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一)(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1.A 2.D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高,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正确。第2题,人口分布相对数越大,人口分布越密集,故选D。(2023·河南郑州月考)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具有高度稳定性。下表为我国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趋向均衡)。据此完成3~5题。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 0.711 0.718 0.735胡焕庸线 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东北 0.449 0.459 0.5043.2000~2010年,表中数据显示( )A.东南半壁人口趋向均衡B.西北半壁人口趋向集中C.东部地区人口趋向集中D.中部地区人口趋向均衡4.2000年以来,东北人口基尼系数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振兴有序推进B.粮食产量提高C.生态环境持续退化D.矿产开采逐步萎缩5.下列省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的是( )A.四川 B.陕西C.吉林 D.湖南答案 3.C 4.D 5.A解析 第3题,2000~2010年,西北半壁人口基尼系数下降,反映人口分布更趋向均衡,B错误;东南半壁、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人口基尼系数都上升,人口趋向集中,A、D错误,C正确。第4题,2000年以来,东北人口基尼系数变大反映人口分布趋向集中,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乡村振兴、粮食产量提高有助于促进人口均衡分布,A、B错误;生态环境持续退化与东北实际情况不符,C错误;东北地区资源开采大多进入减产阶段,资源型工业衰落,人口大量外迁,而中心城市向外迁移的人口相对较少,人口相对集中于中心城市,所以选D。第5题,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四川省东南部的成都平原人口密集,西北部的川西高原人口稀疏,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A正确;陕西省关中地区人口密度大,南、北部人口密度小,B错误;吉林省中部人口密度大,东、西部人口密度小,C错误;湖南西部、南部和东部人口稀少,中部和北部人口稠密,D错误,所以选A。(2023·天津期末)廊坊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称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近年来,受“北漂族”工作在京津、居住在廊坊的影响,廊坊市人口增长迅猛,成为河北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级市。下图为“1953~2020年廊坊市总人口及年平均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6~8题。6.廊坊市人口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较高B.人口迁入量较大C.人口死亡率骤降D.人口老龄化程度较轻7.廊坊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优越的地理位置B.适宜的气候条件C.较高的经济收入D.良好的教育环境8.人口快速增长对廊坊市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B.缓解城市的人地矛盾C.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D.改善城市的交通秩序答案 6.B 7.A 8.C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受“北漂族”工作在京津、居住在廊坊的影响,廊坊市人口增长迅猛,故廊坊市人口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入量较大,故B正确。第7题,廊坊市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受两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深刻,同时也是众多“北漂族”迁入购房定居的首选之地,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影响廊坊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故选A。第8题,迁入廊坊市的人口多是在北京和天津工作的“北漂族”,并不能为廊坊市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A错误;大量人口迁入廊坊市,将会加剧廊坊市的人地矛盾,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B、D错误;人口的快速增长会促进廊坊市的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故选C。(2023·浙江联考)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与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下图为“2016年东北地区流出人口不同年龄段目的地居留意愿统计图”。据此回答9~11题。9.统计显示该年( )A.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占比最小B.老年人多数倾向于回乡养老C.青壮年目的地居留意愿最强D.年龄越小继续流动意愿越强10.影响30~50岁年龄段流出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是( )A.婚姻状况 B.就业收入C.子女教育 D.养老保障11.我国各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的根本措施是( )A.放松落户限制 B.落实保障住房C.推行普惠医疗 D.推动产业发展答案 9.C 10.B 11.D解析 第9题,该图表示流动人口不同年龄段目的地居留意愿统计,不是各年龄段人数占比统计,不能看出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占比,A错误;图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50%的人愿意在目的地居留,B错误;青壮年是指19岁到59岁人口,图中显示该段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大都超过50%,特别是30到34岁人口居留意愿最强,C正确;图中继续流动人口占比最大的是60岁及以上人口,D错误。故选C。第10题,30~50岁年龄段流出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很强,该年龄段是主要的劳动力人口,就业机会和收入是影响该年龄段流出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B正确;该年龄段基本已结婚,子女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没到考虑养老保障的年龄段,A、C、D错误。第11题,各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的根本措施是刺激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为劳动力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才能让其选择居留,D正确;A、B、C是可行措施,但不是最根本的措施。(2023·浙江宁波期末)读“2011~2019年杭州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数量统计图”,完成12~13题。12.关于2011~2019年杭州市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户籍人口增长较慢,人口出生率较低B.经济增长较快,吸引大量人口迁入C.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长加快D.旅游人口增加较快,导致常住人口快速增长13.人口快速增加给杭州带来的影响包括(双选)( )A.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B.缓解人地矛盾C.提供充足的劳动力D.改善城市交通条件答案 12.AB 13.AC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1~2019年杭州市户籍人口增长较慢,人口出生率较低,A正确;常住人口增长较快,户籍人口变化较小,故影响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较快,吸引大量人口迁入,B正确;未反映死亡率的相关信息,C错误;旅游人口多为短暂停留,不属于常住人口,D错误。第13题,杭州市主要迁入人口为青壮年劳动力,会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A正确;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会增加人地矛盾,加剧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B、D错误;大量外来人口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C正确。所以选AC。读“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4~16题。14.上图所示时间段内,该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A.1940年 B.1970年C.1985年 D.2010年15.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提前退休C.提倡早婚 D.鼓励外迁16.该国最可能位于( )A.非洲 B.亚洲C.欧洲 D.南美洲答案 14.C 15.A 16.C解析 第1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一直在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开始减少。所以该国人口最多的时候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于0变为0时,也就是1985年,所以本题选择C。第15题,该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呈负增长,人口不断减少,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因此缓解该国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有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第16题,根据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可推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且在1985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开始负增长,因此该国最有可能位于经济发达的欧洲。(2023·浙江湖州中学检测)下图为2015年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绘制的“某省人口合理容量图”。可能—满意度0.9为最满意临界点,0.6为可接受临界点。据此完成17~18题。17.可能—满意度为0.6和0.9时,制约该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双选)( )A.土地资源 B.人居环境C.粮食供给 D.能源供给18.为提高该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有(双选)( )A.提高科技水平 B.山区全面开垦C.扩大对外开放 D.降低消费水平答案 17.AD 18.AC解析 第17题,根据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原理,当可能-满意度为0.6时,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当可能-满意度为0.9时,能源供给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故可能-满意度为0.6和0.9时,制约该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土地资源、能源供给。故选AD。第18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科技水平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A正确;山区全面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造成土地资源的减少,B错误;扩大对外开放,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可以得到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会提高,C正确;降低消费水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D错误。故选AC。菲律宾是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国家之一,但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北部的吕宋岛上,作为菲律宾古国发源地的棉兰老岛人口相对稀少,这对菲律宾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下图为“菲律宾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19.棉兰老岛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热 B.地形崎岖C.生态恶化 D.水资源短缺20.为提高菲律宾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生态移民,将部分人口迁入棉兰老岛 ②加大与周边国家合作,促进海洋资源开发 ③加大对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力度,保障城市、农业用水 ④提高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19.A 20.D解析 第19题,据图可知,棉兰老岛较北部吕宋岛纬度低,该地位于低纬度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故A项正确;地形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但由图示信息可知棉兰老岛相对高差不大,地形对其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题中信息未体现该岛屿生态恶化情况,故C项错误;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岛屿面积适中,不存在水资源短缺情况,故D项错误。第20题,区域内部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不会提升该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故①错误;加大与周边国家合作,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可以增加区域资源总量,有利于提高菲律宾人口合理容量,故②正确;加大对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力度,会使该地资源状况和生态状况恶化,不利于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故③错误;提高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可有效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故④正确。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2023·四川攀枝花月考)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km2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2分)(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6分)(3)分析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2分)答案 (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3)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22.(2023·江苏南通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材料一 德国联邦内政部2020年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共正式收到11.1万份外国人避难申请。申请避难者来源国前三名分别为叙利亚、伊拉克和土耳其。材料二 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再将工作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材料三 图1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图2为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1)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4分)(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给德国带来哪些影响?(4分)(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5分)答案 (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宽松的难民政策等。(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3)特征: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解析 第(1)题,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2)题,结合德国的人口现状(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读图2,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再结合这些国家的相关特征分析原因即可。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2016年我国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到902万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22.7%。下图为2016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农村留守儿童占比情况图。(1)说明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原因。(4分)(2)针对数量较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简述中、西部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4分)(3)分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减少的原因。(4分)答案 (1)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人口基数大,儿童人口多;农村人口较多,人地矛盾较突出等。(2)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福利保障等。(3)农村经济发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部分发达地区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等。解析 (1)中部地区农村经济落后,人地矛盾突出,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中部地区人口基数大,儿童人口多。(2)本题可从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以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两个方面分析。(3)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使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减少;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子女可以随父母一起外出就近入学,减少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 175万人,人口压力巨大,同时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人口压力差异明显。下图为某年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省级行政区简称 沪 苏 津 粤 辽人口承载状况 0.2~0.8 0.3~1 0.5~1 0.2~0.7 0.7~1.3省级行政区简称 鄂 豫 贵 甘 内蒙古人口承载状况 0.9~2 >2 >2 >2 >2(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这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2分)(2)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什么差异?(3分)(3)近年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4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级行政区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从表中可以看出哪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负担最轻?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答案 (1)分布规律:总体上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相关性:大致相反(呈负相关、相背离等)。(2)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河南人口基数大,区域面积相对狭小。(3)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等省级行政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多。(4)上海(沪)、广东(粤)。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解析 (1)结合图例可判断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总体上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这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相反。(2)影响人口压力指数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资源、消费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新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河南人口数量多,面积相对狭小。(3)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新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河南、四川等省级行政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多。(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沪、粤的人口负担轻,这与其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科技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