
分布
山地的迎风坡
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的类型
锋面雨
成因
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
特征
持续的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
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的类型
台风雨
成因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特征
强度大,多为暴雨,且常伴有狂风、雷电,历时短
分布
我国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地区
影响降水的因素
人类活动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下垫面
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影响降水的因素
极地东风带、信风带
气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气温由低到高,水汽不易凝结,不易产生降水。
盛行西风带
气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气温由高到低,水汽易凝结,易产生降水。
寒冷少雨
温和多雨
高温少雨
大气环流——风带的影响
影响降水的因素
海洋→陆地
水汽充沛,降水较多
陆地→海洋
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大气环流——季风的影响
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思考:仔细观察左图,指出影响30°~40°区域的气压带或风带及气候特点。
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影响降水的因素
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位于沿海,海洋性强,降水丰富。
影响降水的因素
地形—类型
盆地、谷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
云南干热河谷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
平原利于水汽深入
赤道附近地势高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减少
影响降水的因素
地形—山脉走向
大西洋水汽
北冰洋水汽
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
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影响降水的因素
地形—坡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降水的因素
暖流增湿
寒流减湿
洋流
影响降水的因素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充足;
裸地水汽含量少
下垫面
影响降水的因素
人类活动
雨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对流活动,再加之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灰尘(凝结核),导致城市降水较多。
方法技巧
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受地形(迎、背风坡)因素的影响。
③如果是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受洋流因素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地形
洋流
人类活动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与自然景观
同一纬度地区,不同气候类型自然景观不同。
气候与自然景观
撒哈拉沙漠 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
水文 河流稀少
地貌 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
植被 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
气候与自然景观
我国南方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水文 河网密集
地貌 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
植被 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不同纬度地区,同一气候类型的不同时间,自然景观不同
气候与自然景观
气候与自然景观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干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干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湿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关键能力
提升
(2022·广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 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答案 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受西风影响较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势较高,易产生地形雨。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
答案 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答案 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 740 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 748 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
(2024·湖北地理)“看樱花,到武大”。每年三月,成千上万游客的浪漫约定,就是到樱顶赏珞樱。#武大樱花开了吗#这一关于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樱花盛开时
高频考点
精练
节,樱花大道洁白如雪,灿若云霞,珞樱缤纷,美不胜收。根据物候学理论,气候条件对植物开花早晚有重要影响。如图示意武汉大学樱花景观。
下表反映1947~2022年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年份 平均十年开花日期 平均十年落花日期
1947~1956 3月22日 4月2日
1957~1966 3月21日 4月2日
1967~1976 3月23日 4月5日
1977~1986 3月18日 4月1日
1987~1996 3月13日 4月1日
1997~2006 3月13日 3月31日
2007~2016 3月12日 3月28日
2017~2022 3月9日 3月25日
1.据上表数据分析可知,武汉大学樱花绽放日期总体上
A.显著提前,但花期更短 B.显著提前,但花期更长
C.明显推迟,但花期更短 D.明显推迟,但花期更长
年份 平均十年开花日期 平均十年落花日期
1947~1956 3月22日 4月2日
1957~1966 3月21日 4月2日
1967~1976 3月23日 4月5日
1977~1986 3月18日 4月1日
1987~1996 3月13日 4月1日
1997~2006 3月13日 3月31日
2007~2016 3月12日 3月28日
2017~2022 3月9日 3月25日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武汉大学樱花绽放日期总体提前,平均十年的花期更长,故选B。
2.推测影响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因素是
A.气温 B.气压 C.降水 D.日照
年份 平均十年开花日期 平均十年落花日期
1947~1956 3月22日 4月2日
1957~1966 3月21日 4月2日
1967~1976 3月23日 4月5日
1977~1986 3月18日 4月1日
1987~1996 3月13日 4月1日
1997~2006 3月13日 3月31日
2007~2016 3月12日 3月28日
2017~2022 3月9日 3月25日

根据物候学理论,气候条件对植物开花早晚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武汉市热岛效应的增强,樱花开花前期气温不断升高,开花提前,所以气温是影响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因素,A正确。
3.武汉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度极高的赏樱地,其独特魅力在于
A.自然环境优美 B.基础设施完善
C.人文底蕴深厚 D.学术大师云集
年份 平均十年开花日期 平均十年落花日期
1947~1956 3月22日 4月2日
1957~1966 3月21日 4月2日
1967~1976 3月23日 4月5日
1977~1986 3月18日 4月1日
1987~1996 3月13日 4月1日
1997~2006 3月13日 3月31日
2007~2016 3月12日 3月28日
2017~2022 3月9日 3月25日

结合景观图可知,武汉大学作为赏樱地的独特魅力在于武汉大学古建筑群与樱花相得益彰,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C正确;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利于观赏樱花,但不是其独特魅力所在,A、B错误;
学术大师云集与观赏樱花关系不大,D错误。
(2024·内蒙古赤峰模拟)近些年来,有人开始把“谷雾”作为一种景观来追逐拍摄。云贵高原的“谷雾”大多由一般的辐射雾沉入洼地后而形成。据此完成4~6题。
4.拍摄辐射“谷雾”景观最佳的季节和时间是
A.春季子夜 B.夏季正午
C.秋季日出 D.冬季傍晚

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子夜时分非常黑暗不适宜拍摄,A错;
正午时分,气温高,雾气消散,B错;
秋季日出时地面温度最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日出天亮适合拍摄,C正确;
辐射雾一般日出后很快消散,上午十时左右基本会完全消散,傍晚时难以形成雾,D错误。
(2024·内蒙古赤峰模拟)近些年来,有人开始把“谷雾”作为一种景观来追逐拍摄。云贵高原的“谷雾”大多由一般的辐射雾沉入洼地后而形成。据此完成4~6题。
5.“谷雾”多发生在低洼谷地的原因有
①谷地夜晚多发下山风 ②谷地夜晚易出现逆温现象 ③谷地地势低 ④谷地夜晚多晴朗天气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谷雾”发生在低洼谷地的原因是夜晚山坡温度低,气流下沉,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气流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雾,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D。
(2024·内蒙古赤峰模拟)近些年来,有人开始把“谷雾”作为一种景观来追逐拍摄。云贵高原的“谷雾”大多由一般的辐射雾沉入洼地后而形成。据此完成4~6题。
6.云贵高原能够发育壮观“谷雾”的条件是
A.纬度较低,光照充足 B.气候湿润,水汽充沛
C.地形复杂,多石灰岩 D.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光照充足不利于雾的形成,A错;
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水汽充沛,易生成“谷雾”,B正确;
多石灰岩与雾形成无关,C错;
云贵高原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土层瘠薄,D错。
课时精练
对一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C A B C B A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D C B  D
(1)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夜间降水概率大等。
(2)“天漏地区”自东向西由平原迅速升高到高原山地,地势相对高差大,且地形呈喇叭状,为水汽抬升提供条件;山脉对季风的阻挡作用,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谷地、盆地地形,夜晚时盆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等。
13.
(3)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与来自西部高原上的冷空气在此交汇,形成地形雨、锋面雨;夏季,受暖湿气流与“盆地效应”的山风的复合气流影响,形成夜雨;冬季,西风环流控制下,天气晴朗,寒冷干燥等。
13.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期间某日19时30分左右,在哈尔滨(45°N,126°E)乘车的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悬在街道尽头的地平线附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桑拿天”出现的可能原因是
①夏季多雨,空气湿度大 ②地表较湿,地面增温快 ③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多 ④晴天较多,保温作用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通过材料信息“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可推出“三伏天”出现的条件是湿度大、温度高且无降水。夏季多雨,空气湿度大,体现了高湿的天气状况,①正确。
地表较湿,地面增温并不快,②错误。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为晴天高温的天气状况,③正确。
晴天较多,保温作用并不强,④错。选A。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期间某日19时30分左右,在哈尔滨(45°N,126°E)乘车的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悬在街道尽头的地平线附近。据此完成1~3题。
2.“三伏天”里包括的节气依次是
A.夏至 小暑 B.大暑 立秋
C.小暑 大暑 D.立秋 处暑

通过材料给出的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结合6月22日为夏至、15天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顺序的相关基础知识可知,夏至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小暑为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大暑为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立秋为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故选B。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期间某日19时30分左右,在哈尔滨(45°N,126°E)乘车的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悬在街道尽头的地平线附近。据此完成1~3题。
3.当日小明所在地的昼长及街道走向为
A.15小时48分 东北—西南 B.15小时 东南—西北
C.15小时48分 东南—西北 D.15小时 西南—东北

根据材料,该日19时30分(北京时间)左右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在地平线附近,正值日落,此时哈尔滨的地方时为19时54分,昼长=(19时54分-12)×2=15小时48分。该时间段为北半球夏季,日落方向为西北,街道走向即为西北—东南。选C。
(2024·江苏无锡模拟)赤峰市是内蒙古粮食主产区,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图1为“赤峰市3个气象站位置示意图”,图2为“1961~2020年赤峰市3个气象站的年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图2中a、b、c对应的气象站依次为
A.赤峰、巴林左旗、林西
B.赤峰、林西、巴林左旗
C.巴林左旗、赤峰、林西
D.巴林左旗、林西、赤峰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赤峰纬度最低、海拔最低,热量最充足,年平均气温最高,所以a对应赤峰;林西和巴林左旗纬度相当,但巴林左旗海拔低,热量条件更好,年平均气温较高,b对应巴林左旗,c对应林西,故选A。
5.影响三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下垫面状况 ④大气环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据上题分析可以确定纬度位置是三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①正确;
赤峰、巴林左旗、林西三地均位于内蒙古,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大陆气团的影响较大,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相差不大,②④错误;
下垫面状况存在差异(如植被覆盖率、农牧区的结构等)也会影响三地气温,③正确。故选B。
6.推测气温变化对当地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是
A.多熟制向南推移
B.农产品品质提高
C.作物春播期提前
D.作物病虫害减轻

根据图中气象站气温的变化,可以看出当地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热量条件在变好,当地作物春播期提前,C正确;
当地热量有限,农作物一般一年一熟,A错误;
热量条件变好,冬季作物病虫害越冬容易,来年病虫害加剧,农产品品质降低,B、D错误。
(2025·浙江宁波期末)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南北跨度大,光热条件较好,降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如图示意1991~2020年山西省春播期(4~5月)平均降水量(单位:mm)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山西省春播期平均降水量北中部地区小于其东西两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植被盖度 D.太阳辐射

山西省北中部地区的东西两侧分别为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水汽受地形抬升显著,导致降水量较北中部地区大,B正确。
(2025·浙江宁波期末)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南北跨度大,光热条件较好,降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如图示意1991~2020年山西省春播期(4~5月)平均降水量(单位:mm)分布。据此完成7~8题。
8.某年春播期山西省异常多雨,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影响该省的
A.偏南风较多 B.偏西风较多
C.偏北风较多 D.热带气旋较多

偏南风较强时,可带来较多的水汽,与偏北的冷空气交汇,导致降水偏多,A正确;
反之,偏北风或偏西风较强(偏南风较弱)时,风从陆地内部吹来,水汽少,降水偏少,B、C错误;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春播时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可能性很小,D错误。
(2024·云南楚雄模拟)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和西高止山之间。这里大多数时间河流流速平缓。在某些时段,海水会漫过低矮的海堤向河流倾泻,而后又会出现短暂的河水漫堤的“灌海”现象,从而形成海水和河水交汇的地理奇观——“回水”。
这片海水与河水的交汇区被称为“回水”区。每年“回水”期间,大批游客会前来坐船观赏。右图为“喀拉拉邦局部水系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造成海水漫堤的盛行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海水水位升高,涌向东北方向,越过低矮的海堤进入河流,选D。
10.夏季,该地区“回水”区面积最大,
其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
B.洋流
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地形

“回水”发生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进而形成“回水”现象,C正确。
(2025·北京昌平区期中)夜雨量比率为夜雨量占全天降水比重,昼雨量比率为昼雨量占全天降水比重。下图为浙江省西南某地1991~2020年冬季降水统计数据。完成11~12题。
11.对该地冬季降水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夜雨量比率逐月提高
B.1月夜雨量比率最高
C.2月昼雨量比率最高
D.12月昼夜雨量差值最大

据图计算可知:夜雨量比率12月约为54.2%,1月约为57.4%,2月约为55.6%。夜雨量比率并非逐月提高,A错;
1月夜雨量比率最高,B对;
12月昼雨量比率最高,C错;
12月昼夜雨量差值最小,D错。
(2025·北京昌平区期中)夜雨量比率为夜雨量占全天降水比重,昼雨量比率为昼雨量占全天降水比重。下图为浙江省西南某地1991~2020年冬季降水统计数据。完成11~12题。
12.该地冬季降水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是
A.光热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
B.昼夜温差大,提升茶叶品质
C.白天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D.夜晚保温效果好,减轻茶树冻害

该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冬季降水,会减弱光照,A错;
夜间降水量较大,云量较大,昼夜温差较小,且夜晚保温效果好,减轻茶树冻害,B错,D对;
与夜晚相比,白天降水量较小,且冬季降水总量小,水土流失不严重,C错。
13.(2024·陕西商洛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有一个呈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东西宽50~70 km,南北延伸400~450 km,年降雨日数超过200天,年均降雨量约1 800 mm,被称为“天漏地区”,因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也被称为“雅安天漏”。如图示意雅安市年降水量分布。
(1)指出“天漏地区”降水的主要特点。
答案 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夜间降水概率大等。
(2)分析地形因素对“天漏地区”降水的影响。
答案 “天漏地区”自东向西由平原迅速升高到高原山地,地势相对高差大,且地形呈
喇叭状,为水汽抬升提供条件;山脉对季风的阻挡作用,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谷地、盆地地形,夜晚时盆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等。
(3)详细说明夏冬季“天漏地区”的大气环流与其天气状况。
答案 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与来自西部高原上的冷空气在此交汇,形成地形雨、锋面雨;夏季,受暖湿气流与“盆地效应”的山风
的复合气流影响,形成夜雨;冬季,西风环流控制下,天气晴朗,寒冷干燥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