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实验专题分类----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一、声音的产生和声源(本大题共1小题)1.某项目小组的同学们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活动时记录了以下内容:器材:蓝牙小音箱(与手机连接)、音叉、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他材料)、长卷尺。步骤:小明先用衣服包好声源,放入鞋盒,让其发声。再安排一名同学逐步远离鞋盒直到听不到声源发出的声音,用卷尺测出该同学到鞋盒的距离。分别用其他材料重复上述步骤。(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是通过 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的。(3)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鞋盒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两个:① ;② 。二、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本大题共1小题)2.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肥皂膜左右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4)在上述实验中,肥皂膜破裂,表明声音能传递 。三、声音的传播(本大题共3小题)3.如图所示,将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着抽气机的玻璃罩内;(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 (变大、变小);(2)抽气一段时间后,若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3)通过实验得到结论: 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 得出来的。4.如图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装置。(1)将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的手机铃声会越来越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听到的手机铃声会越来越 。(3)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的 (填序号)。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在实验基础上加以科学的推理得出的5.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甲、乙两小组分别使用不同装置进行探究。(1)如图甲所示,甲小组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内的空气抽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将广口瓶的塞子塞紧,存在漏气现象(2)如图乙所示,乙小组通过特殊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罩内,用抽气筒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发现听到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变小,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依旧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仍在振动发声。随着不断抽气,小组成员几乎听不到声音了。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可得出结论: 。(3)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又完成如图丙所示的实验,敲击右侧音叉,看到靠在左侧音叉(两音叉完全相同)上的小球弹跳起来,说明声能够传递 。假如把该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小球 (填“会”“不会”或“有可能”)弹起。四、用波形比较振幅(本大题共1小题)6.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1)这个现象说明 ,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 ,同时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大;(2)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3)如下图丙所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均填写丙图下的序号).五、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本大题共1小题)7.在比较材料隔音性能的活动中,小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__(填“不同”或“相同”)厚度的不同隔音材料。她逐步远离声源,当听不见声音时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距离/ 1.5 2.0 1.0六、声音特性的探究实验(本大题共15小题)8.如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小申敲打小棍,发现他们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申开始研究,如表所示是同一铁棍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表中数据不影响做题)表: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L(cm) 5 10 15 20 25F(Hz) 700 500 400 300 250(1)说出铁棍长度L与音调的关系: 。(2)小申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Hz,请你判断该乐器的长度 10cm。(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9.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他想用实验进行探究。(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其中、、、四根弦线的松紧程度相同。图1①若他选择、两弦线做实验,则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③该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2)根据图2判断,在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三点后用大小相等的力拨动对应的琴弦,发出的音调从低到高排序应该是: 。(左侧为发声部分)图21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1) 通过观察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填“高”或“低”);(2) 如果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大小,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__越大;(3) 小华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看到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此时钢尺振动的频率太(填“高”或“低”),超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11.小华在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器材有纸盒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长度、材料如图1所示,琴弦的直径关系为 ,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选择琴弦 和 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2)为了探究音调高低与长度的关系,小华 (填“能”或“不能”)选择琴弦 和 进行实验,因为 。(3) 小华查询相关资料得知,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琴弦 比琴弦 振动时的音调高。1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如图甲)。甲 乙(1) 若她选择、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的关系,若她要研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2) 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出的声音的__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________来实现的。13.物理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制作简易乐器”的学习实践活动,活动包括体验声音、探究声音、制作乐器三个环节。(1)体验声音:老师用尺子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子,让同学们感受并描述声音的区别。小可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他感觉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快了,小可的观点是否正确,你能结合声音传播速度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吗? 。(2)探究声音:老师要求设计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某小组利用钢尺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请将表中空缺的实验操作内容和设计目的补充完整。步骤 实验操作内容 设计目的步骤一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其振动的快慢 获取事实和证据步骤二 改变钢尺① 设置改变的量步骤三 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 ② 步骤四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 多次实验,获取证据步骤五 比较几次声音音调的变化,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制作乐器:排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由长短不一的管制成。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简易乐器——吸管排箫。若他向其中的一根吸管内吹气:①吸管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②根据演奏方式分类,排箫属于 (填“打击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③若该同学更用力地向这根吸管吹气,则声音的哪个特性会发生变化,如何变化?④要使吸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可以进行怎样的操作?14.小江同学为了探究“同种材料做的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采用了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和甲、乙、丙、丁4根橡皮筋,其中甲、丙、丁的张紧程度相同,乙的张紧程度不同。橡皮筋 长度/cm 横截面积/cm3 振动频率/Hz甲 60 0.76 329乙 80 0.76 248丙 80 0.76 286丁 80 1.02 242(1)实验探究方法采用 法。(2)为了探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橡皮筋粗细的关系,应选用橡皮筋 和橡皮筋丁进行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长度和张紧程度相同时,橡皮筋越粗,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高”或“低”)。(3)选用橡皮筋甲和橡皮筋丙进行对比实验,可以探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橡皮筋的 关系。(4)若橡皮筋张紧程度越紧,发出声音的音调超高,则橡皮筋乙的张紧程度比橡皮筋丁的张紧程度更 (选填“紧”或“松”)。(5)用同种材料做的橡皮筋,张紧程度相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橡皮筋是 。A、细而长的 B、粗而长的 C、细而短的 D、粗而短的15.(1)如图1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分别是 。图1(2)如图2所示,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用相同的力去敲击瓶子,则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最 (填“左”或“右”)端的瓶子。图216.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乒乓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这里应用的物理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他听到的声音发生的变化是 ,看到的现象是 。(3)根据实验现象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 。17.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红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她将实验记录填写完整:(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不同,这说明响度的大小与 有关。(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时,距离音叉远、近不同的同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这说明响度的大小还与 有关。18.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对此进行研究。讨论后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和。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详见下表:序号 A B C D注射器规格 2.5 2.5 2.5 5 5 5空气柱长度 2 1.5 1 2 1.5 1频率 337 488 562 300 337 488(1)选用序号为D、、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当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长,音调越 。(2)选用序号为A、D或B、或C、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粗细)越 ,音调越低。(3)在此实验中,小明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19.如图所示,小宁在课后做了以下几个与声现象有关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敲击鼓面可观察到纸屑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实验中纸屑的作用是 ;该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叫 。(2)如图乙所示,将钢尺伸出桌面相同的长度,拨动钢尺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 越大。(3)如图丙所示,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4)如图丁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拨动,拨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填“高”或“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知识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纸屑跳动的高度表示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2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钢 60 0.76B 钢 60 0.89C 钢 60 1.02D 钢 80 0.76E 钢 F 钢 100 0.76G 铜 80 1.02H 尼龙 80 1.02I 尼龙 100 1.02(1)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横线处填上所缺数据。(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5)本实验小华采取的探究方法是 。 21.小明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发声时,猜测:即使在弦松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也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并对影响琴弦发声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准备了5根琴弦,进行实验,琴弦的材料和规格如表所示。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琴弦的横截面积/1 钢 20 0.32 钢 0.73 钢 40 0.54 尼龙丝 30 0.55 尼龙丝 40 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该分析比较表中编号为3和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该分析比较表中编号为 和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1和编号2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22.某同学想探究风铃的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其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金属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起来,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所示。编号 长度/ 直径/ 频率/1 20.50 1.50 2 1312 31.00 2.00 1 2843 48.50 2.50 656(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填“1”“2”或“3”)号管。(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金属管,金属管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音色 。(均填“相同”或“不同”)(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随长度或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理由是 。七、声与能量(本大题共1小题)23.回顾声现象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一个电铃放入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在“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随着音乐“跳舞”,此现象说明 ;还能说明 。八、防治噪声的途径(本大题共7小题)24.某同学想比较聚酯棉材料和海绵材料的隔音性能,他准备了盒子、闹钟、声级计(测量声音响度的仪器)等器材,做了如下的探究。(1)该同学从生活物品中选取隔音“房间”,然后在“房间”外围铺一层聚酯棉和海绵材料,制作成隔音盒,以下物品中最不适合作隔音“房间”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A.鞋盒 B.矿泉水盒 C.粉笔盒(2)该同学分别用两种材料做了如图所示的隔音盒。该制作的错误之处是 。(3)改正错误后,该同学在安静的环境下,使闹钟播放80dB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盒中,使声级计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到的声音如图,得出下表中的数据。表格A处应填写的物理量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材料 聚酯棉 海绵距离/m 1 2 3 1 2 3A/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4)利用数据进行比较,得出 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5)该同学认为人耳可以替代声级计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最佳的是________。A.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闹钟在两种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距隔音盒的距离(6)A图是开窗时声级计接收到的声音波形图,则图中 (选填“甲”、“乙”或“丙”)图可能是关窗后声级计接收到的声音的波形图。2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噪声污染逐渐发展为一个比较大的环境问题。如图所示,小亮利用一个纸盒和海绵、泡沫、聚酯纤维三种填充材料,探究装修时在墙壁中填充哪种材料可以更好地隔音。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26.噪音常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某学习小组为此开展了“制作护耳器”的项目化活动:【选材】(1)分别准备四种不同的材料,进行隔音效果的测试。在远处固定一声源,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罩住两只耳朵,慢慢向声源处移动,当恰好能听到声音时停止移动,测量声源到人的距离,重复3次取平均值。再换用其他材料重复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应选择 作为隔音材料。表1材料 塑料袋 报纸 棉布 海绵声源到人的平均距离/米 5.2 2.8 2.1 1.2【制作】(2)学习小组选择合适的材料后,制作了多种样式的护耳器。【评价】(3)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表2是针对“制作护耳器”活动设计的评价表。请将表中“”处补充完整 。表2制作护耳器评价表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优秀 合格 待改进制作过程和取材难度 制作过程简单,取材容易 制作过程简单,取材难度大。或制作过程复杂,取材容易 制作过程复杂,取材难度大隔音效果和舒适性 隔音效果好,舒适性高 隔音效果好,舒适性低。或隔音效果差,舒适性高 隔音效果差,舒适性低成本高低和安全性 成本高,安全性好。或成本低,安全性差 成本高,安全性差【改进】(4)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护耳器。根据评价表,该作品“隔音效果和舒适性”被评为合格。评价小组认为该作品虽然隔音效果好,但是戴上时挤压耳朵,舒适性较低。为使该作品达到优秀,请你对该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27.物理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以下声学小实验。(1)如图甲,多个相同的高脚杯中盛有不同水量,用一根圆棒依次敲击高脚杯,则听到的声音的 一定不同。(2)如图乙,密闭玻璃罩内的闹铃声音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变得越来越弱,由此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3)如图丙,音箱播放音乐时,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这说明声音具有 。为了防止音乐对隔壁班级的干扰,同学们关上了门窗,这是在 减弱噪声。28.综合实践项目:制作隔音房间模型。【项目提出】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有可能会打扰需要休息的家人和邻居。小明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制作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初步探究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好。【项目分析】(1)材料和工具选择:①选择鞋盒充当“房间”;②选择闹钟作为噪声源;③选用海绵、石膏板、窗帘布、棉花四种隔音材料;④用分贝测试仪测量噪声的强弱。(2)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项目实施】(3)隔音测试:①先将响铃的闹钟放入未做处理的鞋盒内,在距离鞋盒1m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测量噪声的强弱,此时显示为85dB;②将厚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四种材料分别铺满鞋盒的每个面,在 的距离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测出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材料(厚度1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2dB 70dB 78dB 80dB(4)由上表数据可知 的隔音性能最好。【展示交流】(5)其他小组同学用相同规格闹钟,在距离鞋盒1m处测出的数据与小明的不同,他们所测数据如下表。根据前后数据分析出 可能影响隔音材料的性能。材料(厚度2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0dB 68dB 76dB 78dB(6)有同学认为人耳可以替代分贝测试仪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相比之下,方案更好的是 (选填“A”或“B”);A.人距鞋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闹钟在两种材料的鞋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人距鞋盒的距离(7)如果有了真正的隔音房间,为了做到不打扰他人,也为了自己听力的健康,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写一条即可)。29.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都会考虑隔声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材料的隔声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塑料和海绵),分别做成了大小相同、一侧开口的隔音盒,并将玻璃杯作为声源置于盒内,再将整个盒子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在与桌子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用支架固定一个手机(如图甲),利用手机软件记录收到的敲击玻璃杯所发出的声音的响度。甲(1)为了控制声源的响度,现有如图乙所示的两种方案。方案一: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去敲击玻璃杯。方案二:手拿小锤子,用相同的力度敲击玻璃杯。相比较,你认为方案 (填“一”或“二”)更合理。乙(2)选用合适的方案进行实验后,小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塑料 海绵手机记录的响度/ 45 68 56 50①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你认为表中①处应填入 。(3)实验中的四种材料,若仅从隔声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作为隔音墙材料的是 。30.某项目小组同学们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活动时记录了以下内容:器材:蓝牙小音箱(与手机连接),音叉,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他材料),一把长卷尺。步骤:小明先用衣服包好声源,放入鞋盒,让其发声。再安排一名同学逐步远离鞋盒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鞋盒的距离。分别用其他材料重复上述步骤。问:(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是通过 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的。(3)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鞋盒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两个:① ;② 。参考答案【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声源1.【答案】(1) 蓝牙小音箱(2) 比较声源与听不见声源发出的声音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3) 声源相同 实验人员相同(合理即可)【解析】(1) 蓝牙小音箱发出的声音较为稳定,便于控制,适合作声源。(2) 根据题干可知,小明是通过比较声源与听不见声源发出的声音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的。(3) 不同的人及不同的声源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验中还应该控制声源和实验人员相同(合理即可)。【知识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2.【答案】(1) 振动(2) 振幅(3) 距离声源的远近(4) 能量【解析】(1) 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肥皂膜处,会使肥皂膜左右振动。(2) 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 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4) 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肥皂膜处,且能引起肥皂膜的振动,甚至使其破裂,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知识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3.【答案】变小;C;真空;推理【详解】(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介质越变越少,听到铃声逐渐变小。(2) A.若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则随着空气逐渐抽出,声音会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B.若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空气逐渐抽出,声音会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C.若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则容器中一直存在空气,一直有介质,可以一直传声,故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故C符合题意;D.若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则随着空气逐渐抽出,声音会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3)随着空气的慢慢减少,玻璃罩接近真空,听不到铃声,故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由于玻璃罩是接近真空,并不是真空,而推理出真空中不能传声。【知识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4.【答案】(1) 小(2) 大(3) D【解析】(1)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的手机铃声会越来越小;(2) 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听到的手机铃声会越来越大;(3) 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实验基础上加以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故正确,错误。【知识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5.【答案】(1) C(2) 响度 推理 真空不能传声(3) 能量 不会【解析】(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明显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为未塞紧瓶塞,故选C。(2) 用抽气筒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发现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小,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依旧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仍在振动发声。随着不断抽气,小组成员几乎听不到声音了。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始终都能听到声音,但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3) 一个音叉振动发声时靠空气将能量传递给另一个音叉,带动另一个音叉振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月球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把该装置放在月球上,小球不会弹起。【知识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和声源、用波形比较振幅、用波形比较频率6.【答案】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响度;能量;①②;②③【详解】(1)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大,振幅决定响度,所以此时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大;(2)如下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音叉振动激起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递到左边的音叉,所以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如下图丙所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由图可知①②两图,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①②;②③两图的振幅相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响度相同的是②③.【点睛】【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7.【答案】相同; 泡沫塑料; 响度【详解】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音性能,要控制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泡沫塑料作隔音材料时,小华听不见声音的位置到鞋盒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泡沫塑料。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使声音小一些,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隔音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关键点拨】当被研究的问题受多个因素影响时,研究问题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本题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音性能,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知识点】音调的探究实验8.【答案】(1)见详解(2)大于【详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铁棒的长度越长时,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当铁棒的长度越短时,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铁棒的长度为10cm时,振动的频率为500Hz,当铁棒的长度小于10cm时,振动的频率大于500Hz,音调高于re;当铁棒的长度大于10cm时,振动的频率小于500Hz,音调低于re;所以,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Hz,该乐器的长度应大于10cm。【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9.【答案】① 长度② 、③ 控制变量法(2) 、、【解析】① 由题意和图1可知,弦线、的材料、松紧程度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选择弦线、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② 要探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应控制弦线的材料、松紧程度和长度相同而粗细不同,可以选弦线、进行实验。③ 每一次实验只控制某一个因素不同,而其余几个因素相同,故小明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 在琴弦材料和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由图2 知,分别按住点、点、点后用大小相等的力拨动对应的琴弦,按住点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按住点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故发出的音调从低到高排序应该是、、。【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音调的探究实验10.【答案】(1) 快;高(2) 响度(3) 低【详解】(1) 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越容易振动,所以振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2)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可以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3)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看到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频率太低,小于,人耳感觉不到。【知识点】音调的探究实验11.【答案】(1)(2)不能 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3)【解析】(1)探究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必须不变,故选择 和 。(2)为了探究音调高低与长度的关系,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必须不变,而琴弦 和 的材料不同,故不能选择 和 进行实验。(3)从图2中信息可知琴弦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 和 的横截面积以及材料相同,但 比 短,故 比 振动时的音调高。【知识点】音调的探究实验12.【答案】(1) 粗细;、;控制变量法(2) 音调;松紧程度【详解】(1) 选择、两弦线做实验,材料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探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需使弦线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因此需选择和弦线进行实验;实验过程运用了控制变量法。(2) 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音调偏离了标准,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发声的音调。【刷有所得】弦乐器是由琴弦振动发声的,声音的音调和琴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琴弦越短、越细、越紧,发声音调越高。【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声音的产生和声源13.【答案】(1) 小可的观点错误,因为用尺子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子时,介质的种类和温度都没有变化,所以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2) 伸出桌边的长度 控制振幅不变(3) ① 吸管内的空气柱② 管乐器③ 响度会发生变化,会变大④ 将吸管剪短(合理即可)【解析】(1)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当老师用尺子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子时,介质的种类和温度都没有变化,所以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故小可的观点错误。(2) ①要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需要控制振幅不变,改变振动的快慢,所以步骤二中应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②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三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是为了控制振幅不变。(3) ① 他向其中的一根吸管内吹气,吸管发出的声音是由吸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② 根据演奏方式分类,排箫属于管乐器。③ 若该同学更用力地向这根吸管吹气,则吸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幅会变大,因此响度会变大。④ 吸管内的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相同条件下振动频率越高,因此要使吸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可以将吸管剪短。(合理即可)【知识点】音调的探究实验14.【答案】(1)控制变量法 (2)丙;低 (3)长度 (4)松 (5)C【详解】(1)当探究多个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时,我们需要保证一个变量变化,其他的无关变量要全部相同,称为控制变量法。(2)探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橡皮筋粗细的关系,则橡皮筋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松紧程度相同,其中甲、丙、丁张紧程度相同,而甲的长度不同,故选择丙实验;橡皮筋越粗,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选用橡皮筋甲和橡皮筋丙进行对比实验,长度不同,横截面积和松紧程度相同,故探究的是音调高低与橡皮筋的长度的关系。(4)乙与丁相比,长度相同,横截面不同,松紧程度也不同,但是松紧程度对音调的影响比较大,而乙的频率也比较快,故橡皮筋乙的张紧程度比橡皮筋丁的张紧程度更紧。(5)用同种材料做的橡皮筋,张紧程度相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橡皮筋是细而短的,因为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15.【答案】(1) 丙、乙、甲、丁(2) 左【解析】(1) 在瓶口吹气使瓶子发声,其实是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发声,空气柱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而音阶“”“”“”“”音调依次升高,所以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分别为丙、乙、甲、丁。(2) 敲击瓶子使瓶子发声,其实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水越少,瓶子越容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最左端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16.【答案】(1) 转换法(2) 声音的响度变大 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变大(3) 大【解析】(1) 音叉的振动不易被直接观察到,将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为明显可见的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这里应用的物理方法是转换法;(2) 小明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音叉的振动幅度变大,表现为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变大,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变大;(3) 根据实验现象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刷有所得】影响听到的声音的响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发声体的振幅,另一个是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17.【答案】 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详解】(1)[1]乒乓球振动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比较大,这说明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2]距离音叉远、近不同的同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这说明响度的大小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知识点】音调的探究实验18.【答案】(1) 横截面积(粗细) 低(2) 大(3) 控制变量法【解析】(1) 选用序号为、、的三次实验做对比,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相同,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可得: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管内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2) 选用序号为、或、或、的两次实验做对比,空气柱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粗细)越大,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 注射器的规格相同时,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相同;注射器的规格不同时空气柱的横截面积不同。根据以上分析,在此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声音的产生和声源、音调的探究实验19.【答案】(1) 振动 反映鼓面振幅的大小 转换法(2) 响度(3) 能量(4) 高 高 频率【解析】(1) 敲击鼓面可观察到纸屑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纸屑的作用是反映鼓面振幅的大小;将鼓面振幅的大小用纸屑跳动的高度来表示,运用了转换法。(2) 将钢尺伸出桌面相同的长度,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3) 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4) 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拨动,拨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知识点】音调的探究实验20.【答案】(1)一 (2)D F (3)80 1.02 (4)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进行实验 (5)控制变量法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琴弦的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故可验证猜想一。(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该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琴弦,所以选择编号为A、D、F的琴弦。(3)为验证猜想三,应选择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研究,表格中应该选择E、G、H三根琴弦,所以横线处的数据应该是80和1.02。(4)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松紧程度的关系,应选取同一根琴弦,使琴弦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松紧程度不同,进行实验。(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不变,进而探究某一变化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21.【答案】(1) 5(2) 4 5(3) 20【解析】(1) 为了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3和5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2) 为了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4和5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3) 为了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选用编号为1和2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则编号为2的琴弦的长度应为。【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22.【答案】(1) 3(2) 不同 相同(3) 不能 实验中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金属管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金属管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解析】(1)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的频率最小,所以3号管的音调最低。(2)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金属管,金属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发声体没有改变,则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3) 探究金属管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金属管的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管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金属管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不能得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随长度或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知识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23.【答案】(1) 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能传递能量【解析】(1) 随着抽气机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铃声越来越小,说明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进一步推理可知,当空气全部被抽出时,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可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2) 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随着音乐“跳舞”,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时还能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24.【答案】(1)C;见详解(2)厚度不同(3)响度(4)聚酯棉(5)B(6)甲【详解】(1)粉笔盒的体积小,材质比较薄,结构不够坚固,密闭性差,无法满足隔音实验对基础容器的要求,而鞋盒和矿泉水盒由较厚的纸板制成,结构更牢固,密闭性更好,因此粉笔盒最不适合作为隔音“房间”,故选C。(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用两种材料做的隔音盒大小、厚度应该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制作的错误之处是厚度不同。(3)声级计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声音的响度,所以表格A处应填写的物理量是响度,单位是dB。(4)距离相等,响度小的效果好,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比较,聚酯棉材料的隔音性更强。(5)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隔音盒在两种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大小,如果声音大小不明显,则人耳很难区分,所以这个很难比较;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隔音盒发出的声音为止,这个方法容易做到。(6)根据声级计测量原理及声音传播特性,关窗后噪声的响度会降低,波形振幅减小但频率特性不变,所以若A图是开窗时时声音的波形图,则图甲与A图相比,振幅变小了,频率没有改变,可能是回声的波形图,图乙振幅和频率都变小了,丙图振幅变小而频率变大了,所以图中甲图可能是关窗后声级计接收到的声音的波形图。【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25.【答案】见解析【详解】实验器材有:纸盒、机械闹钟、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机械闹钟放入纸盒内,在其四周塞满海绵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记录此处距离鞋盒的距离l1;②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泡沫,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记录此处距离鞋盒的距离l2;③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聚酯纤维,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记录此处距离鞋盒的距离l3;比较l1、l2和l3的大小可知隔音效果的好坏。【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26.【答案】(1) 海绵(3) 成本低、安全性好(4) 改成入耳式,贴合耳道的耳塞(合理即可)【解析】(1) 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知,用海绵罩住两只耳朵,声源到人的平均距离最小,说明海绵的隔音效果最好,故学习小组应选择海绵作为隔音材料。(3) 由表2可知“”处应为成本低,安全性好。(4) 因戴上该护耳器时挤压耳朵,舒适性较低,为使该作品达到优秀,可将其改成入耳式,贴合耳道的耳塞(合理即可)。【知识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调的探究实验27.【答案】(1)音调(2)可以(3)能量;传播过程【详解】(1)如图甲,多个相同的高脚杯中盛有不同水量,用一根圆棒依次敲击高脚杯。高脚杯和水的振动快慢不同,则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所以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一定不同。(2)如图乙,密闭玻璃罩内的闹铃声音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变得越来越弱,则由此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结论。(3)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如图丙,音箱播放音乐时,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为了防止音乐对隔壁班级的干扰,同学们关上了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28.【答案】传播过程中;相同;相同;石膏板;材料厚度;B;见详解【详解】(2)隔音房间主要是通过房间墙壁上的材料对声音的吸收和阻隔来减弱噪声,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需要保证材料的厚度相同,且要在相同的距离用分贝测试仪测量噪声的强弱。(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其他因素都相同时,用隔音石膏板做隔音材料时,分贝测试仪的示数最小,说明隔音石膏板的隔音效果最好。(5)对比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隔音材料与距离都相同时,材料的厚度不同,分贝测试仪的示数也不同,说明隔音材料的厚度可能会影响材料的隔音性能。(6)A.方案虽然简单,但存在主观性较大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对声音大小的感知和判断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B.方案则更为客观和科学。因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客观的测量标准,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在这个标准下会被大大减小。通过比较这个距离,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哪种材料隔音效果更好,故B符合题意;(7)为了不打扰他人并保护自己听力的健康,在使用隔音房间时,我们应该注意控制声音的大小,并遵循其他相关的使用建议。【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29.【答案】(1) 一(2) 隔声性能(3) 聚酯棉【解析】(1) 方案一中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去敲击玻璃杯,可以控制每次敲击玻璃杯的力度相同,而方案二很难保证每次敲击玻璃杯的力度相同,故方案一更合理。(2)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①处应该填入隔声性能。(3) 由表格数据可知,聚酯棉的隔声性能最强,若仅从隔声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作为隔音墙材料的是聚酯棉。【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30.【答案】(1) 蓝牙小音箱(2) 比较声源与听不见声音的位置之间距离的远近(3) 声源相同 实验人员相同(合理即可)【解析】(1) 蓝牙小音箱发出的声音较为稳定,便于控制,适合作声源。(2) 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知:小明是通过比较声源与听不见声音的位置之间距离的远近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的,这是转换法的应用。(3) 不同的人及不同的声源会影响人听不到声音的位置,所以在实验中还应该控制的变量是:声源、实验人员。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