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u=f 不成像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测焦距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u=f 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束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解读重点一、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实验的说明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等。2.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实像小,焦点内放大。3.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又叫“三心等高”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二、对规律的深刻理解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见表格)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u=f 不成像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2.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深刻理解(1)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在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2)2f是成放大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U=2f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越小,像越大,像距v也越大;物距u越大,像越小,像距v也越小。(4)根据u和v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5)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6)可以这样记忆理解: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体移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变小。基础训练题:一、单选题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0cm处,则可以观察到物体成( )A.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A.大于100 mm B.等于50 mmC.小于50 mm D.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3.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B.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C.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距透镜2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4.如图所示,凸透镜到报纸的距离为8cm,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8cm C.5cm D.3cm5.小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6cm时,调节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透镜的焦距是13cmB.此时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52cm时,调节光屏,屏上可得缩小的像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13cm时,调节光屏,屏上可得放大的像二、填空题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观察到的现象:像逐渐 移。为了使成像在光屏中央,需 移光屏或蜡烛;或凸透镜 移 。7.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支铅笔放在一只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观察铅笔的像,他惊奇地发现,手中铅笔的笔尖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这是因为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 镜,他看到的是铅笔的 (填“实”或“虚”)像。8.(1)当u>2f时,凸透镜成 、 的实像;(2)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 的 像;(3)当f(4)当u9.如图是某同学准备制作的昆虫观察瓶,为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可在瓶口处安装一块 透镜,若瓶口到瓶底的距离为10厘米,当选择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厘米时,能观察到小昆虫 的虚像。10.当物距u与焦距f满足 时,物体经透镜能够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1.小明了解到:老花眼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数乘以100。他想通过测量爷爷的老花镜的焦距,算出眼镜的度数。他应该让老花镜 太阳光放置,纸在老花镜下面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数是 度。若用该老花镜距蜡烛20cm观察,看到的是蜡烛 、 的像。三、作图题12.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中心A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光心O二倍焦距以外。①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图甲中标出A所成的像A′的大致位置;②借助辅助线或光路图,在图乙中找到A所成的像A′的确切位置,保留作图痕迹。13.补全下列光路图。要求:甲图画出光线SB 的反射光线;乙图画出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光线; 丙图画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图中箭头表示实物)。能力提升训练题一、单选题1.用光具座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C.等大、倒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虚像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处,在光屏上( )A.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实像D.不能呈现像3.2024年3月9日至2025年2月 28 日,天空将上演“月掩土星”的天文景象,我国境内可见两次。 “月掩土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下列图所示光现象与“月掩土星”原理相同的是( )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B.用相机定格难忘时刻C.手影表演 D.三棱镜彩虹实验4.在超市购物时,智能手机通过扫码可直接付款,给购物者带来极大方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镜头对太阳光具有发散作用 B.手机到二维码的距离应小于C.手机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会变大 D.手机上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地像,则(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C.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二、填空题6.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形式圆满完成,航天员叶光富进行了太空水球光学实验。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水滴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这个水球可以被看成一个凸透镜。将一个物体放在这个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一位置,可以看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7.照相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图是用照相机先后拍下同一辆汽车的两张照片(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时,摄像头离汽车的距离比拍摄第一张 (选填“远”或“近”)。8.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处,其中蜡烛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 处得到的虚像。 9.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选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的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选填“物距”或“像距”)。10.天舟六号与空间站组合体的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拍摄天舟六号更大的像,镜头焦距需调得 一此.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物体的像会向光屏的 方移动。探究时,改变物距做了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三、作图题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新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S的像点S ,画出光路图确定像点S 的位置,图中O为光心,F为焦点(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3.三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补充完整这三束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四、综合题14.如图所示,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1)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a对应的入射光线 。(2)用不透光纸片遮挡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以下正确的判断有哪些 。A.光屏上只有蜡烛上半部分的像B.光屏上只有蜡烛下半部分的像C.光屏上有蜡烛全部的像D.光屏上蜡烛的像变暗E.光屏上蜡烛的像变亮15.如下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3)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4)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基础训练题参考答案1.A【知识点】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详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0cm处,u=10cm,此时f>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D【知识点】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详解】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物体离凸透镜(相机镜头)距离很远,在凸透镜(相机镜头)的两倍焦距外.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为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介于50mm和100mm之间。故选D。3.A【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论、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焦距【详解】A.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 30cm=10cm,故A错误,符合题意;B.当物体距透镜5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物体距透镜20cm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A【知识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详解】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由图可知,凸透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时,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应大于凸透镜与报纸之间的距离,即f>8cm,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C【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求凸透镜的焦距【详解】AB.由题可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cm,(即u=26cm)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表明此时f<u<2f,即f<26cm<2f推出此透镜的焦距26cm>f>13cm故AB错误;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52cm时,物距变大了,则像距应变小,像变小;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13cm时,物距小于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故选C。6. 上 上 下【详解】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会越烧越短,相当于烛焰焰心下移,像会逐渐上移。为了成像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上移或蜡烛上移让三心再次在同一高度上,或者蜡烛不动,将凸透镜下移,使像下移到光屏中央均可。7. 凸透 实【知识点】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详解】装满水后的烧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在焦点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说明铅笔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看到的是铅笔倒立的实像。8. 倒立 缩小 等大 实 放大 正立 虚【知识点】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详解】(1)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物距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 凸 大于 正立、放大【知识点】凸透镜成虚像时的物距与像距、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求凸透镜的焦距【详解】在瓶口处安装一个透镜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安装的应是凸透镜。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所以当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时,物距是10cm,则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要大于10cm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u<f【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虚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在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当物距u与焦距f满足u<f时,物体经透镜能够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点睛:牢记一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和分界点,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11. 正对着 400 正立 放大【知识点】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焦距、凸透镜成虚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详解】利用阳光测量焦距时,应让老花镜正对太阳光放置,把阳光会聚为一点,则这点到透镜的距离是焦距。老花镜镜片的度数为由题意可知,焦距为25cm,当老花镜距蜡烛20cm时,物距是小于焦距的,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2.① ;②【知识点】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详解】①由题意知,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由像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且烛焰中心A在主光轴上,则其像也在主光轴上,由此大致可确定像点A′,作图如下:②过A点作出烛焰在主光轴的上面部分,过烛焰的顶端作两条光线,其一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其折射光线过焦点,另一光线过光心O,其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两光线的交点,即是烛焰顶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过此像点作主光轴的垂线,此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A所成的像A′的确切位置,烛焰顶端像点与A′的连线即是烛焰上面部分所成的像,作图如下:。13.【知识点】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详解】先过B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SB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先在空气中根据反射光线和法线找到反射角,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连接物体的上端点与凸透镜的光心并反向延长,再过上端点作主光轴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一点,连接该点和凸透镜的焦点F并反向延长,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过该点作垂直于主光轴的线段,即为物体所成虚像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力提升训练题答案1.C【知识点】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详解】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物距等于2倍焦距,此时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选C。2.A【知识点】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求凸透镜的焦距【详解】如图时,此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所以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处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知识点】影子的形成原理、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光的折射的概念和现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详解】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用相机定格难忘时刻是凸透镜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手影表演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D.三棱镜彩虹实验,是光通过不同介质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C【知识点】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照相机、透镜的特点与分类【详解】A.手机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具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手机到二维码的距离应大于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D错误;C.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手机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会变大,故C正确。故选C。5.D【知识点】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投影仪【详解】AB.如图,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故AB不符合题意;C.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小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D.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D。6. 缩小 实【知识点】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详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则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7. 凸透 近【知识点】照相机【详解】照相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拍摄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甲、乙两图比较,乙的像大,所以乙的物距小,所以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摄像头离小车近一些。8. b d a【知识点】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凸透镜成虚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详解】由图可知:d点在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c点在二倍焦距处,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b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a点在一倍焦距之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综上分析可知,蜡烛放在b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d得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a处,可得到虚像。9. 凸 实 物距【知识点】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照相机【详解】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用自拍杆拍照时,增大了人与镜头间的距离,即增大了物距。10.大【知识点】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解析】略11. 上 见解析【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注意事项和错误分析【详解】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变短,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其像向上移动。探究中,要改变物距做三次实验,其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12. 【知识点】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凸透镜成虚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详解】从点S画两条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S′。如图所示: 13.【知识点】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详解】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射出;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为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过二倍焦距处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处。如图所示:14. 答案见解析如图 CD【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注意事项和错误分析【详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入射光线从烛焰发出,折射光线过线像点,作图如下:(2)如果用不透光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光仍然可以透过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成完整的像,只是透过的光变少,使像变暗,故ABE错误,CD正确。故选CD。15. c a c d、e【知识点】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详解】(1)凸透镜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在一倍焦距以外,越靠近凸透镜像越大,图中c点离透镜最近,屏上出现的像最大。(2)图中a点物距大于两倍焦距,且距离透镜最远,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3)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因此在一倍焦距以外,离凸透镜最近的烛焰所成的像最大最远,因此把烛焰放在c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4)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此时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成平行光,一倍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因此d、e两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