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再塑生命的人》一、 课题《再塑生命的人》二、 教材分析(简要)《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节选自海伦 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以及海伦 凯勒求知的热情和坚韧的精神,对于学生理解爱与生命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三、 学情分析(简要)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像海伦 凯勒这样特殊经历的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他们需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对比分析等方式,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深刻主题。四、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 “搓捻、企盼、繁衍” 等。能够准确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梳理海伦 凯勒 “再塑生命” 的历程。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开展对比阅读,对比海伦 凯勒在遇到莎莉文老师前后的生活状态,以及文中不同场景下海伦的心理变化,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中重点语句、人物形象的理解,提升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领会其对海伦 凯勒生命的重要意义。学习海伦 凯勒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积极求知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五、 教学重难点(一)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海伦 凯勒 “再塑生命” 的过程。分析莎莉文老师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教育方法的独特之处。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蕴含的情感。(二) 教学难点理解 “再塑生命” 的深刻含义,感悟文章所传达的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爱的赞美。引导学生从海伦 凯勒的经历中获得对自身成长的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六、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对比分析法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海伦 凯勒的生平介绍、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打印好的拓展阅读材料,如海伦 凯勒的其他作品片段。八、 教学过程(核心部分,体现对比与创新)(一) 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播放一段关于盲人生活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如行走、交流等。提问学生:如果你失去了视觉和听觉,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引导学生思考失去感官能力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展示海伦 凯勒的照片,简要介绍她的生平:海伦 凯勒在一岁多时,因一场重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但她后来却成为了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是什么改变了她的命运呢?由此引出课题《再塑生命的人》。(二)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初步比较异同)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和描述海伦 凯勒生活状态的句子。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 - 5):写 “我” 与莎莉文老师的第一次见面。第二部分(6 - 8):写莎莉文老师教 “我” 拼写单词。第三部分(9 - 13):写莎莉文老师开启了 “我” 知识的大门,“我” 有了求知的欲望。对比阅读: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伦 凯勒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和之后生活状态的语句,进行对比分析。遇到老师前:“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遇到老师后:“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语句体现出海伦 凯勒在遇到莎莉文老师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三) 精读品析,深入探究(重点对比意象、情感、语言风格)意象对比让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一些意象,如 “大雾”“水”“阳光” 等。分析这些意象在海伦 凯勒不同阶段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大雾” 象征着海伦 凯勒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生活的迷茫、黑暗和无助。“水” 是海伦 凯勒认识世界的关键转折点,象征着知识的开启、灵魂的唤醒以及希望和自由的获得。“阳光” 在文中多次出现,象征着爱、温暖和美好的生活。对比不同意象所代表的不同生活状态,体会海伦 凯勒内心世界的变化。情感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海伦 凯勒在文中不同阶段所表达的情感,如愤怒、苦恼、喜悦、感恩等。找出体现这些情感的具体语句,进行朗读品味:愤怒、苦恼:“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喜悦:“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感恩:“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 安妮 莎莉文老师。”对比这些情感的变化,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海伦 凯勒情感的转变,进一步理解莎莉文老师对她的重要影响。语言风格对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前后语言风格的变化。文章前半部分,在描述海伦 凯勒黑暗、寂静的世界时,语言较为压抑、低沉;后半部分,随着她对世界的认知逐渐丰富,语言变得明快、充满活力。举例对比:“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与 “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让学生体会这种语言风格变化所反映的海伦 凯勒心境的改变,以及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四) 创新活动设计(此处体现具体创新点)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如莎莉文老师教海伦 凯勒认识 “水” 的场景,或者海伦 凯勒发脾气摔布娃娃的场景。要求学生在表演时,尽量还原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在表演过程中对人物情感和文章主题的新理解。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情景对话设计假设你是海伦 凯勒,在某一个重要的时刻,你想对莎莉文老师说些什么?或者假设你是莎莉文老师,看到海伦 凯勒取得了某一项进步,你会对她说什么?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设计,编写对话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五)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深化对母爱与散文诗的理解)总结全文引导学生回顾海伦 凯勒 “再塑生命” 的历程,总结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人格魅力,以及海伦 凯勒的精神品质。强调文章所传达的爱与生命的主题,让学生明白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生命在坚韧和求知中可以绽放出绚烂的光彩。拓展延伸展示一些关于海伦 凯勒的其他作品片段,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她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海伦 凯勒的事迹,或者寻找其他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写一篇心得体会,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九、 板书设计(体现对比框架)对比内容 遇到莎莉文老师前 遇到莎莉文老师后生活状态 黑暗、寂静、迷茫 光明、希望、快乐情感 愤怒、苦恼、绝望 喜悦、感恩、热爱意象象征 大雾:迷茫无助 水:知识开启、灵魂唤醒阳光:爱与温暖语言风格 压抑、低沉 明快、充满活力十、 作业布置(兼顾基础与拓展)基础作业抄写文中的生字词 5 遍,并造句。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拓展作业完成上述提到的拓展阅读心得体会。以 “我心目中的莎莉文老师” 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十一、 教学反思(留空)[此处留空,供教师在教学后进行反思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