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2张PPT)水循环第一部分 第四章课时23高中地理大一轮人教版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水循环的过程、类型、环节,分析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结合材料,学会利用水平衡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目标一 水循环目标二 水平衡课时精练水循环目标一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思考:观察水循环示意图,指出图中箭头所代表的环流,并对水循环进行分类。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长江台风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影响蒸发的因素蒸发能力气温风速空气湿度可蒸发量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土壤湿度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降温充足的凝结核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年降水量流域面积(支流数量)植被地质条件(土壤质地)蒸发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改变地表径流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影响区域降水影响下渗影响蒸发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思考:读必修第一册教材第48~49页内容,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动力和能量源泉水循环对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海陆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塑造地表形态黄河入海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黄河入海口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玛旁雍错(如图)湖面海拔约4 500 m,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168.3 mm和2 197.4 mm。历史上玛旁雍错与拉昂错属同一外流湖,第四纪时气候变暖,二者被水下堆积物分隔开,现今两湖北部仅有一季节性关键能力提升水道相连。目前,拉昂错已成为咸水湖,被称为“鬼湖”,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被称为“圣湖”。1.分析玛旁雍错蒸发量大的原因。答案 ①(与拉昂错相比,)水域面积较大,可蒸发水量较多;②(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③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④高原地形,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加速蒸发。2.分析当前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的原因。答案 ①湖泊面积较大,储存淡水量较多;②支流多,集水面积大,淡水汇入多,对盐分起稀释作用;③有季节性水道连接拉昂错,起排盐作用;④盐分累积时间有限。3.推测玛旁雍错未来的盐度变化,并说明你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保持盐度稳定。答案 变化:逐渐变高。不同意。理由:①工程建设成本高,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②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工程建设易造成生态破坏,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意。理由:①维持玛旁雍错淡水湖现状,为当地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利于农牧民生产生活;②维持当地地理环境的稳定;③维持该湖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圣湖”地位。(全国文综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参照题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频考点精练岛上淡、咸水界线是岛屿淡水与海洋咸水相互平衡的结果,岛内地下淡水依靠大气降水补充,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雨水得到充分稳定的下渗,有利于保持岛内地下淡水区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失去平衡,一旦降水量少,海水入侵,界线向岛内退缩,甚至导致淡水消失;岛屿宽度不足,两侧的海水入侵严重,会挤占淡水空间,所以选B。(全国文综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接受的大气降水数量较少,蓄水量有限,一旦开采使用,大气降水很难及时补充,无法保证淡水资源的稳定存在,所以不能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来源。水平衡目标二水量平衡原理原理(1)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蓄水变化量,即收入水量-支出水量=蓄水变量。(2)一个区域长期来看水量是收支平衡的,即收入=支出。但某个区域、某一段时期内,收支可能不平衡;如果收入>支出,则该区域、该时期水量增加;如果收入<支出,则水量减少。水量平衡原理(3)水量关系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水资源既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消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即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收入-支出。水平衡大气降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融水的输入;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蒸发、植物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等收入支出理论蒸发量(蒸发能力)与实际蒸发量(1)理论蒸发量:下垫面有充足水分供应时的蒸发量。一个地区气温越高、风速越大、空气越干燥,蒸发能力就越强,理论蒸发量越大。(2)实际蒸发量:下垫面的水以水汽状态逸出地表进入大气的净散发量(包括水体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3)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概念辨析水量平衡原理应用水平衡原理常用于解释湖泊面积大小的变化、湖水盐度的变化、沼泽湿地的演化过程等。如“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水的收入是①②,水的支出是③④,①+②<③+④,即收入<支出,死海面积缩小。(2024·湖北地理)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该区砂岩与泥岩(含盐多)交替分布,具有“丘坡补给、谷地排泄”的特点。研究发现,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反之则发育咸水。如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据此完成1~3题。高频考点精练1.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A.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B.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C.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D.逆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依据材料信息“丘坡补给、谷地排泄”和图示信息可知,顺向坡岩层倾向和坡向一致,利于地下水排泄,逆向坡不利于地下水排泄,C、D错误;依据图中“咸淡水界线”可知,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泉),有利于地下水排泄,盐分不易积累,表层淡水范围大,A正确;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不利于地下水排泄,表层淡水范围小,B错误。2.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丙、丁钻孔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下,为咸水,B、C、D错误;甲钻孔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上,为淡水,A正确。3.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A.在断裂带附近开采 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C.在含泥岩地层开采 D.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裂带位于逆向坡,不利于地下水排泄,发育咸水,A错误;泥岩为隔水层,不具备储水条件,不能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B、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下水有咸淡水交界,井深较浅处为淡水,分散式开采能够提供充足水量,D正确。课时精练对一对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A C B A B C C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D B A(1)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较温暖;开口朝西,利于西风深入,形成地形雨;地势较高,冰雪融水提供了水源;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的发展。(2)春季回暖,积雪融化,河流有春汛;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有夏汛;降水补给少,河流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3)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汇入支流少;蒸发和下渗强烈;上游修建大坝、水库,拦截径流;盆地人口稠密,生活、生产用水量大。14.(2024·广东广州模拟)地下盐岩因挤压作用出露地表,形成盐底辟。西亚扎格罗斯山下发育大量盐底辟,某大型盐底辟一坡有土壤覆盖,一坡盐岩祼露。有土壤覆盖的一侧发育盐溶洞,且盐溶洞规模仍在扩大。下图示意该大型盐底辟两侧水循环的差异。据此完成1~2题。1.盐底辟有土壤覆盖的一侧蒸发更强,主要是因为A.深层下渗量更小B.年降水量更大C.地表径流量更大D.涵养水源更多√由图可知,盐底辟有土壤覆盖的一侧,表层下渗较多,地表径流量较小,表层土壤可涵养水源,可供蒸发的水分多,故蒸发更强,D正确、C错误;蒸发水分多来自表层,与深层下渗量关系不大,A错误;两侧年降水量差别不大,B错误。(2024·广东广州模拟)地下盐岩因挤压作用出露地表,形成盐底辟。西亚扎格罗斯山下发育大量盐底辟,某大型盐底辟一坡有土壤覆盖,一坡盐岩祼露。有土壤覆盖的一侧发育盐溶洞,且盐溶洞规模仍在扩大。下图示意该大型盐底辟两侧水循环的差异。据此完成1~2题。2.盐溶洞仅出现在有土壤覆盖的一侧,主要取决于两侧A.流水停留时间差异B.蒸发量差异C.溶解盐输出量差异D.岩性差异√有土壤覆盖的一侧,由于土壤涵养水源,流水停留时间长,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发育盐溶洞,另外一侧流水停留时间短,没有发育盐溶洞,A正确。(2025·河南洛阳期末)台特马湖位于塔里木河下游,自2000年起,我国实施由大西海子水库及车尔臣河向台特马湖输水,修复下游生态系统。如图为“塔里木河流域图”。完成3~4题。3.塔里木河主要的径流补给是A.地下水 B.积雪融水C.冰雪融水 D.大气降水√图示区域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水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C正确。(2025·河南洛阳期末)台特马湖位于塔里木河下游,自2000年起,我国实施由大西海子水库及车尔臣河向台特马湖输水,修复下游生态系统。如图为“塔里木河流域图”。完成3~4题。4.向台特马湖输水可以促使塔里木河流域A.水资源总量增加 B.水循环过程加强C.盐碱地面积减少 D.水土流失减轻√输水工程可加快地表径流的流动,加速水循环,B正确。(2024·安徽安庆模拟)“大气河”是指地球大气对流层中跨越中纬度地区的强水汽输送的瞬变通道,对于全球水汽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东北太平洋是“大气河”频繁发生的区域,因夏威夷盛产菠萝,所以美国气象预报员用“菠萝快车”来描述将热带的水汽从夏威夷群岛附近输送到美国西海岸的“大气河”。下图示意2021年某月拍摄的“菠萝快车”的卫星图像。完成5~7题。5.“菠萝快车”的基本组成单元是A.温带气旋 B.热带气旋C.准静止锋 D.快行冷锋√“菠萝快车”的水汽源自热带地区,通过中纬度盛行西风进行输送,暖湿气流受气旋内部剧烈的上升运动影响,水汽凝结为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在这一凝结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又为气旋发展提供动力,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的云系,从全球范围来看,“大气河”是温带气旋的伴生物,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温带气旋组成。选A。(2024·安徽安庆模拟)“大气河”是指地球大气对流层中跨越中纬度地区的强水汽输送的瞬变通道,对于全球水汽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东北太平洋是“大气河”频繁发生的区域,因夏威夷盛产菠萝,所以美国气象预报员用“菠萝快车”来描述将热带的水汽从夏威夷群岛附近输送到美国西海岸的“大气河”。下图示意2021年某月拍摄的“菠萝快车”的卫星图像。完成5~7题。6.“菠萝快车”主要发生在①1~3月 ②4~6月 ③7~9月 ④10~12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由于“大气河”与温带气旋紧密联系,气候意义上的“大气河”多发于冬半年,1~3月、10~12月处于冬半年,①④正确;4~6月、7~9月处于夏半年,②③错误。故选B。(2024·安徽安庆模拟)“大气河”是指地球大气对流层中跨越中纬度地区的强水汽输送的瞬变通道,对于全球水汽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东北太平洋是“大气河”频繁发生的区域,因夏威夷盛产菠萝,所以美国气象预报员用“菠萝快车”来描述将热带的水汽从夏威夷群岛附近输送到美国西海岸的“大气河”。下图示意2021年某月拍摄的“菠萝快车”的卫星图像。完成5~7题。7.仅考虑物质循环,“菠萝快车”对美国西海岸的影响是A.改变热平衡 B.增加极端天气C.加快水循环 D.促进能量流动√从物质循环来看,“大气河”携带大量水汽,加快水循环,C正确;从能量流动看,“大气河”通过潜热释放改变着中纬度地区的热平衡、热交换,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的能量流动,但不属于物质循环,A、D错误;受“大气河”影响,美国西海岸极端天气增加,但其不属于物质循环,B错误。(2024·福建龙岩模拟)径流深度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中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所得的值。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我国南方某河指定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为792 km2,下表示意该河此流域1999~2001年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8~10题。年份 年径流量(亿m3) 年降水量(mm) 径流系数1999 7.415 1 500.0 0.6242000 10.300 2 055.5 0.6332001 8.946 1 660.3 0.6808.该河流 1999~2001年有关数据的变化特点为A.年降水量先大后小,流域面积渐小B.年径流量先大后小,径流系数渐小C.径流深度先大后小,径流系数渐大D.径流深度逐渐变小,径流系数渐大√年份 年径流量(亿m3) 年降水量(mm) 径流系数1999 7.415 1 500.0 0.6242000 10.300 2 055.5 0.6332001 8.946 1 660.3 0.680流域面积三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A错;径流系数渐大,B错;径流深度等于年径流量除以流域面积,因流域面积不变,故径流深度的变化与年径流量的变化一致,据表可知,年径流量先大后小,故径流深度也先大后小,C正确,D错。9.1999~2001年该河径流系数变化,说明该流域面积内A.年蒸发量减小 B.降水强度变大C.植被覆盖增加 D.水田面积扩大√年份 年径流量(亿m3) 年降水量(mm) 径流系数1999 7.415 1 500.0 0.6242000 10.300 2 055.5 0.6332001 8.946 1 660.3 0.680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径流系数变化可反映下渗程度,即有多少降水量转化成地下径流后,剩下的地表径流与该流域径流总量的比率,比值越大,说明下渗越弱,反之亦然。年均蒸发量主要取决于年均气温,故无法推测年均蒸发量变化,A错;植被覆盖增加和水田面积扩大均有利于下渗,导致径流系数减小,C、D错误;而降水强度变大,则不利于下渗,导致径流系数增大,B正确。10.研究当地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该地A.防治洪涝灾害 B.减轻水土流失C.预报地质灾害 D.优化土地利用√年份 年径流量(亿m3) 年降水量(mm) 径流系数1999 7.415 1 500.0 0.6242000 10.300 2 055.5 0.6332001 8.946 1 660.3 0.680因径流系数是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才能计算出来的数据,故研究当地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无法提前产生防治洪涝灾害和预报地质灾害的功能,A、C错误;减轻水土流失也要通过其他措施才能得以实现,B错;通过研究当地径流系数的变化,人类可以干预土地利用类型,如减小硬化地表面积,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等,从而优化土地利用,增加下渗,减轻洪涝或城市内涝灾害,D正确。(2024·九省联考江西地理)天山北坡从海拔5 000多米的山地延伸到不足200米的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地、裸地和耕地。下图示意2011~2018年该区域降水量、融雪量和灌溉量(均用平铺到整个区域上的水层厚度表示)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11.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A.降水量、融雪量、灌溉量B.灌溉量、降水量、融雪量C.融雪量、灌溉量、降水量D.降水量、灌溉量、融雪量√准噶尔盆地农作物春种秋收,冬季气温低,农田休耕,灌溉量为0 ,折线②为灌溉量;春季融雪量大,夏季积雪基本消失,折线③为融雪量;天山北坡一年四季均有降水,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折线①为降水量。选D。(2024·九省联考江西地理)天山北坡从海拔5 000多米的山地延伸到不足200米的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地、裸地和耕地。下图示意2011~2018年该区域降水量、融雪量和灌溉量(均用平铺到整个区域上的水层厚度表示)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12.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该区域年内地下水位存在一个峰值,则该峰值大致出现在每年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据上题可知,图中折线①为降水量,③为融雪量。读图可知,4~5月融雪量与降水量的和达一年中最大,地下水的补给量达到最多,选B。(2024·九省联考江西地理)天山北坡从海拔5 000多米的山地延伸到不足200米的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地、裸地和耕地。下图示意2011~2018年该区域降水量、融雪量和灌溉量(均用平铺到整个区域上的水层厚度表示)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13.受农业用水影响,该区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推测2011~2018年该区域地下水位平均每年可能下降A.5 mm B.10 mmC.25 mm D.50 mm√折线②为灌溉量,灌溉用水是抽取地下水灌溉,可知全年灌溉量为10 mm左右。灌溉用水有三个去处:植被吸收、蒸发、下渗,其中有一部分灌溉用水通过下渗再返还给地下水,所以地下水的损失量小于10 mm,选A。14.(2025·广西桂林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费尔干纳盆地是位于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环抱的向西敞开的山间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不太冷,夏季炎热,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于冬季,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盆地内农田密布,人口稠密,被誉为“西域江南”。材料二 如图为费尔干纳盆地位置示意图。(1)从地形角度分析费尔干纳盆地被誉为“西域江南”的原因。答案 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较温暖;开口朝西,利于西风深入,形成地形雨;地势较高,冰雪融水提供了水源;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的发展。(2)简析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方式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答案 春季回暖,积雪融化,河流有春汛;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有夏汛;降水补给少,河流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3)锡尔河流出费尔干纳盆地后,径流量减少明显,试分析原因。答案 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汇入支流少;蒸发和下渗强烈;上游修建大坝、水库,拦截径流;盆地人口稠密,生活、生产用水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