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8张PPT)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2讲课时18高中地理大一轮人教版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材料,判断影响某地天气的高压、低压系统并分析天气变化趋势。2.掌握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及其对不同地区天气产生的影响。3.绘制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并运用简易天气图及所学知识,判断气旋、反气旋天气系统并解释现实生活中天气变化的原因。目标一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目标二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地理实践3 特殊天气课时精练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目标一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气旋(低压)系统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反气旋(高压)系统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概念辨析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不同方面的描述。气压气流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45页图3.6“北半球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在下图中画出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回归教材气旋与天气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天气中心低四周高由四周流向中心辐合上升阴雨气旋与天气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气旋与天气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地转偏向力影响,空气旋转上升水汽凝结放热促使空气上升洋面气压更低,空气旋转更猛烈台风热带或亚热带洋面温度超过26.5℃气旋与天气思考:画出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气压前 时间 后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46页图3.7“北半球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在下图中画出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回归教材反气旋与天气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天气中心高四周低由中心流向四周辐散下沉多晴朗、干燥天气反气旋与天气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反气旋与天气思考:画出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气压前 时间 后气旋、反气旋的判断垂直气流运动方向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右手低气旋气旋左手南半球低左右手法则气旋、反气旋的判断左右手法则高低低高南半球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判断根据风向判断第一步:根据风向判断气旋或反气旋——图示风向由中心向外吹(实线箭头)→反气旋。第二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虚线箭头)。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判断根据天气判断①一般与气旋对应的天气为阴天、降水,所以气旋过境时,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台风、龙卷风等就是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气旋过境时气压降低。②与反气旋对应的天气为晴朗,可能是干热,也可能是干冷。气旋与反气旋(2025·陕西汉中期中)2022年2月中旬,北大西洋冬季风暴“尤尼斯”生成于北大西洋西部,沿着副热带高压北侧边缘向东北方向移动。风暴给欧洲中西部带来严重自然灾害。右图分别为“‘尤尼斯’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气压演变及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17~19日,“尤尼斯”中心附近气压快速下降,主要是所经地区A.海洋广阔 B.平原宽广C.森林茂密 D.海岸曲折√高频考点精练根据移动路径示意图可知,“尤尼斯”在17~19日经过地区主要为广阔的海洋。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大洋温度高、水汽充足,给“尤尼斯”增温增湿,使“尤尼斯”气流快速上升,气压快速下降,A正确。(2025·陕西汉中期中)2022年2月中旬,北大西洋冬季风暴“尤尼斯”生成于北大西洋西部,沿着副热带高压北侧边缘向东北方向移动。风暴给欧洲中西部带来严重自然灾害。右图分别为“‘尤尼斯’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气压演变及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2.“尤尼斯”影响英国的时间主要在A.17日下午至18日凌晨 B.18日凌晨至上午C.18日下午至19日凌晨 D.19日凌晨至上午√从移动路径示意图可看出,“尤尼斯”风暴经过英国的时间大致在18日0:00后到18日12:00之间,即18日凌晨至上午,故选B。(2025·陕西汉中期中)2022年2月中旬,北大西洋冬季风暴“尤尼斯”生成于北大西洋西部,沿着副热带高压北侧边缘向东北方向移动。风暴给欧洲中西部带来严重自然灾害。右图分别为“‘尤尼斯’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气压演变及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3.“尤尼斯”爆发性发展阶段,冷暖气团强烈对峙区域大致位于A.30°N B.40°NC.50°N D.60°N√“尤尼斯”爆发性发展阶段,应是风暴中心附近气压迅速下降时期,从最低海平面气压演变图可看出,17日12:00到18日4:00之间气压迅速下降,低压势力增强,应是冷暖气团强烈对峙,对应纬度大致在50°N,故选C。锋面气旋图的判读目标二锋面气旋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思考:画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的示意图。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1)判断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2)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锋面气旋图的判读(3)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①锋面类型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其冷锋的位置总是在气旋(低压)中心的西侧和西南侧,如上图中M;暖锋的位置总是在气旋(低压)中心的东侧、东北侧和东南侧,如上图中N。锋面气旋图的判读②锋面移动南半球锋面气旋的冷锋和暖锋的位置和北半球相同,但其移动方向和北半球相反。思考:画出下图中锋面的移动方向锋面气旋图的判读(4)锋面气旋的发展演变由于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锋面气旋有时会发育锢囚锋,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思考 试解释锋面形成于低压槽而非高压脊的原因。答案 低压槽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对,冷暖气团会相遇;高压脊两侧大气运动方向背离,不会发生冷暖气团的相遇。如下图:关键能力提升(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右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答案 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右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答案 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右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答案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右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答案 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2023·江苏地理)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1~3题。1.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高频考点精练√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边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2023·江苏地理)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1~3题。2.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A.冷干 B.冷湿C.暖干 D.暖湿√据图示信息可知,西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位于大风区,气团性质为暖干,故选C。(2023·江苏地理)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1~3题。3.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最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课时精练对一对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B A C D A C D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C D C(1)特点:风力小。原因:切变线附近气流相向运动;位于低涡(或气旋中心)附近。(2)主要来源:来自南侧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降水,使得气温下降。(3)特点:降水强度较大、降雨时间长。原因: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高纬度的干冷气流相遇,在贵州省附近形成锋面雨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团一侧;低涡区内有较强的空气上升运动,易对流形成降水;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影响,受低涡控制频次高。14.(2024·浙江金华模拟)热浪是指天气持续保持过度的炎热。近几十年来,热浪的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下图为“1979~2020年世界热浪强度和影响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越低,热浪强度越大B.南半球热浪强度较北半球大C.纬度越高,热浪影响面积越大D.南半球热浪影响面积较北半球大√总体上纬度越高,热浪强度越大,A错误;南半球热浪强度较北半球大,B正确;在中纬度地区,热浪影响面积最大,C错误;北半球热浪影响面积较南半球大,D错误。(2024·浙江金华模拟)热浪是指天气持续保持过度的炎热。近几十年来,热浪的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下图为“1979~2020年世界热浪强度和影响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2.受下列天气系统影响,最有可能形成热浪的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热浪是指天气持续保持过度的炎热,在反气旋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故最有可能形成热浪,B正确。(2025·山东济南期末)下图为“某月7日某时刻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3~5题。3.该月最可能为A.2月 B.5月C.7月 D.10月√读图可知,图中西南和东南海域各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并且纬度范围大致在30°S~40°S,说明副热带高压带位置偏南,时间应该是南半球夏季,因此该月最可能为2月,A正确。(2025·山东济南期末)如图为“某月7日某时刻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3~5题。4.此刻影响甲地的气团性质是A.冷干 B.冷湿C.暖干 D.暖湿√由图可知,此刻甲地处于大陆上暖气团控制下,气团性质为暖干,选C。(2025·山东济南期末)下图为“某月7日某时刻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3~5题。5.推测乙地将经历A.连续降水 B.狂风暴雪C.沙尘肆虐 D.阴雨降温√读图可知,冷锋即将经过乙地,会带来降水、降温、大风天气,D正确;连续性降水是暖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A错误;该地纬度较低,一般不会出现暴雪天气,B错误;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高,没有沙尘天气,且狂风暴雪、沙尘肆虐一般是寒潮的影响,C错误。(2024·河南信阳模拟)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双台风“杜苏芮”“卡努”的影响,再加上高压坝(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与大陆高压结合而形成)和地形共同作用,京津冀地区出现一轮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过程,引发了严重的洪涝、山体滑坡和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如图示意2023年7月29日我国局部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6~7题。6.台风“杜苏芮”登陆后A.中心气压升高,风力变小B.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强降水天气C.受陆地高温影响,势力逐渐增强D.受副高西侧气流影响,向东南方向移动√台风登陆后由于缺少水热供给,摩擦力增大,势力会逐渐减弱,中心气压升高,风力变小,A正确、C错误;台风本身为气旋系统,较强的上升气流将大量水汽带到高空冷却形成降水,并不是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而产生降水,B错误;由于副高气压较高,而台风气压较低,从而影响台风移动路径,使得台风只能在副高边缘处绕行,向偏西北方向移动,D错误。7.在此次暴雨过程中,“高压坝”所起的作用是A.降低空气温度B.不断补充水汽C.阻挡台风北进D.促使气流抬升√高压坝是副高与大陆高压结合而形成,受其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且此时为夏季,受其控制会形成高温天气,不会降低空气温度,A错误;由于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台风为低压系统,北部的高压坝使台风北进过程中为逆风,说明台风的移动受到高压坝的阻挡,C正确;陆地高压水汽含量很少,不能为台风补充水汽,B错误;由于该高压坝是副热带高压和陆地高压结合而形成,并不是冷高压,其温度较高,对气流的抬升不明显,D错误。(2024·湖北武汉模拟)2024年4月中旬,乌拉尔河上、中游地区先后出现了连续的暖晴和降雨天气,奥尔斯克市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如图示意乌拉尔河流域。据此完成8~10题。8.造成该地连续暖晴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 B.暖锋C.气旋 D.反气旋√反气旋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且容易出现连续的暖晴天气,D正确。(2024·湖北武汉模拟)2024年4月中旬,乌拉尔河上、中游地区先后出现了连续的暖晴和降雨天气,奥尔斯克市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如图示意乌拉尔河流域。据此完成8~10题。9.引发乌拉尔河此次洪灾的主要水源来自①高山冰川融水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此次洪灾发生在4月中旬,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较多,同时该时段的降雨也会增加水量,故引发此次洪灾的主要水源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②③正确;高山冰川主要在夏季气温较高时大量融化;地下水补给相对稳定,一般不会突然导致特大洪灾,①④错误。(2024·湖北武汉模拟)2024年4月中旬,乌拉尔河上、中游地区先后出现了连续的暖晴和降雨天气,奥尔斯克市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如图示意乌拉尔河流域。据此完成8~10题。10.推测该地上一年冬半年的天气较多年同期偏A.暖湿 B.冷湿C.暖干 D.冷干√由于4月中旬出现大量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说明上一年冬季的降雪量较大,且4月中旬之前气温较低,积雪未融化,可推测上一年冬半年天气较多年同期偏冷湿,故选B。(2024·九省联考江西地理)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会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11~13题。11.按图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丙甲乙√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该天气系统应逐渐向东移动。据图示信息可知,低压中心的位置由西向东依次为乙、甲、丙,选C。(2024·九省联考江西地理)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会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11~13题。12.丙图中锋面A.①为暖锋,②为冷锋B.①为冷锋,②为暖锋C.①②均为暖锋D.①②均为冷锋√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为逆时针辐合,①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为北侧的冷气团主动接近南侧的暖气团,为冷锋;②的西侧为偏西北风,东侧为偏南风,锋面整体东移,即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故②为冷锋,选D。(2024·九省联考江西地理)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会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11~13题。13.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时,M地出现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A.气温升高,经历降雪B.气温升高,经历降雨C.气温降低,经历降雪D.气温降低,经历降雨√据图示信息可知,M地经历冷锋过境,气温降低,并可能有雨雪天气。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此时为11月,气温较低,应为降雪,选C。14.(2025·海南海口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围气流较强。如图示意2023年5月23日20时贵州省及周边地区850 hPa切变线(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及风场。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形成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生成于四川省的西南低涡在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频繁。2023年 5月23日形成的西南低涡相对比较稳定,但周(1)与周边地区相比,指出850 hPa切变线附近的风力大小特点并说明原因。答案 特点:风力小。原因:切变线附近气流相向运动;位于低涡(或气旋中心)附近。(2)依据图示信息,推测西南低涡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和切变线过境对气温的影响。答案 主要来源:来自南侧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降水,使得气温下降。(3)贵州省受此次西南低涡影响明显。结合图文材料推测贵州省本次降水的特点,并说明原因。答案 特点:降水强度较大、降雨时间长。原因: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高纬度的干冷气流相遇,在贵州省附近形成锋面雨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团一侧;低涡区内有较强的空气上升运动,易对流形成降水;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影响,受低涡控制频次高。特殊天气><地理实践3特殊天气雷暴天气天气特征:属局地强对流天气,伴有雷击、闪电、大雨、冰雹、暴风雪等现象形成条件:①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②有使暖湿空气上升的动力;③空气能产生剧烈的上下对流运动出现的时间:可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常见于夏季午后,但也可能在冬季随暴风雪发生,被称为雷雪出现的地区:热带和温带地区特殊天气强对流天气特殊天气下击暴流天气特征:中高空空气急剧下沉,在地面辐散形成灾害性强风形成条件:①上升气流在大气运动中获得水平动量;②上升气流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表现为重、冷的云顶)被储存起来;③云顶迅速崩溃,势能又重新转化为下降气流的动能出现的时间:可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常见于夏季午后出现的地区:热带和温带地区特殊天气特殊天气龙卷风天气特征:直立空管状或漏斗状旋转上升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形成条件:①近地面的风切变;②对流系统带来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并引发上升气流;③地转偏向力出现的时间:春季、夏季、秋季均可发生,但最常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或夏秋之交(4~10月)出现的地区: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大利亚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知识拓展风切变 风切变是一种大气现象,风矢量(风向、风速)在空中水平和(或)垂直距离上的变化。顺风逆风特殊天气特殊天气爆发性气旋天气特征:源于中高纬度洋面上爆发性气旋,因气压快速降低会带来天气剧变以及强降水形成条件:强冷空气(温度足够低)和强暖空气(水汽量大)相遇出现的时间:北半球冬半年出现的地区:多发生于中纬度地区(2024·宁夏银川模拟)雷暴发展时,会在云层中形成上升的暖空气流和下降的冷空气流,当冷空气快速下沉并接触地面时会沿地面向外扩散,形成水平尺度只有几高频考点精练千米的下击暴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种下击暴流可以冲击地面的沙尘,使它们进入空中,形成一道高大而浓密的沙墙。如图为“下击暴流及沙墙形成示意图”。完成1~3题。1.在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运动状况与下击暴流类似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 C.低气压 D.高气压√依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区产生下击暴流时,属于冷空气快速下沉所导致,这与在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运动中的高气压类似,都是空气下沉所形成,D正确。(2024·宁夏银川模拟)雷暴发展时,会在云层中形成上升的暖空气流和下降的冷空气流,当冷空气快速下沉并接触地面时会沿地面向外扩散,形成水平尺度只有几千米的下击暴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种下击暴流可以冲击地面的沙尘,使它们进入空中,形成一道高大而浓密的沙墙。如图为“下击暴流及沙墙形成示意图”。完成1~3题。2.图示沙墙形成的必要条件有①气流上升 ②地形阻挡 ③天气晴朗 ④沙源充足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较为干燥,形成沙墙说明该地沙源比较充足,④对;沙墙向着高处形成,说明有上升气流的作用,在此作用下,沙墙才能变得高大而浓密,①对;受地形阻挡,会削减风力,沙墙难以形成,②错;墙的形成应该属于风沙天气,说明并不是晴朗天气,③错。故选C。(2024·宁夏银川模拟)雷暴发展时,会在云层中形成上升的暖空气流和下降的冷空气流,当冷空气快速下沉并接触地面时会沿地面向外扩散,形成水平尺度只有几千米的下击暴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种下击暴流可以冲击地面的沙尘,使它们进入空中,形成一道高大而浓密的沙墙。如图为“下击暴流及沙墙形成示意图”。完成1~3题。3.下击暴流在近地面通常形成直线型大风,这是由于A.水平气流辐散范围大 B.下沉气流势力较弱C.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 D.大风持续时间较长√气流势力强且速度快,到达地面后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形成直线型大风,B错误;气流运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在近地面形成直线型大风,C正确;局地性气流水平辐散范围较小,且下击暴流这种强对流天气持续时间短,所以直线型大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D错误。下击暴流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但水平气流的辐散范围较小,A错误;下击暴流属于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下沉(2024·广东汕头模拟)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某年6月经历一次飑线过境。下图示意河谷内新田站4日8:00~5日20:00测得的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5题。4.飑线控制该河谷的时间段大约为A.4日10:00~12:00B.4日18:00~20:00C.5日02:00~04:00D.5日08:00~10:00√由图可知,4日18:00~20:00,该河谷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均发生突变,符合飑线狭窄强对流天气特征,选B。(2024·广东汕头模拟)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某年6月经历一次飑线过境。下图示意河谷内新田站4日8:00~5日20:00测得的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5题。5.飑线过境后,该河谷A.对流更加旺盛 B.出现持续降水C.气温逐渐回升 D.风力持续增强√根据材料可知,飑线范围小、生命史短,带来的影响持续时间短;读图可知,飑线过境后,该河谷气温逐渐回升。故选C。6.(2025·辽宁沈阳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1月3日~6日发生在北大西洋的爆发性气旋,被命名为“格雷森”。爆发性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受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其形成过程是冷空气快速南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如图示意“格雷森”移动路径。(1)说出爆发性气旋“格雷森”的形成过程。答案 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相遇,暖湿空气抬升,形成温带气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释放热量,进而加剧空气抬升;近地面气压持续降低,降幅较大,最终形成爆发性气旋“格雷森”。(2)在图中“格雷森”移动路径上用○画出中心气压最低值所在的位置,并说明理由。答案 圈画在最北边箭头和陆地之间即可。理由:“格雷森”北上过程中,受海洋(墨西哥湾暖流提供的暖湿气流)热量和水分的持续补给,气旋不断增强,气压不断降低;登陆后水热补给减少,摩擦力增大,中心气压升高,因此最低值出现在登陆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