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曾都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青春光芒四射,青春是一场绚丽的梦。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面对青春的邀约,下列行为值得提倡的是
①专注于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 ②坚决杜绝青春期矛盾心理的出现
③面对生理变化不自卑,不嘲弄他人 ④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异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既要热情大方,又要掌握分寸,注意交往的场合、方式、时间和频率。以下异性交往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①下课后,共同讨论数学问题 ②班级春游时,只和异性同学单独呆在一起
③晚上11点约异性同学看电影 ④为异性同学在球场上的精彩表现加油喝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小明根据自己一天的经历,绘制了情绪曲线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情绪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②情绪是神秘的,稳定而深远
③小明要远离生活中的消极情绪
④小明的情绪不够稳定,波动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5年春晚成功申遗,晚会中融入了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开场视觉秀《迎福》中包括打铁花、庆阳剪纸等,引发了观众对中华文明的共情。这说明
①积极情感体验源于深入生活、感受生活
②情绪的发展体现我们的生命成长③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优秀节目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④只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对我们的成长才有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能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文明程度。下列同学的做法符合尊重他人要求的是
①敏敏从不歧视成绩差的同学
②冬冬从不拒绝网友索要个人信息的要求
③小辉言而有信,答应同学的事一定做到
④小吉发现衣冠不整者进入图书馆,严厉呵斥其离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故耻为重。”这就要求青少年自尊自爱,知廉耻、明是非。以下场景中的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下列微点评与“日常点滴”匹配恰当的是
序号 日常点滴 微点评
① 小强踏青出游,感受自然之美 在自然体验中感悟生命
② 宁宁非常注重衣着整洁 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
③ 小张喜欢用不雅语言和别人开玩笑 不必在意,还挺有意思
④ 同学说宁宁性格内向,他并不这么认为 重视他人评价,全面改变自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史铁生双腿残疾,却用“笔”走出世界上最远的路;贝多芬双耳失聪,却用心创造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霍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却用思维走进了宇宙……他们用行动
①诠释了青春梦想的重要性 ②奏响了自强不息的生命华章
③激励人们“克己”“自胜”,超越自我 ④铸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西递村的“作退一步想”墙角、临涣古镇的“一杯茶调解法”,这些蕴藏在徽风皖韵里化解纠纷的方法共同体现了 核心思想理念。
A.守诚信 B.尚和合 C.求大同 D.重民本
10.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七(2)收集了如下素材,给这些素材拟定一个标题,你认为最适合的是
一位市民在楼上对路口执勤的交警致谢:“警察同志,辛苦了!”交警同志转身、挥手、敬礼,一气呵成。 一位大叔每次看到路边环卫工人时,都送去热水。 志愿者们纷纷写下“军令状”,各司其职,守护我们的城市。
A.崇尚法治尊法守法 B.共享机遇大有作为
C.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D.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11.《朱子家训》是记载我国古代优良家风的代表作,其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体现了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12.某班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下列表格中的行为与小法官点评对应不正确的是
序号 生活中的情境 小法官点评
① 小东给同学小梅起侮辱性绰号 侵犯了小梅的名誉权
② 超市保安怀疑小东偷拿东西,强行对其进行搜身 侵犯小东的隐私权
③ 商家未经刘某同意使用其照片做广告宣传 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
④ 张某将捡到的钱包占为己有 张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14.初中生小辉在回家的一条小路上看到一名歹徒正在抢劫,他赶紧跑到路口向大人求助,叫来了警察,制服了歹徒。这说明小辉
①见义智为,值得点赞 ②胆小怕事,耽误时间
③奋不顾身,不计后果 ④讲究策略,有勇有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肩挑风雨求知路 逆境自强梦终成】
2025年5月10日,庞众望被河北省吴桥县特聘为“吴桥智库专家”和“文旅形象大使”。庞众望出生在河北农村,母亲瘫痪在床,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家庭极度贫困。他从小边读书边照顾父母,放学后捡废品贴补家用,高中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面对困境,他说:“我无法选择出身,但我可以选择如何面对人生.”大学期间他勤工俭学,婉拒社会捐助,坚持靠奖学金和兼职完成学业。庞众望的研究方向聚焦光网络信息感知技术,其团队研发的成果已应用于国产芯片,降低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1)结合材料,说说清华大学生庞众望事迹触动你心灵的"感动点"。(6分)
(2)庞众望说:“我无法选择出身,但我可以选择如何面对人生。”结合材料分析自强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4分)
16.【汲古润今,与时偕行】
文化渗透在生活中,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所在的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现向全校学生征集活动方案。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完成研学活动方案。
研学主题: (2分)
研学路线 (4分)
活动目的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关注自度,特组织本次研学活动。本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活动内容 (4分)
活动要求 1.全校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认真准备。 2.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记录、影像拍摄等,保存活动精彩瞬间,便于后续的宣传与分享。 3.活动结束后,每位参与者需提交一份心得体会,分享在活动中的所学、所感、所悟,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1)请为本次研学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设计一条能够感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学路线,并说明理由。(6分)
(2)请为此次研学活动设计两项活动内容。(4分)
17.【庭辩求真知 法治梦飞扬】
在法治建设日益深化的今天,自觉将法治理念融入生活已成为我们共同的信念与行动方向。某校七年级(3)班以“增强法治观念,做守法的公民”为主题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立案环节 审判环节 警示环节
许某是一名 17岁的高中生,其弟与同学李某有矛盾,许某纠集几个人围殴李某,致使李某左眼失明,伤情鉴定为重伤。 审判组的同学们审理了许某致李某重伤一案。一位同学在判决书中写道: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判决如下:判处许某行政拘留14天,罚金2万元。 通过对上述案件的审理,同学们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不可违”。
(1)法如明灯照前路,审判环节的判决书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请你说明理由。(6分)
(2)加强自我防范,秉持严于律己。让自律成为习惯,使守法融入血液,书写无悔人生篇章,绘就美好未来画卷,请你向同学们发出倡议。(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遵纪守法是底线,严于律己谱华章。让我们心怀敬畏,行有所止,以律己之光,照亮人生坦途!为此,发出如下倡议: ①_
②_
③_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倡议人:XXX 2025年5月15日
第二部分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8.隋唐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泛指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南北的地区)商运枢纽运销四方。广州的犀角、象牙,两湖(湖南、湖北)的稻米、木材,四川的蜀锦等都沿江而下,集散于江淮地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安定的社会环境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手工业生产发达 D.大运河沟通南北
19.制作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面的示意图推断“ ”处应填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0.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做一个抛物线形状(如右图所示),那么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蕃会盟
21.下图所示内容是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社会上出现的不同流行语。导致这一时期流行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澶渊之盟”的签订 D.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
22.宋朝庆历以后,财政每年都入不敷出;到熙宁、元丰年间(宋神宗在位时期)却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沛,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的景象。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王安石变法 B.崇文抑武政策 C.澶渊之盟 D.设立转运使
23.下面材料是对宋朝两位英雄人物的描述,这两位英雄人物身上体现的共同品质是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尽忠报国。有人问他:“天下何时太平 ”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元世祖亲自劝降,他严词拒绝。刑场上,他面南而拜,从容就义。
A.乐观主义精神 B.艰苦奋斗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勇于创新精神
24.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论》中写到:“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
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此材料反映了
A.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B.中国古代发达的中外交通
C.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D.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学艺术
25.元朝使吐蕃地区直辖于宣政院,并巧妙地利用藏传佛教来加强治理,执行了较全面的清查户口、收取赋税、驻守军队、建立官府、设置驿传等工作。可见,元朝时
A.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国 B.国家疆域达到顶峰
C.边疆治理得到了加强 D.行政建制趋于完备
26.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制作思维导图有助于理解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其空白处应为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三司” C.推行“八股文” D.设立锦衣卫
27.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驻兵之后,命人编修《台湾府志》以“彰一统之盛”,并迁移大量闽南人到台湾,还允许当地人通过科举入仕为官。这些措施
A.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B.消除了民族发展差异
C.挫败了外来势力的入侵 D.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
28.某班学生在总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时绘制了示意图(见右图),图中空白处最适合填上的内容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兴修水利工程
C.手工工场出现 D.商帮大量出现
29.“京剧正是循勃兴花部之俗并有所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它虽认真吸取昆曲成就,但力避其雅,唱词浅白、音乐简明、表演生动而火爆,更重要的是反映着更普遍民众的心声。”由此可见,京剧的兴盛得益于
A.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B.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C.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D.迎合广大民众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30.【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9分)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契丹本无文纪,惟刻木为信,汉人陷番(指契丹)者,以隶书之半加减,撰为胡书(契丹字)。 ——摘编自《五代会要》 西夏文字是参照汉字“六书”理论、运用合成造字法所创造的表意文字。在6000余个西夏文字中有400余个汉语借词。 ——摘编自《西夏文字的字形结构组合形式与造字方法》 元朝官印使用官 方的八思巴文,但一 律用篆体形式刻制。 ——摘编自《元国书 官印汇释》
材料三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 (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契丹文、西夏文、八思巴文在创制或使用方面的共同特点,并指出中华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你认为唐、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看法(4分)
31.【粮食安全】(1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隋唐至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一览表
时期或时间 隋唐 宋辽西夏(1100年) 明朝(1600年) 清朝(1800年)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6.42 7.2 10.7 10.5
粮食亩产(市斤) 154 140/343 155/337 155/337
总产量(亿市斤) 889.82 1749.45 2385.88 2340.97
(注:“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粮食亩产量,343、337指南方粮食亩产量)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宋神宗时大搞农田水利。北宋中期在南方修复并兴建了许多圩(围)田和其他水利设施。宋太宗曾令江南、两浙等诸州长吏,劝谕百姓种植北方的粟、麦、黍、豆等作物。宋真宗时,将从越南引进、原在福建种植的占城稻,下令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南宋时,太湖地区便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三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至清朝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4分)
32.【体育承载历史】(7分)
材料一 下面是唐代马球竞技概况。
群体 竞技活动
帝王 唐太宗喜欢观看西蕃人(胡人)打马球。
吐蕃迎娶金城公主时,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与吐蕃进行马球友谊赛,唐朝取胜。
进士 新科进士刘覃跨马打球,从武将手中抢回球场。
妇女 “聚女骑驴击球,制(制作)钏驴鞍,及诸服用。”
材料二 清帝每年(在木兰围场)举行的秋猎,实际上是一次军事演习,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娱乐消遣,而主要是使人练习骑射,达到练武的目的,提高军队士气和战斗力,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每次围猎结束,全体在野外摆上所猎野味,点起堆堆篝火举行野宴,并观看马技等体育表演。到木兰行围结束,全体回到避暑山庄,要举行更隆重更盛大的塞宴。……清帝和随从官员以及各族首领、蒙古王公等齐集一堂举行庆功宴,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宾,皇帝对有功人员还要论功行赏。
——摘编自徐素卿《访避暑山庄话体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马球竞技反映出的时代风貌。(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皇帝举行秋猎的意义。(3分)
33.【经济重心南移】(10分)
材料
组别 素材 研究角度
第一组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部分)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明 清 北方 40 6 28 0 11 10 南方 18 10 24 37 77 69 教育发展
第二组 人口分布
第三组 北宋经济重心的转移在民族地区……具体表现在社会治理的汉化、经济往来的礼邦化等方面。……生活化反映在民族饮食、民族服饰等方面,比如北方宫廷莱肴普遍被民众接受。对于少数民族上层写照最显著的表现是少数民族社会管理日渐规范化、体系化,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周边少数民族效仿北宋互市在边疆地区设立茶马道,通过与北宋政府的谈判,少数民族在经济往来中日益礼邦化,推动了中国边疆贸易的发展。——摘编自高欣、刘良《北宋经济重心转移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民族交往
按照示例,在第一、二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民族交往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的素材看,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和政治方面有所汉化,同时推动了边疆贸易的发展。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化程度不断加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研究结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曾都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B B B B D A C B D D C A A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1)(6分)①家庭极度贫困,通过捡废品贴补家用,完成学业,展现了自强不息,坚韧奋斗的精神。②边读书边照顾患病父母,用实际行动孝亲敬长,勇于担当。③勤工俭学,婉拒社会捐助,彰显了他自立自强,品格高洁。④带领团队推动国产芯片自主研发,体现他的家国情怀和科技强国的使命感等等。(任意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2)(4分)①自强使人自主自立。自强使人奋发向上。②自强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地接力传承,中华民族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点两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16.(1)(6分):主题:赓续文化血脉,谱写青春华章。(体现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即可得2分)
路线一:①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参观孔庙、孔府、孔林,感悟儒家文化。理由: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②西安,游览兵马俑、大雁塔 理由:有利于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③炎帝神农故里了解人文始祖 理由:有利于学习炎帝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泰山 理由:感受"会当凌绝顶"的攀登意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写出一个能够感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点2分,说明理由2分,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要点符合题意即可。)
(2)(4分)①实地参观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通过组织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③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领略传统技艺的精湛。
④参与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如剪纸、书法、国画等,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只要能够体验学习传统文化得活动形式即可,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17.(1)(6分)依据的法律不当,处罚不当。(2分)理由: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②许某致李某重伤,已经构成犯罪。③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不属于刑罚。(4分)
(2)(6分)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
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曾都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D C A D A C A C C A B D
二、非选择题
30.(1)办法:民族平等,与少数民族真心相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2)特点:深受汉字的影响。(1分)原因:各民族互相学习、吸收外来文化。(2分)
(3)唐————第三种;元————第一种。(2分)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等。(言之有理,答出1点2分)
31.(1)特点: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北方的粮食亩产量相对稳定;宋代以来南方的粮食亩产量超过北方且相对稳定。(任意1点2分,2点3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得分)
(2)措施:兴修水利;政府鼓励种植北方农作物;引进推广占城稻。(任答1点2分,2点3分)
(3)表现: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高产农作物引进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任答两点即可,2分)
影响:明清农业发展缓解了人地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任答一点即可,2分)
32.(1)唐朝民族交融加深;尚武的社会风气;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社会的开放与包容等。(任答2点4分)
(3)提高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笼络人心;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任答1点2分2点3分)
33.【示例】
研究角度:教育发展(2分)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的素材看,从唐朝开始,南方籍贯状元的人数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到明、清时期,南方籍贯状元的人数远远超过北方籍贯的状元人数。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不断发展,为教育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而提高了南方士人的文化素养,使其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6分)
研究结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南方地区教育的发展。(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